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成功解析

2020-12-06 科學網

李國紅(中)在工作中。

 

■本報記者 甘曉

DNA如何包裝成染色體,是科學家們一直努力破解的重要科學問題。近30年來,由於缺乏系統、合適的研究手段,作為染色質包裝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部分,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研究一直是現代分子生物學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科學家已經發現,染色質包裝分4步完成,對應了染色質的四級結構:第一級結構是核小體;第二級結構是核小體螺旋化形成30納米染色質纖維;第三級結構是30納米染色質再摺疊成更為複雜的染色質高級結構,即超螺旋體;第四級結構是超螺旋體進一步摺疊形成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的染色體。

為解析30納米染色質的高精度三維冷凍電鏡結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李國紅課題組及其合作者(朱平課題組和許瑞明課題組)在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表觀遺傳學機制」支持下,自主建立了染色質體外組裝和冷凍電鏡技術(11埃)。利用這一技術,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30納米染色質纖維是以4個核小體為結構單元形成的左手雙螺旋結構。同時,連接組蛋白H1在單個核小體內部及核小體單元之間的不對稱分布及相互作用促成30納米高級結構的形成,從而明確了H1在30納米染色質纖維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4月25日,在DNA雙螺旋結構發現61周年的紀念日,《科學》雜誌以Double Helix,Doubled(《雙螺旋,無獨有偶》)為題介紹了這項重要成果,並同期刊發英國劍橋大學教授Andrew Travers撰寫的題為The 30-nm Fiber Redux(《30納米纖維的歸來》)的評論。該評論指出:(本文)結果明確地界定了染色質纖維中DNA的走向,解決了染色質到底是單股纖維還是雙股纖維這個根本性的問題。本來似乎已經陷入困境的30納米染色質纖維結構研究,又會重新成為生物學家們繼續關注的焦點。該成果發表後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被多部世界知名最新版本教科書收錄(《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等)。

據李國紅介紹,在30納米染色質纖維結構解析的基礎上,他們通過與中科院物理所李明課題組合作,利用單分子磁鑷技術對30納米染色質纖維建立和維持的動力學過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後續研究中,研究人員正在建立和完善描繪全基因組染色質結構的MNase-seq技術——gMNase-seq(細胞核內染色質結構分析方法),通過蛋白質融合或不同大小的金顆粒修飾和改造MNase,提高MNase-seq的空間解析度,進一步描繪了細胞核內染色質纖維三維結構的動態調控及其分子機制。

「30納米染色質纖維結構」先後入選「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重大創新成果」和「中國科學院『十二五』標誌性重大進展核心成果」。該研究成果表明我國科學家在攻克30納米染色質纖維高級結構這一30多年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這使我國在染色質結構研究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也為預測體內染色質結構建立的分子基礎以及各種表觀遺傳因素對染色質結構調控的可能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報》 (2018-07-30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解析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 可解釋基因選擇性表達原理
    30年來,染色體(DNA和包裹在外的蛋白質)的高級微觀結構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難題,對科學家來說,染色體就像一個黑箱,你看得到它的作用結果,卻看不到它的運轉方式。4月2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項關於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的研究成果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首次揭開了這一謎題,初窺基因表達和細胞分化的「開關」,握住了細胞生長「方向盤」。
  • 中科院解析染色質高級結構 揭開生命奧秘的「黑箱子」
    4月25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項關於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的研究成果。這篇研究論文發表後,一個塵封30多年的謎題隨之解開。   和而不同,誰搞的鬼?   每個細胞都是從單個受精卵細胞發育分化而來,具有相同的遺傳信息。然而,人體卻有著200多種不同的細胞,它們的形態和生理功能千差萬別。
  • 生物物理所30nM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取得重要突破
    4月25日(DNA雙螺旋結構發現61周年紀念日),Science以長幅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報導了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項關於30nm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的重大成果。
  • 【果殼網專訪】李國紅與朱平:解析30nm染色質三維結構的中國科學家
    今年4月25日,《科學》雜誌紙質版和在線版同時刊發了一篇論文:科學家終於首次解析出30nm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恰好61年前的同一天,沃森和克裡克發表了現代生物學中裡程碑式的DNA雙螺旋結構。為了更好地了解DNA如何包裝成染色體,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與破解裝配過程中的各種結構。
  • 30-nm染色質纖維結構及其動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李國紅研究員主要針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表觀遺傳調控機理開展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並且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其中30nm染色質結構已入選多本國際著名《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教科書,其中包括《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和《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 Lif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 調控基因表達的「染色質環」新因子篩選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基因組的結構是有序的,至少有三個逐級複雜的維度。其中,三維結構是染色質的高級結構,該結構由特殊的結構蛋白質所介導(比如Cohesin、CTCF等),這些結構蛋白將30納米的染色質纖維摺疊成具有「染色質環」的高級結構。「染色質環」不僅有利於精確地保存遺傳信息,而且可以介導遠距離染色質內和染色質間的相互作用,能將調控元件帶到目的基因附近,從而調控基因表達。
  • 超短DNA低甲基化區域和染色質3D結構的關係
    該論文通過創新的計算方法發現了一種新的與染色質3D結構相關的表觀調控元件 --稀疏保守低甲基化CpG(scUMC: Sparse conserved under-methylated CpGs),為表觀遺傳調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DNA甲基化在正常發育和疾病發生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 新研究揭示染色質重塑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彥輝課題組解析了人源染色質重塑複合物BAF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對染色質重塑機制和
  • 重要作物染色質三維構象新特徵成功解析
    原標題:重要作物染色質三維構象新特徵成功解析   山東農業大學李平華課題組和香港中文大學鍾思林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團隊,日前在重要作物大基因組染色質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近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發表了該項研究成果論文。
  • Protein&Cell|核纖層蛋白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等調控
    但是,研究者對於隔離與定位A/B區室和染色體領地的調控因子與機制認知較少,同時對影響染色質運動狀態的因素了解有限,染色質高級結構與運動狀態的關聯性尚不清楚。已有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和運動狀態的研究結果提示,細胞核核膜附近的核纖層區域對染色質的結構和運動狀態維持、相應基因表達調控均有重要作用。
  • 中國科學家率先解析生命信息載體結構奧秘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長期從事冷凍電鏡三維結構研究的朱平研究員和長期從事30nm染色質及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的李國紅研究員通過多年的緊密合作和不懈努力,發揮各自專長和優勢,成功建立了一套染色質體外重建和結構分析平臺,利用一種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技術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30nm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在破解「生命信息」的載體 -- 30nm染色質的高級結構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 研究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染色質運動狀態...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非常規PRC1介導的H2AK119ub1蔓延可能受到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
    責編 | 兮真核細胞內,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纏繞1.7圈形成核小體結構,然後核小體串珠經過逐級壓縮形成高級的染色質結構。表觀遺傳因子通過調節染色質結構的開放與關閉,控制了基因的表達與沉默,從而維持了不同譜系細胞內基因的差異表達。
  • 中國科學家「看見」 人類胚胎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
    我科學家「看見」 人類胚胎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首次解析人類精子和早期胚胎的高級結構,首次繪製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三維構象圖譜……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陳子江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教授劉江領銜的科研團隊取得了上述新突破
  •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結構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結構染色質是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色的物質,它與染色體是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相互轉變的形態結構
  • 科學家揭示人類胚胎染色質三維結構動態變化
    國內兩支尖端科研團隊近來攜手攻關,共同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有助於更深一步了解生命發育過程。相關科研成果已通過長文形式發表在新近出版的《自然》雜誌上。這兩支科研團隊分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生殖醫學陳子江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江教授領銜。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147bp的DNA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後形成核小體念珠結構是染色質的一級結構,之後經過不斷地摺疊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在哺乳動物中,染色質三維結構對基因的調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
  • 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的調控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
    該研究通過X-射線晶體衍射的手段,解析了嗜熱酵母的染色質重塑蛋白ISWI (imitation switch, 模擬開關)及其與組蛋白H4複合物的原子解析度結構;結合相應的生化實驗,揭示了「模擬開關」 蛋白的自抑制、被底物識別和激活以及感知接頭DNA長度,進而發揮染色質組裝功能的分子機理。
  • 中國發現「生命信息載體」另一雙螺旋結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供圖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攝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5日發布信息說,該所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30nm(納米)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這是繼DNA雙螺旋結構之後,在破解「生命信息載體」的另一種更高一級的雙螺旋結構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