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含量意外升高了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人員現在意外地發現大氣中對臭氧有破壞性的化學物質——也就是被稱為氯氟烴(CFCs)的含量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增長且增長趨勢還在逐步加快。1987年完成的《蒙特婁議定書》就像現代的巴黎協議一樣,是一項革命性的國際協議,旨在逐步淘汰CFCs類產品。
-
最新研究顯示臭氧層再次曝光在大量有害化學物質之下
據外媒報導,我們知道,臭氧層對於人類生存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了它,人類的皮膚將會在幾分鐘內就會被陽光灼傷、地球的氣候將會變得異常炎熱、同時還將可能引發更多的自然災害。就在大家認為《蒙特婁議定書》正在不斷幫助修復臭氧層的時候,一項新的調查卻告訴人們,那些會破壞臭氧層的危險化學物質正在進入上層大氣。
-
臭氧層正在遭到破壞,減少化學物品的使用,有助於它的恢復
臭氧層正在遭到破壞,減少化學物品的使用,有助於它的恢復地球上的第一層保護罩,臭氧,這也是影響全球變暖的關鍵因素,它正在遭到破壞,有工廠的的汙染,還有氯的影響。新的發現大氣中氯仿水平的增加是對臭氧層恢復的威脅 。
-
外媒:研究稱東亞破壞臭氧層化學物質排放量增加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法媒稱,研究人員16日透露,《蒙特婁議定書》所禁止的一種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在大氣層中減少的速度最近放慢了一半,表明有人嚴重違反了這項條約。據法新社5月16日報導,包括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在內的遙遠地點對化學物質CFC-11的測量結果表明,東亞可能是重新生產這種化學物質的源頭。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得出的結論是:「我們證明,大氣層中CFC-11的減少速度在2002年至2012年保持穩定,但在2012年之後放慢了約50%。」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自從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以後,科學家們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臭氧層的破壞和臭氧空洞的出現,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也就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地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以及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氣造成的。
-
臭氧層是怎麼被破壞的
美國科學家莫裡納和羅蘭德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證實,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那麼,氟裡昂和哈龍是怎樣進入平流層,又是如何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呢?
-
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
二、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關於臭氧層變化及破壞的原因,一般認為,太陽活動引起的太陽輻射強度變化,大氣運動引起的大氣溫度場和壓力場的變化以及與臭氧生成有關的化學成分的移動、輸送都將對臭氧的光化學平衡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臭氧的濃度和分布。而化學反應物的引人,則將直接地參與反應而對臭氧濃度產生更大的影響。
-
消耗臭氧層物質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s)。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
美國NASA發現不明來源破壞臭氧層物質
據ENN環境新聞網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發現,地球大氣層中含有大量不明來源的破壞臭氧層化合物——四氯化碳,儘管全球範圍已經禁止其生產、銷售和使用,。 四氯化碳曾作為乾洗劑和滅火劑使用。由於四氯化碳和其他氯氟烴會破壞臭氧層並導致南極地區形成臭氧空洞,1987年《蒙特婁公約》將這些物質列為管制化合物。
-
臭氧層破壞的真正原因
1849年,人類首次發現了臭氧,經過多年科學家研究,臭氧層對生命的價值,假如臭氧層被破壞,地球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星球?
-
研究發現四種破壞臭氧層新氣體
據參考消息3月12日報導【西班牙《世界報》3月10日報導】臭氧層的空洞沒有封閉,這令科學界為之擔憂。
-
大量飲用低因咖啡不環保?將潛在破壞臭氧層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人們喜愛飲用的低因咖啡可能損害臭氧層。低因咖啡熱飲中包含一種溶劑——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伴隨著二氯甲烷的大量生成,將延遲南極洲臭氧層恢復30年時間。
-
聯合國專家:氯氟烴替代物仍在破壞臭氧層
聯合國4月11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為了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被使用的氯氟烴替代化學物質,仍會導致溫室效應,各國應採取措施控制這些替代化學物的使用。 這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氣象組織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由35個國家的145位專家用兩年時間撰寫而成。
-
研究發現:一種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正在被秘密生產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證明某種人造化學物質正在逐漸侵蝕我們地球的臭氧。不過據科學家推測,儘管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禁止使用該種物質,但是這種對臭氧層造成破壞而被禁止的化學物質可能依然在世界某個地方秘密生產。而它的存在最終會損害恢復地球大氣層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
科學揭秘:臭氧層破壞後有哪些災難?
在距地面15~50千米高度的大氣平流層,集中了地球上約90%的臭氧,這就是「臭氧層」。那麼,臭氧層對人類有何益處呢?1849年,人類首次發現了臭氧。然而,臭氧層這道天然屏障,近十多年來卻仍在遭到破壞。這個問題是1974年美國化學家羅蘭和穆連首先提出來的。他們認為,一種叫氯氟烴(CFC)的氣體被輸送到平流層後,在那裡分解產生的原子氯(C1)就將有可能破壞臭氧層。於是,科學家們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每年春天都在南極考察臭氧層。1994年,人們首次觀察到了至今為止最大的臭氧空洞,它的面積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小的2400萬平方千米。
-
新型化學發泡劑能大大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和溫室氣體的產生
過去,「臭氧層殺手」氟利昂就一直被用於聚氨酯發泡,對環境破壞巨大。而作為氟利昂替代品的氫氟碳化物發泡劑又被證明會產生強效溫室氣體,它導致全球變暖的潛能值比二氧化碳高出了數千倍,其排放量正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 一些國際條約對使用這些發泡劑做出了明確的限制。
-
新型化學發泡劑大大減少對臭氧層破壞和溫室氣體—新聞—科學網
不讓地球「發低燒」(創新故事)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什麼原因導致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大量使用氯氟烴、四氯化碳、甲烷等物質,加速了臭氧層的破壞。 臭氧被破壞後,喪失了吸收紫外線的能力。
-
臭氧層又出問題!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裡,遠超近10年平均值
它位於距地面60公裡以上的高空之中,它的厚度一般在20-25公裡高度範圍內,那裡有著大量的氧原子,每年大約會形成臭氧500億噸左右。臭氧層對於地球來說,有哪些作用?研究者表示,臭氧層是地球的「太陽傘」,它可以隔絕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不受過量太陽紫外線的損傷。
-
鍾南山:有助減少破壞臭氧層
原標題:鍾南山:有助減少破壞臭氧層信息時報訊(記者 熊佳焰 通訊員 韓文青)昨日,中國藥用吸入氣霧劑氟利昂淘汰行業計劃公眾宣傳項目啟動會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啟動會上,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院士表示,目前全球大約有7.5億病人在使用吸入氣霧劑,基數龐大,如果能去掉淘汰其中的氟利昂,對減少全球臭氧層的破壞和降低溫室效應將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