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硬體設計 發表於 2021-01-11 09:58:01
本部分介紹了軟體需求過程,針對剩下的五個主題,並展示了需求過程如何與整個軟體工程過程相吻合。
2.1過程模型
本主題的目的是提供對需求過程的理解:
不是軟體生命周期中離散的前端活動,而是在項目開始時啟動的過程,並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不斷改進;
確定軟體需求為配置項,並採用與軟體生命周期過程的其他產品相同的軟體配置管理方法管理軟體需求;
需要適應組織和項目環境。
特別地,本主題關注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項目和約束配置抽取、分析、規範和驗證活動。該主題還包括為需求過程提供輸入的活動,例如市場營銷和可行性研究。
2.2過程的行動者
本主題介紹了參與需求過程的人員的角色。這個過程基本上是跨學科的,需求專家需要在利益攸關方的領域和軟體工程的領域之間進行協調。除了需求專家之外,通常還涉及許多人,他們每個人在軟體中都有利害關係。項目的利益攸關方會有所不同,但總是包括用戶/操作員和客戶(他們不一定是相同的)。
軟體利益攸關方的典型例子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用戶:這個組包括那些將操作軟體的人。它通常是一個包含不同角色和需求的人員的異構組。
客戶:這個群體包括委託開發軟體的人或者代表軟體目標市場的人。
市場分析師:大眾市場的產品不會有委託客戶,所以市場營銷人員經常需要確定市場需要什麼,並充當代理客戶。
監管機構:許多應用領域,如銀行和公共運輸,都受到監管。這些領域中的軟體必須符合監管機構的要求。
軟體工程師:這些人從開發軟體中獲利是合法的,例如,復用其他產品中的組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某個特定產品的客戶有損害組件復用潛力的特定需求,軟體工程師必須仔細權衡他們自己和客戶的利害關係。特定的需求,特別是約束,可能會對項目成本或交付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它們要麼與工程師的技能集很匹配,要麼與工程師的技能集很不匹配。應該確定這些需求之間的重要權衡。
完美地滿足每一個利益攸關方的需求是不可能的,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就是在主要利益攸關方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以及在預算、技術、法規和其他約束條件下進行權衡。這樣做的先決條件是確定所有的利益攸關方,分析他們「利害關係」的性質,並引出他們的需求。
2.3過程支持和管理
本節介紹需求過程所需和消耗的項目管理資源。它為軟體工程管理知識領域的第一個主題(初始化和範圍定義)建立了環境。它的主要目的是將2.1中所確定的過程活動與成本、人力資源、培訓和工具等問題聯繫起來。
2.4過程質量與改進
本主題涉及需求過程的質量評估和改進。它的目的是強調需求過程在軟體產品的成本和及時性以及客戶對它的滿意度方面所起的關鍵作用。它將有助於用軟體和系統的質量標準和過程改進模型來確定需求過程。過程質量和改進與軟體質量知識領域和軟體工程過程知識領域密切相關
按過程改進標準和模型劃分的需求過程覆蓋範圍;
要求、過程措施和標杆管理;
改善計劃及實施;
安全/CIA改進/計劃和執行。
原文標題:軟體需求過程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硬體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