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做客珠江科學大講堂,通過線上講座的形式,講述對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安全研究的思考。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佔全國GDP總量的比例超過京津冀,達到12%;經濟增速是世界三大灣區的2-3倍。
大灣區的資源非常有特色,資源很豐富,最明顯的是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
不過,&34;
可燃冰開採
如果發生洩漏
可燃冰分解甲烷,如果發生大規模的洩漏,也會破壞生態安全,主要是有幾個方面:
1造成海底的滑坡;
2引發海水酸化、海洋氧枯竭,直接導致海洋生物滅絕;
3甲烷在海洋裡面沒有得到很好的消解,逃逸到大氣中會造成全球性的生態災害。
★張偲院士認為
目前,國內外的模擬裝置針對可燃冰分解和形成模擬,參數少、模型理想、功能單一、不能實現可燃冰分解滲漏對環境的影響及生態系統模擬。
他表示,未來可燃冰開採實驗模擬裝備的測試精度、可視化程度將越來越高,檢測和表徵方法多樣化;規模逐步放大,貼近野外實際,但可能會出現缺乏服務於可燃冰開採的環境生態影響研究的專用裝備的情況。
★張偲院士介紹
南海海洋所正在研究大裝置技術儲備,包括正在研發的高壓低溫水密模擬倉安全控制技術、已掌握的海底觀測控制與數據交換關鍵技術等。
建立了大灣區生態環境相關評價體系,同時在大灣區建設了一批浮標觀測、陸基觀測系統等,積累了大量的系統性、連續性的生態環境資料。
同時建立了大灣區水文動力、水文水質三維數據模型,構建了環流、風暴潮及物質輸運三維數據模型等。
為推動預研項目建設,南海海洋所與中船重工702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優化了戰略合作,各方將充分發揮各自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強強聯合,加速總體進度,為冷泉裝置預研項目建設奠定重要科技基礎。
部分內容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