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火星探測器送到站後,火箭去哪了?

2020-11-24 騰訊網

發射火星探測器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7月23日12點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雖然,以前我們發射過人造地球衛星、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經驗豐富,但這次是第一次發射探測器到地球以外的行星。與發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是第一次脫離地球到月球上去不同:

此次發射任務既要脫離地球,又要脫離整個地月系,直接飛到太陽系中。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

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去往火星的過程是:

在飛行中先成為太陽的行星,

之後被火星捕獲成為火星的衛星,

探測器進入到火星軌道,

最後在火星表面著陸巡視。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要把天問一號送到這麼遠的地方,火箭的速度非常關鍵。

以前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時候,火箭給探測器的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就可以了,也就是7.9千米/秒。

宇宙速度示意圖

發射月球探測器時,既要脫離地球的引力,又必須保持探測器在地月系裡,以便之後進入月球軌道,所以不能超過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說,發射嫦娥系列探測器時必須超過第一宇宙速度,同時不能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那麼,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它是在飛行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加速、變軌來實現的。

嫦娥一號飛行程序示意圖

這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的地在地外的火星。這就要求探測器必須要超過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千米/秒。可見,這次的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

把探測器送到飛往火星的軌道後,火箭去哪了?

我們知道,此次使用的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它是兩級半構型的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助推器和芯一級在發射的過程中被拋掉並落入公海,保證了地面設施及人員的安全,這也是濱海發射場發射的優勢之一。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點火發射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二級則要繼續飛行,將探測器送入飛往火星的軌道上。所以,火箭二級實際上和探測器一樣,要飛行在太陽系中。

之後,火箭二級就可以看做是太陽系中的一顆人造行星,將繞著太陽飛行。因此,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二級最終要達到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相同的速度,也就是第二宇宙速度。

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來源/中國航天科普 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因為同一枚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有效載荷的能力可以較西昌提高10%~15%。同時,由於距離赤道更近,定軌於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衛星,在發射後的變軌過程將更加簡單,省下的燃料可以讓昂貴的衛星在太空中多工作兩年。天問一號飛多遠才能到火星呢?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後,它的「殘骸」都去哪了?今天算明白了
    2020年的下半年剛剛開始,我國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研究就取得了重要進展,根據新聞報導,在今年的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也就是「天問一號」,這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首次嘗試,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 為什麼印度都能去得了火星,但卻沒能登陸月球?
    火星要比月球離地球遠得多,火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可達2.25億公裡,最近距離也有5460萬公裡,而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僅為38萬公裡。既然火星那麼遠都能去,為什麼印度的探測器卻沒能在月球上成功軟著陸呢?在火箭發射和探測器前往火星的途中,ISRO有能力進行跟蹤遙測。當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時,需要用到NASA遍布全球的深空網絡(DSN)進行測控,這讓地面控制中心與探測器的通信有了很好的保障。不過,ISRO的深空探測能力確實不容小覷,能把探測器送到火星還是有一定實力的。至於ISRO沒有像預期那樣實現月球南極的軟著陸,這可能與軌道控制發動機異常有關。
  • 火星探測器下月即將發射,火箭爆發汙染問題,NASA宣布發射延後
    這時候俄羅斯選擇加入,因為俄羅斯那顆帶著咱們的「螢火一號」去火星的探測器發射失敗,俄羅斯拿著保險賠償款加入了歐洲這個計劃,但接下來經費依然不足,只能拖拖拉拉的進行,直到2016年火星微量氣體軌道器才發射。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縱觀所有任務,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率僅為18%。「天問一號」任務以環繞器環繞火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面並開展科學探測為圓滿成功標誌。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
  • 阿聯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火箭發射升空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日本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希望號探測器由阿聯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聯合研製,搭載了探索成像儀(EXI)、紅外光譜儀(EMIRS)及紫外光譜儀(EMUS),用以研究火星氣候演變以及天氣狀況。
  • 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劉秉進一步解釋,火箭具備很強的自主能力,依據發射時間,對預裝好的軌道程序進行自動切換。「發射時間是幾點幾分,對應哪個窗口、該選擇哪條發射軌道,智能化的火箭都能自主完成,不需要人工操作。」除此以外,長五火箭僅進行了整流罩操作口、透波口的例行更改。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1.概述 2020年7月20日凌晨6點58分14秒(北京時間5時58分14秒),搭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H-2A火箭在種子島發射中心準時發射,約一小時後器箭分離,探測器順利進入400km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原定7月14日,但由於日本連遭梅雨天氣影響,導致多次推遲。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借力俄羅斯火箭,被推遲兩年發射,最終失敗
    火星在航天界素有太空飛行器的墳墓之稱,因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失敗率確實很高。從前蘇聯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號」開始,人類發射的所有火星探測器中,超過一半以上都以失敗告終。因為俄羅斯也要發射火星探測器「福布斯-土壤」,當時的中國「螢火一號」計劃與「福布斯-土壤」攜手同往火星。為什麼需要搭載俄羅斯的火箭?這其中有兩個很客觀的因素。首先,火星探測器首先要脫離地球的引力,就必須獲得超過11.2公裡/秒的第二宇宙速度。
  • 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
    」火星探測器的Atlas-V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預計探測器在發射約1小時後與火箭分離,從而完成此次發射任務。美國也成為繼阿聯和中國之後,今年第三個將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的國家。本月早些時候,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由日本H2A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中國的「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於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5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至此,今年三個火星探測器已經全部啟程,共同奔赴火星。如無意外,這段去往火星的旅程將耗時七個月。
  • 人民日報科技雜談:去火星什麼「姿勢」合適
    ■中國目前完全具備發射、測控火星探測器的技術和能力,把探測器送到火星軌道,用來遠距離探測火星。但對中國航天事業來說,這種探測方式甚至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都不是最有意義的計劃      最近有消息稱,中國的火星探測項目正在立項,消息來源並非官方,但火星確實是我國太空探索事業的一個重要關注點,對火星探測的探討也由來已久。2011年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就曾搭乘俄羅斯火箭發射升空,只是由於飛行過程中出現意外,才未能如願。
  • 火星定製!長五預裝42條軌道,飛出中國火箭最快速度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的火星探測器踏上徵途,它將在未來半年多的時間裡朝著火星奔去,讓中國航天的步伐邁向更遙遠的深空。有的載荷需要整流罩上有透波窗口,如果等載荷提出需求再去更改、做試驗,不僅影響進度,還會增加研製成本。這次的「乘客」火星探測器就需要有透波口,在火箭發射時與地面保持無線電信號傳輸。
  • 星箭分離後,火箭的最後一級去哪了?
    圖:衛星與火箭分離時的模擬圖常看航天發射直播的朋友們都知道,聽到這聲口令,就意味著本次發射已基本成功了。不過,有的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把衛星/飛船/探測器(以下統稱「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後,火箭的最後一級(以下簡稱「末級」)去哪了呢?
  • 美國竟然用飛機運毅力號火箭!2020年三大火星探測器哪個更先進?
    2020年7月20日,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出發了;2020年7月23日,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上路了;作為壓軸的美國「毅力號」火星車,目前已經打包完畢,到達火箭發射場。三家的火星探測器各有什麼特點和亮點,哪一家的比較先進呢?
  • 馬斯克想在2050年前將100萬人送到火星?人類如何從火星返回地球
    當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人類暫時還沒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談論移民到火星看起來還有點早。不過,這些年來,已經有很多機構提出了載人登陸火星、移民火星、打造火星城市的計劃。據外媒報導,SpaceX公司負責人埃隆·馬斯克在當地時間2020年1月16日透露了關於火星移民的想法。
  • 中美探測器明年抵達火星,俄87歲航天專家潑冷水:去火星沒意義
    我國天問一號和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在今年七月份先後出發,根據規劃,前者將在明年四月份抵達火星,後者提前兩個月在2月18日抵達。,埃夫雷莫夫說他不想,去火星沒有意義,去那裡無事可做,可是在地球上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 為什麼不將核廢料送到太陽或者外太空去?
    如果我們把廢料送到太陽那去就不用擔心上文提到的顧慮,因為太陽可以使它們直接瓦解。但是我們不能這麼做,有以下幾個原因:這並不是你想得那樣簡單一是這種方法非常昂貴。就拿去年發射的用於觀測太陽的帕克號(帕克太陽探測器)來說,讓汽車大小的太空飛船到達那麼遠的地方就花了15億美元。發射一個物體去到像太陽那麼大的物體(地球大小的130萬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這非常難。帕克號(NASA的一個機器飛船用於調查太陽的外冕)必須經過金星七次降至合適的速度後才能接近太陽。
  • 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取名「天問」?第一時間解讀火星探索 4 大問題
    此前,我們曾經搞過一個火星探測器,叫做「螢火一號」。本來是搭車,跟俄羅斯的探測器一起發射去火星,但是後來俄國的火箭翻了車,兩家的探測器都毀掉了。我看網上有人說,這都是螢火這個名字不好,「螢火一號」這個名字是來自於火星的古稱「熒惑」,寓意不太吉利。大家可能知道一個詞叫「熒惑守心」,其實就是火星剛好運行到心宿二大火的附近。
  • 既然登陸火星比較難,為什麼月球上摔掉的探測器比火星還多?
    落月制動火箭技術測控與定位解決了,探測器也送到了月球軌道上,那麼這麼下去?月球無大氣,只能全程火箭制動落月,這個非常考驗火箭技術,所幸月球引力比較小,繞月速度不高,否則落月時制動燃料都不夠。登陸火星難還是月球難?火星與月球條件不一樣,比如月球的逃逸速度是2.4千米/秒,火星的逃逸速度為5.02千米/秒,月球無大氣,火星有一個薄薄的大氣層,因此探測器到達月球和火星軌道後,降落的過程是不一樣的。
  • 火星探測器亮相 明年發射一次達到美國水平只待這款火箭
    火星探測器亮相 明年發射一次達到美國水平只待這款火箭時間:2019-10-11 23: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星探測器亮相 明年發射一次達到美國水平只待這款火箭 探索火星是當今世界各航天大國都很熱衷的事情,迄今為止已經有美國、俄羅斯、歐空局、印度等國家和航天機構向火星發射過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