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本土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上海陝西四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2021-01-09 金羊網

親近本土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上海陝西四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聲有色

新華網  作者:吳宇、許祖華、吳曉穎  2020-11-15

在四川省彭州市城鄉接合部的天府路小學,每個周四下午,學校曲藝社團活動室都會傳出宛轉悠揚的川劇練唱。

  新華社上海11月15日電 題:親近本土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上海陝西四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聲有色

  新華社記者吳宇、許祖華、吳曉穎

  徐家匯是上海一處人文薈萃、商貿繁盛之地。讓生活在這裡的高中學生以志願者身份,向外來遊客、小區居民講述徐家匯的歷史故事,是徐家匯街道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一個堅持了五年的「家門口的社會大課堂」項目。

  「讓高中生當『小老師』,走進位於徐家匯區域的錢學森圖書館、宋慶齡故居、上海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面對公眾講出心中的本土歷史文化,還是很有挑戰性的,但高中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有的學生高中三年,累計參與時長超過了200個小時。」上海徐匯區徐家匯街道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副站長許嘉雯說。

  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介紹,從2012年起,上海啟動市、區兩級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建設工程,以此作為「家門口的社會大課堂」,構建覆蓋全市的未成年人道德實踐社會平臺。截至今年5月,全市16個區中,已有12個區實現了所有街道、鄉鎮均有一家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目標,其餘4個區分別計劃在今年底和明年底完成布點工作。

  截至目前,上海各級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共聯動2011家社會實踐基地,為全市高中生提供超過83萬個實踐崗位。抽樣調查表明,上海未成年學生參加指導站實踐活動的意願高達95%。

  許嘉雯從事社區教育已10年。她說,立德樹人,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是上海在每個街道和鄉鎮建設「家門口的社會大課堂」的目的。「青少年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中小學生利用周末、寒暑假投身社區實踐,與家長和小夥伴們互動、交流、合作,不是浪費時間,也不會耽誤學業,相反,能積累一生的前進動力,收穫快樂與成長」。

  記者近日走訪上海、陝西和四川,發現各地在加大投入完善硬體設施的同時,注重人力與軟體開發,尤其是通過親近本土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革命聖地陝西延安,445處革命舊址全部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每逢清明、「六一」兒童節等節日,全市364所中小學校的學生可就近走入革命舊址,開展共青團日、少先隊日主題活動,將先烈遺志、紅色基因根植心中。許多革命紀念館、革命舊址還與中小學校攜手結對,讓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底色。

  今天的棗園、楊家嶺等革命舊址,活躍著一批「小小講解員」。經過專門培訓,這批上千人的中小學生隊伍講解紅色故事,學習革命歷史,傳播延安精神,成為延安一道獨特的風景。近年來,這支朝氣蓬勃的「小小講解員」隊伍還走出延安,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宣講革命傳統。

  除了將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融入立德樹人實踐,近年來,民間傳統文化深厚的延安還將安塞腰鼓、農民畫、陝北民歌、陝北剪紙、陝北大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課堂教育,每所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相關課程20課時。延安15所學校還試點開展了以延安精神、國學、京劇等為主要內容的「革命文化和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受到中小學生歡迎。

  在四川省彭州市城鄉接合部的天府路小學,每個周四下午,學校曲藝社團活動室都會傳出宛轉悠揚的川劇練唱。幾十名身著戲服的小學生,跟著輔導老師走臺步、甩水袖,唱幾句……

  五年級學生袁小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弟弟跟著外公外婆長大。加入學校川劇社團一年多來,袁小蕊和小夥伴們已多次在校內外登臺表演,過去靦腆害羞的她變得開朗大方。

  在四川廣袤的農村地區,鄉村學校少年宮已成為惠民工程之一。自2011年起,四川啟動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近10年來,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4.9億元人民幣,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4762所,鄉鎮覆蓋率達95.59%,近千萬農村未成年人從中獲益。

  在彭州市天府路小學少年宮,除了川劇項目,還有舞蹈、書法、網球、剪紙等17個活動項目供學生選擇。校長李支德告訴記者,除了正常學期裡的每周四下午,學校少年宮在周末、寒暑假也開課。「孩子們不用花一分錢,就能免費上興趣特長課,像城裡孩子一樣接觸新興事物、接受藝術薰陶」。

  李支德表示,鄉村學校少年宮還有效解決了農村學生放學後失學、失教、失管的問題。「以前常在網吧、遊戲廳閒逛的學生,如今大多被少年宮吸引,興趣愛好轉移到唱歌、繪畫、川劇、桌球等項目上來」。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澆花澆根,育德育心,孝義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取得新成效
    2018年以來,孝義市委、市政府在上級文明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加強組織領導,全方位打造特色工作品牌,從建立育人機制、豐富教育內容、整治育人環境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作用,努力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再上新臺階。
  • 貫徹落實中央8號文件精神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中央8號文件)下發後,教育部黨組及時對貫徹落實工作進行了部署,印發了《關於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召開了視頻會、座談會,舉辦了廳局長研修班、德育處長研修班等,動員廣大幹部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貫徹落實文件精神上來。
  • 慈谿市白雲小學, 走出了一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新天地!
    近年來,慈谿市白雲小學不斷研究社會、家庭、學生的新變化,探索新思路,摸索新方法,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格局,走出了一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新天地。 慈谿市白雲小學成立於1999年9月,2012年加入慈谿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為獨立法人單位。學校佔地18800平方米,現有25個教學班,950餘名學生,在崗教師56人。
  • 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開展紅色之旅,傳承紅色文化
    劍夫故裡,紅色味濃;仁善城頭,澎湃激昂;眾人山上,青鬱蔥蘢。9月2日上午,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腰古鎮武裝部組織腰古中學新生國防綜合實踐暨「城頭紅色之旅」活動走進革命老區城頭村。在城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該鎮傑出鄉賢李斌結合自身經歷,與新生學子們分享了心路歷程、成長體悟和人生目標,與現場師生重溫了城頭村史、紅色傳統和劍夫精神。
  • 關於做好中央8號文件下發五年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總結的...
    根據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總結中央8號文件下發5年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經驗、提出下一步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持續深入發展。  2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紮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做法、基本經驗、創新舉措和典型事例。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臨的新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及原因。  4著眼全局,立足實際,提出下一步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總體思路、工作重點、主要任務和對策建議。  二、總結要求  1高度重視。
  • 珊瑚學校召開六城同創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推進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9日訊(通訊員 伍國慶 唐紹能 翁藝峰)7月19日,珊瑚學校組織召開了六城同創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推進會。會議傳達了區教育局「六城同創」工作會議精神,並要求校職工應提高思想認識,將創建工作各項測評指標落實抓細。 會議還詳細解讀了2018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梳理該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列出了問題清單。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四川鄰水:根植三山兩槽的紅色基因這樣傳承
    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情。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鄰水充分運用三山兩槽獨有的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書寫不忘初心的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 激發乾事「燃」熱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為培養黨員幹部愛國主義情操和中華傳統美德,鄰水縣積極組織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通過「升國旗唱國歌」儀式教育、「向國旗敬禮」書法展、「紅歌頌祖國」歌詠比賽、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等活動
  • ...成長的天空——記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逸夫小學
    在11月20日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我市逸夫小學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是此次我市唯一一所獲得該項殊榮的學校。近日,記者走進逸夫小學,探尋該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如此出色的秘笈。陽光德育銀行走出德育新路徑在教室裡,學生們人手一本陽光存摺,大家正數著存摺上積攢的陽光幣,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幣更多。
  •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紅色基因傳承、脫貧、國際市場拓展、科研環境和文化、綠色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建平、王昕偉認為,新時代,只有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傳承好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 炸魚丸、學扎染、搭仿生機器人……江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出新...
    伴隨著《在禮儀之中成長》的悠揚樂聲,在老師、家長的殷切注視下,一群「小精靈」走過「成長門」,漫步「成長路」,觀摩兩側的「我和祖國共成長」主題照片牆、「抗疫有我 童心共成長」書畫展、文明禮儀主題作品,翻開人生嶄新的一頁……11月27日,江蘇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系列活動在泰州舉辦。
  • 學者研討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同濟大學召開,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及中央媒體的30餘位專家學者,通過視頻連線展開研討。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四史」是廣大師生的必修課。在學思踐悟中,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 海報時評丨讓紅色基因傳承有支點有抓手有實招
    一位機關幹部則表示,「在建黨一百周年來臨之際,通過立法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緬懷革命先烈、參觀紀念場館,並強調,「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 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忠誠警魂
    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忠誠警魂梅州公安黨建引領護航蘇區老區平安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08 07:20 星期五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君 □ 通訊員 羅雄
  • 白銀有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讓紅色土地熠熠生輝
    【鋁道網】紅色基因、紅色土地、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初心所在和革命傳承,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均因「紅色」而典藏了歷史,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均因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真理性,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的綜合體現,其中蘊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愛國情懷、高尚道德情操和革命優良傳統等精神內涵,是鄉風文明形成和發展的文化源泉。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一要加強對革命英雄、模範先進人物事跡精神內涵的宣傳弘揚,為廣大農民群眾確立標杆、樹立榜樣。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我們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芒。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堅持用紅色文化育人。建校初期,招生十分困難、條件設施簡陋、教學經驗不足、學生基礎較差……經歷一系列困難和挫折,學校只剩下8名老師。在這8名老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我深知:只要有黨組織和黨員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傳承紅色基因對老師十分重要,對學生更是重中之重。
  • 圖畫「四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泗涇三小大隊輔導員翁豔介紹說,為了培養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的樸素情感,引導他們了解黨的奮鬥歷程和建設成果,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學校積極組織隊員參加「學四史惜今時 守初心擔使命」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 「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舉行 新民晚報「傳承紅色基因...
    新民晚報訊(記者 鞠敏)上海「開天闢地——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在東方宣教中心舉行,來自全市各有關單位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新民晚報作了《讓「紅色基因」融入「採編」血脈》交流發言。踏訪革命舊址,尋找光輝足跡,感悟紅色傳統,激勵奮鬥精神。
  • 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紅色基因
    弦歌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歷史了,不僅是詩禮傳家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卻近乎處於『絕學』狀態,僅存古音、古韻、古譜、古調360餘首,亟待挖掘、整理、傳承。做好這些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與擔當。」近20年來,天津城建大學中華傳統文化體驗中心(古琴弦歌基地)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薄克禮始終致力於弦歌的研究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