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開泰」出自《易經》,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長」,正月則是「三陽開泰」。「三陽」表示陽氣逐步超越陰氣,冬去春來,萬物復甦。「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人體的陽氣升發也有類似的漸變過程,稱其為人體健康的「三陽開泰」,即動則昇陽、善能昇陽、喜能昇陽。
乾隆《三陽開泰圖》卷欣賞
▼
本幅乾隆帝自書行書「開泰說」,敘述了「三陽開泰」的由來,所謂「羊交三而成泰。……泰者,通也,又安也。」並進一步闡述了自己對於「泰」的理解,認為作為君子,尤其是一國之君,只有「終日乾乾」,才能達到「安而弗危」、「恆守其泰」之境界。
圖中乾隆皇帝用元代趙孟頫《二羊圖》畫法繪三羊。畫款題為:「因一仿子昂法並書向作開泰說以迓新韶。乾隆乙巳新正御筆。」鈐作者印及鑑藏印多方。乙巳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局部放大圖欣賞
▼
羊在中國古代被當成靈獸和吉祥物,漢代許慎《說文》云:「羊,祥也」,「祥」也可寫作「吉羊」,表吉祥之意。古人把羊作為美好的象徵,一切美好事物都用羊形容。
「羊」和「陽」同音,很多「吉祥」的銘文都寫成「吉羊」。《說文解字》說:「羊,祥也。」「三羊開泰」和「三陽開泰」都是吉祥之意。因此在藝術表現的時候常用三隻羊鼎足而立來表現這種意義。
開泰說:
陽交三而成泰,此則劉琨、柳宗元等開泰之說所由昉乎。泰者,通也,又安也。小往大來,內陽外陰,與夫任下事上,君子小人之義,注《易》家論之詳矣。餘以為,泰之所以為泰,在九來居三。泰之九三,即乾之九三也。乾之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蓋,必有此乾乾惕厲,然後能安而弗危,通而弗塞,以常保其泰也。故本爻即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使無乾惕之意,則平者陂而往者復矣。又繼之曰,艱貞無咎,益深切而著明。蓋艱貞即乾惕也,必乾乾以知其艱惕,若以守其貞,然後得無咎。兩爻呼吸相通,無不於稾稾危懷,三至勖焉。元聖訓後世之意篤矣。凡觀象玩佔者,皆當以是為棘。而有撫世御民之責之人,尤不可不凜淵冰而戒盈滿,祛安逸而謹思慮,庶幾恆守其泰,而不至失其道,以流入於否。後世賢臣持盈保泰,憂盛危明之說,胥不外乎是爾。
羊者陽也,古人因字寓意,多為此圖以寓開泰之義,因一仿子昂法並書向作《開泰說》以迓新韶。
乾隆乙巳新正御筆。
本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