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糧食作物——小麥,沒有小麥就沒有現代文明

2020-12-05 愛調皮的傑瑞

在現代社會我們享受著科技知識、產品的便利,為我們生活提供了多樣性。科技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開拓了我們的視野。自從工業革命以後,世界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蒸汽機的發明縮短了人類之間的距離,雖然期間有不斷的戰爭,卻加速了世界文明的飛速傳播。

人類是從什麼時期,進入了跨越式的發展。人類最遙遠的祖先——非洲古猿,從樹上下來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在這幾百萬年的進化生涯中,我們的祖先在緩慢的成長。從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也有一個幾百萬年的過渡期。隨著非洲大陸環境的變化,非洲原始的熱帶雨林逐漸成為稀樹草原,為了生存我們的祖先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遷徙

大約在7、8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從非洲大陸出發,穿過西奈半島,分散到世界各地,先後戰勝元謀人的後代、北京人的後代、爪哇人的後代和尼安德特人。在這勝者生存的世界裡,我們的祖先笑到了最後。在殘酷的環境下,我們的祖先開始變得團結起來,學會製造各種工具,慢慢的進入到石器時代。

在最初的狩獵採集時代,亞洲的祖先和非洲的祖先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是什麼讓亞洲人開始超越非洲人,最後碾壓我們非洲的祖先。

大約在11000年前左右,居住在地中海地區的人類發現了小麥,這段時期是母系氏族時期,男人的地位低於女人。在傳統的狩獵採集社會中,男人負責狩獵女人負責採集。在沒有先進工具的採集社會,狩獵所得食物遠遠不能滿足種群的需求,主要食用的食物是女人採集的,在這個時期女性做出的貢獻遠遠大於男性,因此在這個時期女性佔有主導地位。

在長期採集的過程中,小麥的祖先各種性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野生的小麥為了適應殘酷的自然環境,有些小麥具有很長時間的休眠期,這是為了延續群體的存活。如果當年成熟墜落的小麥,來年全部發芽,假如遇上乾旱的年份,這樣就會有滅頂之災,在人類不斷的選擇下,小麥的進化適應了人類的需求,在經過數千年的選擇,小麥具有了生長期一致的性狀。

在小麥大規模的種植下,人類的生活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類在這段時期進入了農業時代,在農業時代男人的力氣要遠遠大於女性,種植莊家的工作主要有男性負責,在此時男性的地位超越了女性。小麥的大規模種植,有了村莊的出現,為了保護共同的利益,村民開始變得團結起來,人民推舉出德高望重的人做酋長。

村莊一步步逐漸擴大,為了爭奪土地資源不斷爆發戰爭,勝利者將失敗者的地盤納為己有,就這樣酋長所管領的地盤越來越大。在這時,人類發現現在種植的糧食供應所有人是綽綽有餘的,其中一部分剩餘的勞動力投入到其他的行業,從此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城市。

世界上最早的歷史文明是巴比倫文明,這個地方距離小麥發現的地方隔得並不是很遠。小麥沿著經度開始東西傳播,先後傳到埃及、阿拉伯、印度、中國。人類進入到農業社會開始了飛速的發展,石器時代人類以龜速在發展,在農業時代我們發明了許多有用的物件。

小麥是影響我們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糧食作物,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小麥的訓話,現在我們人類的社會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在歐洲殖民者殖民世界之前,非洲大多數國家出處在原始的狩獵採集社會,這也許是我們歷史的縮影吧。

農業在世界三大產業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小,越是發達國家農業所佔比重就越小。在現在很多人看不起農業,殊不知沒有農業的出現,也許我們現在仍然處於愚昧的文明時代。

相關焦點

  • Nature | 迄今最為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圖譜,揭示小麥現代育種進程中...
    該研究選取了全球小麥育種進程中具有代表性的16個品種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圖譜,使從事小麥研究的科學家和育種家們快速鑑定與小麥產量性狀、抗病蟲害及其他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基因,從而為提高小麥的產量及病蟲害抗性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 ...最為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圖譜,揭示小麥現代育種進程中的遺傳變異
    該研究選取了全球小麥育種進程中具有代表性的16個品種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圖譜,使從事小麥研究的科學家和育種家們快速鑑定與小麥產量性狀、抗病蟲害及其他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基因,從而為提高小麥的產量及病蟲害抗性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小麥是全球種植範圍最廣也是消費最多的一種主要糧食作物,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供給了主糧。
  • 新疆試種耐陰小麥 果樹下栽種糧食作物有望穩產
    新疆試種耐陰小麥 果樹下栽種糧食作物有望穩產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13日電(朱景朝 徐晶晶)記者13
  • 河北小麥的進化之路
    □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 ■閱讀提示 小麥,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小麥也一直作為中國傳統農耕社會中的「五穀」之一,佔據著重要地位。河北也是全國重要的小麥優勢產區之一。
  • 稻花香、小麥香、玉米黃—養育了輝煌華夏文明
    粳稻比秈稻的穀粒短,通常黏性也高,種植的區域更靠北,旱作更多水稻之鄉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水稻播種面佔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佔一半以上。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
  • 還是把史蒂夫餵得太飽了《我的世界》一分鐘了解小麥馴化史
    都說《我的世界》是一款追求細節的遊戲,而其中之一就是飢餓度系統,史蒂夫要想辦法來收集食材進行加工。
  • 擬南芥父本單倍體誘導在小麥上複製 雜交小麥育種時間縮短
    擬南芥父本單倍體誘導在小麥上複製 雜交小麥育種時間縮短 科技日報 | 2021-01-13 09:44:12 種植雜交小麥被認為是今後大幅提升全球小麥產量的首選途徑之一。據預測,如果雜交小麥推廣應用達到雜交水稻同等水平,我國每年可新增小麥產量約1200萬噸(按照中國小麥年總產量1.2億噸,10%增產來估算),將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同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的小麥,受基因組複雜性(異源六倍體)所限,其雜交育種長期停滯不前。同時,制種成本過高也大大制約著雜交小麥的產業化推廣。
  • 小麥水分與容重的規律,小麥水分計算公式,水分對小麥粉品質影響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代表種為普通小麥(學名:Triticum aestivum L.)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穀類作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質燃料。
  • 土豆——世界上最成功的植物之一,沒有它可能就沒有人類文明
    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曾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科學命題,即用槓桿原理撬動地球,但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支點,這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案例。然而,就對地球的影響而言,也許生物力量比物理力量更具戲劇性。馬鈴薯起源於南美安第斯山脈,具有撬動地球的傳奇魔力,深刻地改變著或正在改變著世界歷史進程和文明潮流。
  • 小麥的「前世今生」
    小麥,由新石器時代人類對某類野生禾本科植物馴化而來。據考證,小麥「祖籍」西亞,早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6000年,西亞地區已廣泛種植。在中國,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河流域最早開始種植小麥。現今,小麥已是中國第二大糧食作物,僅次於一萬年前就「主場作戰」的水稻。究其原因,一是小麥「怎麼樣能養活更多人」的問題完美解決。
  • 科學網—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
    ■本報見習記者 韓揚眉 小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 鉤沉|全國重要優勢產區之一 河北小麥的進化之路
    李輝供圖■閱讀提示小麥,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小麥也一直作為中國傳統農耕社會中的「五穀」之一,佔據著重要地位。河北也是全國重要的小麥優勢產區之一。其實,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種植歷史的小麥,原本是地地道道的「外來物種」。2019年6月14日,河北唐山遵化市東新莊鎮後毛莊村農民在收割小麥(無人機拍攝)。
  • 科學網—雜交小麥「一步到位」
    先正達集團供圖 ■本報記者 張晴丹 雜交水稻的成功種植讓國人擺脫飢餓困境,對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有著重要意義。玉米的雜交育種技術研發也非常成功。但是同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的小麥,受其六倍體複雜性所限,卻在雜交育種上停滯不前。多年來,世界育種家們都在尋求突破,但這條路走得異常困難。
  • 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新聞—科學網
    小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 你不知道的小麥那些事!
    說的就是以夏熟作物小麥小得盈滿,但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收割。小滿意味著小麥進入灌漿期和乳熟期。灌漿期間,小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澱粉、轉化的蛋白質及其他有機物質通過同化作用貯存在種子內,使籽粒日漸飽滿。小麥灌漿期需要充分的水分。農諺說,「小滿不滿,麥有一險」,指的就是小麥在此期間容易遭受乾熱的侵害,導致減產。
  • 雜交小麥「一步到位」—新聞—科學網
    雜交水稻的成功種植讓國人擺脫飢餓困境,對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有著重要意義。玉米的雜交育種技術研發也非常成功。
  • 魯非/焦雨鈴團隊合作通過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
    小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短短的幾千年時間裡,小麥便從起源地西亞的「肥沃新月地帶」擴展到全球各地不同的生長環境中,成為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作物之一。小麥是如何如此成功的適應不同生長環境?「祖先」小麥又是如何進化為現代小麥的?小麥遺傳學家們不斷探索,試圖揭示小麥的「家世」。
  • 認識小麥的莖,小麥的根有幾種?
    小麥莖基部第一節間開始伸長,稱生物學拔節期,之後隨葉齡進程,各節間依次伸長。基部二個節間伸長的時期是控制基部節間長度的關鍵時期,生產中通常將全田50%植株基部莖節露出地面2釐米左右時的時期,稱為物候學拔節期(生產上拔節期)。 節間從開始伸長至定長一般要持續3個葉齡期。節間的伸長開始都緩慢,後逐漸加快,再轉慢。
  • 技術「一步到位」 雜交小麥育種產業化再下一城
    據預測,如果雜交小麥推廣應用達到雜交水稻同等水平,我國每年可新增小麥產量約1200萬噸(按照中國小麥年總產量1.2億噸,10%增產來估算),將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同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的小麥,受基因組複雜性(異源六倍體)所限,其雜交育種長期停滯不前。同時,制種成本過高也大大制約著雜交小麥的產業化推廣。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世界的影響——加速了人類文明傳播的步伐
    信心滿滿的哥倫布跨上了他的探險之旅,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這場探險將影響全球文明的進程。 海洋的冒險是枯燥的、無聊的,在漫漫的海上漂泊,過了幾十天仍然沒有發現陸地。此時的船員們開始坐不住了,他們強烈的要求回國,不想死在這遠不見陸地的海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