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科學大講堂 | 院士跟您談談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安全

2020-09-22 廣東科技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做客珠江科學大講堂,通過線上講座的形式,講述對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安全研究的思考。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佔全國GDP總量的比例超過京津冀,達到12%;經濟增速是世界三大灣區的2-3倍。

大灣區的資源非常有特色,資源很豐富,最明顯的是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

不過,&34;

可燃冰開採

如果發生洩漏

可燃冰分解甲烷,如果發生大規模的洩漏,也會破壞生態安全,主要是有幾個方面:

1造成海底的滑坡;

2引發海水酸化、海洋氧枯竭,直接導致海洋生物滅絕;

3甲烷在海洋裡面沒有得到很好的消解,逃逸到大氣中會造成全球性的生態災害。


★張偲院士認為

目前,國內外的模擬裝置針對可燃冰分解和形成模擬,參數少、模型理想、功能單一、不能實現可燃冰分解滲漏對環境的影響及生態系統模擬。

他表示,未來可燃冰開採實驗模擬裝備的測試精度、可視化程度將越來越高,檢測和表徵方法多樣化;規模逐步放大,貼近野外實際,但可能會出現缺乏服務於可燃冰開採的環境生態影響研究的專用裝備的情況。


★張偲院士介紹

南海海洋所正在研究大裝置技術儲備,包括正在研發的高壓低溫水密模擬倉安全控制技術、已掌握的海底觀測控制與數據交換關鍵技術等。

建立了大灣區生態環境相關評價體系,同時在大灣區建設了一批浮標觀測、陸基觀測系統等,積累了大量的系統性、連續性的生態環境資料。

同時建立了大灣區水文動力、水文水質三維數據模型,構建了環流、風暴潮及物質輸運三維數據模型等。

為推動預研項目建設,南海海洋所與中船重工702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優化了戰略合作,各方將充分發揮各自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強強聯合,加速總體進度,為冷泉裝置預研項目建設奠定重要科技基礎。

部分內容來源:南方網

相關焦點

  • 實現海洋生態安全調控,攻克可燃冰安全開採……地球科學如何助力...
    當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如火如荼,發展好「海洋經濟」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如何能夠利用發揮好區位優勢,同時兼顧海洋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7月13日上午,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等主辦的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2期,邀請到海洋科學研究領域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通過線上講座的形式,為大家講述他對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安全研究的思考。
  • 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近日,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大灣區灣情、水情,深入分析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形勢,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的總體布局,明確了2025年、2035年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目標任務。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如何?如何做好保障措施?
  • 《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印發 未來水安全這樣布局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獲悉,近日,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組織編制完成。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促進會籌備工作宣告啟動。以國內質譜領域龍頭企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為代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出邀約,以期在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實現協同發展。「高端科學儀器研製投入大、周期長,培育上下遊產業不容易。」禾信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周振對此深有感慨。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舉行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舉行。(央廣網發)央廣網廣州9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 9月23-24日,第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CFQCIS 2020)在穗舉行。
  • 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類分級禁捕十年
    記者莫海暉報導:「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流域可以十年禁漁,應該有決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實施珠江流域十年漁業禁捕。」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珠海市政協副主席潘明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借鑑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做法,對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級分類十年漁業禁捕制度。
  • 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 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2月16日,「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時頻網絡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大會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肇慶舉行。大會透露,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範網將於四年內建成。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深諳灣區發展之道,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之初,就直接以落點於此:  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坪山舉辦2020年院士大講堂 盧秉恆院士開講「智能製造與3D列印」
    深圳新聞網坪山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楊濤)近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共深圳市坪山區委組織部、深圳市坪山區科技創新局、深圳市專家人才聯合會承辦的院士大講堂在坪山區委黨校報告廳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作題為「智能製造與3D列印」的專題輔導報告,區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圳技術大學師生代表以及轄區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講座。
  •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調查
    9月初,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地質調查工程組織專家對珠江口伶仃洋地區綜合地質調查二級項目進行質量檢查時,專門查看了中山翠亨新區大氣乾濕沉降監測點,現場聽取了生態環境調查與環境修復研究相關人員的匯報和原理講解,對大氣環境汙染調查工作進行了現場指導。目前,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對環境影響較大。
  • 中山大學開建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
    新華社廣州11月3日電(記者鄭天虹)記者2日從中山大學獲悉,由中山大學牽頭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開始建設。為系統科學地組織科研力量和引領相關研究,合理有效利用空間天文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全國統籌布局建設四個CSST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科學中心分別落戶在北京大學、國家天文臺和長三角地區。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張偲:為大灣區島嶼...
    他表示,今後必將儘自己的努力,為海洋強國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作出應有貢獻。&nbsp&nbsp&nbsp&nbsp張偲1985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畢業取得碩士學位後,留在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間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綜述  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放眼海外,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學習與借鑑什麼?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狀與特徵,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的借鑑,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有何種建議?
  • 千億房企在惠州瘋狂圈地,惠州問鼎粵港澳大灣區
    本人專業代理深圳惠州東莞所有樓盤,歡迎關注留言恆大、保利、華潤、碧桂園、華夏幸福、中海、龍湖、中南、世貿、萬達、雅居樂、新華聯、金地、萬科、富力、泰禾、中航、奧園、新力、卓越、龍光、星河、合生、金融街、榮盛、融創、新城、時代、金輝、中州、旭輝、佳兆業、海倫堡、當代、花樣年、藍光、領地、中駿、方圓、中交、三盛、中惠熙元、正黃、實地等都在惠州圈地……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地產百強進駐最多的環一線城市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以「九縱五橫兩環」為主骨架,以加密線和聯絡線為補充,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以沿海為扇面,以沿海港口(城市)為龍頭向山區和內陸省區輻射的路網,全省67個縣(市)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目標。粵港澳大灣區處於全國高速公路網最密集地區的核心。
  • 院士探討「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第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穗舉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產業的創新引領發展。論壇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劉頌豪、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等十多位院士通過特邀報告、圓桌對話等方式出席論壇。國內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領域的知名專家及企業家面對面,共同探討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產業化的關鍵問題以及科技金融戰略。
  • 深扒粵港澳大灣區:中山市「東承西接」大灣區 加快落實三個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重要的灣區之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隨著「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出臺和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 2020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升維」啟幕
    企鵝經緯深圳張清6月22日報導 「擎動大灣區,啟悅i未來」--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博覽會(以下簡稱:粵港澳大灣區車展)6月20日在深圳盛大開幕。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車展」的前身為「深港澳國際車展」,過去已成功舉辦23屆,作為中國「年度三大車展」之一,今年的車展得到了各汽車廠家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規模達13萬平米,102個汽車品牌,展出新車近1000輛,現場共計舉辦近50場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