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文化旅遊帶是一個由三座城、三百裡、三千年組成的黃河文化軸帶,將是河南向世界展示中原文化最有力的窗口之一,而軌道快線k2則是這三座城的紐帶,這是鄭州城建史上,決策最快、投資最大的交通軌道工程。據最新消息,鄭州軌道快線K2、K3已進入當地2021年投資項目計劃。
鄭州軌道交通市域快線K2線,西起於鄭州西南的新密市、東至於鄭開城際中醫學院,其中新密至登封段利用機登洛城際軌道、中醫學院東利用鄭開城際線,由1條主線和1條支線組成,主線連通登封至中牟,長134公裡,其中登封到新密段利用機登洛城際軌道,白沙以東利用鄭開城際軌道,中醫學院至新密段為新建線路,長59公裡;支線為滎陽至鞏義 51公裡。
根據2020年計劃表的目標任務,是要加快線網規劃編制,穩定線站位方案,積極推進前期工 作,力爭年底開工;因為原來的計劃是2019年制定的,如今再次列入2021年投資計劃,足說明了鄭州打造全域軌道的決心。
K2線總投資為452億,計劃2024年完工,前期已投入1000萬,這個費用更多的應該是線網規劃、站點研究、施工圖設計等方面,如今2021年謀劃開工建設,年度投資為50億。
K2的啟動,不但能拉近主城區與西部新城和東部新城的距離,還能實現鄭州十四五發展的開門紅。
專業人士預測,對於K2的走向,變動較大的是主城區至新密這一段,有一種方案是為了加強鄭州西站樞紐地位,快線要經過這裡,再折向新密;還有一種方案是,為了西南片區的軌道路網及沿線發展,沿原來15號線部分路段。
對於K3的走向,目前是有兩種線路走向上的研究,一種是影響黃河國家戰略,沿著北龍湖科技城板塊向金水區的國際金貿港板塊、惠濟中心板塊抵達黃河文化核心片區。另一種是沿著北龍湖科技城板塊向西,抵達高新區。
所謂的快線,顧名思義就是速度更快的軌道交通線路,中途站點更少,站間距也更大。一般市區軌道交通列車最高運營速度是80公裡左右,如果考慮到停站,那麼平均運營時速也就是30到35公裡。而快線和市域鐵路屬於同一級別,列車最高運營速度可以達到160-200公裡,平均運營速度也將會在七八十公裡。
在國外,國外市域快線發展已成規模,有著豐富的經驗教訓可以借鑑,例如柏林的S-Bahn系統、巴黎的RER系統。而中國相當一部分超(特)大城市的規模急劇擴大、功能分化,中心城區出現了多中心的空間結構,城市規劃意圖已經邁向全域甚至跨域一體化發展的方向。但國內市域快線的城軌制式選擇較為多樣,各個城市的制式選擇各有特點。各城市對快線的定義並不完全相同,北京和上海在線網規劃階段,很早就有市域軌道交通的理論研究和網絡規劃層次,但因對快線的理解不同,走上不同的路徑和制式選擇。北京和成都屬於市域快線制式選擇標準較高的城市。
鄭州市這些年城市建成區面積逐年增大。根據此前鄭州有關規劃,未來把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生態保護作為規劃重點,並大力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建設便捷高效的門戶樞紐和城市綜合交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