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PH對大腸桿菌生產游離脂肪酸的影響

2021-01-14 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

本文是由美國的Ka-Yiu San教授於2017年9月發表在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期刊上。作者目前是萊斯大學的生物工程教授,主要對代謝工程領域進行研究。

研究背景

脂肪酸作為生物柴油和一些化學品的前體物,其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在大腸桿菌中,脂肪酸生成是以乙醯-CoA為前體物,在乙醯-CoA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丙二醯-CoA,再通過縮合(fabH)/還原(fabG)/脫水(fabZ)/還原(fabI),進行多輪的碳鏈延長,之後在乙醯-ACP硫酯酶(TE)的作用下,生成脂肪酸。

在碳鏈延長循環過程中,有兩步還原反應,其中fabG只能利用NADPH作為輔因子,fabI可利用NADPH或NADH作為輔因子。在大腸桿菌中,還存在兩種轉氫酶,一個是與細胞膜結合的PntAB,另一個是可溶性轉氫酶UdhA,兩者均可催化NADH生成NADPH。還存在一種NAD+激酶(由nadK基因催化),可催化NAD+生成NADP+。本文通過截斷NADPH的生成,並過表達兩種轉氫酶以及NAD+激酶,來增加NADPH的生成,進而研究NADPH對脂肪酸生成的影響。

文章脈絡

1.作者以之前構建的ML103(MG1655;fadD-),ML211(MG1655 ;fadD-, fabR-),ML212(MG1655 ;fadD-, fabR-, sucC-)為研究對象,分別敲除zwf(編碼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基因,得到WLK306/WLK307/WLK308菌株。分別導入PXZ18質粒(過表達TE基因)後,脂肪酸的產量均下降約90%,乙酸含量增大,同時造成葡萄糖的消耗減慢。

2. 在ML103菌株的基礎上,分別單個敲除udhA/pntAB得到菌株WLK309/WLK310,同時敲除udhA和pntAB,得到菌株WLK311。WLK309(PXZ18)與對照ML103(PXZ18)相比,脂肪酸的產量相似,變化不大;WLK310(PXZ18)脂肪酸的產量下降11.7%;。說明在生成NADPH方面,pntAB基因作用更大。WLK311(PXZ18)脂肪酸產量下降88.8%,說明在脂肪酸的合成過程中,NADPH是重要的影響因素,PP途徑不能夠滿足脂肪酸生產過程中的NADPH。

有文獻報導fabZ基因的過表達可以提高脂肪酸的產量,隨後將質粒PXZ18Z(同時過表達TE和fabZ基因)導入WLK309/WLK310/WLK311菌株。WLK309(PXZ18)、WLK310(PXZ18Z)、WLK311(PXZ18Z)與對照ML103(PXZ18Z)相比,脂肪酸產量分別下降約20%/24%/92%。說明高產脂肪酸時,NADPH對脂肪酸產量的影響更大。

3. 在空載體pBAD33的基礎上構建了五種質粒,分別是pBADP(過表達pntAB)/pBADU(過表達udhA)/pBADN(過表達nadK)/pBADNU(同時過表達nadK和udhA)/pBADNP(同時過表達nadK和pntAB)。將五種質粒分別導入到WLK306菌株中,與對照WLK306(pBAD33)相比,WLK306(pBADU)脂肪酸產量幾乎沒有變化,WLK306(pBADP)、WLK306(pBADN)、WLK306(pBADNU)、WLK306(pBADNP)分別提高12.6%/33.9%/57.9%/627%。表明在提高NADPH生成方面,轉氫酶與NAD+ 激酶具有協同作用。

4. 隨後將pBADNP質粒分別導入WLK309/WLK310/WLK311菌株中,與攜帶空載體的菌株相比,WLK309(pBADNP)脂肪酸產量沒有變化;WLK310(pBADNP)、WLK311(pBADNP)產量分別比對照提高25%和5.9倍。再次說明在脂肪酸的生成過程中,pntAB基因的作用強於udhA,並且同時過表達pntAB和nadK可恢復NADPH的生成量。

5. 最後作者將碳源由葡萄糖改為甘油做了進一步研究。以甘油為底物進行發酵,產生1mol乙醯-CoA時生成2mol的NADH。與以葡萄糖為碳源時相比,多產生1mol的NADH。以甘油為碳源時,發現ML3103(pBADNP)、WLK309(pBADNP)、WLK310(pBADNP)、WLK311(pBADNP)脂肪酸的含量比對照分別提高20%/38%/52%/49%。說明在脂肪酸的生產過程中, NADH也是影響脂肪酸生成的關鍵因素。


脂肪酸的代謝途徑如下:



相關焦點

  • 青能所:大腸桿菌生產次黃嘌呤
    Escherichiacoli and Transcriptome-Based Analysis of the Purine Metabolismdoi:10.1021/acssynbio.9b00396發表雜誌/日期:ACS Synth Biol/2020.03通訊作者:趙廣,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文章摘要: 以大腸桿菌
  • 基因敲除大腸桿菌的代謝通量分析-源井生物
    由於實驗室培養的悠久歷史和簡便的操作,基因敲除細胞系大腸桿菌在現代生物工程和工業微生物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82] Stanley Norman Cohen和Herbert Boyer在大腸桿菌中的工作,利用質粒和限制酶產生重組DNA,成為生物技術的基礎。
  • 植物酵素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
    大腸桿菌最早是由Escherich於1885年發現的, 大腸桿菌屬於人和動物體內的共生菌,也是條件性致病菌。大腸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可導致多種動物疾病,甚至威脅到機體生命健康。 大腸桿菌是主要存在於消化系統中的細菌,大部分是老實的有益菌,不用擔心。
  • 一束光如何「馴化」大腸桿菌
    「聽話」的大腸桿菌 選擇大腸桿菌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生物膜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模式微生物,其基因和分泌機制都已經被闡述,並且已有的工作已經證明其基因可以被編輯。 「大腸桿菌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是捲曲纖毛纖維,其主要成分是通過大腸桿菌分泌的CsgA蛋白亞基自組裝而成。」鍾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
  • 筷子被檢出大腸桿菌
    近日,海底撈又因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本次事件為海底撈火鍋杭州富春新天地店(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第十五分公司)登上了杭州市市監局的「抽檢黑榜」,該店此次被通報的原因系其店內所使用的一批次筷子產品被檢出大腸菌群,該批次筷子生產(購進)日期為今年4月29日。
  • 科學家成功構建同化二氧化碳的大腸桿菌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Conver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to Generate All Biomass Carbon from CO2」的文章,在幾個月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創建了大腸桿菌菌株
  • 白凡課題組揭示大腸桿菌鞭毛生長新機制
    在該文中,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對大腸桿菌周生鞭毛生長的實時動態螢光成像,深入探究鞭毛的組裝過程。該研究發現,同一長度的大腸桿菌鞭毛,其生長速率會呈現較大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於鞭毛組裝過程中的停滯。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和數學模型,論文揭示了大腸桿菌胞質內鞭毛亞基蛋白的供應不足會引起鞭毛生長過程中的停滯,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蛋白的胞外運輸和組裝具有重要意義。
  • 保障太空人健康之對太空中大腸桿菌的研究
    然而太空環境因素複雜,微重力、高真空、強輻射等因素都可能誘導大腸桿菌發生基因突變,進而影響其生物學性狀及代謝水平,地面相同的抗菌素或相同劑量的抗菌素達不到以往的治療效果。因此有必要分析研究太空環境對大腸桿菌代謝的影響。
  • 港科大破解大腸桿菌致癌機制 促大腸癌預防及藥物研發
    中新網9月18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日前,香港科技大學學者透過合成生物學方法,成功大量複製帶毒性化合物「大腸桿菌素-645」,並揭示其損害DNA雙螺旋結構的機制,確定該化合物是致癌元兇之一,為推動大腸癌預防以至相關藥物研發提供新的基礎。
  • 海底撈旗下一門店爆出筷子大腸菌群不合格!大腸桿菌究竟是什麼?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的關於21批次不合格食品情況的通告顯示,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第十五分公司使用的1批次筷子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產品信息顯示,其生產(購進)日期為今年4月29日。 平時經常看到大腸桿菌超標的新聞,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大腸桿菌是什麼?本文介紹下大腸桿菌。
  • 牛奶中的大腸桿菌會讓你生病麼?
    2019年8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拉克塔利斯乳製品公司召回了8種牛奶,原因是擔心這些產品可能受到大腸桿菌的汙染。此次召回影響了在Coles、Woolworths、IGA等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斯州南部零售商購買的幾個品牌的牛奶,保質期到7月2日。
  • 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能量
    最近科學家們就成功為大腸桿菌更換了「食物口味」。根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一種以二氧化碳為食的大腸桿菌。這種細菌通常更喜歡糖或者說葡萄糖,但實驗室培育的菌株在產生可用於生物燃料的物質時,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的能量。目前,有幾種大腸桿菌已經被用來製造生物燃料,但它們通常以糖為食,而且糖不是一種豐富的物質。
  • 歐盟擬補償受大腸桿菌疫情影響菜農3億美元
    歐洲農民中新網6月9日電 據俄新社報導,歐盟委員會農業委員喬羅什周三(8日)稱,受到大腸桿菌疫情影響的歐洲農民有可能獲得2.1億歐元(約3.06億美元)的賠償。此前,歐盟委員會曾經提議補償1.5億歐元(2.19億美元)給農民。
  • 科學家採用響應面法分析溫度和溼度對大腸桿菌的影響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近日《食品安全期刊》(Journal of Food Safety)刊登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採用響應面法成功分析了溫度和溼度對其大腸桿菌O157:H7生長的影響。
  • 沒想到治療雞大腸桿菌病這麼簡單,學會這個竅門,太輕鬆了
    導致雞苗質量差的因素,匯總起來有如下:種雞感染大腸桿菌病導致種蛋感染;孵化管理不善,孵化雛雞感染大腸桿菌病;種雞營養跟不上,雞苗抗病能力差,極易感染此病誘發此病;孵化過程中,溫溼度、通風等等達不到理想的標準,同樣可影響抗病能力,感染此病。  1.2 致病菌源  就致病菌源而言,大腸桿菌普遍存在各雞舍和雞群腸道內。由此,為雞群各生長發育階段感染此病提供了可能。
  • 你們真的了解大腸桿菌麼?
    提到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大家一定不陌生,
  • 以色列科學家造出新型大腸桿菌,可把二氧化碳作為碳源
    ▎學術經緯/報導 在最新的一期《細胞》雜誌上,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一支團隊發表了一篇非常引人關注的論文——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他們造出了一種自然界裡不存在的大腸桿菌
  • 如何用LB培養基培育出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名詞,但你知道它是什麼嗎?大腸桿菌又名大腸埃希氏菌,在1885年被德國人Escherich發現的,起先一直被當作正常的腸道菌群組成部分,也就是非致病菌。但大腸桿菌的抗原成分比較複雜,通常分為菌體抗原、鞭毛抗原和表面抗原三種,表面抗原有抗機體吞噬和抗補體的能力。而根據大腸桿菌抗原的不同性,大腸桿菌可分為150多種之多,其中有16種血清型的大腸桿菌為致病性的大腸桿菌。
  • 拉肚子都怪大腸桿菌?其實你錯怪它了
    經過重新分類,後來的研究者為了紀念埃希,將這種菌重新命名為 Escherichia coli,中文名為大腸埃希氏菌或者大腸桿菌。有些大腸桿菌菌株還長有可以揮動的鞭毛,這樣的菌株在培養基質中可以自由移動。根據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大腸桿菌繪製的示意圖, 又細又短的是菌毛,又長又粗的是鞭毛。
  • 拉肚子都怪大腸桿菌?其實你錯怪它了!
    拉肚子都怪大腸桿菌?其實你錯怪它了!這,就是Escherichia coli(E. coli)——大腸桿菌。放大10961倍後,掃描電鏡下的大腸桿菌。根據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大腸桿菌繪製的示意圖, 又細又短的是菌毛,又長又粗的是鞭毛。圖片:news.psu.edu自從被發現的那天起,大腸桿菌就和腸道以及糞便脫不了干係。普通人最常聽到大腸桿菌這個名字可能是在各種食品安全新聞中——某某飲料、熟食、餐具被檢出大腸桿菌超標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