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進行首次公海珊瑚礁大調查

2020-09-25 中國科學報

作者 |魯亦

位於北太平洋水下2000多米的珊瑚。圖片來源:NOAA

海洋研究人員近日發布了第一次對公海珊瑚礁的全面調查。

公海大約佔各國管轄範圍之外海洋的2/3。

在梳理了對造礁珊瑚50多萬次觀察得出的結果後,研究小組確定了116個位於公海的珊瑚礁。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珊瑚大多數生活在水下200~1200米之間。

但有少量在海底2000米深的地方被發現。

研究人員指出,很可能還有更多的公海珊瑚有待發現,因為調查通常優先考慮靠近海岸的珊瑚。

這項研究恰逢公海珊瑚礁聯盟成立之際。

該聯盟由一些科學家和非營利組織組成,旨在支持對許多珊瑚礁所在的陡峭深水斜坡進行考察。

最終,該聯盟希望這些數據有助於說服政策制定者在目前全球協議談判中,給予這些人們知之甚少的生態系統更多的保護。

「最初的一些海洋保護區是專門圍繞珊瑚礁設計的。有太多的文獻表明這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公海珊瑚礁聯盟協調員、調查合作者Daniel Wagner說。

公海珊瑚礁聯盟指出,深海珊瑚礁「是所有海洋生態系統中調查最不充分的,而且由於不受任何國家法律的保護,因此它們是地球上最脆弱、最可能被過度開發的珊瑚礁之一」。

這項研究表明,科學家對海岸以外的珊瑚還有更多需要了解的地方。

該研究還提出保護海洋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必要性。

例如,調查發現只有1/5的已知深海珊瑚礁受到保護,不受海底捕魚的影響,單沒有一個不受船運的各種影響。

在海底採礦監管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的保護區內,有一處已知的暗礁,另有兩處接近活躍的採礦勘探區。

專家表示,此類調查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人類活動將海底生態系統「推到無法恢復的地步之前,甚至在知道它們是什麼、意味著什麼以及在更大範圍內扮演什麼角色之前,把它們記錄下來」。

《中國科學報》 (2020-09-25 第2版 國際)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日本首次進行排外情況調查
    光明日報東京4月3日電(記者 張冠楠)日本法務省日前公布了以在日外國人為對象實施的有關歧視和偏見的調查結果,這種調查在日本是首次開展。過去5年在日本找房子的2044名受訪者中,曾遇到過因是外國人或沒有日籍擔保人而被拒絕入住的比例均達到約4成。
  • 中國首次瀕死調查:唐山大地震還陽者看到地下宮殿
    瀕死體驗調查研究一直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我國科學工作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曾長期處於空白。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天津市安定醫院院長馮志穎教授,1987年和同事劉建勳教授隨機找了唐山大地震100位倖存者,進行瀕死體驗調查,收回有效調查數據81例。不僅是中國大陸首次關於瀕死體驗的報告,更是國際上獲得採集樣本最多的一次。論文在世界最權威的《瀕死研究雜誌》發布後引發全球科學界關注。
  • 科學家首次發現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脊椎動物
    斑點鈍口螈(spotted salamander )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只有植物現在,據著名的《自然》雜誌報導,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脊柱動物。  這種不可思議的動物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斑點鈍口螈(spotted salamander)。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實科研工作者對斑點鈍口螈一點都不陌生,而且還知道該動物的胚胎和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有共生關係。
  • 「向陽紅10」返航舟山 首次開展海洋微塑料汙染調查
    海洋二所陶春輝研究員擔任航次首席科學家。他介紹,本航次以落實「蛟龍探海」工程為核心,任務綜合化,資源環境並重,調查手段高精化,瞄準國際海洋熱點,取得五大成果。自主研發的「潛龍二號」AUV刷新紀錄「潛龍二號」共進行9個潛次應用,水下工作總計257小時,總航程654公裡。
  • 科學家對宇宙再次進行調查,給出了最新說明,讓人有點費解
    比如早在上世紀就有某著名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存在。黑洞被大家稱為時空通道的一種,有人認為只要穿越黑洞就可以來到未來以及回到過去。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近日科學家對宇宙再次進行調查,給出的最新說明,但是這個說明有點讓人有點費解。這個最新說明就是關於黑洞的存在,因為科學家認為黑洞裡分兩端,一個是吞噬端,另一個是噴射端。
  • 國內首次開展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
    這將是全國首次針對南京地區的中華虎鳳蝶種群受脅狀況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同步調查。同時也將首次採用多地點直播的方式對調查過程進行跟蹤記錄。同步調查將為保護提供有效途徑和措施據了解,中華虎鳳蝶每年大約在3月中上旬驚蟄節氣前後羽化,也被稱為「驚蟄蝶」,南京是長江中下遊地區觀賞中華虎鳳蝶的最佳觀測地點之一。
  • 全國首次沿岸海洋生物毒素調查圓滿收官
    全國首次沿岸海洋生物毒素調查收官曆時50天,總裡程15315公裡,採集樣品500多份……近日,以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楊琳博士為組長的調查團隊順利完成了全國首次沿岸海域海洋生物毒素外業調查工作。我國對於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起步較晚,此次調查將有助於加快提升我國在這一新興領域的研究水平。
  • 日本在北海道開始進行核廢料選址調查
    根據特性用四種顏色進行了區分,比如存在不良特性的地區,以及確認到良好特性的可能性相對較高的地區等。2018年7月內閣會議通過的第5次能源基本計劃中明確表示,隨著發布 「科學特性地圖」,要進一步加強與國民的多元對話活動等,讓多個地區接受處理場選址調查。據了解,日本政府預計將用20年左右的時間進行3個階段的調查,直至最終選定候選地為止。
  • 探月新進展:科學家首次在零重力下進行月球重石3D列印
    中國3D列印網1月13日訊,來自不倫瑞克工業大學和漢諾瓦雷射Zentrum(LZH)的科學家首次在零重力下進行3D列印的月球重石。在實驗性的「 MOONRISE」項目中,該團隊在其「 MIRA3D」月球車上安裝了定製雷射器,並將月塵融化成球形。
  • C919國產大飛機進行全球首次動態展示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C919國產大飛機進行全球首次動態展示 C919國產大飛機進行全球首次動態展示 CN24_ 10-31 17:05 【C919國產大飛機進行全球首次動態展示】10月31日至11月1日,江西省南昌市舉行2020
  • KDNuggets:數據科學家使用工具調查
    工具/產品/解決方案是數據科學家洞察數據的利器。KDNuggets網站對此觀點進行了年度調查,來分析數據科學家在用哪些類型的工具,並提供了調查的匿名原始數據。
  • 我國首次編制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圖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以海底環境調查與研究為主題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908專項)成果學術交流會上獲悉,908專項通過海底環境調查研究,對我國近海海洋沉積、地形地貌、地球物理特徵和演變規律有了系統認識,首次編制了我國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
  • 新冠疫苗接受度首次全球調查結果發布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21日發布首次專門評估新冠疫苗接受度的全球調查自2020年6月起,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附屬醫院的巴塞隆納全球健康研究所內,科學家傑弗裡·拉扎盧思及其同事對19個國家的13426人展開了調查,以了解他們是否會接受未來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結果顯示,71.5%的人表示,如果疫苗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他們很可能會接種;61.4%的人表示,如果僱主推薦,那麼他們會接種。
  • 首次!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由波蘭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最小的自由「流浪行星」——大約與地球一樣大。具體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 全國首次野生大熊貓建檔調查 為給臥龍野生熊貓辦「身份證」 調查...
    這一幕對大熊貓野外調查隊員來說,早已司空見慣。今年3月29日,臥龍自然保護區轄區內的三大保護站——木江坪保護站、鄧生保護站、三江保護站,抽調30名調查人員,對1040平方公裡的大熊貓棲息地及潛在棲息地,進行調查。    這也是全國首個為野生大熊貓建立「戶籍」檔案的科研調查。
  • 首次新冠疫苗接受度全球調查結果發布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近日發布首次專門評估新冠疫苗接受度的全球調查。相關研究表明,未來一旦有一種經證明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誕生,大多數人可能會接受,尤其是在中國等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的國家。不過,一些拒絕接種疫苗的人的猶豫不決也可能會阻礙全球實現群體免疫的努力。
  • 我國首次編制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和地貌圖
    新華社廈門12月11日電(記者 孟昭麗)記者從11日在廈門舉行的中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海底環境調查與研究學術交流會上獲悉,908專項全面更新了我國近海海底環境基礎數據和資料,首次編制了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和地貌圖。
  • 大發現!科學家首次在銀河系捕捉到數十光年長的「大象鼻子」!
    見多了地球的凡塵俗世,來看看「巨型象鼻」吧,它是科學家剛剛發現的神秘宇宙結構,比「創世之柱」大10倍!眾所周知,創世之柱是位於鷹狀星雲中心的宇宙氣體和塵埃的高聳結構。在1995年,哈勃望遠鏡拍攝了創世之柱的經典照片,首次揭示了這3個由冷空氣構成的巨柱真實面貌以及此前從未見過的細節。
  • 早知道:科學家宣布人類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
    科學家宣布人類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新一輪全國土地調查將開展,奠定生態建設基礎;華為新品搭載OLED屏,技術滲透率有望不斷提升;核電成東部沿海清潔能源主力,設備業迎發展期;科技巨頭全力推進,區塊鏈應用進化到新階段;特斯拉宣布支持新國標充電接口,超級充電網絡將升級。
  • 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進行飛行表演
    10月31日開幕的2020南昌飛行大會上,國產大飛機C919作為特別「嘉賓」亮相南昌瑤湖機場並進行飛行表演,這也是C919首次在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 在南昌飛行大會現場,正在南昌試飛任務中的C919大型客機以藍天為背景,盡情舒展優雅、矯健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