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殼中的宇宙》,霍金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
《果殼中的宇宙》書名出自於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其隱喻來源於「復仇王子」哈姆雷特認為,即便把他關在果殼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細心想像,哈姆雷特幾百年前所吟唱的處境,其實和人類的宇宙觀完全相符。這不僅是莎士比亞敏銳的洞察力,也說明藝術和科學其實是相通的。
-
道教宇宙觀:混沌宇宙與果殼宇宙
我們先來看一下關於這兩個詞:混沌宇宙、果殼宇宙,的解釋混沌古代傳說中指世界開闢前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天殼》:「渾天之說:天地如雞卵,卵中之黃白未分,是混沌也。卵中之黃白既分,是開闢也。」果殼宇宙「果殼中的宇宙」典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劇中吟唱道:即便把他關在果殼中,他仍然是無限空間之王。藝術和科學是息息相通的,莎翁和霍金本就是他們各自領域中的無限空間之王。
-
聊聊霍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果殼中的宇宙》
就如這本書的封面一樣,霍金提出的無邊界宇宙模型並不是均勻光滑的,而是像核桃殼一樣充滿了起伏和溝壑,這是高維時空能量的痕跡。雖然他的身體禁錮在了輪椅上,但是他強大的精神早已遊遍宇宙。現在我就來說說這本書最精華的地方本書的前半部分重要思想1.
-
三分鐘讀懂霍金的《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
是宇宙的神奇?還是時空的微妙?或者說是《時間簡史》中所蘊涵的神秘與力量?英國《星期日時報》稱霍金為「童真好奇與天才智慧的結合,當我們領略霍金宇宙之際,為他精神的瑰麗所驚異」。經過一段時空旅行之後,來到一粒果殼之中,發現浩瀚之宇宙盡在此中。
-
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你讀不懂卻不得不看的霍金
雖然命運禁錮了他的軀體,但是他的思想卻衝破了自然的束縛,自由地翱翔在浩瀚星空中,探索宇宙,解密黑洞,他帶給人類的是突破想像上的認知。《時間簡史》,1988年首次出版,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宇宙學最前沿的知識,包括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力、黑洞、宇宙的起源、蟲洞和時間旅行等等,霍金在此書中描繪了自己對於宇宙的認知,並對相關領域中的各類命題進行了闡述。
-
果殼商店第五年:從一本日曆開始,用科學探索知識文創的宇宙
姬十三認為,這是果殼商店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歷程碑,他也希望,果殼商店的出品今年能夠入駐全國博物館、科技館的實體店。 這是一款充滿了Geek氣息的產品,甚至連定價都是在向《銀河系漫遊指南》致敬——「42」正是電影中宇宙終極問題的答案。
-
霍金眼中的宇宙為什麼是果殼狀?科學家認為人存原理起決定性作用
《時間簡史》是霍金的第一部科普類的著作,其實他還有另外一本科普性更強的書籍,就是《果殼中的宇宙》。為什麼霍金眼中的宇宙是果殼狀的?書中利用通俗易懂的口吻解釋了其中的原因。不過,在量子力學中,a點到b點是有很多路徑,很多迴路,人既可以從直線走,也可以先去一個很遠的地方,再轉個圈,再跑回來。也就是說量子力學有很多可能的路線,並且人類無法定義出確定的點,這種多重的存在歷史就是量子力學的本質。霍金認為宇宙也擁有多重歷史的特性。
-
身處果殼之中,仍是宇宙之王——再見,霍金!
專題:身處果殼之中,仍是宇宙之王——再見,霍金!英國《衛報》:現代宇宙學界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去世「果殼裡的宇宙這本書在全世界大獲成功,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澀,很多人把書買回家卻束之高閣,也有人將其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2001年,霍金又出了一部作品《果殼中的宇宙》,以相對簡化的手法及圖解為讀者講述了宇宙的起源。「即使我身處果殼之中,我仍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王」, 《哈姆雷特》中的這句話,也是霍金傳奇一生的寫照。隨著病情發展,霍金全身陷入癱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
「果殼傳媒」玩起流行科學
昨天下午,帶頭大哥姬十三等一幫松鼠幹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風光亮相,松鼠會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 身處果殼,心懷宇宙。新成立的果殼傳媒,是「松鼠們」為創造出「DISCOVERY」這樣的科技媒體品牌夢想而建立的一個泛科技綜合性傳媒,包括果殼網、果殼閱讀、科技品牌傳播等多項業務。
-
你是否也迷戀果殼中的宇宙?用軟體領略天文魅力
圖1 紀念偉大的史蒂芬·霍金 霍金《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科普著作,令無數人感受到了宇宙的魅力,燃起對宇宙的興趣。宇宙那麼大,抬頭望天,我們就能看到無數顆星星,這無數顆星球中,帶著無數的懸念,帶著無數的疑問,真的有外星人麼?別的星球又是個什麼模樣。不知道各位看官對天文感興趣否?是否會在夜晚利用天文望遠鏡來觀天呢?除了科普著作,軟體應用們也能夠帶你領略宇宙的種種風情。在這篇文章裡,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關於天文的手機應用和電腦軟體,有了它們,觀天觀星觀宇宙就會變得簡單一些。
-
松鼠的11年果殼夢-虎嗅網
雨果獎」,他此時站在高處看著方陣中的學生們輪番舉起象徵0和1的紅、綠小旗。科學松鼠會的成立,使得散落各處的科普寫作者在平臺中得以匯聚,對外統一提供穩定高質量的內容,在科普的死水塘中砸出了一圈圈漣漪。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有一句名言:「即使我被關在果殼之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已故著名科學家霍金依此為他的書命名為《果殼中的宇宙》,意示自己雖然被囚禁於輪椅之中,但思想依然可以馳騁整個宇宙。據說姬十三在洗澡時腦海中被這句話擊中,也依此命名了他所創立的科普平臺,果殼。
-
知乎與果殼的殊途同歸
迄今為止,Quora只在中國下了兩個蛋,左邊的蛋取了Quora的形,名曰知乎,右邊的蛋得了Quora的意,叫作果殼。而知乎與果殼,也隔著浩瀚遼遠的太平洋,輝映出Quora在另一片文化土壤中所能夠湧現出的兩種迥然相異的可能性。
-
果殼手錶多少錢?果殼手錶價格評測【圖文】
果殼手錶滿足大家的好奇,果殼智能手錶不僅僅擁有安卓系統,還坐擁WiFi與藍牙模塊,加上導航等功能,是否讓你瞬間覺得高大上了呢?那麼如此強大功能的智能手錶,它的價格又會是多少呢?小編為大家解惑果殼手錶多少錢的問題。
-
果殼中的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netic Isotope Effect in a Nutshell)
「in a nutshell」是一個短語,英英釋義為「summed up briefly」,21世紀大英漢詞典中的解釋是「簡括地(說),簡介」。科普暢銷書《果殼中的宇宙》大家肯定都有所耳聞,從字面的意思上看,我難以理解,宇宙怎麼會在果殼中?英文名是《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準確「意譯」是《宇宙簡介》,也許「直譯」為《果殼中的宇宙》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吧!
-
「直男」果殼的化妝品生意
國內第一泛科技類媒體果殼也做起了化妝品生意。 在大眾認知中,果殼是硬核科普性媒體。果殼圈子裡的用戶,應該大部分是理工男、IT男、鋼鐵直男。然而,果殼卻已經做起了「妹紙們」的化妝品生意,果殼市場部總監馮穎表示,這樣的生意毫不違和,因為護膚、彩妝也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
-
對話姬十三:到了第五年,果殼裡的宇宙,才開始爆炸-虎嗅網
初期,果殼網的組織與傳統媒體無異,姬十三將科學劃出多個細分領域——如生物、化學、天文、醫療等——然後試圖在每個領域安置一個編輯來負責內容生產。為了爭取和證明這種話語權,姬十三和那群與他有著相同價值觀的同事,就硬生生的將果殼網這場創業實驗做了足足四年。
-
姬十三:果殼有意思,我沒意思
姬十三如此「無情」地描述由果殼編輯部成員親身試病留下的一手記錄組成的新欄目《果殼病人》,一個講述生病後自己病情和治療過程的欄目。這個欄目中,果殼的員工要用科普的方式記錄生病和治療全程,並告訴讀者這種病的表現特徵,以及應該怎麼判斷。《果殼病人》至今寫了近30篇,其中2/3的內容是果殼成員自己貢獻的。
-
果殼智能路由器:能成物聯網利器?
1月22日,果殼智能路由器去年發布產品和具體配置,但還有很多重要參數並未公布,這其中就包括了一個尚未公布用途的接口。據接近果殼的知情人士稱,這個接口針數為6針,接入一個特定配件後,可以支持蘋果最新的近場通信技術。 此外,到目前為止,關於這款智能路由器配備的是2.4英寸觸控屏使用的是何種系統有多種猜測。
-
以「果殼」為例:調研新媒體矩陣
(3)關聯搜索:在新榜中查詢認證主體,可以查找出「19個同主體公眾號」。2.外部矩陣(1)在百度中搜索關鍵詞「果殼」,根據搜索結果和相關PR新聞,尋找果殼已/將入駐的平臺;(2)參考ciccorporate2018社會化媒體信息圖、新榜榜單平臺以及360互動新媒體導航網信息,在各大主流平臺中搜索關鍵詞「果殼」,查找相關的產品。3.
-
果殼網姬十三:理想主義男人的商業化蛻變
去年開始,果殼嘗試將線下活動「萬有青年燴」開源化管理,現在每周都有2-4場幾百人的活動在不同城市舉辦,完全由網友策劃、組織。在上海幾個學校試點的萬有青年協會,掛靠校團委,也在穩定運營中。豆瓣經常被貼上「慢公司」的標籤,在分析師闌夕看來,豆瓣的發展方向和盈利模式都在用戶的吵鬧聲中被定下了方向。豆瓣但凡想要深入社交領域的產品——如曾經深受重視的阿爾法城——都陷入庸碌無為,而只要是對興趣的延伸和挖掘——如豆瓣閱讀(讀書的外延)、豆瓣FM(音樂的外延)——卻又顯得張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