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預計「十三五」末我國全國運輸機場數量增加到241個

2020-10-15 中國網直播

在今日(10月15日)舉行的民航局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包毅介紹,預計「十三五」末,新增41條跑道、588萬平方米航站樓、2264個機位,新增容量約4億人次,總容量達14億人次;完成新建、遷建機場43個,全國運輸機場數量增加到241個。

包毅介紹說,「十三五」以來,針對大中型機場保障能力不足、服務質量不高、機場覆蓋不廣等問題,民航局按照國務院批准的《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要求,著力推進樞紐建設,全面構建由3大世界級機場群、10大國際航空樞紐、29個區域樞紐和非樞紐運輸機場組成的現代化機場體系。

「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場建設成績顯著,體現出規模大、速度快、投資高、效果好、支撐實的特點。

預計「十三五」末,新增41條跑道、588萬平方米航站樓、2264個機位,新增容量約4億人次,總容量達14億人次;完成新建、遷建機場43個,全國運輸機場數量增加到241個;頒證和備案通用機場數量達313個。

北京大興機場和上海浦東、重慶、武漢、鄭州等15個大中型樞紐機場擴建項目竣工投產,烏魯木齊、深圳、西安、廣州等9個機場改擴建項目開工建設,成都天府、青島新及貴陽機場改擴建等項目穩步推進。我國第一個以貨運功能為主的鄂州機場開工建設。一批小型樞紐和非樞紐機場新遷建項目建成投產。2017年,新投產跑道14條,新增運輸機場11個,成為民航發展史上新增跑道數量最多、新通航運輸機場數量最多的一年。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擴建項目從立項批覆到開工建設僅用時四個月。

「十三五」期間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4600億元,較「十二五」增長約26%。今年前三季度,通過項目調度加強建設督導,全行業克服疫情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約74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左右。

眾多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順利投產,為「十三五」末基本扭轉保障能力不足局面起到決定性作用;項目新開工和充足儲備為「十四五」基礎設施進一步提質增效奠定堅實基礎。其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始終堅持「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定位,落實「四型機場」建設理念,按照「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要求建成世界矚目的超級工程,標誌著我國在機場建設方面實現了新跨越。

「十三五」以來,31個新建、8個遷建、34個改擴建小型樞紐或非樞紐機場項目建成投產,其中有50個位於西部地區、邊境地區或貧困地區,為更好地服務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等國家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毅表示,當前,民航正在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民航局將錨定從單一的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的民航強國跨越的戰略目標,抓住新基建和智慧民航建設契機,加快推進民航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藺麗爽

相關焦點

  • 民航局:預計到「十三五」末將完成新建、遷建機場43個
    預計「十三五」末,我國民航將新增41條跑道、588萬平方米航站樓、2264個機位,新增容量約4億人次,總容量達14億人次;完成新建、遷建機場43個,全國運輸機場數量增加到241個;頒證和備案通用機場預計「十三五」末,新增41條跑道、588萬平方米航站樓、2264個機位,新增容量約4億人次,總容量達14億人次;完成新建、遷建機場43個,全國運輸機場數量增加到241個;頒證和備案通用機場數量達313個。二是推進速度快。
  • 中國發布丨民航局:「十三五」末我國機場或達241個 總容量達14億人次
    預計到「十三五」末,中國將完成新建、遷建運輸機場43個,機場數量將達到241個。新增41條跑道、588萬平方米的航站樓、2264個機位,機場總容量將達到14億人次。到2019年,全國千萬級的機場已經由「十二五」末的26個增加到39個,其中三千萬級機場已經達到11個,大幅度改善了樞紐機場設施不足、容量受限的問題。推進速度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重慶、武漢、鄭州等15個大中型機場擴建項目的竣工投產。
  • 民航局10月新聞發布會:「十三五」基本實現航空運輸大國向航空運輸強國跨越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實現「兩翼齊飛」。據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介紹,運輸航空方面,截至2019年末,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293億噸公裡,繼續保持自2005年以來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年均增長11%,逐年縮小與第一的差距;完成旅客運輸量6.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53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0.7%和4.6%,特別是旅客周轉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中比重逐年增加,由「十二五」末的24.2%提升至33.1%。
  • 「十三五」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兩翼齊飛」
    今日,中國民航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民航9月安全生產運行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安全發展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運輸發展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實現「兩翼齊飛」。
  • 民航局:預計到「十三五」末,將新增41條跑道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今天(10月15日),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包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預計到「十三五」末,將新增41條跑道、588萬平方米航站樓、2264個機位,新增容量約4億人次,總容量達14億人次。
  • 精彩十三五系列報導之二:高效運行成就民航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民航空管年保障航班架次於2018年破千萬,5年來航班量年均增長近8%,主要運輸生產指標均為兩位數高增長。航班總量、運行效率「齊頭並進」的背後,是「十三五」期間我國航班正常管理工作從階段治理向常態管理轉變,從規模速度向質量效率轉變,從經驗管理向科技支撐轉變。
  • 西安機場再投476億 西部幾大樞紐機場改擴建提速
    這一陝西民航發展史上規模最大、西北地區最大的民航工程,總投資476.45億元,目標是建成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核心的「四型機場」,成為現代化國際一流航空樞紐。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陝西省交通運輸廳、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的這項試點日前已獲得交通運輸部批准。根據批准文件,陝西將補齊航空樞紐設施短板。
  • 民航局:「十三五」中國無人機新業態迅猛發展,商用無人機超12萬架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周音)記者15日從中國民航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稱,「十三五」期間,中國通用航空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截至目前,中國傳統通用航空企業509家,運營航空器2913架,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81.1%和30.3%。2019年傳統通用航空運行106.5萬小時,比十二五末增長36.7%。商可佳在此間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國通用航空在四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一是行業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 民航局:今年國慶假期全國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
    中國網10月9日訊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網站今日消息,2020年國慶假期,全國民航運行總體安全平穩,10月1日-8日,全國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日均旅客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91.07%;全國實際飛行航班117327班次,日均航班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89.7%,其中國內航班109856班, 日均航班量較2019年國慶假期增長12.98個百分點;
  • 青島亮出「十三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績單:青島港位居世界...
    其中,公路投資314億元,鐵路投資363億元,機場投資302億元,港口投資116億元。青島港位居世界大港前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均提出將青島港打造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將青島港定位為我國9個國際樞紐港之一。
  • 民航業持續復甦 預計中秋國慶雙節航空運輸需求旺盛
    這是武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定期客運航班停運8個多月以來,首個恢復運營的國際地區客運航班。在日前舉行的民航局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航安辦副主任吳世傑介紹,8月份全行業完成運輸航空飛行86.2萬小時,同比下降20.3%,環比增長10.9%;通用航空飛行10.5萬小時,同比增長9.3%,環比下降4.1%。
  • 民航局解讀《貨郵飛行航班時刻配置政策》助力提升我國航空物流行業國際競爭力
    民航局空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我國航空貨運市場全貨機數量不足、貨運航線網絡布局不均衡、國際航空貨運市場份額小、整體競爭力弱等問題愈加明顯。今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努力穩定供應鏈。
  • 「十三五」時期 全國自然保護地總數量達到1.18萬個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柳青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12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
  • 民航局:機場貨物運輸及裝卸時進口貨物與其它貨物不混裝、不交集
    11月25日,民航局修訂發布《運輸航空公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六版)》(以下簡稱「《指南》」),在充分總結前五版經驗並結合了當前疫情形勢變化和民航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新要求基礎上,指導運輸航空公司和機場持續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強化「人物同防」,更高效、全面地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 民航局新政「救市」繁忙航線機場放寬準入
    在9月15日舉行的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稱「民航局」)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運輸司巡視員靳軍號透露,為了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激發航空公司內生動力,民航局已經對國內航線航班管理政策進行了合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