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我國首創柴油吸附分離技術成功應用

2020-11-23 中國石油石化

7月9日,由中國海油旗下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下稱海油發展天津院)聯合中國崑崙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首套柴油吸附分離技術在山東濱州實現成功應用。

40萬噸/年柴油吸附分離制工業白油裝置全景

據悉,搭載著該技術的全球首套工業示範裝置已在山東濱化濱陽燃化有限公司順利通過72小時滿負荷運行標定,產品質量全面合格,加工能耗等各項指標達到設計值,專有工藝及吸附劑、專利格柵內件和專用控制系統通過了嚴格的工業驗證。

隨著新能源發展以及大型煉化項目的相繼投產,我國近年原油加工能力持續增加,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受高端化工產品需求增加的影響,烯烴、芳烴等基本化工原料的需求增長速度遠高於成品油,進口率超過50%。開發相關油化結合技術,實現油品的高值化利用,已成為全行業關注的焦點。

柴油吸附分離制工業白油裝置產品取樣

海油發展天津院院長於海斌介紹,吸附分離技術把汽、柴油作為製作化工品的原料,實現了油品中的化學組分「物盡其用,各盡其能」。通過工藝組合,可將汽、柴油高效轉化為市場緊缺的芳烴、烯烴、綠色溶劑等化工品,具有流程短、投資低、成本低、化工品收率高、產品方案靈活等特點。

海油發展董事長朱磊表示,下一步將拓展這一平臺技術的應用領域,開發相關產業鏈延伸技術,打造油化結合的系列成套技術。同時藉助各方資源優勢,加大技術宣傳與推廣力度,助推煉化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目前,該技術已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45項,國際授權發明專利1項。

來源:中國海油

編輯:陸曉如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創柴油吸附分離技術應用 可將油品轉化為化工品
    來源:新浪財經7月9日消息,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下稱海油發展天津院)聯合中國崑崙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首套柴油吸附分離技術在山東濱州實現成功應用,標誌著我國基於「分子工程
  • 我國柴油吸附分離技術推廣應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杜燕飛)7月9日,記者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下稱海油發展天津院)聯合中國崑崙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首套柴油吸附分離技術在山東濱州實現成功應用。
  • 氣體吸附分離技術與大氣汙染防治
    2 吸附分離技術治理廢氣技術基礎及過程  (1)氣體吸附分離技術基礎  氣體吸附分離技術是近年發展較快的一項新技術確定是否採用吸附法分離的主要依據為待分離組分之間的吸附等溫線,圖1為待分離組分A(汙染物)、B(非汙染物)的在溫度為t1或t2的吸附等溫線所示:  對於汙染排放物A如果與非汙染組份B吸附容量差別較大,則可考慮PSA技術(當然,有時動態吸附容量也是確定分離的一個依據,但在汙染治理中很少涉及);對於常溫(t1)下強吸附組份A不能良好解吸的分離,可考慮採用TSA或PTSA技術。
  • [路演]藍曉科技:引領吸附分離技術創新應用 前瞻性布局
    董事長高月靜在本次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深耕吸附分離行業多年,對國內外吸附分離技術的行業發展有著深刻的認知。公司吸附分離技術的創新應用將不斷結合新興應用領域需求熱點,從材料、裝置以及定製化的解決方案技術服務模式的靈活、多角度支持下,前瞻性布局,準確地捕捉市場方向,在環保化工、生物醫藥、溼法冶金等多個下遊應用領域達成儲備技術與市場熱點共振效果。
  • 專注蛋白質分離純化填料,「匯研生物」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
    據悉,「匯研生物」已於近日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上海綠河投資獨家投資,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建設一條10000L瓊脂糖微球生產線,以滿足生物製藥行業對蛋白質分離純化填料的需求。「匯研生物」是一家集生物分離純化介質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產品線包括分子篩、離子交換、親和、疏水等4大類一百餘種蛋白質分離純化填料。其中,「匯研生物」1000L微球反應釜已經連續生產超過4年,在多家生物製藥企業生產線上實現了國產替代。
  • 中國首個「先進吸附分離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
    中國首個「先進吸附分離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北極星VOCs在線訊:2020年9月27日,「貝士德儀器」獎學金捐贈儀式暨「先進吸附分離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儀式,在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以下簡稱「創新港」)化工學院成功舉辦。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結合母公司AIRLOOK在製圖、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與服務的積累,埃洛克防務將攜手合作夥伴,深耕防務業務在應急、公安、生態、工程、工業、能源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
  • 新車用生物柴油關鍵技術及應用鑑定成功
    近日,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在江西省南昌市江鈴國際大廈組織召開了由同濟大學、江蘇大學、上海中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 「複雜來源餐廢油脂制車用生物柴油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鑑定會。
  • 論受汙染水處理技術在我國的應用 - 論文-中國水網
    對優先控制汙染物名單中絕大多數的極性較強的有機物,特別是危害較大的滷代烴的吸附效果不夠理想。   二十世紀末期,自世界各國採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淨化受汙染水技術以來,使活性炭淨化從單一的吸附功能上升到具有生物氧化分解和物化吸附的綜合淨化功能,擴大了活性炭的應用範圍。目前,該技術已被國外較廣泛應用。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同時,在此次發射中,藉助火箭末子級離軌鈍化,星河動力與北京航天方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了「商業返回式衛星變軌再入」關鍵技術驗證試驗。圍繞「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星河動力開展了多項創新: 自主研製了低室壓、高比衝、高裝填比的姿軌控動力系統,實現了減重增效;創新採用了面向低燃料消耗的火箭滾動通道簡約控制技術,實現了運載效率大幅提升; 首創基於三維實體建模和參數正交化的火箭模態精確預示方法,預示精度提升一個數量級。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同時,在此次發射中,藉助火箭末子級離軌鈍化,星河動力與北京航天方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了「商業返回式衛星變軌再入」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創基於三維實體建模和參數正交化的火箭模態精確預示方法,預示精度提升一個數量級。
  • 吸附樹脂在處理工業廢水中的應用
    吸附樹脂在處理工業廢水/ 液方面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如對廢水中苯類或酚類化合物、水楊酸、萘磺酸等有機物均具有很好的吸附、回收淨化作用. 吸附樹脂用於處理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我國在從化工生產廢水中高效吸附並回收酚類、胺類、有機酸類、硝基物、滷代烴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膜分離或變壓吸附?氮氣發生器的原理對比
    為什麼我們的氣體發生器能夠覆蓋您的實驗室裡大部分應用設備?因為,我們二十年如一日,專注於實驗室裡氣體發生器的研發和生產,專心於給您提供穩定可靠的實驗室氣源。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就是:我們所採用的氣體分離技術成熟可靠。在我們的氮氣發生器上,我們用膜分離技術和變壓吸附技術來生產氮氣,如果我們的顧客對某一種技術青睞有加,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喜好來推薦合適的型號。
  • 低溫冷凝結合吸附技術處理油庫VOCs的工程應用
    2019年我國汽油揮發總量高達60萬噸,折合人民幣30億元。   因此,為治理油庫內的油氣揮發問題,國家環保局等部門頒布了許多關於油庫油氣的排放標準和限時油氣回收項目改造的法律法規,國內的儲油庫等油品儲運場所也加快了自身油氣回收項目的建設進程。
  • 活性炭吸附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文章將著重介紹活性炭吸附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活性炭具有表面能,其吸附作用是構成孔洞壁表面的碳原子受力不平衡所致,從而引起表面吸附作用。3.活性炭吸附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3.1 活性炭吸附技術應用於水處理中的概況實踐證明,活性炭是用於水和廢水處理較為理想的一種吸附劑,研究活性炭用於水和廢水處理已有十年的歷史。
  • 零壹空間整流罩分離試驗圓滿成功
    2019年1月31日下午,零壹空間開展整流罩分離試驗。整流罩正常分離,成功獲取關鍵數據,試驗圓滿成功!整流罩分離是啥?「整流罩」:它位於火箭的頂部,用於保護衛星及其它有效載荷,以防止衛星受氣動力、氣動加熱及聲振等有害環境的影響,是運載火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最美應用」馬卡龍玩圖:用 AI 技術大變活人
    巧妙合理的使用某項技術,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突然爆紅起來的「馬卡龍修圖(原 Versa APP)」就憑藉其在全球領先的 AI 技術和顛覆傳統美顏濾鏡的修圖方式,成為了 P 圖界的新寵,你要不要也來領養一隻?
  •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海水淡化膜分離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已成為新世紀解決水資源、能源和環境等領域重大問題的共性技術之一。文章介紹了膜分離技術及其特點,分析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具體應用,探討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應用的開發前景。
  • 「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
    萬一發現了水或者某些生物特徵證據,對地球將是個多麼好的消息!!還有真人版演示:【「真人版」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詳解】我們的太空的視頻· 3.1 萬播放二、二個5,長五+嫦五①壯壯的長五還得介紹一下胖五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成功,衛星軌道設計、導航控制、微小相機視頻成像等各項技術均得到驗證。任務期間,「嫦娥二號」還與國際編號為4179的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肩而過」,最近交會距離不到1公裡,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當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自主成功避障,安全軟著陸。
  • 全國81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專業高校教育教學綜合排名一覽
    導讀:2020 年教育部公布全國 51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專業,2019 年教育部公布全國 25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專業,2018 年教育部公布全國 5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