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柴油吸附分離技術推廣應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2020-11-23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杜燕飛)7月9日,記者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下稱海油發展天津院)聯合中國崑崙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首套柴油吸附分離技術在山東濱州實現成功應用。

」海油發展天津院院長於海斌表示。

於海斌表示,吸附分離技術把汽、柴油作為製作化學品的原料,實現了油品中的化學組分「物盡其用,各盡其能」。通過工藝組合,可將汽、柴油高效轉化為市場緊缺的芳烴、烯烴、綠色溶劑等化工品,具有流程短、投資低、成本低、化工品收率高、產品方案靈活等顯著特點。

據介紹,9日搭載著該技術的全球首套工業示範裝置已在山東濱化濱陽燃化有限公司順利通過72小時滿負荷運行標定,產品質量全面合格,加工能耗等各項指標達到設計值,專有工藝及吸附劑、專利格柵內件和專用控制系統通過了嚴格的工業驗證。

記者了解到,隨著新能源發展以及大型煉化項目的相繼投產,我國近年原油加工能力持續增加。同時,受高端化工產品需求增加的影響,烯烴、芳烴等基本化工原料的增長速度遠高於成品油,進口率超過50%。開發相關油化結合技術,實現油品的高值化利用,推動傳統煉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已成為全行業關注的焦點。

於海斌告訴記者,柴油吸附分離技術顛覆了傳統煉化產業的加工過程,創造性地分離燃油為純度更高的化學品,可有效提升油品的加工價值,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已經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目前,該技術已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45項,國際授權發明專利1項。

下一步,海油發展天津院將進一步拓展這一平臺技術的應用領域,開發相關產業鏈延伸技術,打造油化結合的系列成套技術。同時藉助各方資源優勢,加大技術宣傳與推廣力度,助推煉化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海油發展董事長朱磊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科研平臺建設,建立創新激勵機制,持續提升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在建設科技強國的進程中貢獻央企價值。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創柴油吸附分離技術應用 可將油品轉化為化工品
    來源:新浪財經7月9日消息,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下稱海油發展天津院)聯合中國崑崙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首套柴油吸附分離技術在山東濱州實現成功應用,標誌著我國基於「分子工程
  • 「消息」我國首創柴油吸附分離技術成功應用
    7月9日,由中國海油旗下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下稱海油發展天津院)聯合中國崑崙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首套柴油吸附分離技術在山東濱州實現成功應用。40萬噸/年柴油吸附分離制工業白油裝置全景據悉,搭載著該技術的全球首套工業示範裝置已在山東濱化濱陽燃化有限公司順利通過72小時滿負荷運行標定,產品質量全面合格,加工能耗等各項指標達到設計值,專有工藝及吸附劑、專利格柵內件和專用控制系統通過了嚴格的工業驗證。
  • 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為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支撐
    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為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支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7 19:32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華春雨)記者從科技部了解到,隨著我國進一步加強對大氣汙染和霧霾治理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開發工作的統籌與支持,有關科技成果得到轉化應用推廣,為霧霾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撐。
  • 氣體吸附分離技術與大氣汙染防治
    2 吸附分離技術治理廢氣技術基礎及過程  (1)氣體吸附分離技術基礎  氣體吸附分離技術是近年發展較快的一項新技術確定是否採用吸附法分離的主要依據為待分離組分之間的吸附等溫線,圖1為待分離組分A(汙染物)、B(非汙染物)的在溫度為t1或t2的吸附等溫線所示:  對於汙染排放物A如果與非汙染組份B吸附容量差別較大,則可考慮PSA技術(當然,有時動態吸附容量也是確定分離的一個依據,但在汙染治理中很少涉及);對於常溫(t1)下強吸附組份A不能良好解吸的分離,可考慮採用TSA或PTSA技術。
  • 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8月13日至14日,由農業部能源環保技術開發中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和瑞典國家技術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09年生物質成型燃料設備與應用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據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楊雄年介紹,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和設備已取得突破,有效地解決了功率大、生產效率低、成型部件磨損嚴重和壽命短等問題,並實現了商業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我國納米技術在多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來源:央廣網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科院今天(13日)通報,我國納米技術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從2010年開始,我國納米領域的科技論文和納米技術專利數量已位居國際第一。2013年中科院啟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簡稱「納米先導專項」,經過5年攻關已取得多項亮點成果。首先,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方面取得突破。
  • 論受汙染水處理技術在我國的應用 - 論文-中國水網
    我國對該除汙染技術開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優質活性炭的生產與使用,活性炭再生技術,各種高效強氧化劑發生器的研製與開發。並將此研究工作列入國家"八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已取得了一批技術含量高、性能優越的新科技成果。
  • 新型二甲苯異構體分離吸附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浙江大學的崔希利研究員及合作者在混合二甲苯異構體高效分離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通過製備具有客體響應性的吸附劑通過形狀識別機理可以高效識別二甲苯異構體。隨著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飛速發展,二甲苯的需求量不對增加。
  • 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擔的一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課題——「漂浮直驅式波浪能利用技術研究」近日通過科技部驗收,標誌著這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隨著新能源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海洋能發電技術以其獨特優勢和戰略地位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世界各主要海洋國家目前普遍重視對海洋的開發利用。
  • 吸附樹脂在處理工業廢水中的應用
    吸附樹脂在處理工業廢水/ 液方面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如對廢水中苯類或酚類化合物、水楊酸、萘磺酸等有機物均具有很好的吸附、回收淨化作用. 吸附樹脂用於處理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我國在從化工生產廢水中高效吸附並回收酚類、胺類、有機酸類、硝基物、滷代烴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樹脂吸附技術處理工業廢水前景廣闊
    樹脂吸附技術在處理有毒有機廢水方面效果明顯,回收利用價值高我國的化工、輕工、紡織、印染等行業,每年要排放上百億噸的有毒有機物質。通常通過前端治理、清潔生產或者末端治理減排,解決汙染物實現達標排放。我們通過近20年的工作,認為樹脂吸附技術是實現工業廢水減排和資源化應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 863課題「生物質基高分子新材料技術及產品」取得階段性成果
    生物基材料是我國戰略性新興材料產業和生物質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利用豐富的生物質資源開發環境友好和可循環利用的生物基材料,最大限度地替代塑料、鋼材、水泥等材料,對於替代化石資源、發展循環經濟
  • 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與技術的實際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與技術的實際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02:01 來源: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張曉松)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科研項目「高溫超導三分量磁測技術研究」成果日前通過專家評審。
  • [路演]藍曉科技:引領吸附分離技術創新應用 前瞻性布局
    董事長高月靜在本次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深耕吸附分離行業多年,對國內外吸附分離技術的行業發展有著深刻的認知。公司吸附分離技術的創新應用將不斷結合新興應用領域需求熱點,從材料、裝置以及定製化的解決方案技術服務模式的靈活、多角度支持下,前瞻性布局,準確地捕捉市場方向,在環保化工、生物醫藥、溼法冶金等多個下遊應用領域達成儲備技術與市場熱點共振效果。
  • 中國首個「先進吸附分離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
    中國首個「先進吸附分離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北極星VOCs在線訊:2020年9月27日,「貝士德儀器」獎學金捐贈儀式暨「先進吸附分離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儀式,在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以下簡稱「創新港」)化工學院成功舉辦。
  • 小桐子生物柴油製備研究取得進展
    生物柴油作為環境友好、可再生、優質清潔的生物燃料,不僅能夠增強我國石油安全,還有利於改善環境、促進農村發展。
  • 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3D列印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位於示範區晉中開發區的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與省城口腔醫療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在3D設計模型轉化為現實產品方面取得了突破。記者了解到,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在牙科3D列印方面取得的成績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研究院自2016年12月掛牌運行以來,已在教育、醫療、工業、文創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國內3D列印行業佔有重要地位。
  • 新車用生物柴油關鍵技術及應用鑑定成功
    近日,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在江西省南昌市江鈴國際大廈組織召開了由同濟大學、江蘇大學、上海中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 「複雜來源餐廢油脂制車用生物柴油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鑑定會。
  • 【新聞】新冠疫苗研製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陳薇院士團隊:中國速度不會亞於美國
    據3月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導,由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聞令即動、爭分奪秒,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在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方面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 「天然產物與中藥提取、分離純化及生產工藝過程智能化 關鍵技術...
    【中國製藥網 會議論壇】 近年來,隨著天然產物與中藥開發利用的快速發展,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日益受到重視,一些現代化提取分離技術越來越顯現出特有的優勢,如超聲協助提取、微波輔助提取、製備液相色譜法、膜分離技術、大孔吸附樹脂等技術在天然產物與中藥開發中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