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咖門」(ID:KamenClub),作者:國君,36氪經授權發布。
新茶飲到底搭配什麼最好賣?
從最初的「茶+軟歐包」,到今年清明節喜茶的「茶+青團」,行業一直在探索更有趣的組合。
最近,茶+模式又有了新CP。
全世界都在蹭奶茶的熱度。
美甲有多肉葡萄紫、染髮有黑糖奶茶、口紅有奶茶裸棕。新茶飲這趟車,一搭上就自帶流量。
這次「上車」的是中式點心——粽子。
安佳專業乳品近期推出了「芝士茶粽」系列,選取流行奶茶口味:黑糖波波、楊枝甘露、金鳳茶王等,作為冰粽餡心,輔以芝士包裹中和水果、珍珠等原料。用奶茶的研發邏輯,給中式粽子帶來新體驗。
「芝士茶粽」系列
除此之外,安佳專業乳品同步進行茶飲口味改良的,還有霸氣卷系列。
霸氣卷系列
茶飲口味的中式點心,已經在門店開始較多出現,比如在上海沈大成、奈雪的茶、江蘇地區7-11、樂樂茶已經開始售賣加奶油的糰子,口味也是從奶茶跨界融合而來,有白桃烏龍、抹茶奶油、芝士玫瑰、黑糖波波、楊枝甘露等。
7-11福團系列
奈雪也上了貓山王榴槤、楊枝甘露、白桃烏龍等口味的福團產品。
奈雪的茶福團系列
從歐包、甜品、到輕食、國風小吃等,在茶+模式的探索上,新茶飲從未止步。
加上幾款食物售賣,不僅能提升客單價,還可以拓寬消費場景,滿足消費者的下午茶需求,而且也更能做出差異化。
相比杯子、雨傘一類的周邊產品,茶+軟歐包/小吃等產品,具有高頻消費的屬性,它和茶飲需要兩條產品線操作,雖有一定操作難度,卻可以相互引流。
但「+」什麼?怎麼「+」?如何在提升客單價的同時,又不增加運營成本?
從奈雪的「茶+軟歐包」模式誕生之後,新茶飲就開始孜孜不倦的探索「茶+」模式。
「一口好茶,一口軟歐包,在奈雪遇見兩種美好」,這句廣告語出自奈雪的創始人彭心。茶+歐包的模式也相繼被其他品牌效仿,甚至帶動了歐包在整個烘焙行業的熱銷。
奈雪的茶帶火了「茶+軟歐包」,隨之一大波品牌都上線了歐包產品。
「茶+軟歐包」模式
但真正上了才知道,歐包需要廚房、需要人工,需要展示貨架,對門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要求極高。而且損耗高,當天銷售不完,必須全部銷毀。
真正有實力上歐包,並堅持下來的品牌並不多,光是製作歐包的烤箱、攪拌機、原料等對門店面積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商圈就難以滿足。
如果品牌熱度不夠,銷量達不到盈虧平衡點,增設歐包帶來的客單價提升,就不能填補增加的運營成本。
總的說來,歐包模式重,小玩家很難做好。
從臺灣和日本流行過來的舒芙蕾、銅鑼燒,來自比利時的厚鬆餅等產品,也曾在行業刷過一波存在感。
相比於歐包,這些產品不需要增設廚房,只需要在吧檯找到適當的位置,放一臺機器,讓吧檯人員在製作茶飲的間隙操作即可,而且香氣濃鬱,像「雲朵般鬆軟」,顏值很高,非常適合拍圖傳播。
可在製作茶飲的間隙操作
不過,這類產品也有兩個不得不提的Bug:
一個是產能有限,顧客等待時間長。以舒芙蕾為例(鬆餅、銅鑼燒與舒芙蕾製作模式類似),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單頭舒芙蕾機,一鍋出6~8個,10~15分鐘出一鍋,而且必須現點現做,等待時間久。
另一個是流行周期短。2018年~2019年,很多飲品門店都上了舒芙蕾、銅鑼燒產品,但是到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品類。
「中國人的胃,必須要吃熱的、鹹口的,才會有滿足感。」
2018年年底,我去採訪謝謝茶時,馬東作為投資人如是說。因此謝謝茶出的謝謝包,以現做的,鹹口熱食為主,在北京三裡屯有一定品牌熱度。
而在茶飲行業,其實對傳統小吃的嘗試早已有之。前有珍珠奶茶創始品牌—春水堂,以茶+中式小吃的模式,店內滷豆幹、蘿蔔糕、牛肉麵等產品,銷量不俗。
茶米茶品牌創立之初,就以茶+中式小吃為主,店內的叉燒包、大紅袍蝦餃等都是爆款。
茶米茶叉燒包
再往前五六年,第一波新茶飲品牌,也在這方面經過各種類型的搭配和嘗試,比如嫩綠茶推出過的牛肉飯、因味茶的嫩烤雞塊、荼啡茶的麻薯等等。
和軟歐包的痛點類似,傳統小吃需要煎炸滷等製作工序,廚房和製作人員必不可少,需要做下來慢慢吃的食物,對門店的空間也提出較高要求。
在新茶飲品牌的探索下,中式點心又進入了行業的事業。
以此次安佳專業乳品推出的「芝士茶粽」、「福團」等為例,這些中式點心,不僅迎合了國潮崛起的大趨勢,在消費端與門店端,也做到了「輕模式」。
消費場景輕:在兩頓正餐之間的非主餐時間裡,能夠給顧客一些能量的食物,又不會感到太飽,口味具有話題性,食用方式可堂食也可帶著邊走邊吃,與正餐明顯區別開來。
消費價格輕:據安佳專業乳品相關負責人透露,這些產品的建議零售價約價10元,相比於軟歐包,不會覺得太貴,符合當下年輕消費者的主流消費能力。
產品輸出輕:不管是芝士茶粽的水晶皮,還是糰子的多彩外觀,注重顏值和質量的小而美;其次是加入了安佳奶油、芝士等明星產品,增加價值感和健康屬性。
運營成本輕:芝士茶粽、福團、霸氣卷等產品,從安佳專業乳品的公眾號可以看到,這幾款產品製作流程簡單、不需要額外增加廚房、人工等成本,在門店現有吧檯簡單操作即可,門店有沒有座位都可以銷售,毛利相對更可控。對於茶飲店來說,屬於「運營友好型」產品。
新茶飲受製作效率的限制,一家店的收益是有上限的。
茶+模式,相當於為新茶飲的增量模式。在有限的空間裡,賣更多的東西,是生意的本質。
而行業裡任何產品的變革,都離不開優質的供應鏈品牌的加持。
此次在如安佳專業乳品等頭部供應品牌的帶動下,運營成本低、毛利高、模式輕的中式點心,茶+中式點心,或許會成為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玩法。
統籌|妮可編輯|金語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