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女性科學家,女孩理科一樣牛!

2021-01-15 親子幫



嘿,你聽說了嗎?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首次由2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美國伯克利大學的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馬普所感染生物研究所的微生物學家法國人Emmannuelle Charpentier。


由於她們在2012年發現了細菌免疫系統的CRISPR,並將其作為基因編輯器。


此次的化學獎創造了歷史,只頒給了女性科學家。


這對從事科技工作的女生來講,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雖然諾貝爾獎離我還是很遠的,但兩位女科學家獨獲諾貝獎對我們這一代的女性和未來年輕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來講,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事情:女性,專注於本職的工作,只要有價值一樣會被世界認可。





Part One

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


在STEM領域上(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性別差異是經常被討論的話題。


在各大院校的理工系所裡,也經常是男多於女。就業市場上,數理工程類專業對於男性的偏愛,也讓女性望而卻步。


下面是我在網上看到,卻發現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我一個想學工科的被父母逼著選文科,對了,我是女生,理科出身。」

「男孩子學數學物理比較在行」

「女孩子家家學什麼土木工程,學文科吧。」

「我是排水專業的,出去找工作,企業直接說「我們不要女生」。」


看到這些,小編的心顫了一下。「女孩子學不好理工科」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


甚至,搜狐CEO張朝陽9月11日直播中還說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長得好看老被人看,沒心思學。


從社會角度來說,是因為這是個男權世界。


自古以來,社會地位高、賺錢多的行業幾乎都被男性霸佔。


古代科考,只有男的能參加,他們擅長文科。


由於近年來工程類、特別是計算機和智能領域的興起,導致這些領域的人才十分缺乏、供不應求,從而提高了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價格。


理工科,變成了一個吃香的行業,他們又開始擅長理科了。



從家庭角度說,孩子對父母行為的觀察以及父母的觀念灌輸,慢慢使其形成反映男權制的性別觀念。


在家庭生活中,父親的優越地位與母親的順從,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未來職業選擇上,父母可能會說「女孩幹嗎要學理工科,當個教師多好,將來好嫁人」。


哪怕2020年了,還是有那麼多人把女生當做了附庸,紮根在人們內心的男女歧視還是沒有根本的變化。


這樣的偏見流露,實際上在慢慢消磨女孩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期望。


儘管有這些屏障,女性還是持續地為科學領域做貢獻。


遠到居裡夫人,近到咱們的屠呦呦、陳薇,都是在各自領域一言九鼎的重量級人物。




Part Two

在STEM領域,女孩真的不如男孩嗎?


從小到大,我們或多或少,都聽周圍的親戚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女孩子小時候成績好是因為細心,男孩只要到了高中,成績就會突飛猛進,特別是理科,女孩到時追也追不上。



這句話聽多了,似乎已經變成了真理,但諷刺的是,在真正的大數據面前,它簡直一無是處。


美國教育部曾對全國學生的成績進行過統計分析,他們發現,女孩的數學成績長期以來,和男孩的差別僅在兩分之內;


上了中學之後,女孩通過「代數」學科的比例要超過男生;


在科學方面,女孩升入高中後的表現與男孩相當,並且她們報讀高級科學和數學課程的比例和男孩一樣高。


https://www2.ed.gov/about/offices/list/ocr/docs/gender-equity-in-education.pdf

△參考資料:

https://nsf.gov/statistics/2016/nsb20161/uploads/1/14/tt01-03.pdf

也就是說,無論是小學還是高中,女孩在理科上從來就沒有落後過。


小編上初中高中的時候,身邊也有特別多特別多理科班的女學霸。


我們要打破家庭和社會上的「性別偏見」和「刻板印象」,要告訴女孩們:她們在STEM學習上沒有任何智力和能力上的劣勢。




Part Three

如何讓女孩愛上STEM?


中國要想成為在世界上能夠傲視群雄的科技強國,就一定不能忽視女性的力量。 


如果要吸引某些極富天賦的大腦加入探索科學的旅程,僅僅是消除性別偏見,確保她們有平等的入學機會是不夠的。


消除就業歧視和誤解,也是讓女孩們投入STEM懷抱的關鍵。


在就業市場上,一些崗位招聘時設立性別要求,工作中的薪酬差異和升職機會存在男女差異。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理工科專業女生不好就業,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體力勞動並不佔就業市場的主流,女性也並不會因此失去過多的就業機會。


況且,每個行業在就業上都可能會存在各種問題,不能以偏概全。



不要因為這些外界的聲音幹擾自己的決定,沒有必要因為顧慮就業而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


我們最近通過對鄭州的教育機構進行調研,欣喜地發現學STEM、學擊劍、學籃球的女孩子雖然比例少,但是這兩年也漸漸多起來了。


平時我們對於課包福利,也是無差別送出,甚至會特別鼓勵女孩子報名


也許我們的努力,是為了出現這樣一個社會:


男生也可以學文科,女生也可以學理科。男生可以做老師,可以做護士,女生也可以做IT,開飛機。


不管男性和女性,都能充分欣賞文理科各自的魅力,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有豐富的社會機會發展自己的特長,而不必首先顧慮「學這個能否立足」


希望未來,中國能出現更多的女性科學家,和中國女排一樣,驚豔世界。

相關焦點

  • 諾獎大預測: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會頒給誰?
    諾貝爾獎儼然成為了科研界的狂歡,其中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周三)17:45分公布的「最正統」的諾貝爾化學獎尤甚。初識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著名科學家艾爾費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自1901年起開始頒發。最開始只設立了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與和平五種。1969年瑞典銀行用諾貝爾的名義捐了一筆款,增設了經濟學獎。
  • 2020 諾貝爾化學獎頒獎,兩位發明基因組編輯新方法的女性科學家獲獎
    在前天和昨天的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物理學獎頒獎後,北京時間 10 月 7 日晚些時候,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Emmanuelle Charpentier(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 Jennifer Anne Doudna(詹妮弗·杜德納)兩位女性科學家獲獎,獲獎原因是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
  • 美英兩國三位科學家共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來源:券商中國10月3日瑞典當地時間中午(北京時間17:45),被調侃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的化學獎終於宣布!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化學領域,分別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 新聞背景:諾貝爾化學獎知多少
    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與諾貝爾設立的其他獎項一樣,諾貝爾化學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在沒有評出化學方面重大成果的年份則空缺獎項。直至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出現過8次空缺,共計頒發109次,其中63次獲獎人數為1人,而獲獎人數為2人和3人的次數都是23次。
  • 數說諾貝爾化學獎:183位得主中女性有5位,2位為跨界獲獎者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7日揭曉。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諾貝爾化學獎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 第4位女性得主: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誰?
    在諾貝爾獎宣布的日子裡,我會和其他很多科學家一樣,緊張地守在電話旁,等一通來自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電話。我致信管理諾貝爾遺產的諾貝爾基金會,希望對他們進行郵件採訪,了解這一年來基金會如何運用其掌握的資產和全球性的影響力來幫助人類社會抗擊疫情;又分別聯繫了頒發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卡洛琳斯卡醫學院;頒發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以及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只有瑞典皇家科學院熱情回復我,答應我在發布會後與科學院的專家進行電話採訪——只是這個過程將非常複雜。
  • 首次女性科學家共享的諾貝爾獎——2020化學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美國伯克利大學的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馬普所感染生物研究所的微生物學家法國人Emmannuelle Charpentier。由於她們在2012年發現了細菌免疫系統的CRISPR,並將其作為基因編輯器。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中新網10月9日電(劉丹憶)每年10月初,世界的鎂光燈都會聚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今天,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將在這裡揭曉。諾貝爾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榮譽,是給科學家多年辛苦鑽研的巨大肯定。諾貝爾化學獎雖然聽上去「高冷」,但實際上它離我們並不遠,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悄然改變著日常生活。
  • 《生活大爆炸》預言成真,真的出現了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安德裡亞·格茲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也是迄今為止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實,美劇《生活大爆炸》裡就有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預言!劇情播出後不到兩年,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就真的出現了!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每年10月初,世界的鎂光燈都會聚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今天,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將在這裡揭曉。諾貝爾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榮譽,是給科學家多年辛苦鑽研的巨大肯定。諾貝爾化學獎雖然聽上去「高冷」,但實際上它離我們並不遠,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悄然改變著日常生活。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要知道她們在去年,可是諾獎生理學\醫學獎的熱門候選,並且支持者非常堅定,認為是時候輪到她們了。沒想到一年之後,該方向研究在「理綜」獎——諾貝爾化學獎實現加冕。
  • 理綜獎名不虛傳!基因編輯為什麼能拿諾貝爾「化學」獎
    圖|CNN她們是諾貝爾化學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諾獎的女性,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六位和第七位女性得主。在許多吃瓜群眾眼裡,基因編輯獲得化學獎而不是生理學或醫學獎,更坐實了諾貝爾化學獎「理綜獎」的身份;不過專業人士介紹,基因的本質就是化學,基因編輯拿化學獎實至名歸。
  • 諾貝爾科學獎首度頒給女性科學家組合——法國夏邦傑和美國杜納
    法國學者夏邦傑和美國學者杜納當地時間周三榮獲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們開發出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是諾貝爾科學獎項首度頒給全為女性組合。51歲的夏邦傑和56歲的杜納分別成為第6和第7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而且這是諾貝爾3項科學獎項中首度頒給全為女性組合。
  • 諾貝爾化學獎頒出 這次又跨界了
    可能有人會問,這是不是頒給了兩個不同的重要研究發現?看起來似乎沒有關聯,但其實他們的發現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正如諾貝爾官網上所說「他們利用了進化的力量」,並使用相同的原理「遺傳變化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
  • 2名基因編輯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Doudna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化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旨在頒給「做出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 又一位女性!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Frances H. Arnold, born 1956 in Pittsburgh, USA.www2.mrc-lmb.cam.ac.uk/group-leaders/emeritus/greg-winter/歷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從1901年至2017年,共頒發了109次,擁有178位獲獎者。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預測:鋰電池之父有望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以遺產設立該獎項,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的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傑出的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不「化學」根據維基百科列出的190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單,統計發現,其中有17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學方面的成就。比如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冷凍電子顯微鏡術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三位生物物理學家。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2位女性科學家獲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錢雅卓)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 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的編輯方法」。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2位女性科學家獲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錢雅卓)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 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的編輯方法」。
  • 追問:兩女性包攬諾貝爾化學獎罕見嗎?
    兩位女性科學家包攬諾貝爾化學獎的情況罕見嗎?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相關數據梳理發現,1901年至2019年間,共有111個諾貝爾化學獎頒發,183人(184人次,其中一人兩次獲獎)獲獎。迄今為止,加上今天2位新晉獲獎者,共有7名女性獲得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