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滅亡,非亡於「農民」,而是亡於他們!

2020-12-06 騰訊網

中國多數朝代,都不是亡於「農民」,而是亡於「權貴」 ——由既得利益階層內部的某一支勢力兵變,取而代之,改朝換代。

歷史上,單純的農民起義,從來都不足以導致一個王朝的根本性覆滅。

例子比比皆是:

秦末,陳勝、吳廣這樣的小民起義,被史學家們喊得震天響,實際上只過了半年,內部就四分五裂了,陳勝、吳廣也身首異處。

西漢末年,綠林赤眉軍起義,沒過幾年就被皇室後裔劉秀給兼併了,為他人做了嫁衣;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被曹操、袁紹殺得一敗塗地;隋末,瓦崗寨起義,不久也投降了;唐末,黃巢起義,被唐政府軍節度使朱溫、李克用等擊敗。

至於宋代的王小波起義、楊么起義,清代的天地會、白蓮教等,更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清末的太平天國起義,佔了南方半壁江山,最終還是敗於清廷。

原因在哪裡?一是硬體,起義軍隊組織架構不行;二是軟體,這點是關鍵,起義軍以農民為主,思想境界不高,一旦旗開得勝,就墮落、腐化,窩裡鬥隨之而來。

王朝的滅亡,多隻取決於一個原因:既得利益階層內部不團結。

如果上層鐵板一塊,下層無論如何也造不起反來,因為政治資源、人力資源、財富資源及輿論都掌握在權貴手上,鎮壓就是了,大不了血流成河、生靈塗炭,江山仍然穩固。

歷史就是這樣殘酷。

如果上層分裂得厲害,權貴內部矛盾激化,就不攻自破、回天無術了,或是有分離勢力,江山很快就丟了,秦朝就是典型。

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只持續了半年就被鎮壓了,根本不足為慮。後面興起的權貴力量,才真正讓秦朝崩塌:

六國舊有的上層貴族,以楚國項梁、項羽為首,還有趙王歇、魏王豹、齊王市、韓王成,他們擁有政治資源、人力資源和武器資源,這些失勢的既得利益群體,造起反來是很可怕的。

當然,來自秦國軍方上層,這才是致命的關鍵所在,秦軍本有兩大主力,北方軍團 30萬人在長城對抗匈奴,南方軍團 50萬人在嶺南開拓疆土,但因為皇長子扶蘇被害死,北方軍團的首領蒙氏兄弟也被逮捕,人心大亂,經過大清洗,基本上沒有參戰救秦。

而南方軍團獲悉北方軍團遭到清洗後,拒絕回援鹹陽,處於觀望狀態。秦朝無兵可用,最後竟然只能派遣修驪山陵墓的 20萬奴隸作戰,當然不堪一擊。

如果北方軍團或南方軍團中的一支參加戰鬥,形勢就大不一樣了,要知道秦軍是何等驍勇,當年橫掃六國之雄風仍在,只是因為內部鬥爭不作為,才讓項羽、劉邦勢如破竹。

與秦朝一樣,隋朝的滅亡也在於上層的分裂。

農民起義不足為懼,瓦崗寨、竇建德、杜伏威這些「義軍」,在隋煬帝眼裡都是「浮雲」、螻蟻之力罷了,他們造反了好幾年,卻始終打不進隋朝的核心區——關中地區。

真正對隋朝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只有兩場叛變:一是貴族楊玄感的叛變,把上層矛盾公開化、表面化了;二是貴族李淵集團的叛變,奪取關中,改朝換代。

楊玄感的叛變,真正讓隋煬帝驚慌失措。

楊玄感是隋朝的「官二代」,其父楊素是隋帝國的第一代宰相,擁有貴族實力與聲望,叛軍又是集中在隋朝的「第二首都」 ——洛陽。

當時,隋煬帝在遼東徵戰,聽聞楊玄感造反,嚇慌了,立刻撤兵遼東,南下救援。

隋煬帝倉皇撤軍,急著趕回去平叛,以至於連後勤都扔下不管了,焦急之心可見一斑。很快,隋煬帝出動四位高級名將平叛——虎賁郎將陳稜、左翎衛大將軍宇文述、右侯衛將軍屈突通、右翎衛大將軍來護兒,如此超強陣容,在隋朝是前所未有的。

「官二代」楊玄感的叛變雖然被鎮壓了,但這在全國產生了一個很不好的影響:上層政治鬥爭被公開化了。

於是,野心家、政治投機者們都蠢蠢欲動,各地的起義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當時,隋末最重要的農民起義軍有三支:河南瓦崗軍、河北竇建德、江淮杜伏威。雖然叛軍席捲大半個中國,但隋朝還足以支撐,因他們始終沒有進入關中。

關中穩固,則天下穩固。

關中地區為什麼如此重要?

因為關中平原糧食富足,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是北方的產糧區,有「八百裡秦川」之稱;關中的四面都是隘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以西安為中心,函谷關、潼關、大散關、蕭關圍繞,分別阻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敵軍入侵,固若金湯;關中、甘肅東部地區是「農耕 -遊牧」的接壤處,此地民風彪悍,以善戰聞名,還是中國的主要產馬區,強悍的騎兵隊伍都出自這片地區,「關隴集團」主體就在這裡。

有此優勢,進可攻,退可守。

從公元 611年瓦崗軍起義開始算起,一直到公元 617年,在這六年當中,農民起義軍在關外地區廝殺,始終未能進入關中地區,你爭我奪,誰都無法取代隋朝。

這時,繼楊玄感叛變之後,權貴們第二次叛變了。

歷史轉折始於公元 617年。這一年,關外地區還在廝殺,卻沒人料到,離關中核心區最近的一支曾受隋煬帝信賴的部隊 ——山西太原的李淵部隊,在悄悄行動,大軍從山西南下,很快佔據了關中地區。

李淵部隊於 5月造反, 10月就攻入了關中平原,打下長安城,然後迅速關閉隘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關東力量再也別想攻進來了。

關東的各路軍閥都傻了眼!他們辛辛苦苦打了六年,都未能入關取代隋朝,而關隴軍事貴族之一的李淵只花了短短五個月,就大功告成了。

這一切,關鍵就在於控制了關中地區。

後周的趙匡胤,清末的袁世凱,其實也一樣。

利益階層內部勢力的鬥爭,借勢取而代之,就改朝換代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亡得最冤的王朝,本是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卻因最強大而滅亡
    在中國歷史上,王朝的興衰變化是很常見的。一個王朝的興起總是伴隨著另一個王朝的衰落,這個衰落的王朝最終只能滅亡。被毀滅的王朝幾乎都是因為太衰弱而被新興軍事力量打敗的。但是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是例外。他的毀滅不是因為自己太虛弱,而是因為自己太強。
  • 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清朝為什麼會滅亡,僅僅是因為閉環清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閉關鎖國不僅沒有滅亡清朝,反而延長了清朝的存在時間。接下來筆者將具體分析清朝滅亡的原因。清朝無法逃脫傳統王朝的更迭周期清朝從本質上講是跟中國傳統王朝是一樣性質的,以小農經濟為基礎,以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治全國,代表封建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而事實上所有類似清朝的王朝從秦漢到唐宋元明,沒有一個逃得了滅亡的命運,清朝又怎麼能逃得了。
  • 三千年前,老天爺下了一場流星雨後,一個富庶而強大的國家亡了
    就在夏王朝岌岌可危的時候,夏桀這個昏君還說:「天上有太陽,就好像我統治萬民一樣,太陽有滅亡的時候嗎?太陽滅亡了我才滅亡呢!」 結果人們回應說:「太陽啊,你什麼時候滅亡,我願意和你一塊兒滅亡。」可想而知,大家是多麼痛恨夏王桀。
  • 老鼠亡了大明,這不是危言聳聽,真實的鼠疫有 多嚴重?
    關於明朝滅亡,歷來爭論頗多,有說吏治腐敗、宦官專權的,也有說分配不均、貧富差距的,更有說受小冰河期影響的。說法種種,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提及明末大鼠疫。鼠疫雖然不是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但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說,它是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老鼠亡了大明?這不是危言聳聽,真實的鼠疫要嚴重得多
    關於明朝滅亡,歷來爭論頗多,有說吏治腐敗、宦官專權的,也有說分配不均、貧富差距的,更有說受小冰河期影響的。說法種種,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提及明末大鼠疫。鼠疫雖然不是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但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說,它是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老外直言:要是明朝沒亡,我敢打賭我們現在說的不會是英語
    不僅國人認為如此,曾經在9年前,就有一個老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明朝沒亡,我敢打賭我們現在說的不會是英語。" 這是對明朝的軍事實力高度的認可,同樣也加強了我們自身的民族認同感。那拋開這一切,明朝是否真的可以在足夠長的時間中一統天下呢?
  • 明朝滅亡時,世界其它國家在做什麼?清華教授:明亡本不可能發生
    明朝滅亡這個話題,古今學者早已有太多論述,或歸結於經濟崩盤,又或者歸結於明朝官僚集團的腐朽、低能,再或者如清修《明史》蓋棺定論:「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今天我們就換個視角看歷史,來梳理下明朝滅亡時,世界上的其它國家都在做什麼。據《中國人口史》的統計,明朝滅亡當年(1644),全國總人口從崇禎三年(1630)的19251萬人銳減到了15247萬人,而隨著戰亂的延續,這一數字還在急速下降。然而,明朝末年的慘烈動蕩並非個例。
  • [視頻]明亡清興六十年:崇禎登基
    他們毫不介意飛快的投降。李自成或者滿清都可以是主人,也都見識了他們的醜態。   在用人方面,崇禎啟用了好談邊事的袁崇煥。這件事可以說為明朝滅亡敲響了不幸的鐘聲。然而崇禎沒有未卜先知的本領,不會知道袁崇煥會做出什麼事來。對於他來說,帝國留下太多渾身汙點的臣子,他只能扒拉著選用了。   袁崇煥抗高第命使覺華島數萬軍民被殺。又兩次抗旨賣糧食給為後金帶路的蒙古部落。
  • 假面騎士零一外傳千騎計劃即將來襲,神秘黑衣人亡顏值爆表!
    在這次的外傳裡我們將會看到滅亡迅雷中亡登場,顏值可以說是相當之高。這次比較令人關注的就是外傳的時間線問題,這點在宣傳的時候並沒有明確指出。但如果是在千騎登場之後,那就意味千騎或許還會有新的形態。要在千騎登場之前,那則表示千騎的出現實際上和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假面騎士千騎外傳劇情詳解,亡姐被老千槍決,死後依舊是工具人!
    千騎 02:滅亡迅雷誕生,亡姐登場 >而要打造出千騎系統,就需要收集關鍵的數據升華匙了,在滅亡迅雷誕生之初,他們也是都成為了千騎的工具,最忠心的就是亡姐了,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工具人,因此老千和滅亡迅雷的交接,完全是由亡姐,就連絕滅匙都是她送過去的,而隨著滅和迅的數據收集,一個又一個的程序匙得到了完善,離千騎系統的完成也是越來越近。
  • 歷史上的四次小冰河時期, 直接導致四個王朝的滅亡
    04-19 10:03:05 來源: 歷史人小傳記 舉報   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強大的明王朝開始由盛轉衰
  • 此人嘆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十餘天后果然應驗了
    興非一日之功,亡也非一日之弊。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晚清時期,社會弊端叢生,內憂外患,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衣不蔽體,更無立錐之地。作為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帝王愛新覺羅溥儀,從頭至尾都是一個傀儡。而同樣是出身於愛新覺羅家族的他,卻一直在努力為這個國家奮鬥。但是無奈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僅憑一人之力,又怎麼挽救,這偌大的國家。
  • 此人臨死前說:我一死,大清必亡!果不其然10天後,大清滅亡!
    而且當清朝滅亡的時候,有很多鬼迷的傳說。其中有一個人就是,他在臨死前曾經說道:我一死,大清要亡。很多人都選擇不會相信,但是十天之後,大清朝果然走向了滅亡之路。果不其然,十天之後,清朝就滅亡了。
  • 明末時,李自成起義成也農民,敗也農民!
    天啟年間,陝西北部地區遭受連年災荒,明王朝不但沒有幫助百姓渡過難關,賦稅還分文未減,弄得怨聲載道。李自成的家鄉就在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生活十分困難,曾當過和尚,放牧過牛羊,十幾歲時,父母就死了,二十一歲時,生活所迫應徵到銀川驛站當驛卒。明崇禎元年,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退,失業回家。後因無力償還舉人的債務,被告上衙門,獲親人所救,出獄後殺了舉人。
  •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小冰河期,既帶來了災難也間接摧毀了四個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四次小冰河期,在這四次小冰河期期間內都造成了當時社會的大規模動亂,並且有四個強大的王朝也因此受到衝擊,在他們的王朝末年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終造成王朝更迭。>唐朝末年,與其他王朝末年的問題差不多,政治腐敗,宦官幹政,朝臣黨爭,藩鎮割據,同樣因民不聊生,各地爆發農民起義。
  • 老話「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想要正確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俗語產生的年代,這些俗語都是在過去形成的,然後一代一代傳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能夠流傳下來的俗語,一定有它的道理。
  • 明不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明太祖泉下有知,只怕也不願意承認
    他們架了不少雲梯,正在蟻附攻城。眼瞧著城牆上一個士兵即將爬上城頭,李若璉跑過去,揮刀一砍,那刀直接砍中士兵的腦袋,那士兵甚至來不及慘叫,就滾下城去。李若璉又是一刀,直接斬斷了雲梯。然而等李若璉再次回過頭來,城牆上已經有了不少敵軍。眼見著爬上城牆的敵軍越來越多,李若璉所部盡皆向其靠攏過來。
  • 大清將亡,新疆王爺致信要去北京覲見,朝廷婉拒:路途太遠別來了
    那些農民以及奴隸,下賤,卑鄙且無恥,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就下令實行一種殘暴的農奴制度,將那種不聽從自己的指令的農民,全部貶為農奴供他人玩弄、使喚。 沙木胡索特的行為,引起了當地農民的強烈反對,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最為緊張的一次是光緒三十三年,即1907年,札加甫領導的農民起義大大的衝擊了沙木胡索特的統治地位。
  • 綠巨人能打過暗夜、亡刃、黑矮星嗎?
    這麼一看黑矮星死的或許有些潦草呀,但是仔細想想他的防禦力在綠巨人看來真的是太差太差了,假如在《復仇者聯盟3》開頭和滅霸肉搏的不是綠巨人二而是黑矮星的話,我感覺他會被滅霸活生生的給捶死。所以就出現了滅霸一人對戰大部分復仇者聯盟的戰力,而作為滅霸的得力幹將之首的亡刃將軍被一些「小角色」給收拾了,因為他畢竟不是主角,沒辦法誰讓他也是「小角色」呢?所以說綠巨人單獨的對抗亡刃將軍的話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