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空間的深度:前景/中景/後景
鏡頭裡的斜線能把觀眾的眼睛從離攝影機近的物體吸引到離攝影機 較遠的物體上,或是深入到電影空間中。基於離攝影機鏡頭的遠近,這個空間被分割成了三個部分:前景、中景、後景。它們跟畫幅的邊緣一起形成了電影的三個維度:寬度、高度和深度。
《唐人街探案2》裡的鏡頭。
前景
顧名思義,前景就是從攝影機鏡頭到被攝主體之間的這一段區域。 它是在興趣領域之前的空間。它不是必須放上東西的,事實上也的確經 常是空著的。然而一個有創造力的導演就可以在這個空間裡放點什麼。 當然,前景元素必須強化這個鏡頭的構圖,並且不能遮擋它後面的區域。它應該有助於點綴環境(如一截樹枝),也許是一個抽象的形狀(牆的一部分或是公園長椅),它還可能帶有敘事上的含義(十字路口的停車標誌)。無論這個物體是什麼,你的意圖是什麼,你都應該努力嘗試去掉隨意和意外的前景元素,因為它們可能會分散觀眾對鏡頭裡更重要的深層次細節的注意(如圖3.10 )。
《唐人街探案2》裡的前景鏡頭。
《唐人街探案2》裡的前景鏡頭。
中景
如圖3.11,無論拍攝場地有多大,大部分的表演都會在中景進行。
中景是這樣一個區域:對話可以在這裡得到展現,情侶可以在這裡共舞,或者小汽車可以在此到達停車標誌。在中景中所有或者絕大部分的身體動作都是可見的。當主要表演在這裡發生的時候,觀眾可能在這個鏡頭裡得到所有的信息。中景在像遠景和中景這樣的大景別鏡頭中更容易發揮作用。特寫系列的景別很難有足夠的深度去把三個部分都表現出來,不過如果你設計得好的話還是可以實現的。
圖3.10停車標誌在這個鏡頭的前景區佔據了顯著的位置。它看起來很大,因為離攝影機的距離更近。由於它擋住了後面的物體,所以有助於在這個畫面中產生深度感。
圖3.11這輛車現在佔據了鏡頭中景的興趣區域。
《唐人街探案2》裡的鏡頭。
後景
既然你現在已經知道了前景和中景,理解什麼是後景就是很容易的 事了。後景就是從中景之後到無窮遠處的一切。當然,如果你是在餐館裡進行拍攝的話是不會有「無窮遠」的,被拍到的主要表演後面的物理空間就是後景。其他吃飯的顧客、走來走去的服務員以及屋子後方那堵牆都成了這個鏡頭後景的一部分。
《唐人街探案2》裡的鏡頭。
《唐人街探案2》裡的鏡頭。
深度線索
前景、中景、後景元素的結合有助於在二維的電影畫面中營造三維空間感。它們通過幾種方式來實現這一點。首先,它們就像圖層一樣。 前景的樹枝會部分遮擋中景和後景中的元素。在中景發生的主要情節會遮擋後景區域裡的視覺元素。所以,就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當物體(靜態或動態的)出現了擋住彼此的情況時,就好像讓我們的大腦建立了深度線索(depth cues )。
《唐人街探案2》裡的鏡頭。
其次,一個已知物體的相對大小也會觸發深度線索。例如,你可能在 鏡頭裡看到一個很小的摩天大樓。由於摩天大樓是眾所周知的非常高的建築物,所以這會造成一種這個建築物處於離攝影機非常遠的背景上的感覺。相反,如果你把一個迷你玩具模型放在前景,將獲得一個類似的假背景,不過它是在大小和透視上被眼睛和大腦的深度感欺騙了的視錯覺。
另一種在外景廣角或遠景鏡頭中格外常見的深度線索叫做大氣透視。 如果你曾經在城市裡沿著一條長街看過去,或是在鄉村裡站在小山頂上凝望地平線,那麼你可能有過對不那麼清楚的視野不滿的經驗。也許遠處的小山或建築看起來霧蒙蒙的甚至完全被擋住了。這通常是大氣——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導致的。大多數時候它是水蒸氣,但也可能是附近的火災冒的煙、灰塵、花粉甚至汙染物。當你站在這樣的大氣中,它可能不太影響你看身邊的物體,但如果你的視線穿過一片廣闊的區域(比如極遠景),空氣中微粒的累積效應就使遠處的物體變模糊了。如果你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拍攝的,觀眾會立即理解深度線索。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電影布景中經常要用到煙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