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庫生態環保展進校園 你知道該如何保護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嗎?

2020-12-02 上遊新聞

水生態修復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水生植物保護的關鍵點是什麼?3月20日,「長治久清——湖庫生態環境保護行」環保宣教系列活動2019年首站來到了南開中學。

一大早,綠垚環保社的社長劉知易就和同伴來到展覽現場安裝展板。劉知易說,自己從小就對身邊的環保問題特別關注。小時候經常和父母去住家附近踏青,有一天,突然發現常去的那座山有一部分被人為破壞了,讓他特別傷心。

之後,所在小區一個原本很漂亮的湖泊,因為水葫蘆這種外來物種入侵,導致水質被破壞,一湖清水變成了臭水溝,更引發了他對環保問題的關注。

「小時候,會看很多與環保相關的書籍,進入中學之後,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環保背後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劉知易說,這次將該項目引進學校,就是想讓更多的同學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並行動起來,「從小生活在三峽庫區,希望自己和小夥伴的環保科普活動推進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環保不再將是一句口號,而是大家的實幹行動。」

現場一名參觀的學生表示,以前對生態環境保護有一定認知,但是具體落實到湖庫生態環保卻有點匱乏,「希望以後可以想出更多的創意更好的保護水資源。」

上遊新聞記者 林祺 實習生 劉蕊

相關焦點

  • .| 揭秘紅樹林 喚醒溼地保護意識——「生態環境宣傳進校園...
    李裕紅為同學們介紹泉州灣的紅樹林  紅樹林是紅色的嗎,紅樹林和人類有什麼關係……近日,由泉州市生態環境局和東南早報聯合主辦的「生態環境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泉州市第六中學。華僑大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泉州市溼地學會會長李裕紅博士為同學們帶來了《泉州灣的紅樹林》環保講座。  講座中,李裕紅博士從泉州灣紅樹林的種類和作用出發,帶著同學們領略紅樹林的美景,探秘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了解紅樹林帶給人類的福祉,傳遞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環保理念。
  • 重慶市湖庫生態修復適宜技術選擇指南(2017版)
    全文如下:重慶市湖庫生態修復適宜技術選擇指南(2017版)前言為加強重慶城市湖庫汙染防治,指導汙染防治技術選擇,促進湖庫水環境質量改善,制定本技術選擇指南。本技術選擇指南在對重慶市水體現場調研及水質監測的基礎上,結合包括《重慶主城面源汙染控制集成技術指南》、《重慶新建城區健康水系統構建技術導則》、《水生態基礎設施規劃技術導則》等水體汙染控制方面的技術成果,並根據國內外水體綜合整治的成功案例編制而成,可作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環保技術服務單位和其他相關單位開展湖庫汙染治理技術選擇與應用的參考技術資料。
  • 一大型基地將落戶這裡,三峽庫區首個!
    陰天有小雨16—18℃10月5日,記者從開州區政府獲悉,庫區首個溼地與鳥類司法保護基地將落戶開州漢豐湖,重慶市二中法院將與萬州法院、開州區政府共同建設該基地,全力保護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資源。據了解,三峽大壩工程完工後江水回流,開州出現了12.08萬畝的溼地。其中,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溼地面積就有1.96萬畝,開州漢豐湖溼地也實至名歸地成為國家溼地公園。近年來,隨著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不少鳥兒開始選擇在開州區美麗的漢豐湖安營紮寨,它們或在淺灘溼地覓食,或在湖光山色間飛翔,或在水中彩林上棲息,成為冬日漢豐湖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保護綠色溼地,構築生態文明」科普宣傳進校園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引導青少年關注溼地保護,樹立愛護自然的環保理念,張掖黑河溼地自然教育學校充分利用張掖溼地博物館優質的生態教育資源,依託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於12月30日走進張掖一中開展「保護綠色溼地,構築生態文明」科普宣傳進校園活動。
  • 2008年度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事跡表彰類候選事跡推介詞
    綠色太行作為地方民間環保組織,高揚「關愛環境,從我做起」的環保旗幟,率先創建青少年綠色學校,廣泛開展環境教育進課堂活動,併購置「流動環境教學車」深入社區和鄉村開展流動環境教學,影響各界受眾達20多萬人次。
  • 三峽「水華」現象 淡水庫將面臨難題
    三峽水庫蓄水後,庫區支流水質有退化趨勢,部分支流出現「水華」現象。這是記者召開的重慶市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了解到的。
  • 荊楚楷模黃桂雲|20多年堅守三峽瀕危珍稀植物搶救保護一線
    湖北宜昌三峽壩區,這裡不僅有著雄偉壯觀的三峽工程和景色宜人的高峽平湖,還有一個神秘的「植物王國」,裡面住著大量的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它們見證和記錄著三峽地區億萬年來的地理、氣候和環境信息。在這個「植物王國」的背後,有一名辛勤的「園丁」,她就是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黃桂雲。日前,黃桂雲上榜2-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商南縣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王永斌)2020年,商洛市生態環境局商南縣分局全面貫徹落生態文明思想和有關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履行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統籌謀劃牽頭實施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助力推進「靈秀商南」建設。一年來,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責任考核指標。
  • 河湖生態治理緣何偏愛中山杉
    滇池治汙的「杉家兵」  《建議》中有一條「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昆明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實行河長制,治理的重點是滇池,使用的植物「主角」是中山杉。
  • 李春奎曹邦興調研大寧河巫山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鄭萬高鐵巫山大寧河雙線大橋、雙龍大橋等建設場地,李春奎、曹邦興詳細了解了工程建設、兩岸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後指出,在建設中,要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措施,做到環保施工、環保建設,確保建設中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並及時實施工程創面的生態修復。
  • 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環境保護重點專題規劃
    圍繞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搞好移民遷建環境保護,建設青山綠水的三峽庫區。   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大幅度減少汙染物排放和減輕生態破壞。
  • 三峽庫區無害化處理漂浮物逾40萬方 設備運轉率低(圖)
    環保處置廠堆場內等待處理的三峽庫區漂浮物 郭曉瑩 攝鏟車將粉碎、烘乾後的漂浮物運至窯尾分解燃燒 郭曉瑩 攝   中新網湖北秭歸11月14日電 (記者 郭曉瑩)每年汛期,長江上遊大量水上漂浮物湧入三峽庫區
  • 生態環境保護知識 你知道多少?
    生態環境保護知識 你知道多少?從我做起 從小事做起 快來一起學習環保知識吧!(2)從人們對環境要素的依賴和利用程度來看,又可將其分為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生活環境指人們居住、生活、生產、和學習的場所;生態環境指生活環境以外的各種自然要素,如礦藏、森林、野生動物、海洋等。2.什麼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
  • 中央及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 整改情況通報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國家及省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實施綠色振興戰略,把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中央及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為抓手,主動作為、攻堅克難,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 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在通海成立
    11月25日,列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美麗中國」研究示範基地的「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在通海縣舉行揭牌儀式。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通海縣杞麓湖保護管理局和雲南亞美湖泊水質治理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旨在保護杞麓湖生態環境,構建結構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泊生態系統,提高湖泊自淨能力,以先進科研力量與技術優勢,為杞麓湖綜合治理提供支撐。
  • 超聲波槍滅鼠系傳言 百噸鼠藥終結三峽庫區鼠患
    本周,外埠一權威媒體稱,三峽庫區清庫將採用特殊的超聲波槍滅鼠——無論老鼠是否現身,滅鼠人員只需對著常有老鼠出沒的地段開幾槍,該地段老鼠不久即被一種來去無蹤的巨大力量震得七竅流血而斃,由此終結庫區鼠患。  真有這麼神奇的滅鼠槍?
  • 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發展 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部署。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之間的協同效應。請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的意義?
  • 三峽庫區水環境管理將借鑑日本瀨戶內海的經驗
    記者從昨日在我市舉行的中日合作水汙染總量減排和重要水域水環境管理綜合研討會上獲悉,日本對瀨戶內海的治理經驗引起我市有關部門和企業高度關注,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稱,三峽庫區水環境的管理和治理可借鑑瀨戶內海的治理經驗。     工廠排汙引發水俁病     瀨戶內海是日本最大的內海海灣,全長440公裡。
  • 當前湖北省生態環境存在的五大問題
    特別是近幾年來,下遊水質越來越差,使相關江段水域生態環境發生衰變,長江中遊段「四大家魚」主要棲息繁殖的場所受到很大影響,產卵場範圍日趨縮小,分布更加分散,產卵種群數量減少,該江段中原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及二級保護動物江豚、胭脂魚等種群數量和密度20年來都呈急劇下降的趨勢,有的連基礎繁衍的種群數量都難以維繼
  • 環保產業成勢成型 成都將構建高能級生態環境產業生態圈
    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1月7日,全市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大會總結了2020年全市環保產業及科技創新工作情況,部署了2021年工作任務,公布了2020年環保科技成果庫入庫項目名單和2020年成都市環境工程與裝備製造二十強企業名單以及環境服務業十強企業名單。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有環保企業1052家,涵蓋環境服務、環保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產品、綜合資源利用等四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