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等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中國科學院

2020-11-28 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等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

2015-06-1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Ectodermal progenitors derived from epiblast stem cells by inhibition of Nodal signaling。該論文發現,通過抑制Nodal或FGF信號,可將上胚層幹細胞分化為外胚層前體細胞。

  近年來,多能幹細胞向特定細胞譜系分化的應用前景,使得其分化機制研究成為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熱點。多能幹細胞向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等三胚層分化發育的正確起始,是生物個體生長發育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然而,多能幹細胞是如何向外胚層分化的這一科學問題至今尚未很好解答。

  景乃禾研究組李凌宇和宋璐的研究發現,在上胚層幹細胞(EpiSCs)的體外分化中,通過短時間加入Nodal信號的抑制分子SB431542,可使細胞處於外胚層樣細胞的狀態。這種外胚層樣細胞具有在體外分化為神經外胚層和表皮外胚層的潛能,而不能分化為中胚層和內胚層。進一步研究發現,抑制FGF信號也可以得到外胚層樣細胞,並且這種細胞高表達Eras等標記基因。這項研究成果揭示了多潛能上胚層幹細胞的體外分化過程經過外胚層幹細胞階段,並篩選到可能的外胚層標記基因。這一發現為幹細胞向外胚層細胞的定向分化及其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該項研究工作與加拿大病孩醫院教授Janet Rossant合作完成,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幹細胞先導專項等基金資助。

    文章連結

 

上胚層幹細胞分化過程中通過抑Nodal或FGF獲得外胚層樣細胞

  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Ectodermal progenitors derived from epiblast stem cells by inhibition of Nodal signaling。該論文發現,通過抑制Nodal或FGF信號,可將上胚層幹細胞分化為外胚層前體細胞。
  近年來,多能幹細胞向特定細胞譜系分化的應用前景,使得其分化機制研究成為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熱點。多能幹細胞向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等三胚層分化發育的正確起始,是生物個體生長發育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然而,多能幹細胞是如何向外胚層分化的這一科學問題至今尚未很好解答。
  景乃禾研究組李凌宇和宋璐的研究發現,在上胚層幹細胞(EpiSCs)的體外分化中,通過短時間加入Nodal信號的抑制分子SB431542,可使細胞處於外胚層樣細胞的狀態。這種外胚層樣細胞具有在體外分化為神經外胚層和表皮外胚層的潛能,而不能分化為中胚層和內胚層。進一步研究發現,抑制FGF信號也可以得到外胚層樣細胞,並且這種細胞高表達Eras等標記基因。這項研究成果揭示了多潛能上胚層幹細胞的體外分化過程經過外胚層幹細胞階段,並篩選到可能的外胚層標記基因。這一發現為幹細胞向外胚層細胞的定向分化及其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該項研究工作與加拿大病孩醫院教授Janet Rossant合作完成,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幹細胞先導專項等基金資助。
    文章連結 
 
上胚層幹細胞分化過程中通過抑Nodal或FGF獲得外胚層樣細胞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
    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6-12   今日/總瀏覽:1/1393
  • 上海生科院揭示細胞核亞結構小體調控mRNA核滯留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細胞核亞結構小體調控mRNA核滯留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4-08   今日/總瀏覽:1/1892
  •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2017-10-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研究根據人胚胎幹細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基因組表達的動態變化,將hESCs神經分化過程劃分為五個重要階段(modules),並找到了決定hESCs神經分化過程的關鍵階段以及核心決定因子。  在人胚胎發育的過程中,神經外胚層的出現發生在受孕第三周的末期。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2014-12-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ChIP-seq實驗發現H3K9乙醯化在胚胎幹細胞中主要分布在全能性相關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而該修飾在神經幹細胞中則主要分布在神經發育相關調控因子的啟動子區域,從而證明H3K9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和神經前體細胞中具有不同的下遊靶基因。
  • 上海生科院揭示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
    上海生科院揭示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作用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2-06   今日/總瀏覽:1/
  • 上海生科院揭示SUMOylation維持果蠅精巢幹細胞穩態的新功能
    3月24日,國際學術期刊《發育》(Development)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趙允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UMO regulates somatic cyst stem cells maintenance and directly targets hedgehog pathway in adult
  • 生化與細胞所發現AP2γ調控外胚層模式建成的機制
    9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景乃禾研究組的研究論文AP2γ regulates neural and epidermal development downstream of the BMP pathway at early stages of ectodermal patterning
  •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2017-11-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小】 語音播報   11月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丁建平研究組的研究成果
  • 外胚層模式建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9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景乃禾研究組的研究論文AP2γ regulates neural
  •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17   今日/總瀏覽:1/2831
  • 上海生科院2名博士生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經中科院獎學金評審委員會評審,中科院上海生科院2名博士生獲2003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相楊(神經生物學專業,導師:蒲慕明),繆澤鴻(藥理學專業,導師:丁健)。    相楊的博士學位論文《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神經生長錐導向》利用生長錐轉向分析,詳細地研究了細胞膜表面一種重要的受體-G蛋白耦聯受體在神經元生長錐轉向中的作用,研究結果提示不同形式的細胞運動可以共用相似的信號機制,對了解細胞導向運動這一重要生理現象有一定的貢獻。
  • 上海生科院揭示視皮層的下行反饋選擇性地調節
    上海生科院揭示視皮層的下行反饋選擇性地調節從丘腦到視皮層的視覺信息輸入 2017-01-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研究採用在體神經電生理和神經藥理學實驗方法,探索初級視皮層第6層反饋神經元是如何通過調製丘腦外膝體神經元感受野的空間反應特性,從而調製視覺信號在丘腦外側膝狀體和初級視皮層神經環路中的信息加工和處理。
  •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2017-06-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由於該基因的失活,使得全基因組範圍內的甲基化水平升高,誘導果實成熟的基因表達受到抑制,導致番茄果實不能正常成熟。進一步研究表明,SlDML2 參與了成熟相關基因的激活表達,主要參與了色素合成和口味形成、乙烯生物合成及信號傳導途徑、細胞壁水解等途徑中。
  •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粉管生長方向調控機理
    植物的花粉管生長方向受到來自胚珠的引導信號的精細調控,確保花粉管準確找到胚珠珠孔,並進入胚珠,從而使兩個精子細胞被送入胚珠,完成雙受精。其中,花粉管頂端質膜Ca2+通道被認為是控制花粉管生長方向的核心功能蛋白,通過介導和精細調控胞外Ca2+內流,調控花粉管頂端Ca2+濃度梯度,從而進一步調控花粉管的生長方向。
  • 上海生科院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對軀體感覺神經元重新分類
    上海生科院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對軀體感覺神經元重新分類 2015-12-3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首次通過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對初級感覺神經元進行了重新分類,並且建立了基因表達與在體功能的相互關係。  神經元表達的基因多於其它類型的細胞,導致了神經元具有很高的異質性。外周感覺神經元是假單極神經元,負責將外周感覺信號傳遞到脊髓。
  • Nature:外胚層細胞重新獲得幹細胞特性的方法
    受精卵經過卵裂被分割成很多小細胞,這些由小細胞組成的中空球形體稱為囊胚。囊胚細胞遷移、轉變形成原腸胚,由三層細胞層構成:外胚層(ectoderm)、中胚層(mesoderm)、內胚層(endoderm)。細胞首次在囊胚期胚胎的原始外胚層細胞中形成的多能狀態,在隨後的發育中會失去。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2017-10-1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  研究人員通過對第二代和第三代高通量測序數據的混合拼裝,獲得了高質量的藜麥基因組序列,其總長度為1.34Gb,scaffold N50達到1.16 Mb。基因組在距今約430萬年前經歷過一次全基因組複製,基因組注釋發現了54438個蛋白編碼基因和192個微RNA(miRNA)基因;參與離子與養分運輸、脫落酸動態平衡與信號轉導等過程的基因拷貝數增加。
  •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海生科院在視網膜幹細胞胚胎起源研究...
    《視網膜成體幹細胞胚胎起源雙潛能細胞》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何杰研究組完成。在以往以斑馬魚為模式動物研究視網膜發育的過程中,發現眼柄通過外翻發育成具有中間上皮細胞和外側上皮細胞的視泡結構,視泡中的中間上皮細胞通過遷移進入外側上皮細胞,逐漸發育為視杯結構,而視網膜的幹細胞就是來源於這群視泡中間上皮細胞。但是對於視網膜幹細胞在視網膜中的具體定位以及胚胎視網膜前體細胞發育為視網膜幹細胞的精確細胞譜系模式尚不清楚。
  • 上海生科院在作物免疫和抗病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蛋白酶體途徑降解。  文章連結  上海生科院在作物免疫和抗病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12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Host & Microb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祖華研究組題為
  • 上海生科院揭示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機制 2015-01-19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利用短髮夾RNA(shRNA)下調Rcan1的表達會影響神經前體細胞的增殖以及神經元的放射狀遷移,並且導致腦室旁灰質異位的發生。細絲蛋白A(Flna)是一種纖維型肌動蛋白(F-actin)的交聯蛋白,對於細胞骨架的重構以及細胞的遷移是必需的。Flna的突變是導致人類罹患腦室旁灰質異位症的重要遺傳因素。  該研究進一步顯示,敲減Rcan1的表達會引起Flna的表達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