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人員:魏梅、譚文婷、 豆友誼、徐芳清
作品簡介:陝西之與習近平,遠不是「家鄉」兩個字可以概括。在梁家河七年的上山下鄉生活,對他影響至深。習近平在自述裡說:「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他還寫道:「只要想起在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還能幹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於挑戰的勇氣,什麼事情都不信邪,都能處變不驚,克難而進。」
探尋習近平的鄉情,也是探尋習近平治國理念的起源。
春節前夕,以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工作,再回梁家河為契機,西部網推出系列專題報導,《習總書記的鄉愁——我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反映習總書記對這片黃土地的深厚感情,探尋習近平成長之路,並全面解讀陝西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紮實」重要要求的舉措。
一、捕捉細節 讓報導吸引人打動人
「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我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親。」「我相信這裡的明天會更好!」……報導不僅注意捕捉習總書記一句句親切感人的話語,還通過大量的對話、動作、神態、氛圍等總書記視察中的諸多細節記述,反映總書記關心老區脫貧、關心老區教育、關注科技創新、關注文物保護,「親民、愛民」的形象躍然紙上。
二、用歷史坐標記錄習總書記的鄉情
專題大篇幅採用縱向歷史坐標的方式,展示珍貴的檔案、老照片以及對總書記接見群眾的深入回訪,記錄在延安的知青歲月對總書記人生成長的深刻影響,回首這段歲月,可以更多地理解習近平對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熱愛和對這片土地的眷戀,也呼應了標題中的「鄉愁」和「黃土地」。
三、多平臺互動 形成傳播矩陣
該組報導中,西部網充分突出新媒體特點,打通PC端、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平臺,充分運用H5技術,在客觀、準確、及時報導習總書記在陝視察情況的同時,展開了一段段珍貴的歷史回憶。
社會效果:沒有就事論事,在完成新聞事件報導的背後,提供了更深厚的沉澱和解讀。該專題發布後,引起強烈反響,眾多網友更全面地認識了一個與平時印象不同的習近平,一個更加可親、可敬的總書記。同時,通過詳實的資料和解讀,使網民對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的偉大願景、「三嚴三實」的治黨風格、「四個全面」的戰略方針等治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責編:宋心蕊、燕帥)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徵程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