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抱」泯恩仇!沙特等國和卡達復交 三年危機何以化解?

2021-01-08 網易財經

歷經三年斷交風波,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終於和好了。作為和解的姿態,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在停機坪前擁抱了前來沙特參加會議的卡達埃米爾塔米姆。

1月5日,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城市歐拉舉行,與會領導人在峰會上簽署了《歐拉宣言》。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在峰會閉幕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歐拉宣言》見證了各國強烈的政治意願和誠意,沙特、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埃及已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此舉翻開了促進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新篇章」。

作為首腦會議的主持人,穆罕默德在發表致辭時說,海合會成員國籤署的這項宣言對地區團結與穩定至關重要,有助於促進地區發展並應對周邊挑戰。

卡達隨後也正式發表聲明,對《歐拉宣言》的籤署表示歡迎。塔米姆在社交網站上表示,各方都希望該地區有「更好的未來」,他同時還感謝了科威特的斡旋努力。

在首腦會議召開前一天,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邁德·納賽爾·穆罕默德·薩巴赫宣布,沙特和卡達從當晚開始相互開放陸海空邊境。當日晚些時候,塔米姆確認親自出席第二天的會議,這是他自2017年以來首次踏上沙特的領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稱,以峰會舉辦地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城市命名的《歐拉宣言》承認了海合會國家團結一致的重要性,並意在加強地區安全、和平、穩定和繁榮。他對沙特、阿聯、巴林、埃及和卡達宣布互相開放領空、陸地和海洋邊界表示歡迎。

卡沙之間嫌隙由來已久

海合會成立於1981年,總部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是海灣地區最主要的政治經濟安全組織,成員國包括沙特、巴林、阿曼、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伊朗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對海灣地區君主制國家構成了很大的威脅。伊朗與伊拉克在1980年至1988年間發生了「兩伊戰爭」。在這樣的背景下,防衛能力有限的海灣國家為了抱團取暖,就成立了海合會。

上世紀90年代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爆了海灣危機。為了增強軍事應對能力,海合會成立了「半島盾牌」部隊。「可以說,抱團取暖、聯合自保,是海合會的宗旨,也是把它們聯合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原因。」李紹先道。

2017年6月,沙特、阿聯、巴林和埃及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實施制裁和封鎖,隨後又有一些國家宣布與卡達斷交。但卡達否認這些指控,並表示禁運旨在削弱其主權。

海合會為何會發生兄弟鬩牆?李紹先分析,背後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長期以來,沙特在海合會一家獨大,其他國家都要聽沙特指揮。但實際上,卡達雖然「個頭小」,但「身體很棒」,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方面明顯走在沙特前面,大膽進行社會改革,經常不聽沙特召喚,這些標新立異的舉動嚴重觸犯了沙特的權威和利益。其次,雙方對伊朗的態度有分歧。卡達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北方-南帕斯天然氣田位於伊朗和卡達之間的海域,再加上自己國家也小,不敢惹伊朗。這跟沙特的立場很不一樣,由此加劇了沙特和卡達的矛盾。

「但實際上,對於打壓卡達,阿聯的態度比沙特還要強硬。」李紹先指出,阿聯雖然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世俗化方面跟卡達很相像,但雙方都要爭當地區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會展中心,存在激烈的競爭。

三年危機何以化解?

斷交危機發生後的三年多裡,卡達國家元首沒有再出席過海合會首腦會議。今年1月5日,塔米姆出席了在歐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標誌著海灣斷交危機開始化解。

就如何化解斷交危機,沙特等四國曾提出13項條件,包括卡達關閉「半島」電視臺、關閉一個土耳其軍事基地、降級與伊朗外交關係、斷絕與穆斯林兄弟會聯繫。對此,卡達拒絕接受,說它不同意放棄主權,鄰國封鎖違反了國際法。

李紹先指出,在斷交危機爆發之後,沙特不僅完全沒有壓服卡達,而且客觀上導致卡達加深了同伊朗的關係,因為在沙特等國的全面封鎖下,卡達不得不讓飛機通過伊朗領空,並改為從伊朗進口必需品。因此,沙特的斷交事與願違,再繼續下去,海合會就名存實亡了。

這場危機之所以能峰迴路轉,少不了科威特和阿曼的調停,但更離不開美國施加的壓力。李紹先指出,海合會的長期分裂會讓伊朗漁翁得利,這讓美國極限施壓伊朗的戰略大打折扣。「不過,在這次所謂的『和解』中,海合會內部還是有分歧的,沙特很積極,但阿聯和巴林都有所保留。」

阿聯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安瓦爾·加爾賈什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需要對恢復信心和凝聚力的必要性持現實態度。」他還說,結束這場衝突有一個時間表,但沒有提供細節。

李紹先指出,無論如何,海合會國家的和解將對波斯灣局勢產生影響。「它們本身是一個聯合體,但海合會已經很難回到上世紀80年代的狀態了。」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 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沙特主動與卡達全面和解,背後和以色列建交有關
    此前沙特與卡達迅速斷交 沙特近期與「死敵」卡達的關係主動緩和了。2017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埃及與卡達斷絕了外交,貿易和旅行往來關係。
  • 海灣斷交危機曙光初現,沙特與卡達重修舊好?
    2017年6月5日,沙特、阿聯、巴林和埃及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實施制裁和封鎖。 海灣斷交危機破冰 在這次破冰中,海合會成員科威特扮演了重要角色。
  • 沙特與卡達陸上邊境口岸恢復開放
    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陸上邊境的薩勒瓦口岸9日正式恢復開放。沙特國家通訊社的報導顯示,當地時間9日下午,來自卡達境內的第一輛汽車進入沙特境內,車上人員在經過邊境時除出示護照外,還按照疫情防控規定被測量了體溫,並承諾在三日內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 沙特等國要求卡達與伊朗斷交:只給你10天時間
    海外網6月23日電 據美聯社,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阿拉伯國家要求卡達關閉半島電視臺,切斷與伊朗的外交關係,關閉土耳其在卡達的軍事基地。科威特給了卡達一個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要求清單,其中包括關閉半島和切斷與伊朗的外交關係。該文件稱卡達有10天的時間來完成所有要求。清單顯示,卡達必須立即關閉土耳其在卡達的軍事基地,並結束與北約成員的軍事合作。 它還要求卡達賠付一個尚未得到確認的金額。
  • 一種享受叫老丘,一口泯恩仇
    Habanos Aejados 是2015年雪茄節的新品,其特點是在古巴經過5年或以上的陳化,並且為了更好的進行陳化和保存,Habano S.A.公司在陳年之初會為每一盒雪茄定製一個原始存儲盒,陳年用的雪茄也不會立刻貼上標。
  • 卡達危機:穆兄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文|王子銘(華東師大)這幾天卡達人的日子可不好過,6月5日以沙特為首的海合會多國與卡達斷交,甚至除了沙特、阿聯、巴林、埃及、葉門、利比亞六個中東國家,遠在印度洋的馬爾地夫和西非的茅利塔尼亞也來湊個熱鬧把卡達拉黑。卡達似乎很冤枉,稱這種行為很不公平。
  • 沙特和卡達開始相互開放邊境,卡達埃米爾將出席海合會
    卡達政府通信辦公室表示,卡達埃米爾塔米姆將於當地時間5日出席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日報導,卡達政府通信辦公室於當日在推特上寫道,「卡達埃米爾將率領卡達代表團出席5日在沙特召開的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此前,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邁德·納賽爾·穆罕默德·薩巴赫於當地時間4日宣布,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從當晚開始相互開放陸海空邊境。
  • 緊張時刻,外媒曝:庫什納一行將前往沙特和卡達
    【環球網報導】伊朗核科學家穆赫辛·法克裡扎德遇襲身亡後,英國路透社消息當地時間29日稱,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的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將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報導提到,法克裡扎德被殺後,該地區緊張局勢逐漸升溫。
  • 沙特說:不聽話就挖條運河,讓你半島變海島,難道是有錢任性?
    1、石油與天然氣的較量,敢於向沙特說「不」: 卡達探明石油儲量為28億噸,而沙特探明石油儲量高達363億噸,按理說卡達是無力同沙特一爭高下的,但是卡達卻有另一種資源——天然氣。卡達面積雖然小,但是天然氣儲量高達25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3%),沙特卻僅有8.2萬億立方米,足足是沙特的三倍。
  • 沙特組建35國伊斯蘭反恐軍事聯盟 未包括伊朗
    新華網12月15日報導,當日,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通過國家通訊社發表聲明稱,沙特組建了一個有35個國家加入的伊斯蘭軍事聯盟,用於打擊恐怖主義。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不在這個反恐軍事聯盟之列。 資料圖 根據聲明,這支多國反恐軍事聯盟以保護伊斯蘭國家免遭恐怖主義的傷害為己任,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將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德,以「協調和支持」軍事行動。
  • 維基解密再曝希拉蕊郵件:IS的幕後金主是沙特和卡達
    希拉蕊在一封發送給其目前的競選經理,當時的歐巴馬顧問John Podesta的郵件中,希拉蕊建言美國,通過外交和藉助於常規情報渠道,向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施加壓力。因上述兩國向ISIS和該地區其他激進遜尼派組織提供秘密的財政和後勤支持。這封郵件的發送時間恰好是美國開始對敘利亞實施臨時空襲的幾天之後,時至如今,美國在敘利亞的打擊行動已被持續了兩年多。
  • 外媒:沙特整合海灣地區瞄準伊朗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路透社沙烏地阿拉伯歐拉1月5日發表了題為《從禁運到擁抱,沙特推動海灣地區關係緩和》的報導稱,在擁抱卡達領導人之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在當地時間周二的海灣地區峰會上推動達成了一項結束與多哈糾紛的協議,試圖加強一個反對伊朗的阿拉伯聯盟,儘管最後的聲明中只包含團結的承諾。
  • 排名給你看沙特最大巴林最小
    不聽話就挨打中東國家知多少中東核心區域國家主要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聯、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和賽普勒斯。No3:伊朗,165萬平方公裡,中東無二的老二,和沙特隔海相望,一東一西,一個人佔一山頭,隔空對壘互飆狠話,不時相互威脅要消滅對方於無形,但嘴炮容易現實難度大,所以各自培養一批小弟,讓小弟不定期比武一分勝負高低,老大威武小弟苦!No4:埃及,100萬平方公裡,曾經的中東王者,發動多次中東戰爭,有沙特金主的支撐,現在實力減弱但軍事實力不容小視。
  • 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宣布互相開放邊境,雙方關係有所好轉
    APP 舉報   1月4日,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邁德·納賽爾·穆罕默德·薩巴赫宣布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從當日晚上開始相互開放陸海空邊境
  • 地球局|蘇萊曼尼遇害一周年,中東經歷了一場「地震」
    醞釀新版中東和平計劃——「世紀協議」,加碼對伊朗制裁和軍事壓迫力度,撮合中東北非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改善關係。這些或明或暗的操作,在2020年集中發生質變。以往中東地區的核心議題是巴以問題,但川普上臺後首訪中東,預示著一場劇變遲早會到來。2020年1月28日,川普正式公布「世紀計劃」,這一一邊倒支持以色列的巴以問題解決方案,遭到巴勒斯坦強烈反對,但沙特等國事實上採取了默認態度。
  • 「清北復交」:中國高校的四大天王
    「清北復交」這一稱謂,最早來源於上海。上海的頂尖公司招聘時,HR提出只要清華、北大、復旦和上海交大這四所高校的學生。隨著上海交大這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清北復交」這一說法逐漸在全國流傳開來,並在考生、家長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
  • 中東小國巴林,一半沙漠一半海,佔據了卡達家門口的島嶼
    北接伊朗,西臨沙烏地阿拉伯,景色秀麗、四季如春,素有「海灣明珠」之稱,與沙特有一座法赫德國王跨海大橋連接。就這樣一個國家,面積人口甚至都不如中國的香港,卻在一個面積是自己十幾倍大的卡達家門口佔據了一座群島——海瓦爾群島,巴林是怎麼做到的呢?本文就來說一說,巴林同卡達的領土爭端問題。
  • 阿聯與卡達重啟貿易,但仍有必要重建信任
    加爾加什說:「與卡達之間仍有懸而未決的問題需要合作解決,不過,重新向卡達開放領空是重建信任的積極步驟。」他說,海灣地區的聯合行動已經恢復正常。關於阿聯與土耳其的關係,加爾加什說,阿聯作為土耳其在阿拉伯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尋求與安卡拉(土耳其首都)建立正常關係。
  • 沙特組建伊斯蘭反恐軍事聯盟
    該聲明稱:「在此提到的國家決定組建由沙特為首的反恐軍事聯盟,聯合行動中心設在利雅得,以協調和支持軍事行動。」  根據其提供的一長串名單,加入該軍事聯盟的包括埃及、卡達、阿聯等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伊斯蘭國家,還包括一些非洲國家。  聯合聲明稱,它們有責任保護伊斯蘭國家不受任何恐怖組織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