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新技術!盤點降低車用複合材料成本的最新技術進展!

2020-11-25 紡織導報

新材料!新技術!盤點降低車用複合材料成本的最新技術進展!

發表時間:2016/5/3

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是材料輕量化進程中最成功的代表,但是由於碳纖維價格居高不下,加之複合材料的製備成本高,限制了其在汽車輕量化領域的大規模應用。目前,商業級的碳纖維主要為PAN基碳纖維,其高成本問題主要集中在較高的PAN 原絲生產成本(佔總成本的51%)和較長的生產流程。因此,降低車用CFRP成本的主要路徑是降低碳纖維原絲成本,尋求低成本纖維生產工藝以及低成本的CFRP製備工藝。

低成本碳纖維技術

目前,國外碳纖維主要生產商已經致力於開發低成本碳纖維製造技術,並尋求PAN以外的更低成本的原料來製備碳纖維。日本三菱和東麗公司開發的大絲束碳纖維是低成本製造技術的典型代表,美國也已開發出先進的碳纖維製備技術。



在低成本原料方面,美國、日本等碳纖維主要製造國家已經開發出了包括聚烯烴類聚合物、木質素纖維素、電紡酚醛纖維、輻射丙烯酸紡織物等在內的低成本代替材料。2015年瑞典的研究機構Innventia和Swerea SICOMP也聲稱開發出了世界首創技術,可以基於100%軟木木質素前體製造出重約1.8g的編織CFRP層壓板。並表示,這種材料可以用於生產重量輕、燃油效率高的汽車零件,但是其製造方法與其他目前使用木質素替代前體的研究相同,還處在實驗室階段,進入生產線還需時日。

圖10  Innventia和Swerea SICOMP合作開發的木質素基碳纖維及1.8 g編織碳纖維複合材料層壓板

高效率成型樹脂及成型工藝

除纖維成本外,車用複合材料最大的挑戰是汽車行業高效率的生產預期,其中成型樹脂是決定複合材料生產效率的最主要影響素之一。由於優異的粘合強度和模量、耐蠕變性、高韌性和良好的抗疲勞性能,環氧樹脂通常是汽車複合材料生產商的首選。通過研究和開發「瞬間固化」(能夠流動和徹底浸潤纖維預製件,並在 5min之內固化)的環氧樹脂及其配套的預成型和成型設備,從而開發高效、低成本的複合材料生產技術已經成為降低車用複合材料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



2015年,美國Hexion(瀚森)和Dow Automotive Systems(陶氏汽車系統)先後推出了2種60s可「瞬間固化」的環氧樹脂。其中,Hexion針對樹脂傳遞模塑成型(RTM)和液體壓縮成型(LCM)工藝推出EPIKOTE TRAC06170環氧樹脂與EPIKURE TRAC06170固化劑,僅需20s樹脂注入時間(RTM或LCM)和40s固化時間就可完成複合材料成型。


而陶氏推出的用於LCM工藝的VORAFORCE樹脂,可以直接將樹脂均勻地塗敷在幹的纖維預製件上,並通過壓強使樹脂織物在厚度方向上均勻浸潤,其還宣稱已經與德國KraussMaffei公司和義大利Cannon SpA公司合作開發出僅需要15~20 s塗敷樹脂及30s固化,總製造時間小於60s的複合材料製備工藝。但是該工藝由於很難提供複雜零件的成型模具,對於LCM成型的部件則僅適合相對平坦或輕微輪廓部件的製造,相比之下,RTM是該樹脂最好的選擇。



2015年底,Gurit UK(英國固瑞特)也推出了「瞬間固化」環氧樹脂,但不同於其他針對RTM或溼壓縮成型工藝開發的樹脂,其樹脂配方主要用於成套預浸料和熱進/熱出衝壓成型(hot-in/hot out press molding)工藝。雖然該工藝固化周期需要 5min,但報導稱其製造的部件表面可達A級,無需模具後處理。



今年3月,Huntsman Advanced Materials (亨斯邁先進材料)公司也宣布推出了一款快速固化的環氧樹脂。在此之前,亨斯邁商業化的,固化時間為 2.5min的環氧樹脂的解決方案已經用於生產寶馬i系列高纖維含量的複合材料零部件,而此次推出的快速固化環氧樹脂不僅具有更快的固化速度,而且具有更高的玻璃化溫度(Tg),可承受高達150℃的工藝條件。


據亨斯邁介紹,該樹脂在140℃下僅30s就可固化,這使得1min內複合材料成型工藝成為可能。為此,亨斯邁還開發了與該樹脂配套的動態流體壓縮成型(dynamic fluid compression molding,DFCM),該工藝可以省去高壓注塑工藝,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也可省略纖維預浸料工藝。與常規溼發壓縮成型(wet-compression molding,WCM)相比,該工藝的主要優點之一是可以減少層壓板層間縫隙,複合材料孔隙率低於1%,性能可媲美高壓的RTM工藝,且高達66%纖維體積含量(FVC)的複合材料可以在沒有特殊處理的條件來實現。

複合材料在汽車工業的應用具有令人期待的發展前景,但其汽車行業對成本/效益要求較高,成本較高且工藝複雜的複合材料要想在汽車輕量化領域獲得長足發展,在其輕量化的天然優勢之下,還必須不斷在低成本、高效率等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尋求競爭優勢。

(來源:紡織導報)

相關焦點

  • 前沿技術 |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的最新進展(一)
    前沿技術 |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的最新進展(一) 發表時間:2017/2/28
  • 【科普知識】一文看懂車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技術進展
    諸如直接(在線)配料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D-LFT)、為改進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LFT)模製品表面質量而採取的模具型腔感應加熱、LFT母粒、基於環狀齊聚酯原位聚合的纖維增強複合材料、LFT專用玻璃纖維與表面浸潤劑等新技術不斷湧現。對這些最新的工藝技術進展作一綜述,為開發車用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提供參考。
  • 北京光譜年會召開 盤點光譜技術新進展
    本次年會的特點之一是,光譜分析專家們結合BCEIA展出的新產品、新技術,詳細盤點了光譜分析儀器及技術的最新進展。鋼鐵研究總院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賈雲海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分別主持上、下午的報告會。
  • 降低成本新技術,釩酸鍶(鈣)製造透明導電新材料
    強關聯金屬製作新材料,有望解決智慧型手機高門檻。 最小的手機成本一直都是各大商家的追求,但是技術的改進並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特別是電池方面,幾十年來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各個廠商都將心思放在研發更省電、成本更低的材料上。
  • 國際新研發:新技術可節省複合材料固化的90%時間
    復材網牛津高階表面(OAS)公司是應用高反應性卡賓化學方法對聚合物和複合材料進行表面處理的專家,它已開發出一種新穎的低溫固化方法,用於創新的Onto表面處理。新的Onto EP1132可以在80°C而不是100°C的溫度下固化,從而提高了其易用性,降低了風險,更易於操作並且效率更高
  • 新能源車「不能承受之重」:跑車用的碳纖維正在走向民用車
    在這一方面,上市公司康得新集團擔當了一個前哨的角色,其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碳纖維復材中心合作成立了KDX歐洲複合材料研發中心,總投資2000萬歐元,專注於汽車碳纖維複合材料領域技術、材料和工藝的開發,並且已經成為寶馬、奧迪和空中巴士的技術合作單位。在碳纖維複合材料生產和研發之外,康得集團針也對碳纖維從材料走向汽車部件,做了詳細的布局。
  • iCAM 2017新材料網絡會議Day2:納米材料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1月1日,由儀器信息網主辦的首屆「新材料技術專題網絡研討會(iCAM 2017)暨儀器信息網材料周」正式開幕。會議為期三天(11月1日-3日),目前報名人數已突破1000人次。
  • 「水氫車」技術由湖北工大提供 稱可降低水解制氫成本
    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自2006年6月起聯合研發,項目名稱為「車載水解制氫用鋁合金製備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由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為首的團隊研發,2010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准立項,其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今年5月22日,青年汽車在南陽研發基地試製了第一臺樣車,定型量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
  • 新創企業正開發太陽能材料新技術 能降低一半成本
    隨著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成熟雖然能效越來越高,但其成本仍然略顯昂貴。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美國航空界將這種新材料稱為「超級合金」,被美刊評為2013 年航空十三個重大事件之一。第三代鋁鋰合金在添加鋰元素時,更加注重合金強度與疲勞裂紋擴展性能之間的平衡。通過降低鋰含量( 降低至1wt% ~ 2wt%) 及優化熱處理制度,獲得良好的綜合性能。用其製造飛機結構,可使飛機結構減輕25%,耐蝕性比傳統鋁鋰合金高出46%,抗疲勞性能提高25%,飛機降低阻力6%。
  • 盤點未來10大最具潛力的鋰電池新材料
    盤點未來10大最具潛力的鋰電池新材料發表於:2017-08-01 00:00:00     來源:革新納米的發展正處於一個瓶頸期,能量密度已經接近其物理極限。我們需要新的材料或者技術去實現鋰電池的突破,以下幾種電池材料被業內人士一直看好,或將成為打破鋰電池障礙的突破口。
  • 新材料、新電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類需求
    ,在人車物拓撲關係分析、多維布控、軌跡追蹤等方向分析問題本質,調研學術界和業界相關技術沿革,追蹤最新學術動態。 「新材料」 【需求四】 技術需求概述:重型機械用高強度雙金屬精密軸套 技術難題詳細描述: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通過投粉量和板材軋制量的配比,從而降低軸套鋼板與合金層脫層的可能性,提高合金層的粘接強度。
  • 樹立車用材料新標杆 引領汽車產業技術革新
    5月10日,寶鋼、首鋼、塞拉尼斯、博祿、東麗塑料、錦湖日麗、藍星有機矽、科思創、矢崎化工和波士膠共10家企業獲得了車用材料「綠色標杆企業」稱號。為搭建行業車用材料共性技術研究平臺,提升企業研發水平,探索汽車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
  • 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進展盤點
    上述兩個項目都是環境技術研發的一部分,著眼於通過採用電力推進和其他替代性能源限制油耗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內容包括:混合動力車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和新型蓄電池。豐田看好鎳氫電池前景並發展鎳回收技術鋰離子電池以其輕質、高能量密度的優點博得汽車產業廣泛關注,然而豐田汽車看好鎳氫電池NiMH(Nickel Metal-Hydride)的前景並發展鎳回收技術。豐田認為,儘管當前鎳氫電池技術已經成熟,但仍有削減成本的空間。
  • 新技術可以使用常見的天然材料製作複合材料以代替塑料
    目前,同時實現材料的強度和彈性,仍然是一項極為重要和複雜的技術任務。芬蘭研發人員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他們設法複合了兩種廣泛使用的天然材料 — 蜘蛛絲和木纖維。研究團隊首先對樺木漿進行加工,生產出納米級的纖維素細絲。
  • 4月推出的汽車新技術:只有固態電池靠譜點
    駕駛輔助系統的下放、各種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更為方便快捷的人機互動等等,一系列高科技配置的應用,讓"車"這個我們的第二個家,在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那麼在本文中,我們就4月份新出的科技配置來做一個簡單盤點,看看這些科技是否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用車習慣。
  • 【復材資訊】盤點當下碳纖維複合材料機翼所用的成型工藝
    【復材資訊】盤點當下碳纖維複合材料機翼所用的成型工藝 2020-11-0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化國際發力車用新材料研發 助力國產新能源車降本增速
    這是中化國際深化新材料領域戰略布局過程中,研發成果轉化的又一重要體現,未來中化製造的化工新材料將廣泛應用於新能源車。同濟電車隊2019賽季新款DRe19賽車揭幕當日亮相的同濟電車隊新款賽車DRe19的空氣動力學套件端板部件,採用了中化國際研發的兩種新型熱塑性複合材料 -- 尼龍自增強複合材料和芳綸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有效地簡化了工藝流程,提高了製造效率,降低了製造成本。
  • 聚雙環戊二烯PDCPD這種汽車新材料,聽說最近很受追捧?
    對於車用材料與複合材料整個大行業而言,聚雙環戊二烯PDCPD只是其中一種需要大量投入、亟待開發的空白陣地,在汽車輕量化的大背景、大趨勢下,還有很多前景大好、備受期待、潛力巨大、尚待完善發展的汽車新材料,等待著有識之士去認識掌握,等待著慧眼識珠的企業管理者投資研發,等待著更多破繭而出的機遇和奇蹟~
  • 全球汽車用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研究報告
    在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國內外已經開始形成「碳纖維、複合材料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主機廠」的聯盟式產業化布局,在原料及加工技術的低成本化、零部件及車體製造技術一體化、零部件回收再利用方面已逐步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