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很多朋友也在想,貌似你的測試和人家的教科書也沒完全對上呀?確實是這樣的,我相信不同的人,發聲的習慣都各不相同,北方人和南方人也都是有不同。
朋友圈中,也有我的朋友告訴我。廣東朋友試聲會講:"ya(鴨) yi (以)sa(薩) sei(塞) wong(嗡) lou(老) ca(差) ..." (我這裡都是亂寫的,你就當你懂該怎麼讀的吧,這些是廣東話的數字1-7),也在對聲音進行測試。
不同國家也有不同國家音響師的習慣,所發出來的聲音,也各不相同,不一而終。
但有一個事情是重要的,你一定要明白你發出這個聲音是什麼頻率的,你要用來測試什麼頻率,這點非常重要,我曾經聽說過所謂的6個你該熟悉的頻率:
1、低頻100Hz以下,這個頻率對於人聲來說並沒有太多用處需要切除。
2、150Hz可以讓你的聲音變得厚實飽滿。
3、400-500Hz多了,我們叫Honky(號筒聲)-Boxy(悶罐聲)
4、1kHz的頻率多會加強鼻音,聽起來像得了感冒,衰減又不能減太多。
5、5kHz左右的提升會令聲音更貼臉,增強聲音的存在感。
6、6k-8k附近會是唇齒音密集的區域,你的De-esser就要在這部分頻率起作用了。或者對這些頻率直接進行衰減。
有了這樣的常識,再配合,你自己的人聲信號發生器,進行一下聲音的EQ,或者是找出系統存在的問題,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手段呀,當你不用儀器就能靠發聲,靠耳聽,就能把聲音這件事情整明白。那麼你也就慢慢進入了專業音響師的行列了,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大師。
下面請跟我一起喊:哈,哈嘍,啊,嘿!one,two,check,testing,餓,吃,撕,ssssseven……
好了,再次祝音響同業者們國際Sound check日快樂!
作者: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