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次鑑定出小鼠胰島成體幹細胞,治癒1型糖尿病值得期待

2021-01-20 博雅幹細胞

撰文:步步先生

來源:幹細胞者說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曾藝課題組,首次發現並鑑定了小鼠胰島中的成體幹細胞,隨後建立了胰島類器官培養和長期擴增的體系。研究結果發表在《 Cell 》雜誌上,治癒1型糖尿病值得期待。


在 1 型糖尿病中,機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將胰島β細胞當作外來入侵者,對它們進行了無情的破壞。至此,這些胰島β細胞部分或完全失去了產生胰島素的功能,造成體內胰島素絕對缺乏,引起了血糖水平持續升高,於是糖尿病出現了。


為了滿足機體對胰島素的需求,糖尿病患者必須每天攝取胰島素以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否則血糖水平持續過高會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症。除非恢復患者的胰島功能,不論自體的還是異體移植,否則患者必須一生調整自己的血糖。與 2 型糖尿病不同,通常可以通過節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來逆轉,已經有很多奇蹟產生。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尚未找出如何預防或治癒 1 型糖尿病的方法。


既然 1 型糖尿病是由胰島β細胞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造成的,我們就來談談怎麼更好地調控胰島素分泌。


作為人體內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來源於胰島(pancreatic islets (langerhans)) 。顧名思義,胰島是許多大小不等和形狀不定的細胞團,猶如一個個小島散布在胰腺的各處。胰島上居住著不同的居民,各自有著各自的絕技。胰島中的細胞主要由α細胞,β細胞,δ細胞和pp細胞組成。其中 α細胞佔20%,分泌胰高血糖素,負責血糖的升高;β細胞佔高達70%,分泌胰島素,負責血糖的降低;δ細胞佔10%,分泌生長抑素;pp細胞數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針對糖尿病,我們的目標是拯救胰島素,所以我們的目光牢牢盯住了這個可分泌胰島素的胰島 β細胞!沒錯,就是你!


開動腦筋想一想,如果想要增加體內胰島素分泌,有哪些辦法?


這自然難不住我們的研究人員。五花八門增加胰島β細胞的方法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出來了:


移植異體胰島細胞(比如捐贈),但這個來源很有限。


移植動物胰島細胞(比如豬),畢竟豬的胰島素與人的只有一個胺基酸的差別,這個方向可以探索。隨著CRISPR-Cas9技術的興起,可能更接近成功。


可以把胰島β細胞的祖先——胚胎幹細胞(ESC),在體外大量增殖,誘定向分化變成β細胞,再送回體內。


還有更神奇的,取一小塊皮膚的細胞在體外培養,經誘導分化,返老還童變成iPSC,再定向變成β細胞,再送回體內。


然而,理論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這些方法確實是能夠增加體內一些胰島β細胞,但獲得不被免疫系統排斥的功能性胰島β細胞依然困難重重。


在這方面,走得最遠的依然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道格拉斯•梅爾頓(Douglas Melton) 教授。他先解決了從多能幹細胞(ESC/iPSC)定向誘導分化來獲取功能性胰島β細胞的方法,並在不久前還改進了將多能幹細胞轉化為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的過程,將轉化幹細胞樣本中的β細胞純度從30%提高到80%。在應用方面,梅爾頓先生還開發出「封裝式」胰島法,既可以讓移植後的胰島分泌胰島素,又可以避開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


從多能幹細胞到胰島功能細胞的體外分化及重組。(圖片來源:Nature)



一直以來,胰島中是否存在成體幹細胞飽受爭議。因此,發現並且鑑定胰島成體幹細胞是一個長期難題。如果明確成人胰島中有成體幹細胞,梅爾頓先生也不會繞個大圈子,從多能幹細胞中獲得胰島β細胞。


梅爾頓先生解決的難題再多,也還是局限於異體胰島β細胞。


今天,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曾藝課題組首次發現並鑑定了小鼠胰島中的成體幹細胞,隨後建立了胰島類器官培養和長期擴增的體系。


曾藝課題組文章的思路是這樣的:通過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從茫茫胰島細胞中找到一個具有上皮-間質轉化特性的Procr細胞;經過驗證,這個Procr細胞屬於未分化狀態的細胞;通過譜系示蹤實驗,在小鼠體內可分化成胰島的全部類型細胞;隨後成功建立了具有功能的胰島類器官和長期擴增的體系,並且能夠恢復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發現並鑑定了小鼠胰島的Procr+成體幹細胞(左);建立胰島類器官培養和長期擴增的體系(右)。

這項研究意義重大,首次發現並鑑定出小鼠胰島中的成體幹細胞的身份,解決了長期以來成體胰島是否存在幹細胞這一爭議性問題,是幹細胞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建立了具有功能性胰島類器官培養和長期擴增的體系,尤其多細胞共培養體系,這是一套新的培養體系,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可用於移植的胰島β細胞。雖然這項工作是基於小鼠的,但為在成人體內找到相應的胰島幹細胞開拓了新的思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會開啟胰島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的新時代!


回顧往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持續關注細胞治療糖尿病,直到糖尿病被治癒的那一天。


參考資料:

[1] Charting cellular identity during human in vitroβ-cell differentiation  Nature May 2019 vol.569

[2] How to make a functional β-cell Development  2013 vol.140, 2472-2483  

[3]Long-Term Expansion of Pancreatic Islet Organoids from Resident Procr+ Progenitors cell   2020

[4]Fasting-Mimicking Diet Promotes Ngn3-Driven β-Cell Regeneration to Reverse Diabetes cell  2017


相關焦點

  • 美國探索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新療法 有望治癒1型糖尿病
    近期,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招募患者參加一項以研究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作為早期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療法的臨床試驗。一旦β細胞被破壞,胰腺將不再產生胰島素。目前,尚無治癒1型糖尿病的方法,治療重點在於控制血糖水平。 1968年,德國科學家Frieden Stein和他的同事在骨髓中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特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包括神經細胞、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在內的多組織系統的細胞,在造血、免疫炎症反應、血管新生等人體重要功能中起重要調節作用。
  • 科學家研發新工藝,糖尿病或可徹底治癒
    令人期待的是,近期來自加拿大的科研團隊取得了重大突破: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James Shapiro博士認為他們可能已經找到了徹底治癒糖尿病的方法!該團隊致力於將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細胞轉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然後將其移植回患者體內。
  • Cell重磅成果「青蒿素治糖尿病」被潑冷水
    Cell曾發表的重磅成果——青蒿素治療糖尿病或許 「只是場誤會」 ! 11月2日,一篇最新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論文幾乎 「駁斥了」這一結論。圖片來源:網絡1新驚喜!青蒿素或可治療糖尿病2016年12月,Cell曾發表過一篇糖尿病重磅成果:「諾獎得主」青蒿素能夠實現α細胞向β細胞的轉變,為糖尿病治療帶來了新的驚喜。
  • 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誘導的胰島樣細胞不同途徑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鼠
    背景: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誘導的胰島樣細胞移植於1型糖尿病鼠體內,會使血糖降低,糖尿病症狀有所改善,但腹腔移植的方式少有報導。目的:觀察不同途徑移植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誘導的胰島樣細胞對於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採用組織塊貼壁法分離培養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然後將其定向分化為胰島樣細胞。
  • 中國科學家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藝研究組在實驗小鼠中開展實驗,成功鑑定了小鼠胰島中的幹細胞類群,並藉助幹細胞體外培養的方法,獲得了有功能的小鼠「人工胰島」( 胰島類器官),為下一步人體「人工胰島」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該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3月19日發表於《細胞》。
  • 解密人類「生老病死」,研究成體幹細胞可塑性
    細胞及其命運,是11月9日—10日召開的第685次香山科學會議討論的關鍵詞。專家認為,這次會議主題「細胞可塑性調控與細胞工程應用」,不僅關注生物學的核心問題,而且希望從細胞水平破解重大疾病機理並實現幹預治療。研究成體幹細胞可塑性,有助治癒糖尿病「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
  • 科學家將CRISPR與幹細胞療法相結合 逆轉了小鼠的糖尿病
    近幾年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將幹細胞轉化為胰島β細胞的技術,以解決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缺乏的問題。在最近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進展之後,該團隊現在報告了另一項令人振奮的突破,將這項技術與CRISPR基因編輯工具相結合,可逆轉小鼠的疾病。
  • SN2019:在活小鼠中首次鑑定出壽命高達90天的神經幹細胞
    在一項未正式公開的研究中,瑞士蘇黎世大學神經科學家Gregor Pilz觀察到神經幹細胞在年輕的活體小鼠的大腦中變成了神經元,這一壯舉在不久前還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他的最新實驗表明小鼠的大腦中還有另一群自我更新的神經幹細胞,其中的一些神經幹細胞的壽命比他之前記錄的首批神經幹細胞的壽命要長。
  • 上海科學家利用成體幹細胞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近年來,胰島移植作為新興的糖尿病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供體胰島的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這種方法的普及。如何源源不斷地獲得可用於移植的胰島β細胞?一種思路是利用器官或組織自身的成體幹細胞,在體外「仿造」有類似功能的器官。器官特有的成體幹細胞會遵循「天然」的分化路徑,在體外合適的培養條件下通過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該器官的功能細胞。
  • NEJM:保留胰島素分泌 免疫療法向「治癒」1型糖尿病再邁進!
    論文通訊作者,法布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兒科醫生Teresa Quattrin指出,這是「向『治癒』1型糖尿病邁出的一步,減少胰島素劑量能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更少發生低血糖,維持門靜脈胰島素水平。」
  • 幹細胞療法終結胰島素注射時代,讓糖尿病治癒成為可能!
    幹細胞幹預I型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幹細胞是人體內一類具有多項分化潛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細胞研究人員曾經使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為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但是,它們不能有效地治癒1型糖尿病。這是因為幹細胞在分化再生時,不僅可以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還可能產生其他不需要的細胞。這些不需要的細胞對人體雖然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但是它們的產生,會導致胰島β細胞數量減少,從而降低治癒的機率。
  • 只要敲掉1個基因 無法治癒的糖尿病就治好了?
    只要敲掉1個基因 無法治癒的糖尿病就治好了?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只要從胰島素分泌細胞中敲除一個基因,就能防止小鼠患上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曾經也被稱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極少或是根本不分泌胰島素,因為他們的體內存在多種抗體,會殺死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在此之前,1型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病人的餘生必須通過嚴格的飲食、血糖測量和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研究團隊選取了血清內存在相應抗體的小鼠,在免疫反應開始前,就從B細胞中單獨去除一種叫做IRE1-alpha的基因。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幹細胞移植有效幹預2型糖尿病的三大作用機制間充質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能幹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在體內發揮重要的組織修復與再生作用,為改善2型糖尿病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幹細胞移植營銷幹預2型糖尿病及其副反應主要機制如下:1.新生血管的形成:組織創面癒合的重要過程是新生血管的形成,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在心臟和腦缺血性疾病幹預過程中,幹細胞通過修復和刺激血管生長來改善損傷組織的結構和功能。
  • 『治癒』1型糖尿病邁出的一步,研究支持免疫療法
    對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預防或延遲β細胞功能的完全衰竭具有重要意義。論文通訊作者,法布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兒科醫生Teresa Quattrin指出,這是「向『治癒』1型糖尿病邁出的一步,減少胰島素劑量能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更少發生低血糖,維持門靜脈胰島素水平。」
  • 幹細胞可以治癒糖尿病嗎?
    自從1960年科學家發現可以利用骨髓幹細胞治療白血病開始,細胞生命學界對幹細胞的研究逐步深入。隨著幹細胞的普及,更多人都認識到幹細胞作為人類生命的重要角色,間接「操控」 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可以通過科學技術手段來讓自己的健康收益更多,在慢性疾病領域,糖尿病患者名列前茅,糖尿病因可引起很多併發症給糖友帶來不安。那麼幹細胞究竟可以治癒糖尿病嗎?
  • 胰島細胞皮下移植獲突破 新技術成功逆轉1型糖尿病
    文 | 黎元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制是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機體無法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長期注射胰島素並配合血糖監控是必須的治療手段。然而,每天注射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癲癇和昏迷等併發症,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死亡。
  • 廣州生物院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細胞命運轉化是由精密複雜的信號調控和表觀遺傳調控所決定,其分子機理研究是細胞生物學發展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研究表明,小鼠的多能性幹細胞在信號維持和功能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始發態(primed)的上胚層幹細胞(Epiblast stem cells, EpiSCs)和原始態(naive)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 抗體治療預防小鼠Ⅰ型糖尿病
    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Diabetes》雜誌(2005年影響因子為8.028)一月期上,研究者認為這對於人類Ⅰ型糖尿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在美國,有超過70萬人患有Ⅰ型糖尿病。這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身體中的免疫細胞會錯誤地攻擊胰臟中合成胰島素的細胞,導致血糖濃度升高,最終引發多種疾病,如失明、腎功能衰竭、心臟病和神經損傷等。
  • 科學家跨物種雜交,將人類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培養成熟人體細胞
    人類曾經創造出一些跨物質的雜交動物,例如騾子、獅虎獸、鯨豚等。那人類能跨物種雜交嗎?小編接下來要說的可不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了。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將人體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內,想要嘗試跨物質雜交,還將研究結果在5月13日發布在了《Science Advance》雜誌上。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進展!
    因此,幹細胞移植有望克服胰島細胞移植的缺陷,成為幹預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幹預2型糖尿病的傳統方法並不令人滿意近年來,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很嚴重。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樣本中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1.6%,患者人數約為1.2億。 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佔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