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太陽變成紅巨星,地球只遠離且就在其下生存怎麼樣?

2021-01-11 科學探秘頻道

如果太陽真的演化到後期進入紅巨星時代,那麼它就失去了作為一顆提供生命能源恆星的資本。地球人類這個時候必須要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穩定恆星作為能源供應,這樣才能夠保證安穩地生存下去。

太陽變成紅巨星

紅巨星時的太陽體積會發生急劇膨脹,其體積可以達到現在太陽系的火星處。所以如果那個時候地球不逃離原有的軌道,免不了最終會變成太陽的一份子。而流浪地球所處的背景就是太陽因為突發事件導致快速衰老,馬上就要進入紅巨星,所以人類必須抓緊時間帶著地球逃離。

逃離太陽系

這時候可能有人說,只要逃離到距離太陽一定距離的地方不就行了嗎?這樣還可以繼續利用太陽變成的紅巨星供應能量。我想說的是,這麼做根本不行。首先,紅巨星時期的太陽發射的光線紅移很多,能量變低,根本不適合地球很多動植物生存。而且,最關鍵的是紅巨星時,太陽還會時不時發生氦閃,這可是要命的核聚變,類似於超新星爆炸。由於釋放的能量過於巨大,可以直接給地球表面造成巨大災難。外加上紅巨星維持的時間並不長,太陽最終的歸宿會變成白矮星或者中子星,並不能夠一直供給地球能量。

太陽發生氦閃

所以說,想要地球存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帶著地球流浪,去往其它恆星系。

相關焦點

  • 如果太陽變為紅巨星,《流浪地球》中的逃離方法可行嗎?
    我們知道,太陽一直為地球著提供熱量能源,所以地球才能夠蓬勃發展。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因此我們很難想像,太陽終有一天會親手毀滅地球文明。2019年春節電影檔,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了一部名為《流浪地球》的國產科幻片,該片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裡程碑。
  • 太陽變成紅巨星將吞沒地球,太陽系中哪個星球可代替地球供居住呢
    根據恆星的演變過程來看,總有一天我們的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到時候它的體積會變大三四百萬倍,其半徑由中心向外延伸的距離相當於現在太陽半徑的一二百倍,所以到時候太陽能吞併到水星,金星和地球的軌道,甚至將靠近火星。
  • 《流浪地球》中地表冰天雪地有依據嗎?地球可曾多次變成「雪球」
    近日熱播的電影《流浪地球》中,地表的畫面都是冰天雪地,就連海洋都變成了坦途,運送火石的車輛暢行無阻。為什麼電影裡面會有這種設定?地球上曾出現過這種場景嗎?1.太陽系中有很多「雪球」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在行星發動機的推動下逐漸遠離了太陽,向著木星飛去,企圖藉助木星的引力加速,助地球更快地飛向新家園。電影中地球冰天雪地的場景,完全不是我們熟悉的模樣。其實,這樣的星球在太陽系中才是最為普遍的,我們現在的地球反而是個異類。
  • 地球正在遠離太陽,而最後又會撞向太陽?這是為什麼?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測量地球軌道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就會發現,每年地球平均遠離太陽1.5公分。太陽在變成紅巨星以後,肯定會吞沒水星和金星,這一點我們十分確定,但是目前關於會不會吞沒地球,一直沒有定論,有可能會也有可能不會,那麼如果沒有吞沒地球的話,在隨後的數萬億年間,地球又會以更加緩慢的速度螺旋靠近太陽。
  • 太陽氦閃,用流浪地球電影中的方法能拯救人類嗎?
    就《流浪地球》這部作品來看,雖然現在的科技不可能做到,但是依靠將來的技術,其作品中的假設基本都是可以實際做到的。,但實際上這一事件的發生應該還需要30~50億年的時間,在氦閃發生的一刻,太陽將於一瞬間釋放相當於數百萬年中的核聚變能量,這樣的能量爆發是地球無論如何都承受不起的,它會於一瞬間把地球的海洋全部蒸發,地面都燒成熔巖,遑論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和生命物種了。
  • 《流浪地球》中的太陽氦閃,行星發動機,引燃木星是硬傷嗎?
    科幻作品中不符合現代科學理論的情節或許會隨著基礎理論的迭代而變得現實。嚴格來說《流浪地球》算作是不硬不軟的科幻電影。這篇文章是粉絲對我的提問,並希望我談談《流浪地球》的硬傷。既然如此,那我就科普一下!其實太陽的壽命基本大部分時間就是主序星階段,科學家預計這一階段會持續100億年,現在已經過去50億年了。主序星階段末期開始演變成紅巨星,也就是說太陽體積會膨脹到至少金星軌道,甚至是地球軌道,在這一階段地球是否被太陽吞沒很難下結論。最保守的估計:地表肯定是被高溫烤焦了,海水被蒸發掉了,生命肯定是消失了。
  • 太陽進入氦閃時代和紅巨星時代後,人類會從太陽手中救下地球嗎?
    一般落到地球的隕石,可能是來源於太陽系內任何一個地方,同時也會比太陽要年輕少許,但歲數不會相差太過懸殊,通過檢測發現其中最老的已經存在了49億年。由此科學界一致認為如今的太陽年齡大致在44億到50億歲之間,屬於剛剛跨過恆星的中年階段,據推測還有五六十億年才會熄滅,變成一顆死星。
  • 50億年後太陽將變成紅巨星,地球將會怎樣?人類文明何以延續?
    50億年後太陽將變成紅巨星,地球將會怎樣?人類文明何以延續?我想人類是活不到那個時候的了,萬一能活到,那到時候人類文明早已擁有脫離太陽系的能力了,甚至脫離銀河系也不在話下。末日太陽50億年後太陽要毀滅世界?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
    太陽會不會熄火?從恆星的演化規律上來講,太陽是會有熄火的那一天,不過是在遙遠的50億年之後。簡單來講,當太陽核心中的氫燃燒殆盡,生成的氦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縮,釋放的能量進一步升高溫度,點燃核心周圍的氫殼層,然後太陽迅速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有理論認為,太陽演化生成的紅巨星非常巨大,最遠能夠膨脹到地球軌道。
  • 如果太陽變成白矮星後,地球沒有毀滅,人類將如何生存
    如果太陽變成白矮星後,地球沒有毀滅,人類將如何生存 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這個美麗的地球,在這個宇宙中已經存在了四十六億年了。那麼我們知道,地球是在太陽形成的三億年後才出現的。所以從地球形成的那一刻起,太陽就在地球的上空,為地球傳遞著光和熱了。而正好在我們的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宜居帶上,又存在著濃厚的大氣層和強大的磁場。所以我們地球表面所得到的來自太陽的光和熱,是熱量剛剛好而已沒有什麼很大輻射的。在如此適宜的溫度條件下,這個地球在形成時又獲得了大量的水資源,所以地球的環境,在後面幾十億年的演變中,逐漸變得適合生命出現和生存的模樣了。
  • 太陽為什麼會變成紅巨星,它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專家給出猜想
    太陽為什麼會變成紅巨星,它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宇宙中的恆星有很多,太陽只是其中的一顆恆星而已,而且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並不是最大的,但是太陽這種的恆星壽命非常長,因為太陽的質量小,能夠充分燃燒,這對於恆星來說也是一件好的事情,太陽是太陽系的引力中心,它在太陽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科學家認為太陽系的前身是褐矮星,太陽誕生於一片早期恆星超新星爆發後的塵埃中,它並不是第一代恆星,從太陽的光譜中就能發現很多不屬於太陽的元素,從星雲的不穩定導致坍塌開始
  • 太陽的紅巨星時代,木衛二和土衛六會變成宜居星球嗎?
    1、木衛二2、土衛六當然對於移民來說,人類還是比較關心木衛二,當然並不是現在,因為現在的條件實在有些夠嗆,請看下圖:咱別的先不說,這溫度實在夠嗆,木星和土星的衛星表面都在距離太陽同一距離的軌道上,溫度都差不多,這個低溫下,建立科考基地似乎問題不大,但大規模移民還是算了,明顯是火星比較合適!那麼未來可以嗎?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只剩下短暫的一百年之後,便會被發瘋的太陽吞噬殆盡,化為火焰,開始流浪開始遠離曾經慈祥的太陽逃往危機重重的宇宙遠方轉眼之間,地球就變成了冰雪之淵>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
  • 太陽成為紅巨星之後,將會吞噬地球!但生命在其之前就瞬間滅絕!
    太陽成為紅巨星之後,將會吞噬地球!但生命在其之前就瞬間滅絕!天文學家通常將恆星主序星階段的結束稱之為「恆星的死亡」,太陽將來也會有這樣的一天,當太陽內部的氫元素聚變燃燒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會發生氦閃,之後氦元素開始聚變,太陽的體積隨之變大,開始成為一顆紅巨星。其紅巨星階段結束之後,就意味著太陽的主序星階段結束了,之後它會成為一顆白矮星。
  • 換一種思維方式解讀《流浪地球》,你真的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從大年初一到初八,熱度不減,很多人都是迫不及待地去欣賞了這部電影。現實中,「流浪地球」真的可能發生嗎?你真看懂《流浪地球》了嗎?讓STEM陪你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秘。S. 科學(Science)「氦閃」是什麼現象?太陽會不會熄火?從恆星的演化規律上來講,太陽是會有熄火的那一天,不過是在遙遠的50億年之後。
  • 宇宙中有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地球也能去流浪嗎?
    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各方拍案叫絕的電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流浪地球的基本劇情。背景就是太陽快要變成紅巨星,急劇膨脹之後,人類為了自救,必須逃離太陽系。因此在地球的表面上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宇宙中的「紅巨星」是什麼?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吞噬地球嗎?
    紅巨星為什麼這麼紅一顆"紅巨星"的質量通常相當於0.8~40顆太陽,但是它的體積往往是太陽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是由於恆星在發展成「紅巨星」時,外部的大氣膨脹到了很稀薄的程度。"紅巨星"看上去紅彤彤的,這是因為它外表面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略低,大約是2000~4500攝氏度。
  • 太陽何時吞併地球?科學家給了這樣一份時間表
    在如此劇烈的輻射照耀下,地球表面的溫度將超過3百多攝氏度,海洋和湖泊中的液態水早已被汽化。以我們現在的認識(誰也說不好幾十億年中人這種生物將會發生怎樣的進化),在這種環境下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體都是無法生存的。除非當時的人們研發出了能夠遮擋太陽劇烈輻射的裝置,否則就不得不踏上流浪之旅了。
  • 科學家給出一份太陽生命周期時間表:遙望太陽 珍愛地球
    但量變會引起質變,聚合成質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的太陽組成物質,其所產生的重力,足以控制住核反應。可以說,重力與核反應之間的相互作用,主宰了太陽的生命印記。 太陽這樣的恆星形成於原始星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組成原始星雲的物質會不斷聚集收縮,密度和壓強不斷增大。而在人類製造的核聚變裝置中,要想像啟動汽車發動機一樣使核聚變開始,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