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 想像力才是閱讀的基礎

2021-01-15 永州新聞網

本網7月30日訊 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的、有理解的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

作為家長,要懂得閱讀,走出嬰幼兒早期閱讀的誤區,掌握一些與親子閱讀活動有關的準備技能,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誤區1 閱讀就是識字

有的家長說:「我覺得讓孩子看書的目的就是讓他多認幾個字,只要孩子會認字,就會自己看書了。「」我女兒剛滿4歲,她已經能認600多個漢字了!」其實這種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孩子會識字,但不一定會閱讀。

大多數的字對幼兒來說沒有意義,無法培養他們的想像力。所以,閱讀不等於識字,不能以孩子識字量的多少來判斷孩子是否會閱讀,想像力才是閱讀的基礎,能夠運用想像力來描繪眼睛無法見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會閱讀。

在知識爆炸的多元社會裡,孩子更需要培養主動的學習精神和融會、消化知識的想像力,而圖畫書正是培養孩子這些能力的最好媒介。

誤區2 認字一定要和寫字同時進行

事實上,兒童從出生就開始了學字,先學的是字音,然後又學字形,至於寫字則是在兒童合適的時候進行的。幼兒園裡要識字的第一目標是閱讀,只要孩子能見字讀音就行。過早的讓學前兒童執筆,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進而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分段教學,這才是科學的識字方法,寫字應該等孩子長大進了小學再教。

誤區3 應該先識字再閱讀

中國語言文字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所長佟樂泉先生指出:兒童的言語發展是綜合能力的發展,並不是某個階段只發展識字能力,而另一個階段只發展閱讀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在語言教學中單獨劃分出一個識字階段,這與兒童言語發展規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適應的。

事實上,識字和閱讀不可分,不能脫離閱讀談識字。現在市場上有些識字卡片屬於是脫離了閱讀的識字,其實,在閱讀中自然識字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感。成人在引導幼兒識字時,要克服急幹求成的心態,大量地、系統地、機械地讓幼兒識字是不足取的,而是應該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先培養幼兒看圖講故事的能力,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在成人給他們念故事的過程中,在口語和文字一一對應的互換過程中,學會辨別一些出現頻率較多的文字。

如果單純地認讀字體不僅會割裂閱讀和識字之間的關係,破壞幼兒在閱讀中自然形成的語感,而目容易降低幼兒識字的積極性,對幼兒養成自覺學習、樂意學習的習慣也極其不利。

誤區4 看圖畫、色彩不算閱讀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已經有了一定識字量,多看純文字的書,閱讀能力才會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閱讀。其實,圖畫故事書閱讀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過程,需要學前兒童具備大量的知識、經驗和策略,對兒童的發展,對兒童想像力、思維能力、藝術審美能力、情感、態度、社會性的發展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而且這種價值決不是文字閱讀所能替代的。而且,利用好圖畫,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字,並結合上下文和圖畫學習生字詞。因此我認為,即使在學前晚期,幼兒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閱讀能力,圖畫仍然對幼兒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成人應充分重視它,利用它。

誤區5 嬰兒不會看書,只會搞破壞

一位家長給不到三歲的兒子買了幾本圖畫書,孩子看見圖畫書就又撕又咬,不到兩天就全部毀壞了,這位家長嘆著氣說:「孩子太小,根本不會看書,只會玩,搞破壞,買書也是浪費。」其實, 孩子玩書,撕書等是一種閱讀準備行為。

孩子天生是喜愛書本的,書對嬰幼兒而言就是一個玩具,在經由咬、翻、甩、搬等各種對書的探索行動中,寶寶開始了他的閱讀之旅。孩子翻書、玩書(最終多演變成為撕書)等活動,是對閱讀的一種準備行為,正式閱讀之前的準閱讀活動,是閱讀能力出現、發展、提高的基礎和前奏,隨著身心的成長,幼兒閱讀的方式有其階段性,家長可適當引導。為了防止孩子毀壞書,可以為孩子選購一些撕不壞、質地較硬的圖畫書。

誤區6 圖畫書一定要色彩鮮豔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喜歡鮮豔的顏色,因為鮮豔的顏色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實,圖畫書中的圖畫可以不用鮮豔的顏色,只要能充分表達故事就行。許多世界優秀圖畫書甚至是黑白的,它們同樣可以創立一個豐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事實證明,色彩雅致的畫面更能讓孩子靜下心來沉入到故事中去,而且也更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孩子優雅的氣質和非凡的審美能力。

誤區7 放羊式

閱讀興趣要從小培養,有些家長深知這一道理,於是買了很多書給孩子看,但是孩子翻了一兩天之後就把書撕爛了,完全不能安靜下來自己看。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自己看書,自己的孩子就只會撕書呢?

閱讀需要家長陪伴孩子看書習慣的培養,至少需要堅持21天。在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時就讓他放羊式的獨自翻書,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無趣,從而對書產生厭惡情緒。建議李女士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看書時,家庭的環境應該安靜和諧,家長不宜一邊看電視一邊給孩子講故事,這樣孩子容易分心。

誤區8 點讀法

有些家長陪孩子看書時會拿著筆一字一字地為孩子點讀。認為這樣為孩子點讀不僅可以讓孩子接觸書籍,了解故事,還可以幫助認字,對入學後的學習應該很有幫助。

其實食指劃讀法勝於點讀法。陪伴孩子閱讀時,家長可以採取食指劃讀法。食指劃讀法和點讀法不一樣,能讓孩子跟上家長閱讀的節奏和感情。如果家長在進行親子閱讀時表現出誇張的表情,那麼孩子的印象會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理解其中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進行親子閱讀時不能特別強調孩子認字。因為3歲之前的孩子對文字的敏感度很差,幾乎不會對文字感興趣,如果一味要求他們認字,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誤區9 追問式

「我知道寶貝很聰明,告訴媽媽這是什麼動物,昨天我告訴過你的。」「你確定是小貓,不是小狗嗎?」在親子閱讀中,不少家長會對孩子聽過的故事或者看過的繪本進行考核,以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

追問只會適得其反。孩子的記憶力其實是很好的,特別是他感興趣的東西,他會記得很牢。但如果家長不停地追問,孩子反而會煩躁。這麼小的孩子就要面對大人的「考核」,他會很累。而且這種「考核」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無益處。

親子閱讀就是讓孩子享受的過程,讓他體驗書中的樂趣,讓他知道原來世上開心的事情那麼多,原來小狗和小貓還有這些故事。即使他還不認識哪一張圖是小貓,哪個是小狗,但遲早有一天他會知道的,所以家長不必急於求成。

誤區10 總結式

在給孩子講完故事之後,很多家長會習慣性地給孩子總結一下這個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親子閱讀最忌諱總結。「如果家長在給孩子講完故事後都要進行總結,就相當於框定了孩子的思維,不允許他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這樣的親子閱讀對孩子的發展有害無利。」

親子閱讀需要家長耐心陪伴,每天抽出固定時間,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尤其是0~6歲的孩子,對於媽媽講的故事會要求聽很多遍,家長只需要不斷地給孩子講故事就好了,孩子聽多了自然會理解其中的深意,而且他還會主動給家長講他所總結出來的道理,孩子自己的領悟很多時候會超出大人的想像。

專注丨專業

分齡閱讀,陪伴成長

--童年故事360閱讀成長計劃,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還重要,想像力才是知識進化的一切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還重要,想像力才是知識進化的一切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趣味,可以激發想像力的世界。兒童幼時所聽到的各種故事,在他(她)的心中就會撒下彌足珍貴的想像力的種子。」
  • 書香滿大地 好書伴成長—大地閱讀月活動啟程了!
    閱讀使人聰慧,閱讀讓人明理,閱讀成就幸福!閱讀的基礎是想像力,想像力同時也是創造力的基礎。
  • 童話故事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想像力?專家說:別逗了
    在「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這個問題下方,回答大多是:多給孩子講童話故事、進行角色扮演。但講童話故事、角色扮演,其實是"幻想",而不是"想像"。3)在以上兩者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通過對比兩個概念,我們可以得到以下表格:對比這張表格,我們不難發現:童話故事、角色扮演的特徵,更接近於幻想。03為什麼想像力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幻想卻不能?
  • 閱讀陪伴童年 噹噹愛心圖書室為灤平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
    為了守護孩子的精神家園,踐行「閱讀陪伴童年」的公益理念,11月30日,噹噹攜手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赴河北省灤平縣大屯鎮王家溝回族小學開展愛心圖書室捐贈活動,為孩子們送去優質圖書和教育物資。噹噹旨在通過捐贈優質書籍,讓貧困地區孩子的童年有閱讀相伴。
  • 《七色花》用閱讀點亮童年
    讓書香浸潤校園,用閱讀點亮童年。昨日下午,第七屆陝西省閱讀文化節重要組成部分,繪本劇進校園活動在西安大學南路小學開展。現場500餘名師生一同觀看繪本劇《七色花》,「一場童話故事,一顆七色花的種子」在主持人「漢字姐姐」講故事中拉開序幕。
  • 童年閱讀的缺失有多可怕?錯過4-5歲閱讀敏感期,或終生無法彌補
    可以說,6歲之前的閱讀經驗,可能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每個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2歲、一次4歲、一次6歲。當他錯過了這唯一的一次,到了12歲、14歲、16歲的時候,已經與許多美好的東西失之交臂,而且將永遠無法彌補。童年閱讀的經歷,會成為一個人足以回味終生的美好記憶。
  • 「計算機之父」童年的故事學習案告訴你計算機的發明過程
    (3)他的童年的「怪」和長大後成為「計算機之父」有關係嗎?為什麼?A、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正是帶著這種充滿想像力的思維,阿蘭成年後與其他科學家一起,在計算機理論的領域裡拓荒(tuòhuānɡ)耕耘(yún),成為計算機理論的奠基(diànjī)人之一,被人們譽(yù)為「計算機之父」。B、指名回答:人們為什麼稱他為「計算機之父」?
  • 懶人聽書推出「芽芽故事」APP 陪孩子多維快樂成長
    近日,知名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推出了「芽芽故事」APP,主要面向3- 8 歲兒童提供啟蒙教育故事音頻,旨在以精彩的故事世界,點亮童年生活,陪伴孩子一路快樂成長。目前,芽芽故事主要分為繪本、故事、知識、兒歌四大板塊。
  • 「太陽公公的家在天上還是山上」,激發孩子想像力,一本書就足夠
    如何激發孩子更多的想像力?這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總是問一些傻問題的孩子孩子喜歡聽故事,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是每個家長都喜歡講故事,因為你一旦開始給孩子講故事,就會產生很奇怪的對話。對話逐漸變得奇怪,最開始講的故事也被拋之腦後。研究發現,0到6歲的孩子是想像力最旺盛的時期,他們的小腦袋瓜裡會經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吃了西瓜籽,它會在肚子裡面發芽嗎?會想羊村村長一樣在頭上長草嗎?」「皮球裡面的氣是怎麼裝進去的?」
  • 楊紅櫻: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6月4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亮相成都購書中心,為現場近百位小書迷和家長上了一堂老少皆宜的閱讀課。她不僅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了《淘氣包馬小跳》《笨女孩安琪兒》《會走路的小房子》等書中的有趣情節和故事,還以自身經歷與在場的家長們分享了自己的教育觀,提出了個性鮮明的閱讀主張。
  • 都知道想像力對語文很重要,可我們真正訓練過孩子嗎?
    想像力,就是通過已有的形象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人類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橋梁,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根據想像力的這一特點,和它在語文中的應用範圍,我設計了三種想像力使用和訓練場景。
  • 英語啟蒙:《閱讀的力量》和「自由閱讀」
    《閱讀的力量》闡述的核心,就是「自由閱讀的力量」,並且用大量的調查數據說明:「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 FVR)是提高語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受此影響,我一直堅持給孩子大聲朗讀故事書,包括中文和英文故事。不管工作多麼辛苦,每天抽時間給孩子朗讀10分鐘故事書,培養孩子愛上閱讀,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除了為孩子朗讀之外,我也會給她講我讀過的故事,比如說我從《警世通言》上看的俞伯牙和姜子期的故事,李白因為會西域的語言而受到唐玄宗器重的故事等。
  • 閱讀是最好的英語啟蒙(深度好文)
    第二,沒有進行過精讀訓練,句子和段落的理解能力沒有跟上,雖然有了大量的分級讀物閱讀做基礎,還是無法深入閱讀橋梁書。一方面,家長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引導孩子堅持閱讀,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提高聽力和口語上面了。另一方面,部分家長自身英語基礎較差,又長時間沒有鞏固,所以不敢在家輔導孩子的英語閱讀。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想像力是天生的嗎?
    我相信有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想像力是天生的,想像力的強弱也是天生的,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孩子的想像力受先天大腦等生理因素或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更多的是後天環境和教育方法的影響。孩子的想像力是到一定的年齡才會表現出來的,想像力萌芽是在1歲半-2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孩子表現出符號聯想力,比如孩子拿到一個勺子,卻說自己拿的是一隻小船,其實這時候孩子的想像已經開始了。到2歲半時,孩子的想像開始飛速的發展,而這時需要的是一個豐富的探索環境,讓孩子去想像與創造。
  • 「亂七八糟」的《月光男孩》,只有小朋友才看得懂的
    如果你沒有一顆童心,可能會完全看不懂這個故事。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讓一個成年人和小孩同時分別閱讀《月光男孩》,成年人只花了幾分鐘不到的時間,而小孩卻看得津津有味,最後問到他們的感想時,成年人脫口而出「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小孩卻說「這個故事好奇妙啊!最後終於給月亮找到朋友了呢!」
  • 培養孩子想像力的最佳作品!
    以下是最值得看的10本必讀作品,這些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繪本故事,在大人看來似乎荒誕不經、令人摸不著頭腦,卻常常讓孩子愛不釋手,反覆閱讀。快跟隨著故事情節一起猜測和想像吧!1. 拼圖王國讓孩子沉浸在幻想的世界裡。
  • 六一兒童節,這幾個紙飛機的故事有你童年的影子!
    六一兒童節,這幾個紙飛機的故事有你童年的影子!六一兒童節折一隻童年的紙飛機飛向最好的明天!(記得點擊圖中閃爍的紙飛機、大飛機哦!)你們今天用紙摺紙飛機、去製造航空模型、去閱讀航空知識刊物、去參觀航空展覽……獲取航空知識。願你們始終保持這份初心,在將來,不管你們從事航空事業或者與之相關的其他行業,希望你們能夠刻苦努力、茁壯成長、志存高遠,不斷提高自己,繼承開拓新天地!
  • 哆啦A夢首登月球,想像力才是它的終極道具
    在想像力的加持下,動畫賦予了月球新的生機與活力。人類早已對月球情有獨鍾長久以來,現實中的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探索。直到60年前,前蘇聯的探測器傳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影像,人們才發現,月球背面與前半球相比完全是不同的景象。
  • 孩子越有想像力,未來的人生,越有發光的可能
    可惜莫裡斯主教去世多年後,巴黎聖母院才建成。人們驚嘆,莫裡斯主教在夢中,一定見過天堂的模樣。主教的夢,只是夢嗎?更是一種想像力。 曾經作為專利局辦事員的愛因斯坦,因為工作原因,需要他能對每個發明,想像出在實際中的運用。靠著強大的想像力,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
  • 科幻作品入編語文教材 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翻看七年級的教材,閱讀科普科學家《鄧稼先》,楊利偉的《太空一日》,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自主閱讀推薦阿西莫夫的《基地》。六年級的教材,要求展開想像,寫科幻故事,閱讀阿西莫夫的《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習作《插上科學的翅膀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