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用皮膚細胞造生殖細胞 人造人僅一步之遙

2020-12-08 華聲新聞

  圖為人類精子(資料圖片)。據稱,這次試驗十分高效,轉化效率高達25%到40%。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阿曼德·克拉克說:「蘇拉尼和漢納用有史以來的最高效率培育生殖細胞,真令人興奮。」

  原標題:「人造人」僅一步之遙?

  據美國媒體報導稱,12月24日出版的學術雜誌《細胞》上發表學術論文稱,英國和以色列科學家聯合研發,成功地利用人類成熟的皮膚細胞製造精子和卵細胞,而這一發現意味著,我們距離「人造人」僅一步之遙。不過,這一尖端技術受制於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隱憂,研究略有停滯。

  人工培育生殖細胞

  據報導,英國劍橋大學和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科學家合力完成這一壯舉——科學家選取人類胚胎幹細胞認真培育,一周之後製造出人類生殖細胞。同理,科學家也選取了成熟的人類皮膚組織細胞,同樣培育成人類精子和卵細胞的前體細胞。

  據悉,科學家經歷多次失敗之後,才成功地讓半數幹細胞變成精子和卵的前體細胞,科學家隨後加入生長因子,引導細胞在短短五天之內迅速轉化為成熟的精子和卵細胞。劍橋大學戈登研究所的阿齊姆·蘇拉尼教授說:「現在不管拿到任何胚胎幹細胞,我們一旦調整好細胞狀態,就能在5到6天之內把它們轉化成生殖細胞。」

  道德法律引起隱憂

  成功培育出精子和卵細胞以後,科學家並沒有乘勝追擊,把它們注入子宮,繼續試驗。因為英國法律禁止使用人造精子和卵細胞「製造」後代。不過要知道,一旦取得成功,就意味著「人造人」的誕生,意義重大,在道德和法律上存在隱憂。

  理論上講,女性皮膚細胞沒有Y 型染色體,所以只能用來製作卵細胞;而男性皮膚細胞既可以做卵細胞,又能做精子。魏茨曼研究所的雅各布·漢納表示,他的研究團隊還沒有準備好創造「人造人」,但是正在考慮在老鼠或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試驗。漢納說:「我們看看論文發表之後,外面怎麼看待此事。」不過有專家認為,立法機構應該修改相關法律,給科學研究放行,為眾多不孕不育患者帶來福音。

  皮膚造精子死人也當爹?

  信息時報綜合報導用人造精子和卵細胞培育生物後代早已有之。

  早在2002年,美國科學家就用雄性老鼠幹細胞培育出小老鼠。2009年,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科學家聲稱,用人類幹細胞培育出精子,但所發論文涉嫌抄襲,被迫撤回。2012年,日本科學家也表示用老鼠幹細胞培育生殖細胞,並以此繁衍出新的老鼠。和老鼠幹細胞相比,人類幹細胞複雜得多,引導起來也困難得多。

  然而此前有研究人員承認,這項新技術也可讓死去幾年的男子「生下」自己的孩子,因為只需從屍體上取下皮膚細胞,就可以製造精子,「這真像是《侏羅紀公園》電影裡的情節。理論上這是可以的,但人類繁殖不僅僅是純粹的生物過程,我們還得有心理、社會和倫理等方面的考慮。」此外,這從另一方面說明,男子在創造生命的過程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王裳

 

相關焦點

  • 外國專家首次用皮膚細胞培養出人類精卵細胞 「人造人」更進一步?
    這一發現意味著,人類距離「人造人」僅一步之遙,因為此前科學家僅在老鼠幹細胞上做過試驗,人類細胞體外培養嘗試的成功率極低。不過,這一尖端技術雖有助於造福不孕不育家庭,但受制於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隱憂,研究略有停滯。
  • 探秘人造精子卵子:當皮膚細胞能變成生殖細胞
    並且,絕大多數時候造出的人都有兩隻胳膊和兩條腿。「這種精準度令人嘆為觀止。」培育「生殖細胞」的進展一直在加快。在日本,科學家們通過用尾部細胞培育的卵子培育出老鼠。中國科學家後來聲稱,他們已經確定了製造老鼠精子所需的準確的分子信號序列。到目前為止,促使幹細胞發展為具有健全功能的卵子或精子的確切生物化學公式仍然沒有被破解。尚未有成功將人體皮膚細胞轉化為生殖細胞的成功先例。
  • 科學家人造精子細胞 未來生娃不需要男人?
    由於使用了幹細胞的「外殼」,因此這些早期人造「精子細胞」都是圓圓的,沒有尾巴。美國「科學警報網」在2月26日的報導中指出,如果這些細胞不能發育出「尾巴」,這就意味著它們不能「遊泳」。即使它們能夠使卵子受精,也只能是以注射的方式,而非自然受精。  早在2014年,三位生殖領域專家就為人造「精子細胞」的等級定義了一系列準則,被學界稱為「黃金標準」。
  • 用皮膚細胞製造出精子卵子來生娃?英國科學家正在認真討論
    然鵝,科學家們並不滿足於此……英國試管嬰兒先驅史蒂芬•希利爾日前表示,夫婦將來可用皮膚細胞生育嬰兒。「人造精子和卵子已經成為可能,將來一對夫婦甚至可以用皮膚細胞來懷孕,而不是非得從雙方體內提取精子及卵子。」
  • 「人造人」技術,怎麼造?造出來的還是人嗎?
    這時候,人造卵子/精子、人工子宮就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生殖醫學的發展之快出乎人們意料,一些科學家用各種辦法嘗試製造卵子/精子,其中,有不少實驗取得了成功。Berhringer用幹細胞技術獲得了來自兩隻雄鼠的「後代」小鼠。  2012 年,日本科學家 Mitinori Saitou將小鼠皮膚細胞體外誘導成人工精子,這是人類首次在體外培育出人工精子。這些精子也能夠使卵子成功受精,隨後生出健康的小鼠。
  • 中國科學家培育出人造「精子細胞」 男人或將多餘
    關鍵詞:人造「精子細胞」生命的孕育讓人覺得神奇而美麗,從無論是植物稚嫩的幼芽,還是動物雛形的胚胎都讓人感覺充滿希望。然而現實中,並非所有個體都有孕育下一代的機會。2015年中國不孕不育大數據調查報告顯示,男性不孕不育性別發生率佔比為60%,女性為40%。
  • 李勁松教授:生殖幹細胞介導的基因編輯
    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內相關企業的專家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中的重大突破,大會期間設有主題討論環節,針對基因編輯技術實現規模化的臨床應用面臨的困難、基因編輯技術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未來會不會有更好的基因編輯技術出現, 特別是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等問題進行探討。
  • 人造卵母細胞成現實 科學家要用8個轉錄因子幫「造...
    Hamazaki說,卵母細胞是人體中一種罕見的細胞類型,人們對它們知之甚少,這正是促使他和他的同事們探索它們如何發育的原因。 過去的研究,已經證明和記錄了基因表達的變化,是如何對從早期生殖細胞(原始生殖細胞)到卵母細胞的轉變產生關鍵影響的。
  • 日本科學家用血細胞培養出卵原細胞!有可能改變人類生殖的模式
    不過,科學家造出來的只是原始的生殖細胞,還不是成熟的卵子,而且無法用於受精並製造胚胎。此前,研究人員已經用小鼠尾巴細胞造出了卵子,並對其進行授精,產生了能生育的幼崽。因此,外界科學家認為該研究有望在未來實現人類的「體外配子發生」——一種在培養皿中製造卵子和精子的方法。  「在人類(細胞)中實現同樣的成就只是時間問題。
  • Cell: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類生殖細胞
    這一研究的成功將給不育症的治療前進了一步,當然會面臨巨大的爭議和安全性審查。該研究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科學家首先將皮膚細胞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 (iPS),這種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
  • 距造細胞只剩一步 2008國際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年末,歐洲三國科學家聯手成功實施世界首例定製器官移植手術,為一位氣管受損的30歲女子移植了用自體幹細胞培植而成的氣管。這兩項研究的共同之處是採用換細胞、留框架的全器官脫細胞化法,先將死鼠心臟或人體氣管的現有細胞清除,只留下被漂白的,由細胞分泌蛋白質組成的細胞外基質基本支架,隨後再向內注入所需活細胞,放入營養液中進行培養。
  • 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科學家希望有朝一日來自男性的皮膚細胞能夠生成精子細胞,從而治療不孕不育症。   圖片來源:南伊利諾伊大學   本報訊以色列與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體皮膚細胞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人類精子與卵子的前體細胞。儘管面臨著大量爭議和監管障礙,這一成就依然向著治療不孕不育症邁出了重要一步。
  • 從皮膚細胞到健康嬰兒
    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攜帶著一個人全部的DNA,從理論上講完全具備了變成精子或者卵子的可能性,問題在於同一個DNA分子可以有不同的修飾方式,導致攜帶著同一套遺傳信息的細胞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如果能找到不同細胞DNA的修飾方式,理論上就可以變來變去了。具體來說,要想把一個體細胞(比如皮膚細胞)變成精子或者卵子,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 Nature重磅突破:人造卵細胞成為現實——使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
    這項研究表明,一組8種轉錄因子可以在實驗室中將小鼠的多能幹細胞轉化為卵母細胞樣細胞。這一發現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卵細胞發育的理解,並可能對生殖醫學產生深遠影響!在雌性生殖系發育過程中,原始生殖細胞(PGCs)經歷了表觀遺傳重編程的命運決定和性別決定,分裂分化成卵母細胞並停留在原始卵泡中。
  • 人工植皮像貼創可貼 神奇人造皮膚叫響"江蘇造"
    「我們給你採用了皮膚活性細胞移植技術,才使得你的傷口癒合變得容易了。」朱雲笑著告訴他。     據介紹,自去年12月建成開業到今年3月上旬,中國醫藥城醫院微創整形美容中心先後已為12名患者採用了這項治療新技術。朱雲教授告訴記者,這種人造皮膚的準確名稱叫生物醫學活性皮膚,或稱組織工程皮膚,它是利用人體的幹細胞培養出皮膚組織,用於創面修復或植皮。
  • 人造生物成真?美國科學家利用青蛙細胞,合成了新形式的生物
    為了解答這個難題,古人普遍喜歡用神學來解釋。以我們的祖先為例,他們提出了女媧造人的說法,認為我們都是女媧用泥巴捏出來的。西方又有基督教的《聖經》,說是上帝造了人。神造人的說法,信奉的人奉為圭臬,不信奉的人一笑置之,彼此都無法說服彼此。但是,人造生物,已經成為了現實。在這種新生物面前,人將扮演神的角色。
  • 「人造人」技術能帶來美麗新世界嗎?
    這時候,人造卵子/精子、人工子宮就給他們帶來了希望。生殖醫學的發展之快出乎人們意料,一些科學家用各種辦法嘗試製造卵子/精子,其中,有不少實驗取得了成功。2004年,東京農業大學的Tomohiro Kono把小鼠卵子染色體改造成精子形態,使正常小鼠的卵子受精,從而培育出了一隻沒有「父親」的小鼠。
  • 為什麼明明還用不上,人在出生前就開始有了生殖細胞?
    動物和植物生殖細胞的發育方式十分不同,但沒人知道為什麼。現在,英國的一支研究團隊認為他們已經解開了這個謎題。就人類和動物而言,早在生殖行為發生之前,其生殖細胞就已發育完善。在生命發育的最早階段,也就是胚胎中,我們的生殖細胞就已經開始發育,繼而形成染色體數量為常規數量一半的精子和卵子。
  • 生殖細胞的形成——減數分裂
    一、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 細胞增殖是細胞重要的生命活動,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1)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的增殖而繁衍。 (2)多細胞生物:從受精卵開始,要進行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漸發育成個體。
  • Dev Cell:科學家闡明人類胚胎原生殖細胞發育的分子機制
    ,同時他們在實驗室開發了一種產生類似細胞的策略,這種酷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產生對於未來生殖領域的研究,以及分析人類潛在的繼代基因調控的遺傳機制非常重要。新生命的誕生從胚胎開始,生命產生下一代的能力早在胚胎中就已經建立了,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原始的生殖細胞進行了深入分析,這些原生殖細胞能夠產生精子或卵細胞,在人類機體發育第二周時原生殖細胞就已經存在於胚胎中了。文章中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夠產生「酷似」原生殖細胞的細胞,這樣研究者就能夠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下詳細研究並且對比小鼠和人類細胞中的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