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拓印2000年前漢畫像石,收入將助私人博物館籌款

2021-01-07 北晚新視覺網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昨天(10月20日)下午,伴隨著吉他旋律,一首由中學生吟誦的《菁菁者莪》從南鑼鼓巷帽兒胡同的體元書院飄出。這裡正在舉行一場原拓展覽,7名中學生親手拓印的2000年前的漢代畫像石,經過著名書法家提字,正在這裡展出。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做這些不是為了炫技,而是為一個運營困難的私人博物館籌款。這也是一周前開幕的第七屆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

拓印2000年前漢畫像石

今年十一假期,馬麟等7名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隊下,來到安徽蕭縣的一家私人博物館,拓印漢代畫像石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他們每天平均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最終帶回來25件拓片作品,經過精心裝裱分別展示在體元書院的四間屋子中。

「這是一幅很特別的拓片,拓片上有三隻神物,最左邊是白虎,最右邊的是青龍,而中間這那隻張牙舞爪的小獸大家可以猜一猜是什麼?其實是一隻熊。青龍是古人認為的東方之神,白虎是西方之神,但與我們熟知的左青龍右白虎不同,這個漢畫像石上的青龍白虎是反的。」14歲的馬麟講起這張名為《闢邪圖》的拓片頭頭是道。除了這幅作品,展覽中的《百戲圖》《凱旋圖》《持盾羽人》《對飲圖》也有他參與製作。

「子曰:禮曰求諸野。意思是,如果感覺文化遠了,那就要去田野裡,一定可以找到它。我們拓印漢畫像石,不僅僅是為了體驗這門技藝,還在當地了解了很多史實,以及劉館長保護文物的故事。」馬麟說。

為私人博物館籌款

「展出的拓片將被拍賣。孩子們做這些,是為幫助一家經營困難的私人博物館解決運行的實際困難,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讓漢文化更好地保護並傳承下去,這是少年人的一份社會責任心。」帶隊老師朱暢思說,作為一名深愛國學的語文老師,他認為教育孩子不應僅僅停留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階段,社會教育也很重要。

於是,十一假期在朱老師及體元書院的老師帶領下,孩子們來到安徽省蕭縣,這裡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漢文化、孝道文化的發祥地,有金寨文化遺址、花甲寺遺址等新石器晚期遺留的文化遺址。

當地有一家私人博物館,專注漢畫石像收藏,館藏140餘塊精品,題材豐富,內容有趣,包括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實生活、典章制度等內容,涵蓋漢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堪稱是記錄漢代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也是一部藝術化的漢代史。比如「割漆造車圖」,是國內唯一發現的此題材畫像,有力證明了我國是真正的漆藝發明國。

而將這些國寶級文物收藏起來劉輝館長,昨天也來到了展覽現場。「我很樂意教孩子們做拓片,並給他們講文物背後的故事,做拓片是一件體力活,這些在大城市養尊處優的孩子們能做這件事兒十分難得。」劉館長說。三十多年來,他為了保護文物,幾乎投入所有積蓄,生活清貧、孤苦,但始終堅守信念,迄今已發表三十多篇論文及著書3部著述。目前,館藏得到社會各界及政府的認可,但是仍然面臨著生存困難。

馬未都:教育不在炫技,而在道濟天下

「我們曾把一件拓片作品送給一位業界名人,得到很高的讚揚,不是我們拓印得多精妙,而是他說這些漢代畫像石確實十分珍貴,我們能夠關注拓印技術,也十分有意義,這讓我們備受鼓舞。」馬麟提到的這位名人,就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馬未都。

「要知道,我國有5000多座公立的博物館,而私人博物館的數量佔到這個數字的30%,是很大的一股力量,但生存困難,青少年參與到保護和傳承中不失為一種國學教育。」馬未都先生評價說。他認為,人們對於國學教育的理解不應只停留在讀四書五經上,這種鍛鍊動手能力的活動反而能更好地傳承國學,讓孩子們感興趣。這樣的社會實踐應該多多提倡,走出去,用實踐來告訴孩子們學知識的意義,學習不是目的,目的在於「道濟天下」。

「這次展覽拍賣拓片得到的善款都將捐給這間博物館,這幾個孩子還會發揮自己的所學所知,活躍的思維和創造力,親力親為,為博物館及其館藏做宣傳,後期在籌資,經營建議等方面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朱老師補充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曲經緯

攝影:曲經緯

監製:王遠、張鵬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畫風突變,看2000多年前漢畫像石如何煉成「網紅」|30組文創禮包送你
    其靈感均來自該館珍藏的漢畫像石文物哦。車馬出行圖也成為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館藏珍貴漢畫。   和以往的拓片、拓畫不同,這次車馬出行和傳統絲綢文化融合,形成絲綢藝術珍品。   發現沒?   近兩年來,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開始揭開莊重嚴肅神秘的面紗,讓人們看到了她青春靚麗的一面。這些物品都是根據漢代常用色,結合現代藝術表現,給人時尚年輕之感。
  •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天象圖,表達了中國古人的文化象徵
    徐州漢畫像石的內容極其豐富,表現了漢代人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看法。也就是說漢畫像整體上刻畫了漢代人對生活世界的全面理解與認識。可用古人『三才』的思想來解讀它。何謂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漢畫像石上描繪天,下描繪地,中間描繪的是人;描繪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人的信仰。所以漢畫像石的內容是由『天地人神』的思維結構構成的。鋪首·力士擁伏羲女媧畫像石(局部)安徽蕭縣漢畫像石藝術館藏先看漢畫像中的天象圖。
  • 力大也能成仙,從漢畫像石看晉陽力士「牛子」之謎
    長期以來,基於這份單一文獻資源,學者大都毫無疑問地將「牛子耕」視為人名,並在歷史考證中,以人名中有「牛」和「耕」的關聯使用,分析春秋時期農業生產中牛耕的發展。比如五十年代日本學者天野元之助《中國農業的展開》即以「晉陽有力士牛子耕」為證;詹安泰等編著《中國文學史》言之益切:「晉國有力士名牛子耕,耕和牛連用,這也可見春秋後期已有用牛耕的方法。」
  • 仙凡幽明之間——漢畫像石的美學精神視界與「大象其生」
    畫像石是刻在石材上的畫,濫觴於西漢,興盛於東漢,三國以降急劇衰落,故通稱漢畫像石。後代雖然也有石刻畫,但刻法和體裁均出現較大差別,學術界一般認為它們「並不是漢畫像石直線的、單純的延伸和變化」[1],故不宜與漢畫像石一例看待。而在漢代的各類遺存中,除文字資料外,就數量之多、形式之生動、內容之豐富、包含的信息量之大等方面說來,與畫像石比較均有所不及。
  • 2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畫猴(圖)
    原標題:2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畫猴法常 松猿圖軸滕州出土的漢代畫像石「馬上封侯」紋樣翁芝臨高劍父的猿猴圖 廣州藝術博物院供圖據史論家的考察,相比於馬、牛、虎等生肖題材,猴的形象在中國歷代繪畫中並不多見。
  • 疫情之下 美國私人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牛郎與織女:凝刻在漢畫像石中的美麗與憂愁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張道一教授邊讀漢畫,邊看看牛郎織女這一浪漫故事千百年來的演繹吧。牛郎織女是我國膾炙人口的一個神話故事。古人觀察天象,將牽牛星和織女星人格化而演繹成為一對夫妻。他們隔銀河相對,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是悲是喜,可想而知。《詩經·小雅·大東》是一首怨刺周室的詩。
  • 祁連山腳下的墓葬群,把2000年前的寶貝都打包埋入地下!
    磨咀子漢墓群,帶您感受2000年前的河西風貌~ 磨咀子漢墓群出土馬車 漢畫像石上手持王杖的老者 「王杖十簡」內容全面,用實物為我們展示了受儒家影響的漢王朝如何尊老敬老
  • 徐州漢代畫像石上發現雙頭鷲,專家經過研究,它背後的謎團不少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漢代文化遺存中,最能代表兩漢文化的有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其中尤以漢畫像石為妙,因為它所蘊含的奧秘是最多的。比如,在一些畫像石中,專家們發現了一種罕見的雙頭鷲,其詭異的形象讓人疑惑不解,究竟它代表著什麼意義呢?
  • 蘭州私人博物館館藏三千萬年前「黃河象」再現歷史
    蘭州私人博物館館藏三千萬年前「黃河象」再現歷史 2016-03-18 08:51:09楊豔敏 攝 這家私人博物館共收藏了晚中新世的「薩摩麟」、鏟齒象、劍齒虎、犀牛、陸龜等古生物化石、奇石、陶罐等300餘件「寶貝」。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山東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英文名稱是Shandong Museum,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歷史文物14萬餘件,以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為主要收藏特色。
  • 欲填「無底洞」,中國私人美術館轉折進行時
    的收入大致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門票收入,其次是提供服務換回的報酬,「因為觀復博物館的名氣,許多人找我學習收藏知識,或者希望我們能為他們的藏品提供鑑定,出具證明,這部分服務是收費的」;另外一項則是場租和售賣由展品衍生而來的服裝、裝飾品、書籍等。
  • 930歲西安碑林博物館今晚登陸《國家寶藏》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西安市文物局重視加強對全市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解讀和傳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積極推動實現西安作為陸上「一帶一路」起點、「國家中心城市」「絲路博物館之城」等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力量,發揮西安獨特的文物資源優勢。
  • 原來,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
    隨著除夕夜新年的鐘聲響起,小編才猛然發現——2010年,已經是10年前了!2000年,竟然是20年前了!時間走得如此之快,我們總是一邊驚嘆著飛速流逝的光陰,一邊回頭感慨著20年前的種種。小時候總覺得歲月悠長,然而20年光陰也就彈指一揮間。站在2020年的路口回看,2000年的一切好像就在昨天。
  • 外媒:疫情致美國多家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小博物館」藏著「大歷史」 ——從「小大博物館」裡穿越回古青州
    青州博物館館長王瑞霞說,「當時臨淄已成齊魯地區經濟中心,其富庶繁榮可與長安媲美,與臨淄僅僅一水之隔的青州也在臨淄經濟圈內,因此可與之同領風雲。隨著經濟的發展,也造就了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特徵,回、漢、滿、蒙等各民族居住在此,佛教、伊斯蘭教等多元文化得以交流互融,另外青州地處交通要塞,東扼半島,南控沂蒙,北望渤海,除海上的絲綢之路貿易活動頻繁外,還為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