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藝術家在本質上就是手藝人,創作一種精神的寄託?

2021-01-17 騰訊網

就繪畫技藝來說,一些年輕人還沒有認識到它的意義,一些美院的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會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人人都能畫,其實不然。吳冠中講「藝術家從本質上講是『手藝』人」,手藝非常重要,就跟作家一樣,你光有靈感、有思維不夠,關鍵是要能寫啊,這都是最基本的功夫,而這個基本功不是一天能鍛鍊出來的。繪畫也是如此。那種輕視繪畫技藝的觀念需要轉變。作為中國畫家,我們要利用好我們的「手藝」,同時吸收新的觀念,當然,包括西方的一些現代觀念。

完全脫離傳統,你怎麼能創新呢?

藝術的傳承和創新似乎是有悖論的。我認為所謂傳承,就是把優秀的東西傳下去;所謂創新,就是在優秀的傳統基礎上去創新。它一定要對過去的東西有所否定,它一定要看到傳統文化裡有不好的東西,把不適合現在的東西拋棄掉,推陳出新。但有意思的是「推陳出新」有兩個解釋,一個就是把過去不好的給「推翻」,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把傳統中優秀的東西「推」出來。所以簡單來說,創新包含著對過去的揚棄和繼承。

兩者看上去矛盾,其實不然。繼承裡其實就包含了創新的東西,而創新裡必須有很多繼承的元素,否則的話就無所謂創新。完全脫離傳統,你怎麼能創新呢?

如何看待社會學、政治與繪畫藝術的關係

藝術並不都是表現「真善美」,表現歌頌的,不光是讓人感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它有時還要讓人感到一種刺激,使人悲傷、苦悶,在悲傷苦悶中又讓人對未來有一種期待,有一種精神的寄託。人性有多豐富,藝術就有多豐富。喜劇、悲劇、諷刺劇……都要有。

藝術要有思想的深度、文化的深度,也要有社會批判的力量。諷刺、揭露是藝術的應有之義,如果缺少了這些,那藝術就純粹成了歌功頌德的藝術了。當然,我們不反對歌人民之功,頌人民之德,但歌功頌德也要講求藝術性,要用藝術的手段。此外,藝術還要有批判的力量,如果剝奪了這些,那藝術是不健全的,這也是我們當代藝術需要關注的問題。藝術家要積極發現社會的問題。但這種藝術批判也要用藝術的手段,要有藝術性。

我國當代藝術中,可以借鑑國外的形式,再吸收中國傳統的元素,來講中國的事,來創造出有個性的藝術。西方的觀念藝術有它的合理性,有它的價值,我們可以吸收,但中西合璧是以「我」為主的吸收,不管是傳統藝術,還是現當代藝術。

藝術市場也要走向「常規」化

市場這幾年是個熱門,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市場很繁榮,但市場很混亂,這造成了中國藝術的「非常規」狀態。現在講我們的經濟要恢復到「常規」的狀態,藝術市場也是一樣,但這還有一段路要走。現在一些藝術家,尤其是當代藝術家作品出現的價格之高讓人難以理解,這是不正常的炒作現象。不過我看最近有變化,不管是傳統藝術形式的價格,還是當代前衛藝術的價格都發生了變化,我看要繼續走下去,走向常規、常態化。因為這樣才能讓藝術家沉下心來,安心做藝術。

現在人們就要看誰畫得好,誰畫得有藝術水平,這樣的畫就會受到關注,否則就不買你的畫,收藏家也有眼睛啊。過去買畫不正常就是因為他買畫是送人的。

關鍵是藝術家要有修養

無論抽象繪畫還是具象繪畫,都要有格調、情調和趣味,要有文化內涵,有修養,靠的是藝術的功力。像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很多都是意象的,但幾根線條就能很動人。是抽象畫風還是具象畫風都無所謂,關鍵是藝術家要有修養。

傳統藝術形態也可以有「當代性」

關於「當代性」,我認為不要把「Contemporary Art」(當代藝術)這個詞翻譯理解成「前衛藝術」,認為當代藝術就是前衛藝術。西方繪畫也專門有一本繪畫史叫「Contemporary Painting」其中把傳統形態的藝術也歸為當代的。我們現在有些習慣用語好像所謂當代藝術就不包括有時代新意的國畫、油畫,好像當代藝術就是前衛藝術、裝置藝術,似乎只有這些有「當代性」,這都是不恰當的。不要把「當代性」狹隘地理解成「與傳統形態完全隔絕的」就是「當代」。傳統形態的藝術也可以有「當代性」,我非常認同和堅持這一觀點。

當代繪畫肩負的責任就是要對社會有真切的感受,敢說真話,突出自己的真實感情,也要適合國情、適合人性,符合人道主義、人文精神,這些都是「當代性」所需要的。「越前衛,越當代」、「越激進,越當代」的觀念是值得懷疑的。

歐美這些年出現了繪畫復歸的熱潮,可以說這是大勢所趨。人們不再滿足於那些激進的前衛藝術所帶來的藝術的刺激,而發現在傳統藝術形態裡其實有著非常大的價值。我們可以說「繪畫回歸了」,但其實它從來也沒有走遠。

對中國的畫家有什麼期待和忠告?

對畫家來講,這應該是很好的一個時代,身在其中,好好努力。但要真正做好不容易,因為社會上的誘惑太多。藝術家要少說大話,多做實事,就像林風眠寫給他學生的一句話「做誠實的人、畫誠實的畫」。當然,畫畫的手段和方法不要太「老實」,但是內心和態度一定要「誠實」。

作者:邵大箴

-E N D-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相關焦點

  • 邵大箴:藝術家從本質上講是手藝人
    還有一種合理性就是其發動觀眾和藝術家一同參與藝術創作。當然,「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觀點早就有了,但觀眾和藝術如何能在一定的場合進行互動,如何讓觀眾參與藝術創造的過程,卻是觀念藝術所關注的。 但除了看到以上這些合理性之外,我們也要看到觀念藝術對藝術、特別是對傳統藝術虛無主義的一面。他們認為傳統藝術過時了,這是荒謬的。
  • 專訪2018洛杉磯藝博會藝術家劉以林:東方原創力是本質主義創作
    這就是「東方原創力」。舉一個例子,蛇,它精神上的陰森和形體上的細圓,這二者都是不能改變的,改變一個,它就不是蛇了,但我的雕塑《蛇》,這兩個都改變了,精神上吉祥愉悅,形體上扁,它為什麼仍是一條蛇?我在法國巡展時與法國藝術家討論,這是西方美術理論不能解釋的,它就是「東方原創力」的顯現。
  • 小作品中窺探藝術家的另一面:標誌性符號外的創作
    方力鈞、王廣義、嶽敏君等34位藝術家一反以往為人熟知的標籤,展出其標誌性符號之外的創作。該展策展人吳鴻告訴記者,此次展出的作品均可以稱是「大藝術家的小作品,小作品中反映出大主題」,它們更接近藝術創作的原點。該展將展至10月13日。
  • 做一個固執的手藝人!大佟小議記錄2018中國美發美妝行睿榜現場
    深圳市美發美妝行業協會會長、副會長,行睿藝術家協會會長、副會長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剪彩儀式。深圳市美發美妝行業協會會長高穎接受大佟小議記者的採訪在接受大佟小議記者採訪時,高穎會長表示這次盛會很大的一個重頭戲就是手藝人的比賽,就是希望透過這個同行間的競賽,讓大家能更清醒認知自己和行業
  • 美術研究|論「無意識」在繪畫創作中的循變!
    前者是海平面上的冰山,即便在遠處看到的是若隱若現、模糊不清的圖像,但大致的輪廓、形狀卻可以被感知得到;而後者則是冰山深潛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很難引起人的精神知覺,但又對其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藝術作品充分、具體地體現了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下構建的不同心靈結構,對藝術家在創作中起到推動作用。
  • 重拾「家史」背後的溫情與敬意:家譜是一種精神寄託
    家譜的研究應當在歷史研究的整體視野下進行,我們讀的歷史有全球史、世界史,有中國史和各種國別史,還有各個行業史,有地誌、縣誌、村史,而家譜就是家族史的體現。」國家圖書館原館長詹福瑞表示,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古代主流意識形態的體現,主要建立在家庭倫理之上,強調先家庭,後社會,然後再國家,所以,中國古代社會很重視家譜,尤其是宗族譜,譜牒文化也最為盛行。
  • 良醫|來自B1的「藝術家」
    老陳幾乎已經習慣了等待畫室開放時間,坐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開始創作。有時候,創作會比較順利,提起筆來就能開始。而有時候,實在不知道該畫什麼,他會發會兒呆,或者去別的「藝術家」身邊瞧瞧別人在畫什麼。「藝術家」——B1病房住院醫生陳智民一直這樣稱呼到畫室參加創作的病人,他會拍拍「藝術家」的肩膀鼓勵他們表達:「談談你的想法。」
  • 在渺小物體上創作繪畫,藝術家海森表現不俗,堪稱人肉顯微鏡
    世界上萬事萬物有大有小,不管多麼渺小的物體,都是一個單獨的存在,我們也能從中領略到不一樣的精彩。作為土耳其的藝術家海森,更善於在小物體上創作繪畫作品,不僅能夠呈現出非常精細的頭像,同樣能夠給大家帶來唯美的享受。看到海森創作的繪畫作品之後,粉絲們不免感嘆,他真是人肉顯微鏡。
  • 出山入山,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家,賈海泉的藝術創作之路
    ' "/捷克布拉格2017年度《現代青年》人 物 評 選/最佳藝術家賈海泉/海南2015 「我愛丹青」首屆全國中國畫展(實驗水墨)獲優秀獎/北京宋莊上上美術館2013 中國百名優秀中青年畫家「中國藝術世界行」巡迴意、英、法展 獲優秀獎·/法國
  • 藝術家創作3D立體畫 栩栩如生
    (原標題:藝術家創作3D立體畫 栩栩如生)
  • 愛在本質上應是一種意志行為
    愛是距離我們最近,然而也是最難以說清楚,最簡單也是最複雜,最能接觸到,但卻最不好總結其本質的一種行為。翻開字典,愛的解釋就有很多,詩人的筆下,學者的研究中,社會學家的眼裡,心理學上的探索中,各自有對愛的理解。孰對孰錯,莫衷一是,或許所有的解釋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愛的拼圖。
  • 行至第四屆的這個雙年展,以各不相同的創作探討潑彩畫凝結的中式大...
    展出的22位當代藝術家的75件潑彩創作,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刷新著人們對於潑彩的印象。不少作品已完全跳出傳統國畫範疇,與當代水墨發生著關聯。 潑彩中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很多時候,藝術家在創作這樣的畫時並不是非常自覺,沒有形成自身的特點和體系。
  • 嶽敏君:從「偶像製造」到「反線性」創作
    嶽敏君說:「現在我們談繪畫本質,繪畫到底是什麼比較少,過去在西方藝術中,經歷過印象派到現代主義這個過程,對繪畫的本質研究得比較多,儘管最後走向了抽象和純平面的形式。但是在國內當代藝術這方面討論比較多的是技巧,而繪畫本身討論並不多,所以我覺得可以從這樣的角度切入研究。」
  • 中國電視劇創作的必然選擇
    倘若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那麼家庭生活的褶皺就是一個民族的私人日記,透過男女主人公風風雨雨的50年,折射的不僅僅是一戶家庭的悲歡離合,更是社會大風雲與家庭小氣候相互激蕩的一部社會變遷史,中國家庭的原貌和底色在思想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和諧共振中演繹得淋漓盡致。由此可見,電視劇創作必須堅持思想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和諧,這是中國電視劇的未來,也是真正實現電視劇藝術引領與超拔作用的動力。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藝術風格是藝術家通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在創作中形成的區別於其他藝術家的獨特的創作個性和藝術特色。它包含很多方面,不只是藝術作品成呈現出來的整體的樣式,還應包含隱藏在作品之後的藝術家獨特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藝術手法等等,它是一個綜合的結果,是一個藝術家有意識的追求和繪畫個性成熟的表現。藝術風格滲透於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是使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統一的一種核心力量。
  • 摺紙藝術家籌集18萬,耗時一個月,挑戰世界上最大的摺紙
    不過據油畫醬了解,保持世界上最大摺紙作品的藝術家辛芬·馬博納在2014年創作出來了與真實的大象大小一般的摺紙作品。這個摺紙作品究竟大到什麼程度?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大概在2013年年底,瑞士的摺紙大師辛芬·馬博納計劃創作一個名為「白象」的摺紙作品,摺紙藝術家計劃要做成與真實大小一樣的摺紙作品。
  • 特必Toon Boom Harmony 20 助力動畫藝術家大膽創作
    特必Toon Boom Animation 市場總監 Stephanie Quinn 認為:「娛樂產業正逐漸認識到動畫的真正價值——它既能生產內容,也是一種擁有獨特表達方式的媒介。」Harmony 20 的工具和功能可以激勵藝術家創造出超越觀眾期望的內容。
  • 韓國藝術家金運成、金曙炅講述「和平少女像」創作歷程
    這對夫婦讓「慰安婦」像走向世界韓國藝術家金運成、金曙炅夫婦。1988年,兩人從韓國中央大學藝術學院雕塑專業畢業。從校園到社會,描述歷史和社會問題一直是他們的創作主線。聊到動情處,兩人嚴肅、糾結、痛苦和惋惜。
  • 《大咖小作》:全球49位頂級藝術家的手作小物件
    編輯為有志於此的讀者引進並翻譯了這一本包含全球49位頂級藝術家的手工作品集——《大咖小作:49位頂級藝術家的手作小物件》。,無異於一個藝術家告訴世人怎樣複製他的畫作。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設計師,喜歡讓別人看到他們手裡的牌:他們熱愛那種能創造一切的時刻,也願意和別人分享。  自己動手能讓人感覺良好。因為它能創造意義,並賦予人以自豪感。美國社會學家理察·森尼特(Richard Sennett)在他的著作《手藝人》(The Craftsman)中描述道,「勝任感」是滿足感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因為它能讓我們在現實中擁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