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微生物技術產業化:未來可以喝到太空啤酒啦

2020-11-18 中國核技術網CCNTA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地球上的微生物登上太空

微生物被譽為「地球之王」,在地球上已存在35億年,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類群,廣泛存在於空氣、水、土壤及其它生態系統中,在生物圈和地球物質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微生物參與元素循環、推動物質轉化,與人類關係十分密切。人體表面及體內的正常微生物菌群,有益於人類健康;而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則是人類最為常見和多發的疾病。

隨著航天技術不斷發展,太空已成為人類活動的新空間。原本只在地球上生存的微生物,也隨著人類一起登上了太空。例如在「和平」號空間站,人們已經檢測到234種微生物。

劉長庭介紹,微生物進入太空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由航天員攜帶的。一般來說,健康人體都攜帶了至少10億個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等),存在於人體的皮膚、口腔、鼻咽部、胃腸道等部位,這些微生物會隨著航天員一起進入太空。

另一種途徑是由各類太空飛行器材攜帶的。儘管載人飛船、航天服、裝船產品等各類太空飛行器材和設備,在進入太空之前都會進行非常嚴格的真空消毒,但由於微生物實在太小,總會有「漏網之魚」一起搭載進入太空。

太空中的強輻射、微重力、弱磁場、高真空、極度溫差、粒子輻射等特殊環境,必然會誘導來自地球的微生物產生基因突變,進而影響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和功能。發生變異的微生物,不僅對航天員的身體健康帶來潛在威脅,還會在密閉的環境中形成微生物腐蝕,影響各類精密的航天儀器正常工作。

「國內外研究表明,太空極其特殊的環境,可以加速微生物變異、毒力、耐藥性等改變。人體在空間環境中免疫力下降,而病原菌毒力增強。因此,一旦航天員發生感染,治療難度無疑將會加大。在國際空間站中,曾經多次發生航天員呼吸道、皮膚、結膜等處的感染。」劉長庭介紹說。

為了保障載人航天穩健發展,空間微生物學在國際上方興未艾。科學家的初衷是解決航天活動中的微生物感染問題。但隨著研究走向深入,如何利用太空資源展開微生物研究、服務於地球上的人類,也成為空間微生物學的主要內容。

據劉長庭介紹,目前,空間微生物研究主要包括三種類別:一是病原微生物,包括航天員太空感染防控、地面難治性感染的防治;二是腐蝕微生物,包括空間站設備的防腐研究、新型抗菌材料的研製;三是工業微生物,包括空間微生物製藥產業、空間工業微生物的誘變育種。

開創我國空間微生物學

根據計劃,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屆時,將有航天員長期駐守,這對深入開展我國的空間微生物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1997年,劉長庭就帶領團隊開展空間生物醫學研究,先後完成了神舟8、9、10、11號飛船、天宮一號飛船及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微生物搭載任務,進行了眾多開拓性研究。

例如,他帶領研究團隊在我國神舟8號搭載了重組人工幹擾素ɑ1b菌株,獲得了5株高產菌,產量最高可增加3倍,傳50代後,仍然穩定。在神舟10號飛船搭載的產酶溶桿菌,產量提高了3.5倍,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其代謝物可用於裂解重組蛋白的工業生產(如胰島素及其類似物),具有較高的特異性、效率和穩定性。

在大量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劉長庭還提出了「空間微生物分子效應」學說。這一學說有三個理論:空間微生物毒力突變與人體互利共生理論;空間微生物突變與代謝相關空間製藥理論;空間微生物腐蝕與洗消材料技術理論。他由此提出我國空間微生物三個應用方向:保障航天員與人類健康及感染性疾病治療方向;藥物及功能性食品等研發方向;延長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時間方向。

截至目前,他帶領團隊在空間微生物領域獲得國家專利23項,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7項,並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空間微生物數據中心。

推動空間微生物技術產業化

讓空間微生物造福人類,是劉長庭的不懈追求。他帶領團隊與北京富樂頓空間生物研究院合作,通過對空間酵母菌進行篩選育種,成功獲得多株性能優良的突變菌株,能在高溫和低溫中發酵,可用於啤酒、葡萄酒、果酒釀造工業的釀酒酵母。

其中,一種可釀造啤酒的葡萄酒發酵酵母已投入了生產。這就是在朋友聚會時,劉長庭帶給大家品嘗的「太空啤酒」。在啤酒特有的清爽中,含有丁香花的香氣,果然與眾不同。

據介紹,用「空間啤酒酵母」生產的「太空啤酒」,目前正在進行工業化生產的前期準備,不久就有望走上老百姓的餐桌。此外,針對單一純種酸奶發酵劑,公司還成功篩選出了「空間羅伊氏乳桿菌」,也正在進行產業化前期準備。

劉長庭還大力推動了一系列空間微生物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例如,利用高效複合微生物技術、無機平板陶瓷膜微濾加活性炭技術,大幅提高飲用水的細菌去除率,為航天員的飲用水、生活用水提供保障。這一先進的水淨化技術,可以直接將航天員的洗澡水、生活用水,淨化成為飲用水標準。通過高效複合微生物技術,對航天員的大小便進行淨化處理,使航天員在航空器有限的活動空間內,能夠正常的生活和開展工作。

「空間微生物技術應用廣泛。未來,我們不僅可以喝到太空啤酒,吃到太空酸奶,還能使用太空益生菌生產化妝品、抑菌洗液等日用品,用空間微生物育種技術開發藥品、保健品、生物飼料、以及各類新材料等。我願為這一天的早日到來盡心竭力。」劉長庭說。

相關焦點

  • 喝太空啤酒,吃太空酸奶……你想不想也來一個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太空微生物威脅航天員健康?中國生物學家:用它們造太空啤酒、酸奶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太空微生物威脅航天員健康?中國生物學家:用它們造啤酒、酸奶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太空微生物威脅航天員健康?中國生物學家:用它們造啤酒、酸奶
    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劉長庭:讓太空歸來的微生物走上老百姓餐桌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劉長庭:讓太空歸來的微生物走上老百姓餐桌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太空科技孕育佳釀 富樂頓太空啤酒斬獲「天祿獎」
    近日,備受矚目的2020中國國際啤酒挑戰賽暨頒獎盛典在中國瀘州落下帷幕。在眾多參賽品牌中,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富樂頓生物工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發的「ESPACENO」系列太空啤酒「SPACE 1」榮獲賽事最高獎「天祿獎」。這款啤酒將空間酵母技術與現代啤酒工藝相結合,實現了口感、健康與科技元素的完美融合,受到評委會的一致好評。
  • 創新科技融入釀酒工藝,富樂頓太空啤酒榮獲「天祿獎」
    近日,備受矚目的2020中國國際啤酒挑戰賽暨頒獎盛典在中國瀘州落下帷幕。在眾多參賽品牌中,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富樂頓生物工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發的「ESPACENO」系列太空啤酒「SPACE 1」榮獲賽事最高獎「天祿獎」。這款啤酒將空間酵母技術與現代啤酒工藝相結合,實現了口感、健康與科技元素的完美融合,受到評委會的一致好評。
  • 太空上的啤酒
    在火星上釀造啤酒是一項艱難的冒險。火星土壤密度高,含有一種被稱為高氯酸鹽的化學化合物,它實際上可以引起人類甲狀腺疾病。根據《時代》雜誌報導,大麥的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和土地——100到200平方英尺的土地產出的大麥只能生產20升啤酒。
  • 有一種啤酒叫太空啤,有一種喝法叫零重力吹瓶
    同樣,如果普通啤酒搬到太空裡喝,很可能變得索然無味。於是,真正的太空啤酒,就需要釀出「重口味」。如果有機會,你會嘗到這種太空啤酒,擁有更多巧克力、麥芽焦糖、和咖啡的味道。也不能這樣酸奶喝。這根本就不是喝啤酒的真正感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研發人員巧妙借用了太空燃料加注技術,能夠讓啤酒順溜地從瓶底注入到脖子裡,這樣子才能讓太空人喝得痛快淋漓。
  • 日本研究稱喝啤酒防治感冒 一次喝350ml才有效
    植物學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史軍說,啤酒的苦味主要是由啤酒花中的α-酸(由葎草酮、輔葎草酮等組成的化合物)和β-酸(蛇麻酮等組成的化合物)引起的,這些物質能夠抑制微生物繁殖,延長啤酒的保質期。更重要的是,正是這些苦味物質讓啤酒有了特殊的清爽感覺和細膩的泡沫。
  • 新冠病毒影響太空?——空間微生物的來源和危害
    航天員們的防範新冠病毒隔離措施同我們地球上所有人一樣,相信通過這些隔離防護措施,他們一定可以在國際空間站上度過安全的工作期。實際上,科學家對空間微生物不陌生,對防範微生物也有比較成熟的措施。 空間站密閉環境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將會對航天員的最佳表現以及太空飛行器材或居住環境的安全性產生副作用。航天飛行時,航天員自身的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無疑對航天員的健康存在潛在的威脅。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太空飛行器中的微生物可以長時間地懸浮在艙內空氣中,導致空氣品質下降。
  • 億萬富豪太空旅行想吃得更好 但喝杯咖啡都不容易!
    事實證明,食物是地球上最多樣化、最基本的人類體驗之一,坐下來吃飯或喝東西的心理好處不應被低估。到目前為止,太空食品的設計理所當然地將重點放在營養和便利性上,因為大多數太空人都是需要執行科學任務的太空人。然而,為了讓太空旅遊在超級富豪中獲得吸引力,太空飛行器運營商必須開始將他們的飛行打造為一種優質的乘客體驗,而不再限於滿足最低要求。確切地說,該行業如何才能實現從袋裝水果到精緻餐飲的飛躍?
  • 《啤酒生產中難培養汙染微生物菌群特徵分子解析及防控關鍵技術...
    11月4日,由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廣州市君和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啤酒生產中難培養汙染微生物菌群特徵分子解析及防控關鍵技術》項目,順利通過了科技成果鑑定。本次鑑定會由中國酒業協會技術委員會組織召開。
  • 太空微生物製藥前沿研究簡報
    微生物製藥對醫藥行業具有重要作用,可從微生物中開發出抗生素、疫苗、維生素和生態農藥。在具有微重力、強輻射、弱磁場等特點的太空環境中,微生物的空間變異量能達到千分之幾甚至是百分之幾,高出現有地面手段幾個數量級。
  • 微生物除草劑實現產業化開發
    關鍵詞:除草劑記者昨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餘柳青等人承擔的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微生物除草劑禾長蠕孢(克草黴)的固體發酵與劑型加工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驗收。目前1%克草黴孢子粉劑生產車間已在浙江天一農化有限公司初步建成,意味著浙江省擁有了首個微生物除草劑產品,並在產業化開發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自化學除草劑在全球推廣應用以來,目前仍是農田除草的主要手段,但隨著時間推移,化學除草劑大面積應用帶來的弊端已日益顯現。
  • 高度自動化機器人助力微生物產業,嘗一口橘子味的轉基因啤酒吧
    作為合成生物領域的開拓者,該公司利用時下最先進的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對微生物進行批量生產。由於合成生物領域的應用前景被看好,波士頓初創公司 Ginkgo Bioworks 最近成功融資一億美元。該公司用其中的一部分,投資建立了新的生物實驗室 ——Bioworks 2。該實驗室利用機器人系統,建立了一套微生物生產線。
  • 全球變暖大麥減產 未來你可能喝不起啤酒了?
    這對中國喜歡喝啤酒的人們來說是個不太好的消息,在全球變暖,氣溫升高為最高的情況下,本世紀極端乾旱、高溫平均將造成中國啤酒年供應量下降9%,價格上漲83%。他們還發現,到本世紀末,全球大麥產量可能會下降3%至17%,這取決於氣候變化的嚴重程度。在最嚴峻的氣候條件下,到2099年,愛爾蘭啤酒價格可能會上漲43%至338%。
  • 【網絡闢謠】冰的啤酒熱量會下降很多,可以放心喝
    流言:冰的啤酒熱量會下降很多,可以放心喝。 真相解讀:天熱時喜歡喝啤酒佐餐的人非常多,經常一喝就是一大扎。冰鎮啤酒配烤串更是夏天愉快標配,同時有人認為,啤酒在升溫過程中會消耗熱量,自身熱量會下降很多,因此,夏天喝啤酒不用擔心會長胖,真是這樣嗎?實際上,啤酒冰不冰,熱量的確有差異,但差異不大。首先,酒精本身是含熱量的,1克酒精含7千卡熱量。
  • NASA科學家稱,在太空釀酒或可以實現
    Scientist 摘要: 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已經吃上了在國際空間站種植的蔬菜,不久的將來,他們或許能喝上在太空釀造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