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疵】
在《南方周末》所刊載的《從石榴的英文談起》一文中,作者在敘述自己首次吃石榴時寫道:「我興致勃勃,掰開一看,天哪,裡頭酒紅色的籽多如銀河沙數……」此處「銀河沙數」應為「恆河沙數」之誤用。
「恆河沙數」語本佛典《金剛經》,如《一體同觀分》:「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又《無為勝福分》:「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均是借南亞恆河之沙數,以言佛多。凝固為四字成語後,則用以形容人或物的數量多到無法計算,如蒲松齡《聊齋志異·鳳仙》:「吾願恆河沙數仙人,並遣嬌女昏嫁人間,則貧窮海中,少苦眾生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此恆河沙數之灶神,何人為之?」有時因字數之限或修辭需要,也可省作「恆河沙」「恆沙數」「恆沙」,例如,張謂《送僧》:「深心大海水,廣願恆河沙。」
至於為何用「恆河」而不選他「河」,清人呂湛恩在《聊齋志異輯注》中,據明代高僧銖宏《佛陀經疏鈔》注前引《鳳仙》例句云:「恆河在西域無熱河側,沙至微細,佛近彼河說法,故凡言多常取為喻。」查蓮池大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四,知原文為:「恆河在西域無熱池側。香山頂上有無熱惱池,流出四河。恆河在南,廣四十裡,沙逐水流,至為微細。佛近彼河說法,故凡言多,常取為喻,明東方多佛,如恆河中所有沙數也。」
明確了「恆河沙數」的來龍去脈,則「銀河沙數」之誤也就不言自明了。「銀河」即天河,由許許多多的恆星構成;即便我們認定那裡有沙子,恐怕還是離佛陀太遠了!
(作者:宋桂奇)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8日 12版)
[責任編輯: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