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車魨可能是這個星球上幼體到成年體型跨度最大的物種了。剛孵化出的翻車魨僅有2毫米長,擁有原始的尾鰭和明顯的胸鰭,全身布滿小棘刺,如同一粒脾氣不太好的小刺球,這樣的外形有利於它們隨波逐流,浮遊生活。
翻車魨的仔魚。圖片:Matthew Wittenrich / fishbase
「小刺球」們長到10毫米左右,棘刺便開始消退;等長到30毫米時,棘刺已經不那麼明顯了,它們看上去就像一隻迷你的小河魨,原始尾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圓形的「尾鰭」和怪異的「舵鰭」,身體也逐漸變厚,最終長成我們熟悉的翻車魨模樣。目前,對野外翻車魨的壽命和性成熟年齡並沒有明確定論,但人工飼育模擬了它們的生長曲線,推測它們從幼魚長到3米長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翻車魨幼魚。圖片來源見水印
體型較小的翻車魨。圖片來源見水印
翻車魨的成長過程,會經歷各種艱難坎坷,簡直是hard模式。幼年時,成群的翻車魨仔魚是各種魚類的餌料;等稍大一些,它們是鯕鰍、馬鮫、金槍魚以及海鳥眼中的美味;即使長到成年,缺乏自衛能力的翻車魨在鯊魚和海洋哺乳動物眼裡也不過是大一號的肉塊。它們能夠從一粒受精卵成長為一條噸級體重的大魚可以說是一種僥倖。
噸級體重的大魚。圖片:dailymail.co.uk
據推測,翻車魨從一枚受精卵發育成成魚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為了維繫種族數量,翻車魨只能採取粗放的「魚海戰術」,它們是世界上最高產的脊椎生物,一條中等體型的雌翻車魨一次能夠產下約3億枚卵,比普通魚類高出幾個數量級。數量如此龐大的魚卵也沒讓翻車魨泛濫成災,足見它們生存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情。
翻車魨數目眾多的魚卵。圖片:fishbase
翻車魨遍布於世界所有熱帶和溫帶海域,它們性情十分溫馴,主要以各種水母為食,甲殼類、頭足類、小型魚類、海藻等也都在它的食譜上。
翻車魨在吞食帆水母。圖片來源見水印
吃點海藻也不錯。圖片來源見水印
成年的翻車魨遊速較慢,但它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魚肉,它們的皮膚厚達7釐米,足以抵禦小型捕食者的襲擊,只有虎鯨、海獅和部分鯊魚這類狠角色才是它們的天敵。
海獅在啃食翻車魨。圖片來源見水印
在某些地區,翻車魨會被當做一種食用魚,它們魚肉白皙細膩,但據說口感欠佳。在中國臺灣,素來有食用翻車魨的習俗,人們會劃開它們的厚皮,食用它們的腸子——名菜「炒龍腸」就是以翻車魨的腸子為主料。
翻車魚刺身。圖片:sakama.tok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