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怎麼生存?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只是自然法則的一種|百家故事

2021-01-12 文明的歲月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道理其實一點也不深奧。社會並不是平等的,人想要生存,想要成功,就要學會主動進攻,去發現並創造各種機會;如果只是以逸待勞的等待機會,被淘汰只會屬於你。

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生存是第一需求。在生物鏈中,每一個鏈上每一種存在的生物都以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存在;強者很強勢,弱者也以他自己的方式頑強生活著,共同維持著社會的平衡。

強弱存在著不同的生物之間,弱者又以怎樣的方式存在著?

中國的老莊思想始終詮釋著「弱者生存」的法則;弱,只是暫時缺乏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一旦時機成熟,弱者同樣會變成強者。我們都知道蜥蜴,它的天敵特別多,但它卻在地球上存在了幾萬年。恐龍到是很強大,最後還是滅絕了,遠沒有它的「小老弟」蜥蜴活的時間長,蜥蜴的生存之道就兩個字:適應。它可以根據所處環境的不同不斷地轉換自己的膚色,遇到強敵就躲避或退讓,這種生存方式讓它從上古一直生存到現在。

相對於恐龍這樣的強者來說,弱者更多的是選擇了妥協,這樣他們才會有更多的生存機會。美國通用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曾說過:「這個世界原本是屬於弱者的,因為弱者最懂得適應。」

其實老莊的思想就和這些弱小的動物一樣,會裝、會忍、會讓。裝,顯得非常消極;「被人看出是聰明的其實是個糊塗人,被人看出是糊塗的其實是個聰明人」;這就是裝的境界,也是大智若愚。

忍和讓則是另一種境界了,老莊思想告訴我們,人別太鋒芒畢露,應捨棄爭先爭勝之心,抱定以退為進的處世態度,從而達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效果。俗話說:「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這些警句都在述說著一個「隨大流」、「不為人先」的思想 ,這便是弱者生存的法則。弱者,本身已經缺乏優勢,如果硬要逞強,必將落得灰飛煙滅的下場。

心靜,才能看清世界。

澳大利亞有一位動物學家,一直在研究猴子的生活習性。有一次,他到亞馬孫河流域,帶回了兩隻猴子,分開關進兩隻籠子裡,每天精心餵養,並隨時觀察它們的習性。一段時間後,帶回來的那隻又大又壯猴子卻死了,這隻瘦小羸弱的猴子卻活得好好的。

難道只是一次意外嗎,他又做了兩次類似的試驗,強壯的大猴子依然會在一段時間內死去。動物學家坐不住了,一定要弄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他再次來到亞馬孫河流域,乾脆住在了猴子比較多的地方,經過半年多的觀察研究,終於弄清楚被關進籠子裡的大猴子是怎麼死的了。

原來是這樣的,凡是健壯的猴子,容易被其他猴子當作領頭者,經常和其他猴子在一起,生存在猴群中,同時還會經常得到其他猴子供奉的食物;這樣的猴子最怕孤立,一旦失去自由,被關進籠子,往往活不了多長時間。那些瘦小的猴子則不同,由於弱小,沒有同類願意跟它在一起,長時間自己生活,慢慢也就學會了獨立。

二戰時期有一個故事挺有趣:強者淪為生存的弱者,弱者反倒成為生存的強者。

在德國東部有一座納粹的集中營,看守人員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執行死刑的方式。在集中營旁邊有一座大山,山間有一道深不見底的峽谷,在峽谷上拉起一條鋼索。在死刑犯即將行刑時,看守的士兵就押著他們來到這個峽谷前,對死囚說,誰能赤手空拳爬過鋼索,誰就能獲得自由。

按說是給了你一定的生存希望;但是,隨著一名男囚犯爬著爬著掉進了深淵,兩名,三名,十名,二十名,無一例外的都掉進去了。這也是看守人員敢玩這種「死亡遊戲」的原因,因為這根鋼索有2000米長,爬不多遠這些囚犯就被折磨得夠嗆了,掉下去是預料中的事。

凡事沒絕對,還是出現了一個奇蹟。這一天,看守士兵又押來了一名死囚,這名犯人爬過大約三分之一時,兩位行刑士兵就開始喝酒聊天,因為爬鋼索的是一名女囚,他們想,連強壯的男囚犯都沒有一個能爬過去的,更別說這名瘦弱的女囚了。兩個士兵喝著酒,其中一個比較謹慎,不時看一下隨著鋼索上下抖動的女囚;女囚爬過一半了,謹慎者對同伴說:「奇蹟會不會發生在這個女囚身上?」同伴連連搖手說:「不會的,我們只管喝酒聊天,待會回去交差。」

又過了一會,謹慎者到底害怕女子真的成功爬到對岸,他們會受到上司的懲罰,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他向女子開了幾槍,由於此時峽谷中的霧氣越來越大,連女囚的影子都看不到了。女囚終於成為第一個逃過死亡魔掌的人,創造了這個生存奇蹟。

女囚能爬過鋼索,是由於她內心的寧靜。男囚犯開始時並不將鋼索放在眼裡,再加上求生心切,一到鋼索上便拼盡全力向前爬,沒能爬多遠就體力透支,不得不絕望地掉進深淵。女囚則不然,一開始就在緩慢爬動,爬一會兒,伏到鋼索上閉上眼睛歇息一會兒,或看一看峽谷中的風景,轉移疲勞度;因為本屬於弱者的她根本沒有逞強的資本。

沒有思想包袱,弱者反倒能讓心魂變得輕盈,獲得內心寧靜,也就能避開地獄,到達生命奇蹟的彼岸。

我們所說的「弱者生存」並不等於「弱勢生存」。弱勢只是一種生存狀態,暫時處於被動,是弱者變強的必然過程,同時也為你撐起一把保護傘。弱者的生存法則也不一定是非要把自己變成強者,而是要學會怎樣將自己放對位置,儘可能地適應環境變化,採取適當 「示弱」的辦法以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弱勢的一方不是也不可能是強者的工具,只是選擇了一種合適的生存方式。

免責聲明:本文屬於作者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奧運聖火被吹滅#

相關焦點

  • 強者生存,還是弱者生存?物競天擇,天由誰擇?
    天演論的核心是"天",天就是自然,是與眾生命和人無關但又不得不遵循的客觀自然,物競天擇的意思是:生命與物、生命與生命、物與物的競爭結果由至高無上的客觀自然來裁決,由自然來選擇勝利者。自然與生命的關係是壓倒性關係,自然不變,只是生命在變;自然選擇生命,生命無法選擇自然;自然改變生命,生命無法改變自然。生命是我們,自然是什麼?是不可知的盲區?是默認的不變的存在?是人的經驗和認識構造的事實空間?
  •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收起你的弱者心理吧,不要讓這種心理害了你
    實際上,這都是弱者思維,是一種不健康的受害者心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真正欠你什麼,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奉行的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則,沒有絲毫例外。如果你認不清這一點,那只能說你被之前的表象所迷惑了,以為弱者有理,受害者就應該被同情,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愛,這都是你不願面對現實、逃避現實的表現。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者你可以改變
    在動物世界中需要經歷殘酷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社會中同樣也是如此,誰能更好得適應社會,誰有更多的資源儲備,誰有更多的學識人脈關係,就是會比其他人生活都要好。在動物世界中有強弱之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分強者和弱者。 所謂的弱者是什麼呢?
  • 騰訊正式宣布,明年起將關閉webQQ,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法則
    騰訊正式宣布,明年起將關閉webQQ,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法則隨著社會變革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方式早已被改變,誰也不會想到,曾經只能打電話的大哥大,如今什麼事都能幹,更不會想到,社交因為微信、QQ可以變得如此方便,未來還會有什麼變革,誰也意料不到的,近期,馬化騰宣布了一個消息,
  • 《叢林》:法則之下,物競天擇
    叢林有法則——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卻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多少秘密。亞馬遜叢林是地球上的一個禁區,這裡的神秘吸引著一個個探險家前行,在未知的世界探索,享受冒險帶來的樂趣與快感!這片叢林是地球最後的邊界,隔絕了人類在這片區域的正常活動。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會成為新能源車企目前的生存狀況嗎?
    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年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隨著補貼2019年補貼政策的落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新能源車企或將會從百家爭鳴轉為優勝劣汰的時代。達爾林進化論的核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自然界,按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字面意思來解釋,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叢林法則,這一法則同樣也適合在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上面,要想在市場上面站住腳,車輛的技術必須要得到提升。
  • 是「物競天擇」?還是「叢林法則」?
    無論是「物競天擇」,還是「叢林法則」,都是對「進化論」的一種解釋和歸納。既然是兩套說辭,那它們的意思就一定會有所不同。但無論哪個說法,也都不能得到人類社會完全認同!因為「進化論」本身並沒有得到周延的驗證。不過,兩套說辭有一個共項,那就是「競爭」!
  •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沙漏是一種古董玩具,它在時鐘未發明前是用來測算每日的時辰,時鐘問世後,沙漏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卻把它作為—種古董來生產銷售。  沙漏作為玩具,趣味性不多,孩子們自然不大喜歡它,因此銷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只能繼續幹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來越少,西村金助最後只得停產。唉聲嘆氣了幾天後,西村也想開了,決定先好好休息和輕鬆一下,生意的事等有機會再做。
  • 達爾文遊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故事發生在現代都市裡,主角是高中生須藤要,一開始如同我們現實一樣,和同學過著平淡而普通的高中日常生活,直到有一天他朋友給他發送了一封求救郵件,須藤要打開郵件時被手機中突然出現的蛇給咬了,從而被捲入了一款以現實為舞臺的死亡遊戲-達爾文遊戲。
  • 達爾文進化論遭到質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或許只是一個謬論
    弱肉強食是自然的規律,欺軟怕硬是萬物的天性。似乎在我們的腦海當中,對於大自然殘酷的法則已經熟諳於心。在現代文明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那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所有的生物都是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一步一步進化到今天這個程度。
  • 《狼道》智慧之五十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認真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在著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狼在那個優勝劣汰的動物界中,從不守株待兔,它會主動出擊,所以,它們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
  • 誰都知道競爭殘酷,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積極競爭才能贏
    所以,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個競技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管是什麼人,要想活得順利,活得滋潤,活得舒適,活得幸福,就必須積極參與到同周圍人「爭名逐利」的競爭中去。在有些人的字典裡,沒有「競爭」二字,他們從來不參與競爭。他們的處事原則是與世無爭,另外他們也認為自己沒有競爭的能力,在心底把自己歸為弱者一類。
  • 不可思議,人類的基因正在退化,原因竟然是優勝劣汰的缺失
    我們很小就了解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知道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機制在當下的人類社會卻不再有效。雖然現代人類社會也面臨競爭,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然而,這種競爭和壓力並沒有涉及到是生存還是毀滅,只不過是生活的好一點還是差一些而已,並不存在真正的「優勝劣汰」。當然,有人就反駁說,我們既然是人,不是一般的動物,當然得有人文關懷,怎麼能像動物一樣搞優勝劣汰呢?
  • 《弱者的逆襲》用有趣的事實,引發關於生存的深度思考
    圖片攝影 沸騰的泡沫紅茶《弱者的逆襲》就是一本關於弱小者生命力的書籍,它透過弱者的生命進化歷史圍繞著:「進化中的弱者是如何謀得生存,開拓新時代?」這個問題,作者稻垣榮洋用新穎的視角,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陳述了生命進化歷史中的事實,揭示了生命進化的真相。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卻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
  • 「叢林法則」適用於任何時候
    「叢林法則」是由進化論學者達爾文提出的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達爾文是根據自己多年在自然界的實際考察提出這一論斷的,在達爾文眼裡「叢林法則」是適用於自然界的規律,但是達爾文沒有看到的是「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中也是同樣適用的,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社會屬性。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來估計都知道,但是卻不知道這句話是這個人說的!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人們沒有任何想法,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為了生存。進步他們形成的小社會的進步馬進回來之後,收到了自己公司老總的邀請,他告訴馬進自己想到了出去的方法,需要馬進聽自己的。團結他們如果團結的話早就已經離開了這個小島故事中的人們為了眼前的利益,放棄了一切,背叛了所有自己可以背叛的人和事,人們在這個小島上,經歷了社會演變的過程,從原始社會開始進步,一步一步發展,誰可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他們就奉誰為主,聽誰的話。
  •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這個世界一條永恆不變的法則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這個世界一條永恆不變的法則,獅子與羚羊各自根據不同的生存環境,採取了迥然不同的求生方式來保全自己,發展自己,進而使整個族群得到不斷的繁衍。大家看完這個對自然界中的動物有更多的了解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 超越「叢林法則」
    《戀戀深圳》是她用一年半的時間創作的三個故事,都是以深圳為主場,都是和年輕相關。雖然純屬虛構,可是多有巧合。 在這三篇小說裡,或多或少,我們都能找到熟悉的影子,或者是曾經的心情。文學作品尋求的是與人能夠形成心靈共振,寫作是一種重逢,閱讀是另一種重逢。《戀戀深圳》讓我們和深圳重逢,重逢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時日,重逢在下一個40周年的門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