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廣州南沙新區和中山翠亨新區完成2個站位的乾濕沉降儀安裝工作,這是其首次利用大氣乾濕採樣器開展海岸帶大氣乾濕沉降長周期監測。
9月初,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地質調查工程組織專家對珠江口伶仃洋地區綜合地質調查二級項目進行質量檢查時,專門查看了中山翠亨新區大氣乾濕沉降監測點,現場聽取了生態環境調查與環境修復研究相關人員的匯報和原理講解,對大氣環境汙染調查工作進行了現場指導。
目前,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對環境影響較大。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人口最密集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其環境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生態環境調查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外學者在本世紀初已採用主動式大氣乾濕採樣器(APS)精確分離並收集降水和顆粒物總量來監測研究大氣環境,我國學者近年來逐步引入這一方法和裝置,用於研究大氣顆粒物沉降在生態環境變化過程中的影響。
研究人員介紹,大氣乾濕取樣器(APS)適合各種野外苛刻的環境,採用常壓降水採樣,兩側有互相對稱的幹沉降收集筒和溼沉降收集筒。取樣器通過降雨傳感器監測降雨,控制馬達選擇收集器。一個收集器在降雨時打開,收集雨水中的沉降物;另一個在無雨時打開,收集大氣中的幹顆粒沉積。
據了解,通過採集大氣乾濕沉降樣品,實驗室可獲得pH、電導率等參數,並測試樣品中的重金屬類、營養鹽和揮發性有機物等環境指標,分析沿海重要工業經濟區汙染物種類、含量、狀態、來源等。結合其他調查資料,以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綜合研究大氣、水體、沉積物及生物等環境之間的關係,探討物質輸運及交換過程,進而開展生態環境修復研究。
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展生態環境綜合調查與監測工作,可為生態環境修復提供科學依據,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及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來源:中國海洋報
作者:時 翠
編輯: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