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如今的抗日劇是越拍越多。不過有很多的抗戰劇卻很難表現出當年我們的英烈們艱苦奮鬥的輝煌歲月。各種雷人劇情的出現,應當算是對歷史的一種不尊重。隨著看過的抗戰劇越來越多,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說一兩句日本話。而在抗戰劇中,估計大家聽到的最多的一句日語就是日本人罵的「八嘎呀路」。
相信有不少的朋友把「八嘎呀路」的意思理解為混蛋。那麼這個詞語,真的是這個意思嗎?其實它的真實含義比你想的更很。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八格呀路」這個詞語的由來和一個歷史典故「指鹿為馬」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作為歷史常識我們知道,秦始皇駕崩之後,宦官趙高掌握大權。所以趙高指著一匹馬說它是一頭鹿,滿朝文武不敢得罪趙高,只能紛紛附和他。
而在日語中,「八嘎呀路」這個詞語用漢字寫出來就是「馬鹿野郎」。它也是從指鹿為馬這個典故中衍生出來的。所以,這個詞語的最基本的一個意思也就呼之欲出了,意思就是傻子笨蛋。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的確是這麼一回事,只有傻子才會把一頭鹿當作馬。
當我們抗戰劇看的比較多,對「八嘎呀路」這個詞語也比較免疫了,會認為它就是日語中一個比較常見罵人的詞語。然而在日語的環境中,只有一個人極度憤怒的時候,才會用這個詞語來罵人。一般指沒有教養的粗俗之人。
在抗戰劇中,當一個日本人做錯了事,他的長官會用「八嘎呀路」這個詞來罵他。我們看到這個詞語在抗戰劇中應用的是比較多的,它也屬於抗戰劇的舶來詞。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對這個詞語又有什麼新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的閱讀分享是筆者創作的最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