三十年來,這套書拯救了無數害怕數理化的孩子

2021-01-12 騰訊網

以前有句名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放到現在可能並不一定適用,但是數理化仍然是中學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科。然而,對很多學生而言,學習數理化卻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往往提不起興趣。一旦沒了興趣,就很難把這門學科學好。不過這事也不能完全怪我們的學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與我們的老師只注重傳授知識本身而不注重知識背後的來歷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每一個公式、每一條定理後面都隱藏著一段血與火與汗的歷史,這裡面有慷慨的悲歌,有勝利的喜悅。要論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一部科學史絕不比一部社會科學史遜色。當我們循著那些科學家的足跡再走一遍時,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公式定理是多麼珍貴,多麼可愛。這時再學習它,不但有了興趣,而且有了感情。

有些同學可能會說了,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有沒有這方面的專門講授公式、定理背後的故事,然後看起來又不會打瞌睡的書呢?

如果要我推薦一本這方面的書的話,《數理化通俗演義》再適合不過了。

為什麼推薦?

《數理化通俗演義》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淺出的語言、旁徵博引的敘述、章回小說的體裁,為讀者提供了一部難得的科普讀物,為枯燥的數理化知識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糖衣」。

1眾口皆碑的經典科普著作

該書獲中國科普作品一等獎,30年再版36次,銷量突破百萬冊!從1984年初版到現在,這期間共出過電子工業版、人民教育版、北師大版、湖北少兒版、香港版、臺灣版、連環畫版等十七個版本,今天我們開團的九州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的插圖版,全套共五冊,這應該是第十八個版本了,至於重印的總次數已經很難統計清楚了。

中國科普作品一等獎,30年再版36次,銷量突破百萬冊!

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聯合推薦優秀科普讀物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作序推薦

三十多年來,這本書拯救了無數害怕數理化的孩子,成了很多人的科學啟蒙讀物。

有讀者讀完書之後評論道:作者梁衡就像寫演義小說一樣,用章回體的形式把從古至今的各種科學發現發明介紹給讀者,加上他自己的風趣的語言風格,從小到大我讀了得有幾十遍,小時候的那套書已經磨破了書皮。

還有爸爸買給女兒的:女兒是小學五年級小盆友,一口氣讀了半本書。本來對自然科學現象有所好奇,這本書猶如一把鑰匙,給她打開了一扇自然科學之窗。另外,作者文筆流暢、語言詼諧幽默、前後文設計精巧,這也是深深吸引女兒的主要原因。

還有讀者表示:如果中學或者更早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我也許會選擇理科,然後去研究物理或者數學。

2全國中小學教材總顧問執筆

給孩子講數理化故事的,不是一般人。

該書的作者梁衡先生,作為全國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文章多次獲獎,是入選課本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

歷任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總顧問。

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提名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全國好新聞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事實上,梁衡在中學時期對數理化毫無興趣,因此吃盡了苦頭。等後來自學醒悟時,早已過了讀書年齡,追悔莫及。

為什麼一個對數理化毫無興趣的人竟寫出了如此成功的一部數理化科普讀物?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推薦序中寫道:

梁衡同志曾長期從事科教新聞採訪,接觸過很多科學家,了解了科學發展史也熟悉教育。他對科學文化有很獨到的見解。對沒有從事過具體科技工作經歷的人來說,寫成一本科普書並非易事,由此書的幾次再版可見他的努力、他的付出和他的收穫。

從中可以看出這與他的工作經歷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還有就是他對青少年成長教育的關心、關注,他在初版序言中寫道:

我豈不知自己這點知識是駕馭不了這種題材的。但是,我的工作使我接觸到科學、教育,我一看到現在青年人的苦讀,便又想起學生時代自己的苦惱,於是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先試著寫了一二回。

梁衡先後出版過許多作品,而這本《數理化通俗演義》則是最特別的一部。他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如果向讀者推薦他的書,首先一定是《數理化通俗演義》。

梁老師為此還錄了一個視頻,看看他都說了什麼?

這本由關心、關注青少年成長教育的學者用心寫就的科普讀物也一定值得你細細品讀。

3章回體小說,形式新穎,通俗易懂,記憶深刻

本書與其他科普作品的最大區別就是創造性地採用章回體小說形式,用一篇篇扣人心弦的故事,將死板的數理化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單看目錄,你就會喜歡上它的。

《數理化通俗演義》目錄

向上滑動閱覽目錄

新版序 知識、故事和方法

六版序 這本書也許會改變你人生的方向

初版序 只是一層薄薄的糖衣

第一回 洞庭湖邊屈原問天 金字塔下泰氏說地

――世界是什麼

第二回 聰明人喜談發現 蠻橫者無理殺人

――無理數的發現

第三回 舉手揚沙欲塞宇宙 立竿見影可測地周

――人類第一次測量地球

第四回 赤身裸體長街狂奔 一對好友海邊爭論

――比重與浮力的發現

第五回 推動地球不費吹灰力 橫掃勁敵才知科學威

――槓桿原理的發現

第六回 老弱婦孺齊上陣 一面鏡子退千軍

――凹面鏡的聚光作用

第七回 秀才見兵有理說不清 敵酋來訪芳草掩哲人

――一個科學家的墓碑

第八回 八龍舉首報地動 一騎飛至判真偽

――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的誕生

第九回 華燈熠熠壽宴威風 陰霧慘慘群愚受驚

――關於月食的一次測報

第十回 割圓不盡十指磨出血 周率可限青史標美名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

第十一回 無名僧天台山上收高徒 智和尚一把尺子量北鬥

――世界上第一次實測子午線

第十二回 黑漆漆長夜待明幾點寒星 怯生生新說初出一位巨人

――日心說的創立

第十三回 砸碎天球探尋無窮宇宙 以身燃火照亮後人道路

――一位科學家的殉難

第十四回 幾聲犬吠絞架上死鬼失蹤 一豆青燈地窖內活人無聲

――第一部人體解剖書的出版

第十五回 說真話又一偉人被燒死 擺事實生理科學終問世

――血液循環的發現

第十六回 咣當一聲千年聖人被推翻 寥寥數語滿座論敵皆無言

――自由落體定律的發現

第十七回 撥雲望月天上原來沒有天 衣錦還鄉明人也會做蠢事

――望遠鏡的發明

第十八回 大主教家中宴遠客 伽利略羅馬上大當

――日心說又一次遭禁止

第十九回 施巧計巨人再寫新巨著 弄是非主教又出壞主意

――力學、天文學巨著《對話》的問世

第二十回 假悔罪地球其實仍在轉 真宣判冤獄一定三百年

――科學史上最大的一起迫害案

第二十一回 佛羅倫斯意公爵難堪 馬德堡外德皇帝受驚

――大氣壓力的發現

第二十二回 未能觀天窮底第谷氏臨終相託 盯住火星不放克卜勒出奇制勝

――克卜勒第一、第二定律的發現

第二十三回 智達宇宙有權立法束眾星 貧病一身無錢餬口死他鄉

――克卜勒第三定律的發現

第二十四回 千裡投書億萬裡外獵新星 百年假說一夜之間變成真

――海王星的發現

數第二十五回 河邊一夢繁星點點指坐標 船上一覺幾個數字縛海盜

――直角坐標系的創立

第二十六回 無形學院研究無形物 科壇新人腳下有新路

――波義耳定律與化學科學的確立

第二十七回 蘋果月亮天上地下一個樣 痴女傻男你東我西難成雙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

第二十八回 胡克妒賢皇家學會大失策 哈雷識貨又當伯樂又賺錢

――萬有引力的公布

第二十九回 門縫裡牛頓玩弄三稜鏡 小旅店歌德細看少女郎

――顏色本質的第一次突破

第三十回 崇上帝巨人甘心當僕人 入歧途半生聰明半生愚

――神是第一推動的妄說

第三十一回 兄妹齊心探遙夜 歌舞妙手擷新星

――天王星的發現

第三十二回 窮夫妻吵架一腳踢出新紡車 智瓦特發憤廿年造成蒸汽機

――引起世界工業革命的兩項大發明

第三十三回 舊學說百年統治終破產 新原理一時沉埋永放光

――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

第三十四回 聰明人向天攫雷電 蠢國王要改避雷針

――電的本質的發現

第三十五回 一條蛙腿抽動起風波 兩位能人鬥法顯神通

――電壓的發現

第三十六回 浪子回頭皇家學院得奇士 功夫到處元素家族添新丁

――鉀、鈉等新元素的發現

第三十七回 惜人才戴伯樂收高徒 妒新秀法拉第遭白眼

――電磁感應的發現

第三十八回 茶壺煮餃子笨女婿失去講座 實驗加方程物理學登上高峰

――電磁理論的創立

第三十九回 忽辭世短命人發現電磁波 見訃告有志者發明無線電

――電磁波的發現和使用

第四十回 千年妄想石頭變金何曾見 一朝點破物質本性各不同

――原子論的創立

第四十一回 孤軍深入化學不幸陷困境 天降奇兵物理仗義助其功

――光譜分析法的創立

第四十二回 踏破鐵鞋得來卻在故紙堆 種瓜得豆辛苦總會有收成

――惰性氣體的發現

第四十三回 推演規律一副彩牌定乾坤 預言未知十種元素都找到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第四十四回 一聲霹靂滿面鮮血高呼勝利 萬貫資財留作基金激勵後人

――強力安全炸藥的發明

第四十五回 小醫生叩響物理大門 啤酒匠發現科學新理

――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發現

第四十六回 施法術銅鐵竟能作人語 用心機棉線也會放光明

――電燈的發明

第四十七回 看門人推門闖進小王國 磨鏡翁窺鏡發現微生物

――微生物的發現

第四十八回 求佳人才子喜得賢內助 攻化學醫學卻展新前程

――微生物學的確立

第四十九回 五年環球先從自然探得實際 六個便士只向爸爸買點時間

――進化論的創立

第五十回 飛鴻一葉華萊士已著先鞭 擲筆三嘆達爾文欲棄前功

――進化論的發表

第五十一回 大主教口濺飛沫護上帝 小鬥犬靈牙利爪捍新論

――進化論的傳播

第五十二回 螢光閃閃揭開物理新紀元 白骨森森美人哪能不落淚

――X射線的發現

第五十三回 錯中錯卻見真成果 新發現又有新犧牲

――天然放射性的發現

第五十四回 奇女子異國他鄉求真知 好伴侶濡沫相依攻難關

――鐳的發現( 上

第五十五回 願將事業作愛子 卻看名利如浮雲

――鐳的發現( 下

第五十六回 巧設計是光是電見分曉 細測算質量電量全找到

――電子的發現

第五十七回 悄然無聲張原子變成李原子 喜報忽至化學獎卻送物理人

――原子衰變的發現

第五十八回 茫茫太陽系皆是小原子 小小原子內卻是太陽系

――原子核的發現

第五十九回 晴空裡飄來一朵烏雲 死水上吹起一陣清風

――量子論的產生

第六十回 小實驗捅破舊理論 巧裁縫難補百衲衣

――以太說的被否定

第六十一回 天馬行空小職員發表高論 價值連城短論文裝備大軍

――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第六十二回 太陽作證相對論顛撲不破 納粹逞兇科學家流落異國

――廣義相對論的創立

第六十三回 王子追電子探得微觀新奧秘 數學加物理闢出力學新體系

――量子力學的創立

第六十四回 戰亂將起實驗室已難平靜 為淵驅魚科學家雲集美國

――原子核裂變的發現

第六十五回 憂蒼生科學家上書大總統 傳佳音航海者登上新大陸

――第一個原子反應堆的誕生

第六十六回 苦幹三年兩顆核彈製成功 悔恨萬分一紙建議致慘禍

――原子彈的爆炸

第六十七回 一念之間救活千萬人 十年接力功到自然成

――抗菌素的發現

第六十八回 嚴師長聲色俱厲教學子 慈老翁語重心長勉後人

――條件反射學說的創立

第六十九回 黃豌豆綠豌豆 孟德爾詳察父和子 紅果蠅白果蠅 摩爾根細究雌與雄

――遺傳學說的創立

第七十回 破密碼遺傳謎底終揭曉 大融合科學深處無疆界

――生命科學的發展

第七十一回 究方法寫書人試談相似論 論精神有志者不屈事竟成

――結束語

附錄 科學發現簡表

為什麼會想到用章回小說的形式來寫數理化的歷史?作者在初版序中寫道:

數理化是邏輯思維,與文學的形象思維不同,它沒有曲折的故事和生動的形象,自然也就枯燥些。倘若沒有專門的目的和壓力,人們很難親近它。能不能借文學之力培養數理興趣,變苦為樂,變被動為主動呢?於是,我就想到用我們傳統的文學形式——章回小說,去將那些數理化方面的知識寫出來。

章回小說是文學的一種形式,膾炙人口的四大名著就是採用章回小說的形式寫的,每一章,都像聽評書一樣,開篇是「上回說到……」「還接上回說起……」,結束是「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4為數理化知識披上「薄薄的糖衣」,枯燥乏味的數理化從此有了甜味

作者在初版序言中寫道:

人為了治病總要吃藥,而藥常常是苦的。

人為了醫治自己天生的無知之病,總得學習,而學習也是一種艱苦的事。

怎樣既達目的又少吃苦呢?在製藥方面早有發明,那就是在藥的外面加一層糖衣。在學習方面,我以為最好的辦法是喚起興趣。當你被濃厚的學習興趣所驅駛時,一本書可以徹夜捧讀而不知累,一個問題可鑽研數月而不覺苦。

此書正如苦藥外面的那層糖衣,因為糖衣,枯燥乏味的數理化知識從此有了甜味,我們試舉一例。

很多書上都有講阿基米德測皇冠的故事,比如有一本書是這樣講述的:

有一天,阿基米德準備洗澡,就讓僕人往浴盆裡放水。可是僕人把水放得有點兒滿,當他坐進浴盆中的時候,水就從浴盆裡溢了出來,阿基米德覺得自己和身體一下子變輕了。這本來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此時卻變得非常有意義。這個現象一下子啟發了他,他突然意識到,不同的東西雖然重量相同,但因其體積不同,排出去的水的體積也一定不同。

再聯想到皇冠,他就想,如果把皇冠浸在水中,根據水面上升的情況就可以知道皇冠的體積。再拿一塊與皇冠同等重量的金子放在水中,就可以知道這塊金子的體積。比較兩者體積的大小,如果皇冠的體積更大,就說明其中摻了假。想到這裡,阿基米德豁然開朗。他太高興了,一下子從浴盆裡跳了出來,連衣服都忘了穿就跑了出來,邊跑邊喊:「尤裡卡!尤裡卡!」

阿基米德的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他的智慧也讓我們折服。但是在《數理化通俗演義》中,作者更是將阿基米德如何洗澡,如何跑出門外的過程描寫的惟妙惟肖,再加上他那厲害的夫人,讀來不禁讓人捧腹大笑,印象深刻:

一天他(指阿基米德)準備洗澡,可是剛脫了上衣,就抓起一團泥皂在肚子上、胸脯上塗畫起來,畫了個三角又畫圓,邊畫邊思考那頂惱人的王冠。這時他的妻子走進來,一看就知道他又在犯痴,二話沒說,便一把將他推入衛生間。他一面掙扎,一面喊道:「不要溼了我的圖形!不要溼了我的圖形!」但是哪由分說。這厲害夫人逼阿基米德洗澡,也已經是平常事了。他還未喊完,已「撲通」一聲跌入池中,夫人掩門而去。

誰知這一跌倒使他的思路從那些圖形的死胡同裡解脫出來,他注視著池沿。原來池水很滿,他身子往裡一泡,那水就順著池沿往外溢,地上的鞋子也淹在水裡,他急忙探身去取。而他一起身水又立即縮回池裡,這一下他連鞋也不取了,又再泡到水裡,就這樣一出一入,水一漲一落。再說夫人剛走出門外,正要去幹別的事,忽聽那水池裡啦啪啦啪啦地響,水唰唰啦啦地在地上亂流。她停步返身,正要喊:「連洗澡也不會啊!」忽然阿基米德渾身一絲不掛,溼淋淋地衝出門來把她碰了一個倒起,她忙伸手,滑溜溜地沒有抓住。阿基米德已衝到街上,高喊著:「優勒加!優勒加!(意即發現了)」夫人這回可真著了急,嘴裡嘟嚷著「真瘋了,真瘋了」,便隨後也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也都跟在後面追著看。阿基米德頭也不回地向王宮一路跑去。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不會輕易放下書本,不把故事看完不會罷手的,這就是叫愛不釋手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梁衡的這套《數理化通俗演義》對很多故事的描寫加入了自己想像的成份,不過都是基於科學的基本事實進行創作,為的是給枯燥乏味的數理化知識講得更加的生動有趣,讓人物變得有血有肉。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糖衣吧。

書中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和故事,等著你自己去發現吧。

如此看來,這絕對是一本能夠喚起你數理化興趣的好書!也衷心的希望青少年讀者們讀了這本書之後不再害怕數理化了。

如果你已經讀過這本書,歡迎在留言區把你的想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下面是此次的團購細節。

團購詳情

相關焦點

  • 可以演義的不僅僅是三國,還有數理化,用章回體小說形式生動介紹
    《數理化通俗演義》創造性地採用中國特有的通俗文學體裁——章回小說,生動介紹了幾千年來中外科學家、發明家探索科學真理的艱辛歷程,為枯燥的數理化知識包上一層&34;,能讓孩子對數理化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所以梁衡創作這本書的初心,就是想緩解在校學生的讀書之苦。那麼,能不能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故事來培養孩子對數理化興趣,變苦為樂,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呢?
  • 什麼樣的恐龍能讓孩子樂此不疲?看看這套書就知道了!
    龐大的體型,強悍的戰鬥力,恐龍挖掘出了男孩們骨子裡的好鬥的天性,這也許就是恐龍受男孩子歡迎的原因。但是作為繪本來讀,我們不只是光看裡面的內容和熱鬧,更要教會孩子領略故事背後的意義。這套《戰鬥的恐龍第二輯》延續了第一輯的風格和劇情,同樣講的是三角龍大角一家在新天地發生的故事。在這一輯中,增加了新的朋友,也有了新的故事。
  • 英國BBC力薦的這套書,讓5歲孩子看宇宙,懂科學,學習早開竅!
    尤其是這套為小學階段孩子編寫的《Secret Science》(神秘科學)——左邊是一天24小時的科學秘密,右邊是太空探索的秘密書的原版是由我非常喜歡的在英國不少覺得科普難、脫離生活的孩子,正是通過閱讀這套知識「輕科普」,愛上了科學,愛上了閱讀,看看家長們的評價就知道了——事實上,這套書來頭也不小,是由BBC最廣為人知的科學類節目主持人之一,
  • 這道算錯的數學題,拯救了無數人的命運
    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讓今日的《小路說事》來告訴你答案:是數學!是數學,讓新時代的年輕人開始迷信。是數學,讓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毀於一旦。是數學,讓鐵骨錚錚的學子軟弱屈服。是數學,讓活力四射的年輕人變成了這樣。小路今天要說的,就是一道被算錯的數學題拯救了無數人命運的故事。
  • 給孩子送什麼?這5套書讓你不超200元,送出有料又有面兒的禮
    所以,後來送孩子生日禮物,我們一圈老母親覺得還是送書最好。尤其是三四歲的孩子,正處於多個心理發展的多個敏感期,比如語言、感官、閱讀等,那麼這時候給孩子提供一些合適的讀物,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就能提供心理營養,書籍相對來說不貴、佔據空間少,而且能使用的時間很長。一些書,娃看了一段時間不看了,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又會感興趣了。那麼,就推薦幾本適合4歲左右孩子的書。
  • 別再讓7-9歲孩子讀爛書了!15套經典獲獎童書,讓閱讀有質有量
    一、神奇樹屋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女兒說了一句:「跟神奇校車差不多喲,都是神奇!」這套書這的確很神奇!在某當的網頁宣傳語上也將它定位成給小學生的科普故事書,並與《神奇校車》並肩。這套書講述了兩個小夥伴卡斯佩爾和賽伯爾協同警察狄莫瑟爾抓捕大盜賊霍琛布魯茨的故事。
  • 父母如何給孩子選擇兒童文學作品?推薦《神奇樹屋》,經典科普書
    當我拿到《神奇樹屋》這套書籍的時候,我心中還是有一些忐忑的,雖然知道它是美國教育協會推薦的世界100部經典童書之一,曾被翻譯成38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暢銷20年,銷售超1.34億冊 。還取得過跟《哈利·波特》同樣的榮譽,在紐約時報排行榜上蟬聯160周。但我依然不確定,它是不是真正能夠得到大寶的歡心。畢竟,以前給她選書的過程當中,也有過幾本被她束之高閣。
  • 什麼樣的科普書才是值得孩子反覆閱讀的好書?
    自媒體電臺「科學有故事」榮膺喜馬拉雅 FM 2018 年商業科技十大實力主播稱號。未來孩子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這兩年,每當我做完以親子家庭為對象的科普講座後,向我提問頻率最高的一個問題(沒有之一)是:汪老師,能不能給我家孩子推薦幾本科普好書?說句真心話,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會有點尷尬。因為,我無法脫口而出,熱情地推薦某一本書。
  • 這套地理科普百科全書,幫助孩子開闊眼界!
    閱讀地理書可以幫助孩子拓展眼界、提升孩子綜合能力。
  • 翻翻書|如果讀過這套書,夢見數學考試就不會被嚇醒了
    除了少數「別人家的孩子」學霸之外,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講述過,畢業多年之後還被數學考試嚇醒的經歷。就算不至於做惡夢,數學在很多人看來,也是枯燥的,抽象的,屬於高智商群體的高級智商遊戲,跟帶著文採的語文課程,沒法比。但其實,並不是如此。或許,這種對數學如此「負面」的印象,跟我們這多年,對數學的打開方式有誤相關:我們在學生時代所進入的數學課堂更多是一種知識技能的訓練課。
  • 德國國民大獎童書《小恐龍可可奈》,4-9歲孩子一定不能錯過的橋梁書!
    2012年獲德國年度優秀作者獎、2013年獲帕德博恩之兔兒童圖書獎、2020年2月獲海德堡書貓兒童圖書獎……既是兒童文學作家、又是插畫的繪畫者的作者西格納,把這套書打磨成了經典。 這套書,恰恰就是培養孩子品格的最好教具之一。
  • 數理化卷面成績十分優秀,卻很少能成為頂尖的科學家,為什麼?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我國的教育注重培養孩子分析問題的能力,而非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們對於知識的學習局限在課本中,很少走進生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習慣於採用題海戰術,讓孩子們能夠熟練地掌握各種知識點。長期讓孩子停留在認識層面,實際的解決問題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並不強。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從小要抓住這2個重點
    尤其現在教育改革後,無論是數理化、還是文史地的題目都變長了,如果沒有強大的語文基礎和閱讀量,孩子以後可能連審完全部的習題都困難。經典的文學作品,可以給孩子做人的根,在書中孩子也能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
  • 豆瓣9.4,熱銷300萬冊,這套INS網紅幼兒科普繪本,適合2-6歲孩子
    疫情之下,去不了圖書館,孩子又到了普及科普知識的年紀,經過一番對比和挑選,我給小派入手了一套《手電筒看裡面科普透視繪本》。這套書,國內2019年5月首次發印,2020年5月第19次印刷。翻看到這個信息,我知道自己選對了。
  • 時空悖論和平行空間電影的鼻祖,三十年前的科幻神作《回到未來》
    回到未來三部曲可以說是時空穿越的鼻祖,無數後來者臨摹效仿的教科書。每次看澤米吉斯的劇本,就像是菲爾德劇作法的滿分答卷,開頭過程結尾,矛盾細節,高潮處的雙線設置,三十年後的今天看來依舊激動人心。為了救回自己的孩子,馬丁穿到了未來的2015年,但是當他再次回到回到1985年時發現一切都已改變,居住地充斥著暴力與混亂。馬丁的父親已被人謀殺,母親嫁為人婦,這一切起源於一本可以改變人物命運的書落到了壞小子畢夫手裡。
  • 這套書與眾不同的是,它以小故事+小哲思啟發的形式來講哲學
    翻開內頁,是每個小故事都配有風格豐富的插圖:稚拙童趣風▼現代藝術風▼紀實風▼內頁插圖▼第二份與眾不同,來自它的講述形式——一般說到哲學書,我們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深奧、難理解。但這套書與眾不同的是,它以小故事+小哲思啟發思考的形式來講哲學,既生動有趣地講了故事,又啟發孩子思考。
  • 為什麼很多女孩學不好數理化,特別是高中階段?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這兩天,關於女孩在高中階段學不好數理化的話題再一次掀起了網友的熱議。起因是搜狐CEO張朝陽在直播中與網友互動時發表的一段言論,他談到:「長得好看的女孩老被人看,覺得跟別人的眼神交流比紙面的數學公式更有趣,所以老師講的話就聽不進去,最後公式就不會」。
  • 這齣玩蟲大戲正開播,孩子開懷漲見識
    沒辦法給三歲的孩子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講什麼食物鏈。但是,我突然想到,我可以以「昆蟲」為主題,給孩子做一個主題學習呀。這個夏天,一個我家專屬的玩蟲防蚊大戲開播。我準備了1個親子摺疊筆記、2部影片、3套童書、4個防蚊神器來成就這場大戲。
  • 孩子3-4歲看什麼科普書,這篇全告訴你
    親親科學圖書館這書真是有魔力,自2014年中文版上市,短短幾年時間,銷量已經突破800萬冊,號稱能讓孩子一秒鐘就愛上閱讀。去年咱公號徵集,這套書上榜率也超高,70本書,70個主題,涵蓋自然科學,人文歷史、天文地理、生活百科,還有關於電影,音樂,建築等知識。每輯10本精美的插畫構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場景,再把知識點穿插在故事裡。
  • 《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一套讓孩子從小愛上古詩的神奇遊戲書
    或許是切身體會,也可以用「多麼痛的領悟」來形容孩提時背詩詞的痛苦。總而言之,這段話,雖然只聽了一遍,卻牢牢的刻在了腦海裡。那麼,既然如此難,就要退縮嗎?古詩作為傳統文化的啟蒙,蘊藏著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能啟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正如朱廣權所說,以後它會讓你受益很久,它是我們「看起來很有氣質與涵養」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