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病例樣本檢測結果較武漢參考毒株在四個位點發生突變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新京報快訊 7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發布《2020年6月-7月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展(二)》:

一、疫情進展

6月11日北京市發生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疫情後,通過加強病例監測,對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新發地批發市場可疑暴露者、新發地周邊小區居民和部分重點人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篩查和健康隨訪等措施,北京、河北、遼寧、四川、河南、浙江、天津等省市又陸續發現、報告300多例相關病例。

截至7月6日24時,本次新冠肺炎暴發疫情共報告病例400例(包括確診病例362例、無症狀感染者38例)。疫情波及7個省市,其中,北京市共報告病例366例(確診病例335例、無症狀感染者31例)、河北27例(確診病例21例、無症狀感染者6例)、遼寧3例(確診病例3例)、四川1例(確診病例)、天津1例(確診病例)、浙江1例(確診病例)、河南1例(無症狀感染者)。

二、北京市疫情流行特徵

(一)時間分布

6月11日報告首例病例,6月14日報告病例數達到高峰,此後每日報告病例數呈逐步下降趨勢。26日和27日出現小幅反彈後,報告病例數進一步快速下降。近7日每日新增病例均小於5例。7月7日,首次無新增病例報告。參見圖1。

圖1 2020年6月11日~7月7日北京本地感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報告時間分布

根據242例有明顯自覺症狀確診病例的發病日期繪製流行曲線,顯示病例的最早發病日期為6月4日,6月7日開始每日發病病例數明顯增加,至6月13、14日達到發病高峰,此後每日發病病例數逐步下降。發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7日至18日,病例數佔全部病例數的77.3%。參見圖2。

圖2 2020年6月11日~7月7日北京本地感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發病時間分布

(二)地區分布

北京市報告確診病例中,豐臺區報告病例數(230例)佔總病例數的68.7%;其次為大興(65例、佔19.4%)、海澱(18例、佔5.4%)、西城(6例)、東城(5例)、房山(4例)、門頭溝(2例)、朝陽(2例)、通州(1例)、石景山(1例)和昌平(1例)。

335例確診病例中,以新發地為圓心,5公裡範圍內有221例,佔66.0%;10公裡範圍內有270例,佔80.6%;15公裡範圍內有314例,佔93.7%。參見圖3。

圖3. 2020年6月北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地區分布(至7月6日)

(三)人群分布

北京病例中,男女比例為1.2:1,病例年齡最小為1歲,最大年齡為86歲,中位年齡43歲。

病例臨床類型以普通型為主,共273例,佔74.6%;其次為輕症,共55例,佔15.0%;危重症4例、重症2例。

(四)發現方式

366例病例中,通過核酸篩查發現197例(佔53.8%);通過密切接觸者追蹤觀察發現84例(佔23.0%);自行就醫76例(佔20.8%);高風險人群醫學觀察發現9例(2.5%)。其中,疫情早期以患者自行就醫和核酸篩查發現病例為主,後期以密切接觸者篩查發現病例為主。

(五)聚集性疫情概況

此次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共發生聚集性疫情29起,涉及病例127例,其中一代病例40例,二代病例77例,後續感染病例10例。

聚集性疫情類型包括10起公共場所聚集性病例、13起家庭型聚集性病例和6起公共場所和家庭混合型聚集性疫情。所有聚集性疫情的一代病例的感染地點均為新發地市場;77例二代病例中,感染發生地點主要為玉泉東市場、百事公司和面面俱到等公共場所(共59例病例、76.6%)。其他家庭和工作單位聚集性疫情中的首發病例均曾去過新發地批發市場,在家庭中或單位中造成續發傳染。

三、河北等其他省份疫情

截至7月6日,共6個省份報告北京疫情關聯病例,包括河北(確診病例21例、無症狀感染者6例)、遼寧(確診病例3例)、四川(確診病例1例)、天津(確診病例1例)、浙江(確診病例1例)和河南(無症狀感染者1例)。

其中,河北省報告的確診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7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62歲,平均年齡33歲(中位數)。病例主要分布在雄安新區(13例)、保定市(2例)、張家口市(2例)、廊坊市(2例)、定州市(1例)和滄州市(1例)。共發生5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9例病例,其中1起涉及11例,其餘4起均涉及2例。

四、病原學檢測

(一)病例樣本檢測結果

中國疾控中心對北京52例確診病例樣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序列測定結果顯示,與武漢參考毒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所有樣本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四個位點發生突變,並且在28881-28883位點發生GGG突變為AAC,符合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基因位點的突變特徵。河北、天津市確診病例樣本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序列與北京病例樣本的全基因組序列100%相同,同樣存在相應的變異位點,同屬於新型冠狀病毒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

(二)環境樣本檢測結果

中國疾控中心對北京市新發地市場8份環境樣本進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序列測定,結果顯示,與52例新冠患者樣本的全基因組序列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GGG28881-28883AAC 七個位點突變相同,同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

五、防控措施

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後,北京市迅速明確確定疫情性質,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採取「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常態化防控機制,從實施分級分類精準防控、嚴格管理重點場所和重點行業、擴大核酸檢測能力和範圍、加強病例發現救治和院感防控、嚴格出京管理、增加社交距離、公開透明發布疫情和開展健康宣教等多個方面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河北、遼寧、四川、浙江、河南等疫情波及省份在疫情發生後迅速行動,依靠聯防聯控機制,開展風險排查、加強市場管理、群防群控等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擴散蔓延。

(一)迅速鎖定疫情來源,果斷採取封控措施。北京市通過調查發現兩名指示病例在發病前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綜合交易大廳訪問史,並從攤位環境標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迅速鎖定新發地市場為此次疫情的來源。6月13日,立即對新發地市場採取休市措施並全面封控,禁止人員和貨品進出新發地市場,並對周邊小區採取封控措施。

(二)及時開展風險研判,開展分級分類精準防控。北京市通過對新發地市場不同區域進行全面環境採樣,發現病毒檢測陽性標本主要集中在新發地市場地下一層綜合交易大廳,而其他區域幾乎未檢出陽性標本,進而劃定不同級別風險人群開展醫學觀察及健康監測。同時,以街道(鄉鎮)作為判定單元,劃分疫情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街道(鄉鎮),針對不同風險、不同人群、不同場所採取相應的防控策略措施。

(三)迅速排查、管理重點場所及重點行業。北京市迅速排查新發地農貿市場相關人員,防止流出貨品造成感染風險;加強全市農貿市場、菜市場、餐飲店、單位食堂等場所防疫措施,全面規範開展環境消殺並加強監測,對其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排查和核酸檢測;對監管場所、養老機構、福利機構、精神衛生機構等特殊機構場所,實行嚴格封閉式管理,重點防控輸入性疫情和內部疾病傳播;根據新發地市場溯源分析,嚴格口岸食品檢驗檢疫,完善進口食品檢疫標準,加強溯源管理。

河北、遼寧、浙江等省份組織各地公安、衛生健康、基層社區等方面力量,依靠大數據排查北京疫情相關人員,確保全部落戶到人、建檔立卡、檢測到位。同時嚴格落實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體溫檢測、車輛消毒等措施,確保站(區)內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對農產品市場、海鮮市場、超市等加強監督管理,嚴格落實風險排查、測溫登記、環境衛生消殺、外環境檢測、個人防護等措施。在範圍內開展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緊急組織檢查畜禽肉類和水產品庫存貯存和進貨查驗情況。

(四)擴大核酸檢測範圍、落實應檢盡檢。北京市通過多種手段迅速擴大核酸檢測能力,全面整合本市各類機構檢測能力,以及國家和其他省份支援的檢測力量,按照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的原則,分級分類開展核酸檢測。重點對新發地市場工作人員及訪問人員,出現病例的小區的居民,出現病例或環境檢測陽性場所的人員等開展檢測,同時對各類風險場所進行環境採樣檢測,提升早發現的能力。河北、天津、遼寧等省份均採取措施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確保有足夠的檢測能力應對處置疫情。

(五)加強病例發現、救治,防止院內感染。北京市通過發熱門診排查、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風險人群居家觀察、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等多種途徑,全面提升病例發現能力。醫療機構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充分發揮好發熱門診探頭和前哨作用,發熱門診對就診的發熱人員全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全市各醫療機構提升防控等級,堅持門診預約掛號制度,加強醫務人員防護,嚴防院內感染。

(六)嚴格出京管理、防止疫情輸出。鑑於疫情初期風險的不確定性,為了防止疫情輸出至其他省份,北京市要求中高風險街鄉、新發地市場相關人員禁止離京。同時,停止開放境內跨省區市團隊旅遊業務,降低人群流動性。河北、天津等省份也相應加強對流入人群的篩查、管理工作。

(七)增大全社會社交距離。在二級響應級別下,北京市通過採取包括調整公共運輸限流比例、公眾場所限流、停止賽事、恢復線上課堂、商務樓宇以及餐館等公共場所做好體溫檢測、通風消毒等多種措施增大全社會社交距離。

(八)公開透明回應社會關切。堅持公開透明原則,每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疫情初期每日召開兩次新聞發布會,由專家公布疫情相關信息,包括病例基本情況、活動場所、防控薄弱環節、風險評估、防控策略、健康提示等,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消除公眾恐慌心理。加強健康教育,引導公眾採取健康行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常通風,積極做好個人預防。

此外,北京、河北、遼寧、河南等地均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醫護、疾控、實驗室檢測等專業人員技術培訓,確保有足夠的流調隊伍及檢測能力,能夠第一時間應對處置疫情。

六、疫情特點及趨勢研判

(一)初步判斷此次北京市新發地市場相關的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是通過汙染環境、物品、人員接觸等多種暴露方式導致的一起較大規模的暴發疫情。疫情迅速擴散到北京市多個區和其他省份,並在有關市場、家庭、單位等發生了29起新發地相關聚集性疫情。

(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及病毒基因測序結果分析,引起此次疫情的毒株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排除由動物病毒外溢傳染人導致本次疫情的可能。病毒如何引入市場以及在市場內的擴散、傳播機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三)目前,北京市等實施的綜合防控措施效果已經顯現。自6月13日關閉新發地批發市場以來已過22天,接近兩個最長潛伏期,相關暴露人員繼續發病風險已基本消除。高風險環境、人群均已有效識別發現、處置並納入管控範圍。目前,已連續1周每天新增病例數為個位數,且均來自於已有效管理人群,後續發生新的感染的風險較低,北京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四)河北、遼寧、河南、浙江、四川、天津均已有效控制北京新發地相關疫情。

編輯 賈聰聰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官網

相關焦點

  • 北京新發地病例樣本較武漢毒株有四個位點突變
    同時,中國疾控中心對北京52例確診病例樣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序列測定結果顯示,與武漢參考毒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所有樣本在四個位點發生突變。52例確診病例樣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序列測定結果顯示,與武漢參考毒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所有樣本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四個位點發生突變,並且在28881-28883位點發生GGG突變為AAC,符合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基因位點的突變特徵。
  • 中疾控:北京部分新冠樣本與武漢毒株相比發生四個位點突變
    北京日報客戶端7月10日消息,今天(10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2020年6月至7月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展(二)」,其中再次強調,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及病毒基因測序結果分析,引起此次疫情的毒株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排除由動物病毒外溢傳染人導致本次疫情的可能。
  • 中疾控:北京新冠病例樣本較武漢參考毒株發生四個位點突變
    四、病原學檢測(一)病例樣本檢測結果中國疾控中心對北京52例確診病例樣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序列測定結果顯示,與武漢參考毒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所有樣本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四個位點發生突變,並且在28881-28883位點發生GGG突變為AAC,符合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基因位點的突變特徵。
  • 北京新冠病例現D614G突變,感染力或增強近10倍!
    主要包括北京市確診病例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2-01、NMDC60013903-02)以及環境樣本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3-03),這3個樣本均採集於2020年6月11日,為近期北京爆發的病毒樣本。同時中國疾控中心也向世界衛生組織及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提交了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以全球共享數據。
  • 新冠病毒已產生149個突變點 兩個亞型傳染力有差異
    點擊查看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於2019年12月下旬在武漢流行,並在中國迅速傳播。截至2020年3月4日,中國共確診80424例新冠病例,有2984人死亡。更為嚴峻的是,在中國之外的46個國家和地區,已有超過4000例確診病例。新冠肺炎防治仍然處於關鍵階段。
  • 追蹤「超級突變」D614G
    按照採樣時間排序,最早的是6月北京新發地疫情的樣本,至今只公開了3份,下文有詳述。而來自香港的7月樣本記錄多達70餘條,我們只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兩例,分別採集於7月1日和14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尚未出現新疆或烏魯木齊的標註,但據新疆疾控中心的消息,當地疫情病例基因測序,「結果顯示為多個檢測樣本序列相同,表明此次疫情來源於同一傳染源暴露所致」【2】。
  • 最新進展:李蘭娟團隊公布首個新冠病毒突變影響致病性直接證據
    論文的四位通訊作者分別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蔣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吳南屏、鄭敏。我們知道,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主要依賴S蛋白,其中受體結合域(RBD)部分是基因突變發生最頻繁的部分。截止今日上午,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導致超過240萬確診病例,死亡人數超過17萬。
  • 北京順義4個點位環境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北京順義深入開展重點區域消毒消殺。當前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疫情防控重點區域及其周邊環境的安全狀況尤為關鍵,廣大市民對此也非常關注。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北京順義區對新華聯購物中心等病例經過的153個重點區域、點位進行環境核酸採樣檢測監測,累計採樣5365個環境樣本,除戴姆勒東北亞零部件貿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配件中心、理工華創電動車技術有限公司順義基地、新華聯購物中心二層零度襯衣店、全聚德烤鴨店(順義店)4個點位環境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外,其餘全部為陰性。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 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來源:新京報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變異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輕視,要警惕這些突變可能產生的病毒表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對人體的致病性、影響的器官部位、排毒的時間、途徑,還有傳播能力的改變等。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全文5634字,閱讀約需11分鐘 新京報記者 王洪春 吳淋姝 編輯 趙凱迪 值班編輯 潘佳錕 校對 李立軍3月3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刊發題為《關於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
  • 復盤北京防疫21天:17天檢測768.7萬人,大數據精準防控路線堪稱典範
    可以看到的一個結果是,北京做的不錯。由於及時鎖定新發地市場、迅速隔離密切接觸者、精準篩查重點人群等舉措,後期90%的新增病例主要在集中隔離點出現,杜絕了在人群中傳播的可能,並且輕症、普通症較多,新增病例數量已連續四天保持個位數。截至7月1日,北京累計新增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29例。
  • 【新知】鎖定"毒源"的利器:基因組時代的病原檢測技術
    6月11日的病例發現以後,通過對患者軌跡的追溯,北京有關部門對他的密切接觸者和接觸的環境樣本進行了檢測。由此發現了兩份來自新發地農貿市場的樣本是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陽性。在這個基礎上,對新發地進行了擴大檢測,在538份樣本當中檢測出45份是陽性。這說明新發地是疫情發生過程中的重點場所。因此,北京市有關部門在6月13日果斷的關閉了新發地市場。
  • 歐美病例早於中國
    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此前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自去年9月就在義大利傳播。義大利是受新冠大流行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自最初暴發以來,已有6萬多人死亡,感染了170萬病例。德國病毒學家:全球正在傳播的新冠病毒99.5%來自義大利北部,而該變異毒株並非來自中國武漢。
  • 《科學大家》專欄|鎖定"毒源"的利器:基因組時代的病原檢測技術
    6月11日的病例發現以後,通過對患者軌跡的追溯,北京有關部門對他的密切接觸者和接觸的環境樣本進行了檢測。由此發現了兩份來自新發地農貿市場的樣本是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陽性。在這個基礎上,對新發地進行了擴大檢測,在538份樣本當中檢測出45份是陽性。這說明新發地是疫情發生過程中的重點場所。因此,北京市有關部門在6月13日果斷的關閉了新發地市場。
  • 《科學大家》專欄|鎖定「毒源」的利器:基因組時代的病原檢測技術
    6月11日的病例發現以後,通過對患者軌跡的追溯,北京有關部門對他的密切接觸者和接觸的環境樣本進行了檢測。由此發現了兩份來自新發地農貿市場的樣本是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陽性。在這個基礎上,對新發地進行了擴大檢測,在538份樣本當中檢測出45份是陽性。這說明新發地是疫情發生過程中的重點場所。因此,北京市有關部門在6月13日果斷的關閉了新發地市場。
  • 天津、河北與北京新冠病例均為同一病毒序列,同屬歐洲家系!
    11日測序分析結果顯示: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健康時報記者梳理發現,從北京新發地疫情到此前6月份天津的第137例病例,再到河北6月份新冠病例,再到本次天津新發本土病例,病毒測序結果均為同一病毒序列,同屬歐洲家系!北京疫情新冠病毒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6月11日北京出現新發地疫情,截至7月5日,共有確診病例335例。
  • 去年12月義大利樣本與武漢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
    去年12月義大利樣本與武漢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 2020-12-19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專家曾光:北京新冠病毒毒株不像國內流行類型
    這幾天北京又發現了多起新冠病毒確診病例,而且多與新發地農產品批發中心有關, 在切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也發現病毒存在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提到,北京新冠病毒毒株不像國內流行類型。
  • 新冠突變株B.1.1.7已進入我國,12家IVD企業針對性試劑嚴陣以待!
    《科學》雜誌稱,其傳播能力要比原始毒株高70%左右!而倫敦最近新冠感染病例超過60%都來自變異病毒!該病毒株最大特點是出現了十幾個關鍵位點的變異,尤其在S蛋白上,帶來的實際後果就是它的傳播力更強,病毒蛋白的結構發生改變後跟我們人體當中的ACE2受體更容易結合,進而導致傳播能力增強。隨後,國內開始出現攜帶該毒株的境外輸入病例。
  • 全球突變出3種毒株,武漢流行的是變異版
    據參考消息,近日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繪製了一個新冠病毒的基因變化圖,時間是從去年的12月份到今年的3月份,共發現了3種病毒毒株,分別是A、B、C型。A型毒株被認為是原始病毒,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最常見,美國的研究樣本中三分之二都屬於A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