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為了電子設備裡的一根針,光谷一家企業曾不得不多次到深圳、東莞設計和加工。而現如今,武漢已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5個,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59個,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4個,市級工業設計集聚區3個,「從產品設計到品牌建設、銷售渠道,全部可以在工業設計小鎮裡一站解決。」武漢D+M工業設計小鎮總經理李少康說。
12月13日至15日,第三屆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這已是武漢第三次舉辦國家級的工業設計盛會,匯聚最前沿的產品、最權威的專家學者、頂級研發機構,集中展示我國近年來工業設計發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工業設計的飛速發展不僅為武漢的傳統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效益,深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之中,為城市的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成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重要引擎。
工業設計引領工業重鎮謀求轉型之路
武漢具有工業設計的先天基因,她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有漢陽兵工廠、漢陽鐵廠等著名企業;解放後,一批「武字頭」布局江城,武漢鋼鐵廠、武漢鍋爐廠、武漢船舶製造廠、武漢長江大橋等時代印記,為武漢埋下了一顆大設計的種子。
隨著中部崛起戰略和長江經濟帶規劃的推進,除了鋼鐵、裝備製造等原有重工業之外,新千億產業逐漸走向「輕」化,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逐漸形成集聚效應。
武漢產業優化升級對工業設計有著強烈需求,同時武漢也是工業設計的人才富集地,但現實卻是,前些年武漢培養出的工業設計人才「東南飛」,又造成了武漢企業「東南飛」找設計服務的困局。
在此背景之下,武漢把工業設計作為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加速培育工業設計市場主體,打造工業設計聚集區,引進工業設計人才。
2015年6月份,武漢出臺關於加快工業設計發展的意見,連續3年從市財政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工業設計發展。當年,首屆「黃鶴杯」工業設計大賽開賽。2017年,武漢入選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成為繼深圳、上海、北京之後的中國設計第四城。2019年,國家工信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
工業設計產業矩陣初步形成
據數據顯示,工業設計的投入產出比是1:15,而先進技術研發的投入產出比是1:12,設計對於國家、城市的發展效益尤為可觀。
19世紀的聖埃蒂安也是法國的工業之都,後來通過創意設計促進城市的建設和轉型,成為享譽全球的設計之城,為法國的製造業提供了強大的設計支持。
上世紀80年代,英國為提振經濟發展,大力扶持工業設計產業,為其成為全球設計標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雖然近幾年武漢光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大健康等新興產業高速發展,但是傳統產業所佔比例依然較大,工業設計為盤活傳統產業的「存量」提供了一劑良方。
企業對設計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武船重工等一批製造企業,工業設計投入佔到了研發經費的30%以上。高德紅外、烽火通信、中旗生物、智能鳥無人機等企業屢獲德國IF獎、德國紅點獎、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等大獎,工業設計創新實力顯著增強。
工業設計產業矩陣初步形成。重點引進了浪尖設計集團,在武漢打造D+M工業設計小鎮,把歐洲的設計理念和中國的產業特點相結合,其平臺能力已經顯現。與此同時,D+M工業設計小鎮與楚創谷設計園、紅T時尚創意街區一起被認定為市級工業設計集聚區。
截至2018年底,武漢有工業設計或產品設計的企業約1860家,其中工業設計專營企業94家,涉及機電產品設計、電子產品設計、光電通信產品設計等十幾個行業,工業設計總收入超過200億元。同時,在線設計服務、個性化定製、自由品牌創建、設計產業聯盟等新業態初見端倪,整合設計技術及加工資源的眾包設計服務等展現活力。
工業設計理念浸入城市肌理
工業設計是什麼? 能夠做什麼? 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對於普通市民乃至業內人士,其實都很難定義。
相較於從19世紀就大力發展創意設計產業的歐洲城市,武漢的工業設計理念還處於發展階段。
工業設計其實是生產出更實用、更美觀、更人性化的產品,從廣義上來看,它是一種美學範疇,對於社會大眾而言是審美意識的提升。產品理念的更新從深層次意義上來說,更是一種人文關懷。
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創意產業,這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以及老百姓生活質量提升的要求相契合。比如受到市場熱捧的新風系統、智能電飯煲、多功能馬桶,背後都是工業設計力的顯現。
前兩屆的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吸引來自海內外工業設計領域的1000多家企業參展,並邀請著名的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柳冠中、紅點獎創始人彼得·扎克等海內外大咖參加。展會的舉辦地在毗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展會上集中展現火箭衛星模型、無人駕駛車、智能穿戴設備等「黑科技」,不僅是工業設計專業人士的交流平臺,也免費對市民開放,成為工業設計理念推廣的教育平臺和科普館。
連續三屆「黃鶴杯」工業設計大賽累計收到5309件作品,評選出最具價值獎及金、銀、銅獎作品113件,工業設計的影響力和創新氛圍得到極大提升。
走進武漢中小學生們的課堂,科學實驗課、創意設計課是最受歡迎的課程,孩子們親自動手設計出來的掃地機器人、智能曬衣架、電動測量儀,讓人大開眼界,嘖嘖稱嘆。
各個設計園區裡,年輕的創業者們揮灑著汗水與激情,新創意、新模式、新理念相互碰撞融合,「孵化」成產品和服務走向國內外市場……
設計為傳統產業賦能,理念的進步提升了大眾審美意識,一場場高規格展會為江城帶來的陽光與工業重鎮的底蘊產生出「光合作用」,讓這座城市更加時尚、新銳和朝氣蓬勃。
對城市文化的「溫和喚醒」
在漫長的城市發展史中,武漢在商貿、國際交流、工業發展等諸多領域始終走在前列,如今她在長江經濟帶的規劃中又佔據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但是,作為中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在中國以及世界的文化版圖中佔比多少呢?
提及武漢,至今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仍是碼頭文化。可是,隨著近些年的發展,一些「後起之秀」已經把城市文化品牌化、標籤化,例如杭州的網際網路文化、成都的旅遊休閒文化等等。
推廣工業設計理念的意義就在於此,它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同時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和人文意義,對於城市文化發展來說可以稱之為「溫和的喚醒」。
接連舉辦高規格的工業設計展,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於武漢,感受其文化自信和創新思維。工業設計產業也將為江城發展創造一個新的文化節點和經濟增長點。(統籌: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熊志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