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IDG已投資15隻以年輕人生活方式和年輕人創業為主的90後項目,90後中很多人具有了真正的興趣和理想主義,具有獨立思考、自由的精神,創造了不一樣的生活消費娛樂方式,並能夠為之比較純粹的努力和堅持。
IDG投資90後項目的邏輯和3年前投資金融項目有相似的邏輯。IDG在3年前開始投金融,但是還沒有出現網際網路金融泡沫,國內投了22個金融相關的公司包括宜信、銅板街等,美國投了4個金融項目包括Coinbase/OpenCoin虛擬貨幣公司、一個支付公司。
2013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網際網路金融泡沫,很多具有金融專業背景的人開始創業,因此,可選擇的投資標的增多而選擇的時間也更加倉促,其中中國的22個網際網路金融項目中一半是在2013年投資的,而另一半是2013年以前投資的,22個項目中估值大於等於1美元的有4-5個。
因此,IDG在投資項目中「趕了兩次早」,一次是網際網路金融,一次是年輕人生活方式和年輕人創業。
90後中很多人具有了真正的興趣和理想主義,創造了不一樣的生活消費娛樂方式,並能夠為之比較純粹的努力和堅持。
一、90後的價值觀
1、90後的集體背景:
1)相對孤獨和自我。由於計劃生育更嚴格、周圍的同齡人更少。
2)來自家庭的責任和壓力較小。90後的父母是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10年中產生,目前是社會的中流砥柱。
3)缺少集體回憶。成長於中國高速發展的20年中,社會變遷太快,90後所經歷的共同事情的時間比較短,因此缺少集體回憶。
4)擁有更好的教育背景。大學擴招和人口拐點同時發生在90後一代;對科技產品使用更熟練;更具有技能和個人興趣,更多傾向於選擇創業。
5)相對於80後,90後具有以下特徵:更個性,更開放,更願意表達,更自由,更物質。
6)在90後眾多標籤中最為顯著的是:宅腐、高調、自由、八卦、時尚、樂觀、善良、敏感、叛逆、神經質、感性、個性等。
2、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90後最大的不同是學生階層分化更明顯
70、80、90後經歷社會分層時處於不同的生活階段導致70、80、90後出現不同的特徵。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70、80、90後帶有鮮明的年代特徵。
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說,經歷了過去十多年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加速社會財富分化,同時社會分層開始,進而使70、80、90的有了不同特徵。
對於70後,經歷社會分層時處於心理成熟階段,在30歲到40歲時面對中國社會財富、階層的快速分化,不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影響。
對於80後,大學畢業或即將畢業時經歷社會快速分層,這種分層對80後造成比較突出的影響。80後更容易批判社會,同時比較早地進入懷舊的年紀。80後在27歲甚至25歲就開始懷舊,而懷舊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對現狀略有不滿的,或對過去略有懷念的。
當80後處於小學中學時,同齡人之間的家庭、父母背景差距較小,但是當他們進入大學或大學畢業後,周圍的同齡人迅速分化。社會分層對80後群體產生的影響是必須承認周圍同齡人的機會選擇和道路是不同的。
對於90後,90後在更小的階段面對同齡人不一樣的現實,即由於同齡人所處的家庭的不同,面對的機遇也會不一樣,因此90後很小就形成社會群體不同的意識。對社會現實的過早接受導致90後壓抑化的性格。
二線城市90後主要特徵是一部分90後變得容易接受現實。因為90後發現自己難以改變並且從小就接受了很多心理上很難接受的周圍的不同和現實,因此90後中一部分人滿意於生活現狀,表現為更宅、表面上更消極、更接受現狀,另外一部分90後也變得非常的極化,變得非常理想化、願意改造現實。
韓寒和郭敬明基本上可以反映80和90後的差異。由於韓寒帶有文風犀利、批判現實、諷刺政治、灌輸思想的特徵所以受到80後的喜愛;而郭敬明帶有虛幻、浪漫、美好世界、個性化選擇的特徵所以受到90後追捧。
3、90後更加個性化
在物質層面上,由於90後生長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幾乎沒有經歷物質匱乏年代,很多東西從小是能夠得到的,因此,90後對物質的訴求雖然也比較明顯但更多的是基於物質之上的需求,因此他們更願意選擇代表他們意見、情緒、表達和特徵的事物。總之,因為90後不再側重對基礎物質需求而更個性化。
1)90後的分眾化娛樂
「四大天王」時代不再,而是更多的個性化選擇(比如大型女子組合snh48,群星戰術總有一款適合你)。90後更加分眾化並參與了明星誕生的過程,比如選秀、草根明星、網絡紅人。由於年輕一代在消費觀上更個性化的變化,一些品牌展開迎合年輕一代的分眾化營銷。
比如,2013年7月可口可樂曾做過嘗試在每個可樂瓶上標註一個名字,消費者買一箱可樂,可以選一支標註自己的名字,由此帶動了90後甚至80後整箱購買可樂,這是一個大品牌低下頭做分眾化營銷的成功案例。90後受日本文化影響加深對宅腐文化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比如漫畫、動漫等。
2)90後在表達方式上更加極化
由於方便的網際網路獲取途徑,使得90後過早的攝取了太多的信息。很多的網絡流行語都是在貼吧的語言上反應出來的,新的流行語(比如「累覺不愛」)存在90後語言表達中,是因為90後從小接觸網際網路,接觸到太多信息,所以他們在尋求表達極化的需求。
所謂極化就是怎樣才能達到刺激或興奮點的說話方式,因為90後對語言產生刺激的閾值已經被過早的網際網路信息的介入變得比較高。在70後看來很極端的語言或表達方式,對於90後來說是很正常的。
3)90後善於從紛亂的信息中尋找想要的東西
IDG已經投資了一項彈幕項目——Bilibili。彈幕滿足了90後的需求,即吐槽和表達,發彈幕的人達到了表達的欲望、接受彈幕的用戶也找到了樂趣。
我個人一開始也不能接受彈幕這種形式,認為彈幕影響用戶的瀏覽體驗。但是在訪談用戶後,用戶表示這種形式不僅妨礙欣賞電影情節還可以看到電影內容槽點。
過去半年中B站的用戶瀏覽特徵表現出移動化和廣泛化,用戶不僅僅觀看B站上的動漫還觀看影視、微視頻等。雖然B站最初只是卡通和動漫,但是由於其特有的表達和生活特徵,使得其變成90後在影視等觀看娛樂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90後生活方式的特徵逐漸變成年代特徵。
此外IDG還投資了關於90後生活方式的項目——臉萌,比如臉萌,解決年輕人更多的動漫需求。臉萌海外版 FaceQ上線半個月來,在沒有推廣的情況下,在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登上了娛樂下載榜或者總榜第一位,下載量超過100萬,由此看出90後生活方式、表達方式改變、演進帶來的巨大力量。
4)90後更願意消費帶有情感屬性的東西
普通的物質類、溫飽類的需求對於90後已經不是典型需求,90後樂於消費精神層面的、帶有情感屬性的東西。比如手辦(代表卡通形象的玩偶),一個手辦價格數百元至幾千元;比如Cosplay,一套Cosplay價格在幾千元。Cosplay已成為大學必備社團,目前全國有40萬以上Coser,並且數目還在快速增加。
5)90後的表現欲更強
90後對網際網路更熟悉,沒有過多的擔心和顧慮,更懂得保護自己,更有表達欲。通過視頻、照片、文字等多種方式展現表現欲,比如彈幕、照片惡搞、網絡流行語等。
二、90後的網際網路和移動使用情況
1、90後普遍已經熟識網際網路
1)90後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和最信任的媒體都是網際網路。44.8%的學生認為網際網路是最常接觸的媒體,25%的學生認為電視是最常接觸的媒體。
2)90後網上購物比例非常高。
3)二線城市90後較一線城市相對落後。
2、90後對行動裝置及APP需求旺盛
90後大學生對移動需求,依次為娛樂、生活、學習。60%的90後大學生認為即使身邊有電腦仍會使用手機上網。對APP使用有較大粘性,手機上平均安裝APP的數量在16個左右,每天使用3小時,並願意對正版APP進行付費,這是90後消費觀念上的變化,平均每月APP上的花費17元。
三、未來可能的投資機會
1、從85後人群看中國網際網路發展
1984年、1985年出生的主流人群在不同階段的需求,代表了過去十多年來,中國PC網際網路在不同階段的商業發展模式。
85年出生的人群,在上學時主要是一些小的娛樂需求,如社交工具;上大學時要求更多的娛樂和遊戲,因此出現了網際網路遊戲的發展;大學將畢業時有了初步的社會化需求,因此產生了一批求職信息類網站;當他們步入社會後,消費觀念產生,因此出現了電子商務的開端。
從電子商務在過去六年中品類更替來看。2007-2008年淘寶網通過出售價格便宜、樣式多、性價比高的衣服吸引消費者,此時85後人群正處於大學剛畢業、進入社會的階段,主要是個人消費品。
時間進一步推移,過去兩三年中,淘寶網銷售中度個人消費品和輕度家庭消費品,包括化妝品及一些基礎食品、用品。目前85後人群到了買房子、生孩子的階段,因此淘寶網的品類已經覆蓋到重度家庭消費品,即將發生、正在發生的增長最快的品類是家居、裝修品類,以及家庭使用、家庭飲食方面。
以此類推,接下來兩年應該是重度個人消費品和家庭消費品。當85後成長到32歲成為中堅力量時,他們對品質的要求驅動他們去購買高價的、品質好商品以及重家庭消費品(柴米油鹽)或者給父母買東西。
2、未來的投資機會
符合90後剛需的、網際網路化的、個性化的產品形態類似於80後驅動PC網際網路發展的情形,90後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需求。遊戲依舊會很賺錢。80後、90後幾乎在同一時間上開始接觸遊戲,90後培養了更好的付費可能性,並且90後對遊戲的持續周期比80後長。
八卦,和十三年以前的門戶網站對於當時年代的80後誕生的需求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現在是在移動端。90後對社交的隱私保護更重視、個性化要求更高,更願意參與娛樂的製造。
90後購物趨向個性化和社會化。個性化的特徵是多樣選擇、參與設計、主導製造;社會化的特徵是聽取意見領袖、分享機制。對於90後而言沒有社交網絡只有「社交場所」,即90後更在乎的是體驗度、存在感。
90後在物質條件不匱乏和家庭壓力小的,因此90後的決策成本很低,導致90後中出現「裸辭」現象。90後對待工作方式是依次是快樂、學習、物質,越來越多的90後傾向於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以自己的技能換取生活方式。
四、未來投資趨勢——應具有網際網路思維
挖掘網際網路思維背後的現象,探究網際網路對消費者的影響。年輕對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以年輕為基礎的物質需求引出,在這個群體中誕生更願意消費於情感的趨勢。目前網際網路思維的東西只是利用了一些傳播途徑、媒介、方法,產品形式和體驗來完成的,需要用新的方式建立和溝通的用戶情感。
電子商務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一種形式。7年以來,電子商務已經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傳統供需關係上,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將導致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供過於求,這是發展的必然結果。如果供大於求,那麼企業將越來越傾向於需求。
網際網路思維,是在與用戶建立供需關係的每一個節點上,都是靠直接用戶需求而不是間接的。
比如美甲項目——河狸家,傳統模式是顧客(一般有預付費)進入美甲店找當時可以提供美甲的技師,以該美甲師可以畫的樣式為前提,從中選擇傾向於喜歡的,消耗掉預付費;而網際網路思維是,在顧客喜歡的場所,希望的時間段,選擇中意的美甲師和美甲樣式,並在消費完成後付費。
河狸家在原來美甲服務行業的供需關係上,把每一件事情都向用戶端跳了一大步,對於用戶來講是一個所謂的體驗更新,從經濟學的角度,是河狸家比所有人都提前在每一個節點上給予用戶更多的優惠。
這種網際網路思維給傳統企業帶來的威脅是,傳統企業只能選擇漸變而不能在每個點上都突變。傳統的購買商品的供需關係中,顧客在商店的所有的庫存中尋找所需的商品並接受商店提供的價格;而電子商務改變了這種模式,電子商務中的消費者可以隨便挑選所有商品,以最便宜的價格購買喜歡的商品。
比如,三隻松鼠項目。三隻松鼠的體驗很好,比如包裝箱設計的很可愛,很體貼(果殼袋、溼紙巾等),傳統的客戶服務叫做客服,三隻松鼠客戶服務部叫做客戶滿意部,客服叫做客戶體驗師、客戶體驗師初級、客戶體驗師中級、客戶體驗師高級。
淘寶注重的情感溝通,比如淘寶客服稱呼「親」,而三隻松鼠稱客戶為「主人」。三隻松鼠在建立企業時將企業的核心變成以消費者為核心,尤其是產品塑造上,在每一個節點上,都向用戶端跨了一大步。網際網路思維的關鍵是能不能打破原來的供需平衡,在每個維度和接觸點上把供應端向消費者端提供更大便利。
總之,網際網路思維是,第一,在物質基礎滿足之上與用戶溝通建立的情感屬性,尤其是年輕用戶;第二,打造新的商業模式時,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只是從足夠多的角度上解決一個類別服務和產品銷售時向消費者端邁了一大步。
中國在很多領域網際網路化趨勢和美國是一樣的,但是最後的過程是不同的。
以零售業為例,美國的零售行業更迭是一個完整循環,線下的渠道商和品牌商已經做的很好了之後才開始網際網路效率提升。美國的百貨商場通過運營商品來獲得用戶分層和用戶屬性,30%-40%的商品是商店特有的,用這些商品屬性、特徵來界定用戶、挖掘用戶忠誠度。
而中國消費領域和消費意識的進步比較快,所以中國出現了網際網路思維。但是整個中國的零售行業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在中國很少通過商品運營獲取品牌忠誠度,基本上是流量運營,而不是對商品品牌做選擇、做特徵標註。
因為中國平臺商和渠道商在零售行業線下發展相對不夠快,而用戶的消費水平、消費意識、消費能力提高,所以中國誕生了中間狀態即網際網路思維。
網際網路把年輕消費群體應該需要的消費品牌和消費特徵,因為線下不能展現,只能通過線上完成,形成中國的網際網路思維。
美國是完整成熟迭代,美國的網際網路品牌比中國發展滯後兩三年,因為美國品牌的線下品牌能力、對用戶的滲透都比較好,所以在迭代過程中完成了第一個循環後才開始第二個循環,第二個循環提升效率顯著高於第一個循環才可以開展第二個循環。而中國還沒有完成第一個循環時,已經開始了更具有現代特徵的第二個循環,因此產生了只有中國市場才有的投資機會和市場特徵。
創新中國以不斷創新和超越的精神,全球獨創資智通鑑智慧系統,以解決企業商業模式設計、資本運作、項目落地為目的,整合產業上下遊資源、孵化產業優質項目,構建政府、企業、產業之間一站式、立體化的生態循環。讓來自全球的商界精英、金融行家、名人名家的思想和智慧匯聚平臺內生系統,共同助力中國民族創新品牌的騰飛。
截止,2014年9月創新中國發展城市合作50家,聚合5000企業家會員;孵化優勢項目100多個,實現落地與運營項目達30 多個。
創新中國歡迎您的加入!
全國諮詢熱線:400 088 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