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巧原創篇4:世界最孤獨的樹,祖先和恐龍生活!永遠找不到配偶?

2020-09-03 鑫享適晨

溫馨提示:此文以故事配合知識講述——

英國倫敦西南郊,基尤植物園溫室,一隊中學生由講解員大衛帶領著到一顆樹前。學生們的臉上都寫著四個字:漫不經心。大衛對此沒什麼反應,只是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接下來你們可要認真聽,我只能用很小的聲音說話。太大聲會讓它傷心的!」

學生們都盯著他,一個女生說:「它只是一棵樹,哪裡聽得懂人話。」「如果你活了120歲,說不定也能聽懂樹的語言了。」學生們紛紛打量起眼前這棵長得像棕櫚和芭蕉混合體的樹來。「這棵樹有120歲?」「至少。」大衛講解起來:1895年,植物學家伍德在南非考察。在靠近海岸的森林邊緣、向南的一片陡坡上,發現了四棵從未見過的樹,樹形高大優美,主莖粗壯,枝葉濃綠。他將其中一棵的吸芽運回英國,種在這兒。

★吸芽:植物營養器官之一,靠近底部,生長於地下球莖之上。進行營養繁殖時,只需切下它進行栽種,便可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學生們算了算,真超過120年了。有個男生提問:「這並不罕見。美國紅杉已經兩千多歲了!」「沒錯。可它祖先曾經和恐龍生活在一起。」哇!學生們嘰嘰喳喳起來。「這種樹到底叫什麼名字?」

「學名叫做Encephalartos woodii,因為發現者的關係,又叫做伍德蘇鐵。 」原來它既不是棕櫚,也不是芭蕉。大衛招呼學生們向前一步,指著展示板上的世界地圖對他們說:

「2.8億年前,蘇鐵起源於印度次大陸,並在侏羅紀到白堊紀期間達到全盛時代。那可是蘇鐵的王朝,它們佔據全球植物的五分之一,世界幾乎每個角落都有它們的身影。在一些恐龍化石的消化道,科學家就曾發現過被吞下的蘇鐵種子。它們保留著較為完整的種皮,證明蘇鐵種子並沒有被咀嚼咬碎就囫圇吞下。可以想像,蘇鐵等植物的種子被吞下後,較硬的內核會隨糞便排出。」

「但現在很少聽說哪裡有蘇鐵。」一個男生不屑地說。「說的對,蘇鐵王朝沒落了。它們跟不上時代,逐漸被擠出了歷史的舞臺。」「它們發生了什麼事?」「太多事。三次生物大滅絕、走了又來的冰河期,還有更重要的。蘇鐵生長太慢,對環境的要求也很高。另外碩大的種子,還會導致傳播困難,且種子的發芽率也低。以致競爭不過長得更高更快的被子植物。於是數量減少,又減少,再減少。伍德在南非發現它的時候,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會是世界上的最後一棵伍德蘇鐵。」

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前排幾個學生不斷向大衛確定,這就是是最後、唯一的一棵了?大衛聳聳肩:「嚴格來說,我們還在繼續尋找,但是過去一百二十年我們也沒能找到第二棵伍德蘇鐵。」「等等,你說的有矛盾。」一個女生忽然插話,「剛才你說伍德發現它時,一共有四棵,這會兒怎麼又說是最後一棵了?」「你聽得很認真。」大衛不禁為她鼓掌,又道,「伍德的確是發現了四棵,但我要告訴你們,那四棵其實都是一棵樹。」

學生們的表情轉變成茫然,直到一個學生大喊一句「營養繁殖」,他們這才「哦」了一聲。「四棵裡面只有一棵是主莖,另外三棵都是由主莖生出的吸芽長成。現在分枝和主莖都已經被移走,種在其它植物園內。」

★營養繁殖:直接由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發育新個體,用時短,常應用於農林、園藝業。

「幹嘛這麼麻煩,你們為什麼不直接弄點種子來種?」一個女生問。「噓……」大衛擺擺手,又指了指伍德蘇鐵,意思讓他小聲點,別被它聽見。女生一臉無語,又不得不耐著性子。「因為它永遠不會有自己的後代。」學生們都看著大衛,等著他說下去。

「伍德蘇鐵是一種雌雄異株的植物。也就是說必須同時有雄株和雌株,才能進行有性繁殖產生後代。營養繁殖雖能產生新的個體,但那永遠都是自我的克隆。這棵伍德蘇鐵是一棵雄樹。我剛才說過,現今世界上的伍德蘇鐵……只有這最後一棵了。」大衛道。

「也許憑藉我們人類的力量,能將這棵它不斷地移植下去,一直旺盛地生長著。但自始至終,它都是孑然一身,沒有同伴。」氣氛一下子變得沉重。剛才還漫不經心的學生們,不知不覺中開始為一棵樹而心酸不已。「你們還在找嗎?」一個女生問。

「當然,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地球那麼大,森林那麼多,也許在某個角落,正好有一株雌樹,也在孤單地等一個同伴。」大衛對這名女生笑了笑,「我這麼說,有沒有讓你好受點?」女生撇嘴,搖搖頭。過去一百二十年都沒找到配偶,可見希望已經十分渺茫。「那這麼說吧,過去的二十年有我一直陪著它,在我之後還有別人繼續和它作伴。它從來都不孤單。」

大衛回頭,伍德蘇鐵竟像聽懂了他的話一樣,將自己的枝葉搖了一搖。

★基尤植物園:原為英國王室植物園,收集了超過3萬種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

這麼看,珍稀的「快樂」獨特往往隱藏著單身的「悲傷」獨特。和這孤獨之最比起來,人的根本微不足道~

相關焦點

  • 世界上10個最孤獨的動物,人類和它們唯一的共鳴,看你屬於哪一種?
    繼續閱讀這篇動物化的文章,你會發現世界上最孤獨的10種動物。如果你性格內向,也許你可以和它們會產生共鳴! 10.熊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熊總是孤獨的。為了繁殖,它們也會找伴侶,但大多時間是獨處的。熊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食肉動物。 8.黑犀牛
  • 世界最孤單的樹,如今全球只剩唯一一株,曾是恐龍最愛的食物
    的確,在我國境內,銀杏確實算得上最古老的樹木之一。這種號稱「植物活化石」的樹種,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2.7億年,最難能可貴的是,現在的銀杏幾乎仍保持著2.7億年前祖先的模樣。 而如今,這種樹的珍貴程度遠超銀杏,全球只剩下了一棵,號稱「世界上最孤獨的樹」。 這種傳奇的古樹叫伍德蘇鐵,雖說它是恐龍的心頭好,但其存在歷史甚至比恐龍還要早。最開始,考古學家並沒有發現這種植物,而是在恐龍化石裡檢測除了伍德蘇鐵的成分。而考古學家想當然地以為這種億萬年前的植物,如今早已滅絕。直到後來他們在現實中發現了實物,差點沒驚掉下巴。
  • 地球上最孤獨的樹,125年來仍在孤獨等待女友
    在南非有一顆地球上最孤獨的樹,它就是樹幹直徑30-50釐米,底部最闊,頂冠有50-150葉子。葉子光澤呈深綠色,長150-250釐米,有70-150塊小葉,小葉呈鐮狀,長13-15釐米,闊2-3釐米。蘇鐵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崛起,它們起源於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它們在侏羅紀到白堊紀期間達到全盛時代。它們佔據全球植物的五分之一,世界上幾乎每個角落都有它們的身影。,與擬蘇鐵類植物、銀杏類、球果類植物以其成為當時地球植被的主宰。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經過長期的爭論,科學家們逐漸認同鳥類和恐龍屬於同一個祖先,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  以下是能證明鳥類從恐龍進化而來的證據:  1、始祖鳥具有典型的恐龍特徵  始祖鳥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鳥類祖先。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巖層中首次發現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
  • 地球上最孤獨的樹,全球僅剩1棵,125年來仍在孤獨等待女友
    在南非有一顆地球上最孤獨的樹,它就是伍德蘇鐵,伍德蘇鐵可以長高達6米。 2.8億年前,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二疊紀,地球上的生物圈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和更替,高大的蕨類植物因為無法適應逐漸幹化的土地而逐漸衰退,古生代植物開始了向中生代植物的過渡。 蘇鐵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崛起,它們起源於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它們在侏羅紀到白堊紀期間達到全盛時代。
  • 恐龍的化石都能找到,為什麼科學家卻找不到人類祖先的化石?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侏羅紀世界》,主要內容是科學家從恐龍化石中提取DNA,然後利用克隆技術,復活遠古時期的恐龍種族,創建了一個現代的侏羅紀世界。   恐龍化石的研究價值是無需置疑的,不過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從人類祖先誕生至現在,至少歷經了500
  • 世界上最「長壽」的樹,全球僅此一棵,活得比恐龍時代還長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棵樹,很特別,它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樹,全球僅此一棵,活得比恐龍時代還長。,以及人類的出現和繁衍生息,因此它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一棵樹了。其實和這片森林的其他樹木相比起來,這棵樹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看上去好像是一棵棕桐樹,但實際上它又不是棕桐樹。最後,研究者將這顆樹取名為伍德蘇鐵。
  • 世界上最「長壽」的樹,全球僅此一棵,活得比恐龍時代還長
    我們都知道,地球出現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在這顆美麗的星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比如遠古時代的恐龍,還有各種各樣的樹木之類的。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樹木存活的時間一般都是沒有那麼長的。然而,各位讀者朋友們是否知道呢?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棵樹,很特別,它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樹,全球僅此一棵,活得比恐龍時代還長。
  • 地球上最孤獨的樹,與恐龍同期,全球僅剩最後1棵
    恐龍時代,哪怕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白堊紀晚期,也是6500萬年之前的事情了,那個時候的地球仍然是爬蟲類的天下,哺乳動物的祖先也仍然在夾縫中生存,人類的祖先——猿類,還沒有在地球上誕生。可以說,在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之中,與恐龍同期的85%以上的物種都消失了,剩下的也大都為了生存進化成了與當時完全不同的樣子,比方說企鵝。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說一下從恐龍時代延續下來的一種生物。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恐龍的祖先是什麼?
    恐龍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爬行類動物,曾經雄霸地球約1.6億年,最終在6500萬年前的一場巨大自然災難中被滅絕掉,不過恐龍也有其
  • 資訊 | 世界上最後一隻金頂樹蝸去世了,至死都還是單身
    >今年1月1日14歲的喬治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後一隻夏威夷金頂樹蝸,去世了至死還是單身在它活著時的十餘年間,研究者一直在嘗試尋找喬治的同類與其交配19世紀的記錄表明,有多達800多種蝸牛生活在夏威夷島上,其中樹蝸牛超過200種,有些島民一天就能收集近萬枚蝸牛殼。來源:google因為夏威夷本地沒有蚯蚓的緣故,蝸牛在夏威夷群島上起到了分解腐質的重要生態作用。
  • 永遠的巨人孤獨喬治
    因此,研究中心找來兩隻隔壁島嶼Isabela島上的Volcan Wolf亞種雌龜與孤獨喬治作伴,希望能繁殖出後代, 因為這兩隻雌龜在基因上最接近Pinta亞種,但是孤獨喬治可能因為年老或是長期未交配,生殖能力已經退化,專家也曾經進行人工授精,但是雌龜多次產下的卵都未成功孵化。 註定孤獨喬治極可能孤獨一生。
  • 一種研究模式:多發論文,研究足跡,找不到真恐龍
    「他對恐龍科普是有貢獻的,推動了大眾了解古生物學。」一位古生物學家說,然而,7月22日,他作為第一作者的一篇文章在《自然》發表後4個月被撤稿,讓他作為學者的身份被重新探討和審視。文章報導了琥珀中包裹的一件不到2釐米的頭骨,作者們將頭骨鑑定為鳥類,而且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命名為「眼齒鳥」。在古生物學界,眼齒鳥不僅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以此為爆點,論文旋即引發大量主流媒體的報導。
  • 恐龍最愛的食物,全球現在只剩下一株,號稱世界上最孤獨的樹
    這種樹就是伍德蘇鐵,被列為野外滅絕物種,世界上最稀有的植物之一,一開始科學家是在恐龍化石裡面檢測出了伍德蘇鐵,在兩億年前,伍德蘇鐵可謂是遍布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後來這種植物也引起了植食性恐龍的崛起,恐龍滅絕以後,它們也倖存了下來。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
    翼龍和恐龍幾乎同時在地球上出現,在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絕滅事件中,又一起永遠地消失了,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化石的發現來逐漸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2月12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員和巴西科學院的兩位科學家凱爾勒、坎普斯博士合作研究的論文,報導了發現於我國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的一新的翼龍化石。
  • 恐龍喜歡的食物,全球現在只剩下一株,號稱世界上最孤獨的樹
    這種樹就是伍德蘇鐵,被列為野外滅絕物種,世界上最稀有的植物之一,一開始科學家是在恐龍化石裡面檢測出了伍德蘇鐵,在兩億年前,伍德蘇鐵可謂是遍布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後來這種植物也引起了植食性恐龍的崛起,恐龍滅絕以後,它們也倖存了下來。
  • 這個就是恐龍的祖先?美國出土小個子恐龍,被認為是恐龍的祖先
    起初卡莫若和他的同事也沒想到他們所發現的恐龍可能是所有恐龍的祖先,他們只是被K.kely的嬌小體型所吸引。但在後來深入的研究中,他們逐漸堅定了「K.kely是恐龍祖先」的觀點。首先從時間上分析,恐龍從大約2.4億年前就開始出現,那時候是三疊紀早期,而經過研究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的K.kely應該在二疊紀晚期就已經存在了。
  • 紐西蘭瓦納卡有夜空中最亮的星和世界上最孤獨的樹
    湖泊長4千米,寬10千米,湖的面積達192平方公裡,深300米,是紐西蘭的第四大湖泊,也是紐西蘭最大的河流克魯薩河的源頭。瓦納卡湖的四周被高高的山脈包圍著,湖區地帶還保留著原始的風貌,沒有被人工大幅度改造,而它「出圈」的原因不僅僅是這裡清新的空氣和如世外桃源一樣隱秘的環境,而是因為這裡的這顆「孤獨的樹」。這棵樹可能是世界上被拍攝得最多的一棵樹了,它有多有名呢?
  • 侏羅紀世界中最著名的十種恐龍的英文名字(附恐龍繪本書單)
    > 克斯暴龍,也叫暴龍,大家通常叫它:霸王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之一。霸王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平均體長11.7米,最長達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過5米,平均體重11噸,最重14.85噸,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
  • 世界上最孤獨的7種動物
    奇怪的造型、奇怪的生活方式,鴨嘴獸是動物界中最令人困惑的生物之一。如今,鴨嘴獸被列為近危瀕危物種IUCN紅色名錄。外形奇特的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的本土動物之一,它們更喜歡自己單獨生活,雖然它們努力地和其他動物共享著相同的水域,但是除非是在繁殖季節或母獸需要照顧它的幼崽,否則它們不會進行任何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