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能熱泵相變蓄熱器的研究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由於相變材料的傳熱係數一般較低,且在相變過程中伴有體積變化。因此,合理地設計相變蓄熱器是相變蓄熱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國的研究者們嘗試設計了各種類型的蓄能換熱器。1、相變蓄能材料/水換熱器相變蓄能換熱器的形式主要有殼管式和矩形式,絕大多數的相變蓄能換熱器的換熱介質為水,對於採用這種介質蓄能的換熱器研究起源較早,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學者在不斷的研發新型的相變蓄能材料/水換熱器,並對其換熱特性、傳熱機理等進行不斷的深入研究,以期早日實現工程應用。
-
「相變蓄熱」打開高寒地區清潔供暖市場(城市清潔高效供能紀實報導...
誰曾想,這種基於「相變蓄熱」的小小暖手寶同類技術理念竟已用在了更大的取暖舞臺——相變蓄能電供暖(下稱,電蓄熱「熱池」技術),為東北地區清潔取暖提供了新思路,也為促進新能源利用開闢了新路徑。 氣代煤作為北方地區推進清潔取暖工作的主流技術路線之一,因東北地區天然氣普及率低,採暖成本過高、政府補貼不堪重負,工作推進非常緩慢。 以吉林省為例,有測算顯示,且不提建設成本,該省「煤改氣」鍋爐供暖運行成本平均每平方米就超過53元,比本省當前居民供暖高出近一倍。僅就長春而言,如果大面積採用天然氣採暖,每年僅補貼運行費用政府就要拿出2—3億元。
-
基於微通道平板換熱器的相變材料放熱性能影響研究
關鍵詞: 乙酸鈉基複合相變材料;微通道換熱器;相變換熱供暖期燃煤散燒是造成京津冀地區環境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尋找清潔高效的供暖方式成為有效解決環境問題的必要舉措。低谷電能儲熱清潔供暖技術不僅可有效平衡電網負荷,提高電網的效率利用率,還可利用低谷電價政策,實現分布式供暖的低成本運行,是清潔供暖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
-
熔融鹽傳熱蓄熱技術
在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中,由於太陽能聚光產生的溫度高,選擇可靠的高溫傳熱蓄熱工作介質是提高太陽能熱發電效率的關鍵。在傳統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中,採用的傳熱蓄熱工作介質主要有空氣、水蒸氣和導熱油,但這三種介質都有各自的缺陷:空氣的使用溫度高但是工作壓力大,傳熱性能差;水蒸氣傳熱性能稍好但是使用溫度較低,工作壓力仍然很大;導熱油擁有良好的傳熱性能和低的工作壓力,但是使用溫度低,工作溫度在400℃以下,而且導熱油成本很高。
-
工程熱物理所微尺度相變材料傳蓄熱機理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相變儲能材料及相關技術被認為是新興的涉及材料和能源科學的交叉學科領域,其發展旨在解決能源在時、空尺度上不匹配的問題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這種微尺度調控手段極大地擴展了相變溫度範圍並可以有效解決固-液轉化時液相流動及洩露等問題。PCMs的熱物性直接決定了其傳蓄熱性能,然而,這類新材料的傳蓄熱參數數據尚不完備,相應的傳、蓄熱機理亦沒有形成。因此,開發適用這類新材料的熱物性表徵方法和熱輸運機理成為迫切需要。
-
旋轉式蓄熱氧化爐有機廢氣淨化技術
RTO蓄熱燃燒作為燃燒法的一種,由於其具備熱力回收系統、熱效率高、且當有機廢氣濃度達到一定數值即可自主供熱的優勢,是目前較為追捧的一項廢氣處理淨化系統,廣泛用於製藥、化工、塗裝、印刷、絕緣材料等行業。RTO蓄熱燃燒技術起源於20 世紀 70 年代早期,發展至今已有近50年的歷史,是一項技術十分成熟的廢氣處理技術,共經歷了三次技術迭代,從早期的兩床式RTO、三床式RTO發展到旋轉翼RTO。蓄熱系統採用的是高熱容量的陶瓷蓄熱體,直接換熱的方法將燃燒尾氣中的熱量蓄積在蓄熱體中,換熱效率可達 95%以上。
-
國內太陽能跨季節蓄熱供暖技術廠商一覽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清潔、廉價、易獲取,但太陽輻射存在季節性不均,即夏季過剩,冬季不足的問題。為克服這一矛盾,具有「夏蓄冬用」特點的太陽能跨季節蓄熱供暖技術引起人們廣泛關注,該技術可將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太陽能熱量儲存於地下的水池或土壤中,以供冬季供暖之用,實現低能耗無煤化清潔供暖。
-
科學網—儲熱技術:提升熱能綜合利用效率
化學反應儲熱由於系統複雜、技術難度大,可操作性不強,目前仍處於實驗研究階段;顯熱儲熱技術雖然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由於儲熱材料單位體積儲熱密度低導致儲熱材料用量大,使得大容量儲熱系統體積龐大,過程複雜,成本較高。 潛熱儲熱是利用儲熱材料相變過程釋放或吸收的潛熱進行熱量的存儲和釋放。
-
無損測試材料相變溫度的利器——相變溫度分析儀
相變溫度分析儀(PCA)是根據材料相變前後光學性質(反射光功率)有較大差異的特性,在程序控溫下,使用一束恆定功率的雷射照射樣品表面,記錄反射光功率變化,形成反射光功率與溫度變化曲線,從而確定相變溫度的一款儀器。
-
常用VOCs治理技術各自優缺點、設備投資及運行成本
(2)高效吸附-脫附-燃燒 VOCs 治理技術該技術利用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碳纖維、顆粒炭、蜂窩炭和耐高溫高溼整體式分子篩等固體吸附材料對工業廢氣中的 VOCs 進行富集,對吸附飽和的材料進行強化脫附工藝處理,脫附出的VOCs 進入高效催化材料床層進行催化燃燒或蓄熱催化燃燒工藝處理,進而降解 VOCs。主要工藝流程包括預處理、吸附、脫附-燃燒三個階段。
-
日光溫室空氣對流循環蓄熱牆體的開發研究*
例如對於厚度500 mm 左右的磚複合牆體,到距牆體內表面200 mm 處波動明顯減弱,到300 mm 處,牆體溫度已接近於穩定,這說明牆體的蓄熱、放熱位置主要集中在牆體內側200 mm 以內的厚度範圍,其他牆體材料很少或並未直接參與蓄、放熱過程。
-
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研究
有機物相變材料具有相變溫度適應性好、相變潛熱大、理化性能穩定等優點,因而在太陽能儲熱利用中受到普遍關注,常用材料為一些醇、酸、高級烷烴等。BuddhiandSahoo提出將熔點為55.1℃,熱容160kJ/kg的硬脂酸作為相變儲熱材料應用於太陽能灶,實驗表明這一措施解決了在部分時間沒有陽光時使用太陽能灶的問題。
-
相變傳熱技術及相變節能器
相變傳熱技術相變傳熱技術是指利用工質相變時的汽化潛熱,進行熱量的快速傳導。在密封的真空管道內部,加入適量的可以相變的工質,常用的工質主要為R23、R134a、R410a、R407c等環保型冷媒。當管的一端受熱時,液體蒸發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壓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熱量,並凝結成液體,液體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細力的作用流回蒸發段。如此循環不己,將熱量由管的一端傳至另—端。其導熱能力超過任何已知金屬的導熱能力。
-
熔鹽技術:欲破瓶頸需各方合力
作為最有潛力的傳蓄熱材料,熔鹽在光熱產業中大放異彩,但一些生產及應用技術上的難題,卻讓熔鹽行業陷入了發展瓶頸期。這樣有利於改善光熱電站的經濟性,降低儲能成本,提升單位蓄熱量。」 技術發展遇瓶頸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提到,我國熔鹽相關研究起步較晚,雖然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對高溫熔融鹽的傳熱、蓄熱性能進行了研究,但部分內容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難以解決產業應用上出現的全部問題。
-
上海矽酸鹽所等相變過程中材料熱導率研究取得進展
目前材料熱導率的測試技術已相當成熟,特別針對塊體材料,熱導率相關參數的測量均已有國際和國家標準,以及成熟的商用儀器。相變是很多材料具有的一項特性。相變材料在固態存儲、光電開關、能量轉換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眾所周知,發生相變時,材料和環境之間存在顯著的能量交換,會與熱量的傳遞強烈耦合。因此,材料相變過程中熱導率的理解和測量顯然不同於絕熱條件下的情形,是一個未知而又非常基礎和重要的科學問題。
-
新材料!新技術!盤點降低車用複合材料成本的最新技術進展!
新材料!新技術!盤點降低車用複合材料成本的最新技術進展!
-
大同全科盟研究院向我市推介 高能密度環保化學蓄熱池項目
大同全科盟研究院近日向我市推介高能密度環保化學蓄熱池項目,該項目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於2020年12月17日在我市舉行的第三屆「新能源之都」杯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異地組三等獎。該項目產品具有安全、環保、可控溫制熱或製冷以及核心材料可收回利用等特點。
-
蓄熱氧化技術在含氯有機廢氣處理上的應用
工業上普遍採用的有機廢氣治理技術包括催化氧化法(co)、蓄熱氧化法(RTO)和吸附法等。由於該廢氣含有苯、氯苯和多氯苯,且濃度較高,氧化處理過程產生氯化氫等氣體,對催化氧化催化劑影響較大,因此催化氧化法對處理該廢氣不適用;而採用活性炭吸附法處理該類廢氣,由於被吸附組分分子量較大,沸點較高,難以採用真空再生,而採用高溫蒸汽再生工藝流程長,操作複雜,能耗高,活性炭損耗嚴重。
-
自我修復的蓄熱單元
將來,石蠟可能有助於使地下蓄熱裝置更耐用。這種系統例如用於在更長的時間段內存儲太陽能。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馬丁·路德大學的地質學家研究了石蠟可以摻入儲罐外殼的程度,以及這是否可以防止熱量損失和閉合裂縫。可再生能源的一個主要挑戰是找到一種在中期存儲它們的方法。需要簡單的,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以便例如可以在冬季使用夏季產生的太陽能。
-
什麼是相變保溫材料FTC
本材料突破傳統保溫材料單一熱阻性能,具有熱熔性和熱阻性兩大絕熱性。通過二元相變原理,相變潛熱值大,具有較高蓄熱密度,蓄、放熱過程近似等溫的特點,節能效果明顯。經國家建設部科技成果鑑定,專家一致認為「該產品引進了相變蓄能機理,潛熱值較大,通過材料相變,熔化吸熱,凝結放熱使室內溫度相對平衡,達到建築節能,推廣後會有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該項研究成果對相變蓄能在建築相關應用領域有技術方面的推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