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焯水」的5類食物,你漏掉了哪些?

2021-01-15 營養師顧中一

作者:顧中一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全國首批科學傳播副高職稱,入選福布斯中國50位意見領袖榜。

做飯時,焯水這一步常常被我們忽略!而很多食物,如果省略了焯水這一步,不僅口味受影響、營養打折扣,還可能帶來一定的健康風險。

我列了一份入菜之前鼓勵「焯水」的食物清單,收藏並轉發它,再也不用因為忘記焯水而驚恐後怕了!

*這裡的「焯水」是指進一步烹調前的一道加工步驟,區別於「白灼」這種烹調方法本身。

01草酸高的菜要焯水

包括:菠菜、莧菜、馬齒莧、鮮筍 、茭白、苦瓜和其他口感苦澀的菜。

草酸會影響鈣、鐵等營養素的吸收,對於腸胃不太好的人,還可能刺激胃黏膜,引發不適。

最直觀的影響是,草酸高的菜吃起來比較澀口,影響口感,如果直接下鍋炒,可能需要大量的油、鹽、糖才能壓住苦澀的味道。

所幸,草酸是溶於水的,用水焯一焯就能大大減少蔬菜中的草酸含量。

葉菜需要的焯水時間短,如果焯水後還要再下鍋炒,燙15秒左右葉片顏色變深即可。

如果是煮菠菜湯,可以先將菠菜單獨焯水,最後等湯煮得差不多了,再把菠菜加到湯裡,這樣就不會把溶到湯裡草酸喝到肚子裡了。

筍、茭白和苦瓜需要焯水更久一點。

02亞硝酸鹽高的菜要焯水

包括:香椿

亞硝酸鹽可能在胃中形成致癌物亞硝胺,過量的亞硝酸鹽攝入會帶來一些安全風險。一些朋友看了香椿的文章很恐慌,問如果蔬菜中都有亞硝酸鹽,是不是生菜、土豆也都要焯水呢?

其實沒有必要。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亞硝酸鹽的每日允許攝入量 (ADI) 為每千克體重0~0.07 mg,也就是說,對於一個體重50kg的成年人,每天攝入3.5mg亞硝酸鹽都是可以耐受的。[1]

新鮮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基本不會超過1mg/kg,連超過0.5mg/kg的都很少,[2] 不用過於擔心。

但香椿是個例外,它的亞硝酸鹽有時會直接用g/kg計量。

而焯水15~45s就可以讓香椿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大幅降低,這個時間還能較好保留香椿中維生素C和多酚類物質。[3]

此外,焯水還能去掉苦澀的味道,並讓香椿的紅色褪去,展現出碧綠的色澤。(再也不怕加香椿炒出來的雞蛋是黑色了)

03生吃有毒的菜 建議焯水斷生

包括:鮮黃花菜、扁豆、長豆角等

還有一些生吃有毒的菜,也建議焯水斷生後再進一步加熱烹調。

比如鮮黃花菜中的含有秋水仙鹼,會在體內轉化成毒性極強的二秋水仙鹼。

再比如豆角、豆莢類植物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對消化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會造成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還可能引起出血性炎症。

這些毒素可以在徹底加熱之後被分解,不過需要的加熱比較比較長。豆角中的皂素要在100℃加熱10分鐘以上才能分解。[4]

04擔心農藥和微生物 也可以焯水

包括:西蘭花、木耳,和其他你擔心洗不乾淨的食物

西蘭花的表面有很強的疏水性,衝洗時水一接觸到西蘭花的表面就會形成球體滑落,再加上西蘭花本身緻密的結構,很多朋友都擔心西蘭花的農藥殘留和蟲卵殘留會洗不乾淨。

其實我自己會把西蘭花多泡10分鐘,再衝衝水就差不多了,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泡的時候加一點小蘇打。沒有小蘇打可以把西蘭花焯一遍水。

泡發的木耳、腐竹、海帶、香菇,在泡發過程中可能滋生細菌,焯一遍水也可以減少一些微生物風險。

05肉類焯水 去腥、去浮沫、去嘌呤

除了上面提到的青菜要焯水之外,肉類的預焯水也是一個廚房老手都知道的烹飪方法。

焯水可以去除肉中的血水、腥味,還能避免燉煮過程中產生大量浮沫,讓湯汁變得渾濁。焯水時加一點薑片、料酒、花椒等,去腥的作用會更明顯。

大塊的禽、畜肉要冷水下鍋,如果沸水下鍋蛋白質會在遇熱的瞬間凝固,導致雜質難以排出,還可能影響口感。

魚、蝦或已經處理乾淨的小塊肉,如仍需焯水,可以在沸水中短暫燙煮。

但對於痛風患者來說,不妨把肉都焯得久一點,再快速燒制調味,可以大大降低肉中的嘌呤含量。

06焯水小技巧

青菜焯水一般建議先下莖、再下葉,焯水時加少許油、鹽,可以讓菜保持清翠的口感和色澤。

在大多數還要後續烹調的情況下:禽畜肉冷水下鍋,出現大量浮沫即可撈起;蔬菜和魚蝦沸水下鍋,變色即可撈起。生吃有毒的蔬菜和痛風患者的肉食,則需要更長的焯水時間。

參考資料:(更新日期2020年3月29日)

[1] WHO Food Additives Series: 50, Nitrate and Nitrite, http://inchem.org/documents/jecfa/jecmono/v50je07.htm

[2] 封錦芳,李敬光,吳永寧,周蕊,趙雲峰.北京市蔬菜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汙染狀況評價[J].中國食品衛生雜誌,2004(05):400-403.

[3] 趙明燁,戴蘊青,蘇春元, et al. 幹制和熱燙加工對香椿品質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 2012, 40(21):11070-11072.

[4] 孔舒,何碧英,劉豔玲. 三種豆角皂苷食物中毒快速檢測方法的比較[J]. 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13,23(11):2550-2552.

你有什麼讓食物更好看、更好吃的「焯水」技巧?歡迎留言分享!

作者:顧中一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全國首批科學傳播副高職稱,清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各平臺統一ID:營養師顧中一 累計已有 5000000 人關注

相關焦點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故爆發後在數周內,「劍橋分析利用 FB 用戶數據操縱美國大選」,「Facebook 忽視用戶隱私數據保護」、「Facebook 出賣用戶隱私數據牟利」,成為外媒報導的幾大主題。《紐約時報》等外媒也不斷利用新的細節、證據,加強、加深事件的影響。用戶隱私數據的收集、使用、保護是一個全球化的話題。
  • 韭菜餃子,韭菜直接包還是先焯水?教你做法,餡鮮脆嫩,多汁好吃
    想韭菜餡餃子鮮嫩好吃,調配的餡料一定要乾爽,韭菜餃子,韭菜直接包還是先焯水?教你做法,餡鮮脆嫩,多汁好吃,本期小鹿教大家【韭菜肉餡餃子】的餡料正確調配方法,韭菜碎與肉餡混合時,還要多加一步驟,此步驟決定了韭菜餡餃子是否好吃的關鍵,來看看怎樣操作。
  • 英國留學:英國大學課程「含金量」要嚴查了!哪些大學含金量高?
    「課程質量」,主要是看大學有沒有為在讀生提供高質量的學術體驗,比如課程內容、考試、反饋、學習資源和設施等。「長期收益」,主要是指大學提供的課程對學生畢業後的影響,比如畢業生的職業滿意度、就業率、長期就業收入等。簡單來說,評估大學課程含金量,要看「在校生滿意度」以及「畢業生的就業前景」。UUK表示,新制定的課程審查標準主要面向英格蘭大學。
  • 「正確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不怕輻射怕塑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若正確使用微波爐,就不必擔心輻射,烹調出來的食物亦不會具「放射性」。反而真要關注的,也許是盛載微波食物的塑膠器皿。・・・移居有了參考標準============================▍用你選擇的方式,決定你想要的結果 ▍大牛管家式搬家
  • 「食物相剋」真是不讓人吃東西了……
    丁當平時隨便刷一刷朋友圈,就會發現很多有關食物的「搭配禁忌」。其中不乏一些聳人聽聞的「致命搭配」,比如海鮮和水果一起吃是砒霜,白蘿蔔和胡蘿蔔一起吃會得敗血症……這些所謂的「禁忌」是真的嗎?我們還能不能愉快地吃吃吃了?● ● ●食物相剋的「科學外衣」1.
  • 楊嘉雯的食之無味 「可以吃嗎?」「看看就好.」
    看似有些正經的設計,但是,食物的最後奧秘,還是快樂呀!「食之無味」是探討味覺經驗的多感覺感知過程的信息視覺設計項目,通過研究調查味覺經驗的形成過程,解讀味覺經驗是如何為大腦帶來的愉悅感與滿足感,將「食物味覺之外」的四種基本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圖表藝術設計的形式視覺表現,探索人體「味覺快感」奧秘。
  • 哪些食物是孩子絕對不能吃的?一句話告訴你答案
    哪些食物是「孩子絕對不能吃」一句話總結:成人能吃的,孩子都能吃;成人不能吃的,孩子絕對不能吃。像魚膽,新鮮的黃花菜或木耳,和發芽的土豆等,本身就帶有毒性或吃下去對身體有損傷,這種大人也不能吃的,孩子當然也不能吃咯。——那致癌的燒烤呢?——那吃了會變傻的爆米花呢?
  • 食物發黴還能吃嗎?關於吃的 10 個禁忌千萬要注意
    01發黴的食物,沒發黴的地方也不能吃清單我們看到的「發黴」,是黴菌菌絲完全發展成型的部分,而附近那些還沒「長毛」的地方,其實也已經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黴菌存在。準媽媽和家人一定要確保食物徹底煮熟:➊ 煮熟的肉切開時不應帶血,肉汁顏色不應該呈紅色;➋ 蛋黃要完全凝固;➌ 湯類食物必須煮沸並維持至少1分鐘才可以食用;➍ 豬牛羊雞鴨魚都要徹底煮熟。
  • 做菜前到底要不要焯水?冷水下鍋好還是熱水下鍋好?
    燒排骨要焯水、燉雞湯要焯水,連炒青菜很多事先都要焯一下水。不過世上食材千千萬,到底哪些食材需要焯水,又應該怎麼焯呢?01焯水,中國烹飪的千年智慧焯水,又叫「飛水」,不同地區也有各自的叫法。你很難說這些物質沒有營養,但它也會帶來令人不那麼愉悅的味道。浸泡、醃製、焯水,都可以去除這種味道,焯水無疑是最快的。
  • 「野櫻莓」論趁熱吃食物的危害性!
    過燙食物食物從口腔進入食管,再進入到胃部,大約時長是9秒鐘,這就意味著如果吃一口特別燙的食物,食管和口腔就要承受被燙9秒鐘。2016 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 65 ℃ 以上的熱飲列入了「2A 類致癌物」。意思是,有確鑿對動物致癌的研究證據,對人類也極有可能是致癌原因。
  • 「間歇性斷食」到底如何執行?一次搞懂「168、186、52」斷食法
    其中有「186飲食減肥法」、「168斷食減肥法」都是間歇性斷食的一種。「18」是指一天中的18小時內不吃東西,「6」是指在6小時內進食。聽起來雖然誘人,但當中如果吃錯方法不但減肥無效還會有反效果!下面一起分析斷食減肥法的效果、該注意的細節還有周一斷食法與之前流行的5:2斷食,來看看差別在哪裡。什麼是「18:6飲食減肥法」?
  • 「防疫」好消息,德國科學家宣布治療癌症新突破,人類有望戰勝癌症
    此外,該技術還可以顯示哪些轉移位點被抗體藥物所結合,哪些被漏掉。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23%的轉移灶被抗體藥物漏掉,這可能是癌症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的,你沒聽錯!癌症細胞首次完全暴露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這不僅能使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不同癌症的轉移特點,而且能使研究人員開發出效果更好的抗癌新藥。
  • 「極客公開課·Live」5 分鐘帶你複習如何確立精準「用戶畫像」
    懸念三:為什麼下面的「評估」過程要特別標註出來?1、從用戶行為日誌開始到標籤產出,為什麼有兩條線?我們把畫像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統計型畫像;第二類:預測性畫像。第一類,統計型畫像是客觀存在,這種都是興趣偏好。
  • 不能放進微波爐的3類食物,除了水、雞蛋,還有它!你知道幾個?
    另外,其他有殼或有膜類的食物也不適合放微波爐加熱,也有爆炸風險,比如板慄、核桃、葡萄等。特別是榴槤,否則,整層樓的人都會以為你在燉shǐ(準備洗微波爐吧)。容器篇01含金屬的容器如鋁製碗盤、不鏽鋼碗、搪瓷碗,甚至碗盤上有裝飾的描金花紋等,這類含金屬的容器,都不適合放微波爐。
  • 「最想要吃一次的動漫料理或食物」萬人票選TOP 20排行出爐!
    「最想要吃一次的動漫料理或食物」萬人票選TOP 20排行出爐!從諸多 ACG 迷的童年回憶「中華小當家」、一直到近年的「迷宮飯」或大眾向作品「孤獨的美食家」,這些作品雖然無法實際讓讀者接觸作中食物的美味,也未必能實際製作出來,但透過誘人的食物畫面,相信多少也有一些食物和料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香味吧?
  • 「熱映電影」瘋狂原始人2
    中途蓋(瑞恩·雷諾茲RyanReynolds配音)已成了咕嚕一家中的一員,但讓瓜哥(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Cage配音)頭疼的是,蓋跟女兒小伊(艾瑪·斯通EmmaStone配音)每天你儂我儂,還妄想組成只屬於兩人的小家庭。就在咕嚕一家人飢腸轆轆之際,他們發現了一片高牆內隱藏著食物豐饒的沃土,原來開闢這片世外桃源的文明人夫婦霍普和菲爾是已經去世的蓋的父母的朋友。
  • 這4類人還是少吃野菜吧
    罪魁禍首是一種叫做「原蕨苷」的物質。它存在於蕨類植物中,特別是嫩芽部分,也就是我們常吃的蕨菜,含量最高。如果蕨菜或野菜類在食用時沒有經過正確的處理,或處理不當,在食用時就會有風險,不過合理的烹調能夠有效減少原蕨苷的含量,降低危害,只要不是「長期」「大量」吃,偶爾嘗個鮮是沒問題的。ps:蕨菜一個星期最多吃2次,不能天天吃。野菜吃不對確實有害!
  • 關於「飯後不能」的八大真相
    飯後不能吃水果、喝水、運動、午睡等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究竟能不能,小編綜合整理後告訴你關於「飯後不能」的八大真相。 1、飯後不能吃水果? 飯後不能吃水果,據說是因為水果會把之前吃的食物都阻滯在胃裡。 錯!
  • 「末日罐頭」保質期長達 25~30 年,這得加多少防腐劑?
    實際上絕大部分罐頭都是不需要添加防腐劑的,因為「微生物都沒了,要防腐劑幹啥?」,只有很小一部分罐頭確實要加防腐劑,比如亞硝酸鹽,來保證食品安全。不是說沒有微生物了嘛?為什麼還要添加防腐劑呢?其實這是為了對抗「芽孢」。
  • 「輕英語」英美語言大不同:美食篇
    說到了所有人都非常喜歡的「語言大不同」系列,這次我們將深入認識大家最愛的東西:食物。當我們在美國或英國點餐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語言差異讓我們很難決定自己到底該吃什麼?不會有人想要浪費時間在這些煩人的事情上,因此現在就讓我們在旅行之前,找出所有你應該知道的字彙吧!有些不同的英文單字代表著同樣的意思,卻分成英式和美式的用法,下面幾個美食英文單字你了解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