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中國歷史總記載外族侵略我們,周邊國家的歷史卻正好相反

2020-12-03 騰訊網

2020年6月27日,人民日報官博大張旗鼓地貼出了海報,宣傳次日將有八位名人對畢業學子送上祝福的直播消息。

28日,高曉松、馬伯庸、江南、馬東、史航、魯豫、白茶、麥家等八位嘉賓就出現在了官博的直播裡,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原本該其樂融融大談文學名著的高端文化沙龍直播,卻出現了重大事故,首當其衝的是高曉松直接被網友們罵到了關掉直播,至此這次直播就此翻車。

然而這還不算完,6月29日,高曉松的這次直播事故還登上了熱搜,給昨日沒來得及吃瓜的廣大人民群眾又提供了素材,人民日報甚至都被網友罵到關閉了27日發的宣傳稿,可見這次直播的慘狀。

而最先不了解高曉松的網友們也因為這件事特地了關注了一下他,也第一次將公知這個話題帶到了眾人面前。

有人在問,高曉松以前怎麼沒人站出來罵他,如今究竟是怎麼了?為什麼現在沒人聽他的話了?就連金燦榮教授都說:公知就是一群蒼蠅,總把我國的垃圾堆跟外國的客廳比,究其原因還得從下面幾點說起。

國內早起的公知

公知以前在筆者眼裡,一直算是正面形象出現的。它的本意原是「公共知識分子」,還算一個高大上的稱謂。

筆者私底下認為,國內早期的公知,魯迅先生算一位,但他的思想,文學在當時都是具有極其重要的積極意義的,和現在這批不甘落寞的老文人有著根本上的區別。魯迅先生的初衷是救國,而這類人的出發點是享受被追捧的快感。

國內早期的公知是一批受過高等教育,有著獨立思想,本著救國救民態度的先進知識分子。他們有文化懂知識,捨身從文,倡導民主科學,立志於開拓僵化的民智,打破封建迷信的思想。

他們對民眾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做到了康梁所謂的開民智,他們對大眾的心態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於是甘願用自己的生命乃至一切在國內發聲,以求喚醒沉睡愚昧的民眾,創造出一個新世界。

於是新文化運動出現了,清朝被推翻了,三民主義出現了,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開端。

現在所謂的公知

作為公知,有自己責任感,也必須為自己的發言承擔後果,言論肯定也應該是實事求是的。以前的公知是看到了世界的不公,黑暗才發表言論,以求開闢一個新世界。

現在的公知是為了博眼球,隨意無差別的發表言論,不僅以偏概全,隨意看到一個新聞標題,或者網絡圖片就進行臆斷,進而對全社會的努力進行抹黑,還隨意的詆毀國內的東西,追捧國外的東西。

如若反對,就是你自己夜郎自大,分不清現實與做夢,有人說現在的公知就是「崇洋媚外」的漢奸走狗,實在是沒有冤枉他們!

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最見不得中國好的,就是中國的那些公知們。

這些公知往往身居高層,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受到過如今流量變現的好處,勵志於在網上發表一些自己所謂的敲醒國人警鐘的言論。

他們有著作協主席、文學教授、出版社長…的頭銜,多生於50、60年代,現在大多數退休,生活中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關注度,於是仗著自己有點文學,就胡編亂造只望能無限擴大自己的優勢,來博得眼球。

會被厭惡的最主要原因

可能在建國那段時期,這些公知還能得到一批追隨者,但是如今卻不行了,反而還會招來別人的辱罵與反感。

因為時代變了,這些所謂的公知們還以為是那個國力衰弱,民眾貧窮的年代,自己在網上亂說一氣,根本沒有考慮事件的真實性。

比如之前高曉松就曾說過印度其實是很平和,很幸福的國家。

但是大家都知道,印度的種姓制度就導致了全國上下人的不平等,這樣的過度何來幸福?印度有全世界最大的貧民窟,這樣的國情如何幸福?印度的公交輪姦案也把印度女性社會低下的情況帶到了全世界人民眼中,這樣的國家幸福?這樣的國家和平?高曉松這種把觀眾當傻子耍的行為徹底激怒了民眾,於是他只能溜之大吉了。

公知的言論其實有一個套路模式,那就是社會上一旦發生任何與國家,與社會相關的新聞,他們只要想方設法的把問題的焦點,矛頭指向當今政府,國家制度上面,然後與國外相同事件發生後,國外製度的處理方法一相比就完了。

最後總會得出一個決定,任何事情都是體制問題,別問,一問就是中國完了。

事實上是當我們走出國門後,發現國外的空氣和國內一樣,國內的月亮也和國內一樣,和國內那群公知們講的完全不一樣,也漸漸明白了公知的本性,紛紛站出來指出他們的道貌岸然。

於是又出現了公知惱羞成怒後撕下偽善的面具,開始diss青年們不知所謂,夜郎自大,只看到表面的現象,看不到事實的本質,總有一天會後悔今天的行為等等。

小結:

其實不止公知,普通民眾也有相同的心態,往往會盯著一些公眾人物,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生任何不符合的地方,就肆無忌憚的嘲笑別人,貶低別人,但是對自己的言行卻不加約束管教。

今天他們可以批判公知,明天說不定又支持公知了。因為他們一直都認為,責任並不是他們自己的,他們只需要跟隨就好了。

說他們人云亦云又不是,他們剛好只是站在了網絡的另一端,隨心所欲發表言論罷了,這種被稱之為鍵盤俠的物種,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然而這種才是我們更需要警惕的。因為在只有主要矛盾的時候,單方面的支持者往往是最多的,反而主次矛盾都並存的時候,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可能會改變整場矛盾環境。

相關焦點

  • 歷史沒有侵略,只有生存與滅亡
    首先,領土擴張,並不僅僅只有侵略一條路。其次,中國古代並不是沒有任何的「侵略」性。恰恰相反,越是回溯歷史,越能看到滿滿的鐵血。另外,必須得清楚!侵略這個詞是二戰之後才完全定義清楚。屬於近當代的詞彙,根本不適用古典時期。古典時期並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侵略,只有生存與滅亡。
  • 從中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外族入侵看:日本最僥倖
    南宋的大臣陸秀夫在最後,背著年僅9歲的少帝大喊:「蒙古軍啊,將來有一天,繼承我們遺志的同胞,一定會徵討你們的!」而後投海而死,隨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蒙古最終統一中國,建立元朝。而這一次大統一給中國發展帶來災難性的阻斷,雖然在兵強馬壯上,南宋不敵蒙古軍,但是在文化,制度以及發展經濟和工業、農業等領域,那一直都是漢人的強項。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閉關鎖國現象。
  • 歷史上影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三次偉大戰爭!
    但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發展之中,也曾多次遭到內部和外部的危機,無論是華夏大地上的國與國之間的吞併之戰,或者是對抗他國敵對勢力的侵略之戰,亦或者是開疆擴土的遠徵之戰,戰爭都在用它獨特的方式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最終,我們中華民族都憑藉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包容力度過難關。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足以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最為重要的三次戰爭!
  • 崔文龍:不反思歷史就沒有未來
    設立國家公祭日,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同時也是對戰爭的一種深刻反思。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後的今天,當年曾同為戰爭發動國的德國和日本對於發動侵略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歷史均發表了談話,但態度卻截然不同,值得我們深思。
  • 英國曾侵略大半個地球,卻沒國家記恨他們,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所以,相對而言,當初那個年代的英國,是實實在在的實現了資本主義世界霸權地位的國家。儘管最終其強大地位被美國所取代,但是,有關英國的歷史記載,還是寫得非常清楚的。只不過,對於英國歷史的發展,人們始終都是褒貶不一,其中,英國當年所採取的侵略行為,也的確是成為了時代的詬病。那麼,英國曾侵略大半個地球,卻沒國家記恨他們,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 《人民日報》:謊言無法掩蓋歷史真實
    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與國際社會聯繫增強,有識之士和健康力量提出了正視歷史的主張,倡導正確地引導青年一代認識歷史。那時以來,一部分教科書開始記述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編寫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事實。後來隨著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它在國際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教科書中有關侵略戰爭的記載更進一步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 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的弱國,為何西方世界依然小覷我們?因為四個字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千百年來我們一直都是充當著世界強國的角色。漢唐時期,國力更是強盛無比,打的匈奴連連逃竄。周邊國家更是紛紛稱臣納貢,依附於我們。歐洲,中亞等地區更是因為我們的瓷器和絲織品而對中國充滿了嚮往。
  • 金燦榮:美國想讓中國變成「大號日本」| 青課
    本期的《青年網絡公開課》,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開講: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我國目前外部環境複雜中國現在外部環境變得複雜的三大內容,一個美國全面施壓,一個印度搗亂,一個受美國影響部分國家跟著跑。其中矛盾的焦點還是中美關係。
  • 歐洲人:你們中國歷史只有3700年,為什麼總說上下5000年文明?
    正如我們很多人對一些外國的歷史不太了解一樣,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雖然好奇但也不太懂。許多歐洲人也好奇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只有3700年歷史,卻非要說有5000年的文明呢?歐洲人:你們中國歷史只有3700年,為什麼總說上下5000年文明?
  • 中國南海諸島主權歸屬的歷史與現狀—新聞—科學網
    上述史實可以看出: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和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兩千多年來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是我國古代人民最早發現、命名,並開發經營南海諸島,遲至唐宋時期,中國歷代政府即將南海諸島正式列入版圖,確立主權,並對南海諸島實施管轄,這是中國擁有南海諸島及其海域主權無可辯駁的法理依據(表1)。
  • 歷史上釣魚島記載:歸屬中國還是日本?
    中國與琉球之間的國界線在赤尾嶼和久米島之間。這是中國、琉球、日本三國歷史文獻中的一致看法。一、中國明清時期的歷史記載據記載,早自1372年開始,明太祖便派楊載作為冊封使出使琉球,琉球的中山王也遣其弟隨楊載入明,朝貢受封。明帝賜閩人36姓善操舟者赴琉球,以利往來朝貢(《大清一統志》,1744年,第280卷)。
  • 諾亞方舟的歷史記載
    歷史文獻裡的諾亞方舟      《巴比倫尼亞的歷史》:公元前275年,巴比倫尼亞歷史學家貝羅索斯記述:「『大船』停泊在亞美尼亞,而部分遺骸依然存留在亞美尼亞的高也倫斯群山中,有人刮下船身的瀝青用作闢邪飾物…」    《猶太古史》: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官方猶太史學家約瑟夫記述
  • 國家公祭日:不僅僅是一種儀式——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1937年12月到1月,在南京,歷史以血為墨、以淚為汁,用最慘烈的方式,記載了我們民族、我們國家乃至人類史上最深重的苦痛。南京大屠殺距今已八十多年,歷史滾滾,歲月長流,但歷史永存!時至今日,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享受著我們強盛祖國帶給我們的和平與繁榮,沒有1937年的戰火紛飛,更沒有外敵的入侵。國家公祭日的確定本是為了緬懷在那個戰爭年代英勇犧牲的戰士和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
  • 中國冷極根河市再現冰圓盤 歷史記載最低溫度-58℃
    中國冷極根河市再現冰圓盤 歷史記載 溫度-58℃時間:2020-11-20 13:35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冷極根河市再現冰圓盤 歷史記載 溫度-58℃ 2020年18日上午,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好裡堡辦事處西郊河畔出現旋轉的冰圓盤,直徑達6米左右,時隔一年
  • 新東方老師稱抗美援朝是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真不懂歷史還是?
    該名講師王某在課堂上稱:我們的歷史被篡改了,抗美援朝戰爭是世界公認的由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蘇聯人讓中國當炮灰……該教師甚至還對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邱少雲的英雄事跡不斷詆毀,稱這個事跡不是真實的。我新中國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此曾有發言:「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
  • 中國不崇尚侵略的原因:心物一元的世界觀
    文/炳睿 翻開中華幾千年的歷史, 中國從來沒有侵略過別的國家。有人就說了: 那為什麼中國的地盤比三皇五帝時變大了許多?首先,這個問題不包括中原政權自形成以後對一些邊遠地區的原始部落(非國家)的兼併。自三皇五帝時期開始, 中原政權兼併了一些原始蒙昧的部落, 疆域面積逐漸擴大。其次, 當周邊的一些國家主動侵略中國時,中國打敗這些侵略者而滅掉他們, 把這些國家的領土併入了中國。這個叫防守反擊。 再者,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周邊小國主動要求加入中國的。
  • 粵語的歷史
    粵語的歷史發展,自秦朝時期至現今,已經歷了約2,200多年的時間。    秦漢時期    自上古時期,居於嶺南地區的多個土著部族被居於中原地區的華夏族人稱為百越,南越族為其中一支。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後,華夏族人來到嶺南地區,多數南越族人與華夏人雜處,少部分南越族人逃往山區或更南方的地區。
  • 華夷之辨:為何清是我國正統王朝 而日本侵華則是外族入侵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突然流傳出元朝與清朝不屬於中國歷史這樣的言論。而他們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元朝與清朝的統治者不是漢族而是蒙古與滿族。他們甚至用日本侵華戰爭,來做佐證的例子。說日本攻打中國是屬於侵略戰爭,那麼蒙古與滿族攻佔中國也是侵華戰爭。他們之間的區別,僅僅是成功與不成功的問題!然而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卻是忽略了事情的本質。
  • 燈塔讀歷史2:五胡亂華,是外族入侵還是內戰?
    這也許算是古代的屈辱史吧,外族入侵民不聊生。但是這是從中原視角看歷史的結果,如果你在中華民族視角看歷史,那這就是一場內戰,南北走向大融合的開端。很多人會覺得,之所以五胡亂華,都是司馬家的八王之亂,漢族人自己內部消耗的不行了,才讓外族有可趁之機。但是在我看來就算當時是漢武帝做皇帝也照樣會五胡亂華。因為這個時期地球迎來了小冰期,全球氣溫下降,北方無法生存,大量人口南遷。
  • 量化歷史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最經典的例子之一是晚清於1906-1907年啟動預備立憲改革,由於在時間上正好是清政府垮臺之前的五年左右,所以,儘管嚴謹研究會告訴我們是清政府啟動憲政改革太晚而難以挽救其命運,但還是有不少人願意下「憲政導致政權滅亡」這樣的因果結論,就好像是看到阿炳是瞎子,就下結論「如果想拉好二胡,就先要把眼睛弄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