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廣州珠江
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廣州市君和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啤酒生產中難培養汙染
微生物菌群特徵分子解析及防控關鍵技術》項目,順利通過了科技成果鑑定。本次鑑定會由中國
酒業協會技術委員會組織召開。鑑定會由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理事長何勇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研究員為本次鑑定會主任委員。鑑定委員會專家還包括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名位研究員,國家酒類品質與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張五九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江正強教授以及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學院趙海峰研究員。
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斌,總工程師塗京霞,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釀酒研發部主任王德良,主任助理郝建秦,研發中心副主任欒春光以及廣州市君和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炳權等項目組主要成員參加了本次鑑定會。
該項目主要針對啤酒生產中的難培養汙染微生物菌群特徵,採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開發了啤酒生產過程中難培養汙染微生物的識別、培養,鑑定、控制、溯源等技術,發現了啤酒中的主要汙染微生物,並進行了基於宏基因組的精細測序和分子解析,深入研究了啤酒有害微生物中存在的耐酒花(如horA、horC)、耐熱性(如hrcA)、耐藥性(rpsL)、VBNC狀態調控(glnQ,glnP、HSP20家族基因)等基因及其代謝路徑;發現了啤酒中存在VBNC狀態微生物,研究了進入VBNC狀態微生物的形態學和生理生化特性,發現進入VBNC狀態的微生物仍具有汙染啤酒的能力,為啤酒生產過程尤其是生啤酒生產的主要汙染因素之一。同時,在對啤酒汙染微生物成功分子解析的基礎上,建立了啤酒汙染微生物識別、鑑定、評價技術模式,為啤酒汙染微生物的危害性評估和有效消除提供了科學的解決辦法。項目創新研發出了難培養汙染微生物快速檢測培養基和高精度特異性PCR探針快速檢測技術,創新研發了針對難培養微生物清洗劑,消毒劑和相關清洗設備,大大降低了啤酒生產過程的微生物汙染風險,並降低了清洗殺菌成本,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鑑定委員會專家審查了相關資料,聽取了項目工作報告,技術研究報告、科技查新報告以及應用報告等情況,經質詢、答疑和討論,對該項目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和認可,認為該項目成果一致認為該成果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認為該項目成果將有利於提高我國啤酒生產過程的微生物控制能力和水平,為提升啤酒產品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項目是由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釀酒工程技術研發部聯合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君和事業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完成,歷時10年,項目成果應用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近兩年,累計新增銷售額38.68億元,新增利潤6.36億元,新增稅收5.58億元,創匯98.21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