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成為物理學家的PhD們,後來都去華爾街了……

2021-01-21 UniCareer

2018年3月14日,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劍橋的家中逝世,他的觀點塑造了現代宇宙學,激勵了全球數百萬名讀者。這一顆科學天空中最明亮的星,隕落在他的76歲。這一天,亦是愛因斯坦誕生139年的紀念日。


開個腦洞,如果霍金沒有搞物理

他還有可能去做什麼?

這個答案很有可能就是:Quant

高智商和高收入的Quant

傳說是一水的斯坦福/MIT物理PhD

今天Uni醬就來為大家解讀:

1.為什麼華爾街偏愛物理PhD?

2.非相關專業,如何進入Quant崗位?

3.做Quant,需要哪些技能?


曾有一位華爾街量化大佬表示:「如果你沒有計算金融、物理、工程或者統計等等偏Quant的碩士或者博士學位 ,幾乎是不可能在頂級quant trading公司找到工作。」


以下是一些投行量化崗位的招聘要求:


花旗銀行

JP Morgan:

德意志銀行:

量化分析師是近幾年金融求職圈最火的職位,主要從事風險管理、優化投資組合、設計開發金融產品、財務分析、銷售與交易等工作。去投行做量化也是很多人讀MFE的目標。但現實中,面到最後一輪,各大投行券商都只要「各類理工科PhD」


高盛HR曾說:「我們對phd和master很公平的,不存在偏袒與否,但最後通過面試的也的確是phd為多。」


一般來說,物理背景比經管出身的數學、計算機能力強,在邏輯思維、數據分析上具有一定優勢。因為資產價格的變動和物理學家研究的物體運動是有相似之處的,所以善於建模,而且相對缺錢的物理學家就多多轉戰華爾街了。不少buy side的頂尖quant team至今只招理工PhD。


其實很多Quant人,都是來自數學、物理等背景,所以他們看到這樣的背景會覺得很親切。面試官喜歡數學和物理背景的人,也是因為Quantitative Skill大多非常紮實。

正如前文所說,很多頂級quant trading公司只招理工科PhD那麼背景是academia,engineering以及software development的學生都想在華爾街求得一份quant職位,該怎麼做呢?


Quant崗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向:


對於學生來說,剛畢業就直接成為quant trader是很難的,因為這些工作需要的技能都必需在很長的工作經歷裡逐漸培養。Financial engineering (i.e. derivatives pricing) 在2007~2008的經濟危機時非常火熱,直到現在依然有著很強的需求。Quantitative developers的職位開放依然很多,但是它需要從業者掌握嫻熟的 C++, C# or Java技能。


因此,想要從事quant finance, 尤其是在投行做quant,一個非常基礎的方法就是攻讀Master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MFE) 。因為大部分MFE課程內容涉及derivatives pricing 還有portfolio/risk management以及一些software development。

UniCareer一位在華爾街做Quant的導師表示:「Sell side的quant本身技術含量要稍低於buy side,有些門檻可能更多的是在金融和經濟的知識上,因此MFE專業也有機會拿到offer。


但是只靠MFE真的夠嗎?


此前Uni醬在文章:《起薪70萬,人才缺口20萬的量化崗,點名要這個專業》中也說到,來自Top MFE項目的畢業生基本可以保證一份投行的工作。 當然,也僅限於鳳毛麟角的幾個大學(如卡內基梅隆、哥大、普林斯頓)。這些項目要麼聲譽夠好,要麼學校資源、Career Service夠好,要麼校友給力。這些項目的畢業生無論在北美還是回國,發展都很好。


小編為大家提供一位資深Quant大牛的說法:

我當年2005~2006年找工作的時候,那個時候沒有特別多的MFE的那些program,現在大家去瞧瞧,美國哪個學校沒有MFE啊,而且現在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為了短平快的找工作,都自費去讀那些專業。其實我們行內的都了解,讀那些的基礎不是特別好,開始可能就業比較容易,因為工作職位多,競爭也少,可是這些年積累下來,再加上那麼多的MFE畢業生,街上的工作形勢又那麼差,所以很多MFE找不到好工作也是正常。不過比較Solid的PhD還是很容易在街上找到工作的。

一位在頂級投行做了5年Quant的大牛說:

「我曾經也是MFE的學生,但是學校的課程遠遠不夠,在過去5年的工作中,我更加證明了我的觀點,那就是不遺餘力的自學!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些我的方法,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定在投行做Quant,請你儘早開始這樣準備。」


1. Absorb (almost) all public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你需要深入了解這三個方向:


沒有你不需要的知識,只是有先後之分,廣泛涉獵絕對沒錯。除此之外,你需要擁有許多技能才能進入投行的視線。

在IT方面: Hadoop顯然是你必須要了解的一個重要工具。不過,從我的經歷看,Hadoop只在少數項目中能夠用到;定製環境(Custom Enviroments)——通常是基於C/C++或者Java創建——仍然要相對重要一些。

在程式語言方面:C/C++/Java依舊是你最需要了解的,雖然同樣高效的Python和R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項目中。除了這些在大學裡能夠學到的技能,我認為項核心的IT技能是結合和分析大規模互不相關數據集的能力,例如結合金融數據和地理信息。

在硬體方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記住投行業基本屬於*nix世界(比如Linux,等等),所以了解這些系統是很必要的,同時還要了解SQL(在短期內還不會消失)和NoSQL資料庫方面的知識。

其它軟技能:你必須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持續的興趣,深入挖掘新想法和新技術,從而為不斷出現的複雜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


2. Test and apply your knowledge

不停的嘗試!在應用和犯錯中鞏固你的知識。理解你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從而知道你做的每一步哪些有用,哪些沒有用。


3. Meet and partner with others

1+1=3。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學習夥伴,或者找一位mentor,在討論和交流中發現自己思想上的局限。一定不要羞於向別人展示你的成果,因為他人眼中的你,才是客觀的。這有這樣你才能不斷進步。


4. Get a job at a trading firm

儘量多的去實習,盲目的學知識也沒有用,很多技能都是在工作中掌握的。


掃碼向UniCareer公眾號

後臺回復「量化」

立刻獲[量化分析]超值福利

在本文下方評論

點讚最多的1位小夥伴即可免費體驗

【量化細分崗位深度解析】課程

獲獎名單24小時後將在評論區公布!

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進入課堂

第一節課免費試聽


1. 量化交易分析必讀書系列

《Wiley Trading Series》(6本全)



Wind量化平臺

MATLAB/Python/R語言用戶手冊



31本 量化分析必讀書籍



2. 量化交易系列紀錄片

+ 「華爾街最會賺錢的基金經理」 Jim Simons Ted Talk

+量化分析與交易技巧視頻教程



3. 30+份 總計五萬字獨家整理的必讀Quant面經

涵蓋Maorgan Stanley、J.P. Morgan、UBS、高盛

Quant熱門職位的真實面試經歷與總結

用最短時間逐個擊破

Quant電面、Onsite面試以及筆試難題



4. 35份 國信證券金融工程深度研究報告



5. 量化必備 43個MATLAB神經網絡案例分析

(含原始碼&數據)



6. 270+頁 300道真題&詳細解答和必備公式

Timothy Falcon花街Quant面試經典題集

《華爾街面試的Quantitative問題》

涵蓋Quantitative & Logic Question、Derivative Question、Statistics Questions等Quant核心面試題



聽說置頂UniCareer公眾號的小夥伴,都拿到了心儀Offer

——END——

UniCareer獨家原創,版權歸UniCareer所有,

如需引用或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

責任小編:Lynn

版權聲明:UniCareer除發布原創求職乾貨文章及獨家講座福利等優質內容外,致力於分享優秀求職乾貨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原諒,並聯繫微信UniCareer_Buddy13(Uni醬)進行處理。UniCareer非常歡迎品牌的推廣以及戰略合作,如需合作請發郵件至:sophie.yang@unicareer.com

戳「閱讀原文」進入量化細分崗位深度解析課程,第一節課免費試聽

↓↓↓

相關焦點

  • 外媒:華爾街之後,物理學家將接管矽谷
    在職業發展前景和高薪酬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物理學家開始進入矽谷,華爾街不再是他們的首選跳槽之地。以下是文章全文:對物理學家來說,現在可不是個好時代,曾經的物理學家奧斯卡·博伊金(Oscar Boykin)這樣說道。博伊金曾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物理專業深造,並在2002年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2013年,運行瑞士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物理學家們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
  • 華爾街人才流失:精英們何時開始紛紛投奔矽谷?
    高科技公司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的理想就職地,不僅是對那些頂級的項目負責人而言,對華爾街的高級白領們來說,也是如此。並且,隨著許多公司諸如Twitter、Facebook、Linkedin的成功上市,矽谷已經創造了許多能夠給華爾街精英們提供資源和平臺的大公司。
  • 華爾街「寬客」的別樣人生
    而今,幾乎所有公司的財富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都依賴於數學模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和對衝基金紛紛採用數量交易策略和衍生產品組合,他們招募了大量名牌大學的理工科博士和教授充任量化金融工程師,為其複雜多變的金融產品建模並控制風險。這些工程師們有著一個網絡時代的稱呼——「寬客」。  在所有明星寬客中,估計沒有誰能比伊曼紐爾·德曼的經歷更為傳奇。
  • 那些參加過《最強大腦》的天才們,後來都去做什麼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比較平凡普通的,智商也都是差不多。但是也總是會有一些人從小就十分的突出,有著過人的能力。他們或許是在記憶力上十分的超群,或者是在想像力上非常的豐富。而《最強大腦》這檔節目相信很多人都有關注,這檔節目就召集了全國各地的天才們,來到節目進行展示,他們身上的一些能力,總是能讓人嘆為觀止。不過也有許多人十分好奇,那些參加過《最強大腦》的天才們,後來都去做什麼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記憶大師王峰王峰是《最強大腦》裡面的老成員了,他以自己超群的記憶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華爾街英語:世界那麼大,學好英語去看看
    在華爾街英語,每個人學習英語的動力都各不相同,有的人為升職,有的人為加薪……有這麼一批人,努力學習英語,只因為世界那麼大,他們想出去看看。,後來發現我在channel課(類似在線英語角)上聊的很多內容都可以直接用上,這應該就是「學以致用」吧!
  • 錢三強夫婦都是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們的一對兒女,後來怎樣了
    錢三強是中國傑出的核物理學家。他不僅是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還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他為我國核彈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他身體強壯,並且籃球和桌球技術都很出色,由此他的同學都稱他為「錢三強」。後來這個名字被錢秉穹的父親、文學家錢玄同得知,父子兩人在商量過後,決定將錢秉穹的名字改為錢三強。所謂「三強」,就是德強、智強、體強。後來中國陷入了戰火之中。錢玄同在病重的情況下,依然教導錢三強出國留學,等學到了知識,一定要回來救國。
  • 去美國讀博士需要幾年才能畢業?
    對於準備去美國博士留學的同學來說,博士讀幾年這個問題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這個問題。 美國博士讀幾年除了政策,也有人因為自己特別聰明,可以提前拿到學位。國內報導過的哈佛大學生物統計系副教授TianxiCai,95年科大少年班畢業後到mit讀phd,念了一年,嫌mit理論不夠強,轉到havard biostatistics,研究survival analysis,3年之後,也就是99年,拿到了博士學位。這個記錄,後面有幾個人能達到或者打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哈佛的絕大多數博士們還是要乖乖的至少念5年。
  • 學冷門專業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外界的誤解、就業市場的冷落……頂著這兩大壓力選擇冷門專業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呢?*本文內容整理自「冷門專業互助交流會 」豆瓣小組討論《那些學冷門專業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阿拉斯加大鯨魚周易與預測學,轉行當文學史教授了。
  • 華爾街的人有國籍,但是華爾街的資本沒有
    誰都知道是拉尼娜,但是這個現象所帶來的天氣上的偏冷更多的是在東北亞應驗了,那如果沒應驗呢(比如像美國這樣)?所以說重視市場研究就能夠做好準備也是馬後炮。第二點不對的是,陰謀論絕對有對的地方,哪裡有清清白白的市場。產量最近一直在波動,但是沒有下行。華爾街的人有國籍,但是華爾街的資本沒有國籍,哪裡能錢生錢就投向哪裡。
  • 記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的理論物理學家張禮
    年輕時和時代角力,年老時和時間角力,這位95歲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982年清華物理系復系後的首位系主任,1949年正式踏上大學講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退休就接受返聘,繼續留在講臺上,至今每年春季學期都仍會開課。他是新中國教齡最長的大學教授,是教授們的教授,老師們的老師。
  • ——華爾街精英都在用的財富增值利器
    疫情拐點未明,還是多存錢保險;服務和產品還沒打磨好,我不能定價太高;父母很窮,我天生沒有生意頭腦;家庭事業沒法兼顧,為了賺錢只能犧牲親情.....在過去的一年,你是否被這些「難題」困擾,讓它們成為財富卡頓的羈絆;而另一邊,在世界經濟普遍受困於疫情的當下,華爾街市場仍然繁榮,剛剛經歷了星際火箭墜毀爆炸的馬斯克,上周還是成了世界首富。為什麼當我們自認篤定地大步前行在追尋「財務自由」的道路時,卻發現正在被截然相反的其它力量所撕扯,動彈不得。1.
  • 成為「華爾街頭狼」?別學經濟,要做數學家
    來源:經濟觀察報顧紫翬/文1964年,當26歲的吉姆·西蒙斯(JimSimons)因為還債壓力而離開麻省理工學院、加入位於普林斯頓的美國國防分析研究院成為一名研究員時,他大概從未想過自己哪天會因為「賺錢太多」,而出現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
  • 渡邊麻友退出娛樂圈:那些退圈的明星後來都幹啥去了?
    所以,不少人都在猜測她退圈的原因。其實,類似渡邊麻友的明星不在少數,曾經風光一時人氣沖天,可不知哪一天就淡出觀眾視野,令咱們不禁好奇:那些退圈的明星後來都幹啥去了?任泉目光清亮、五官俊朗,從《都是天使惹的禍》裡的邵劍波到《少年包青天》裡的公孫策,任泉在熒幕上給90後留下深刻印象,每當談論起童年男神時都少不了他。演技好、人又帥、沒緋聞,按道理任泉沒理由退圈,可現實卻令人意外。
  • 張海雲:從物理學博士到華爾街寬客再到金融學教授的人生跨越
    第一,物理難懂,理解他跟去試圖理解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沒太大區別;第二,金融衍生品太過複雜,幾乎不太可能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清楚。即便是學界和業界同行,也經常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覺;第三,在他人生之前三十年的求學和職業生涯中,實現了至少兩次巨大的跨越或稱跨界:從物理到金融,然後從業界到學界;從象牙塔到最殘酷的競技場,然後又從雷厲風行的行動派回歸到深入隱秘的思考派。
  • 佔領華爾街的人到底要求什麼
    不過,早在20年前,許多金融機構就已經離開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到幾公裡外的曼哈頓中城區。一些媒體評價說,現在的華爾街已經「從一個地理概念變成了心理概念」。    無怪乎立場偏右翼的美國福克斯電視臺評論員查爾斯·蓋斯帕裡若在節目中近乎刻薄地說,示威者幾周沒刷牙洗臉,渾身臭氣,「可惜連紐約地圖都不會看」,因為主要的大投行早就不在華爾街附近辦公了。
  • 經典電影華爾街之狼觀後感
    影片的一大噱頭在於華爾街的紙醉金迷云云,可是片中的主人公Jordan Belfort或是他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都與華爾街搭不上邊,更不是金融危機或者華爾街泡沫的原因。主人公或者是真實生活中的主人公不過在華爾街待了短短幾個月而已。其實,belfort為了金錢做的惡和高盛等華爾街投行大咖們比真實小巫見大巫呢。
  • 那些被科學「耽誤」的音樂家們
    音樂伴隨愛因斯坦度過70多個春秋,他幾乎每天都拉小提琴,而且還能夠熟練地彈奏鋼琴。雖然他後來身體不便,但此前卻多次參加音樂活動,還和英國迷幻搖滾樂隊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合作了兩首單曲。
  • 大氣化學:PhD/MPhil at HKUST, China
    Postgraduate studentship: ~2,000 USD per monthhttps://envr.ust.hk/programs/research-postgraduate-program/mphil-phd-in-aes/worldwide_recognition.html Excellent candidates
  • 日本房價崩盤迴顧,當初那些「沒買」房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呂本中」古往今來,中國人對於家都有著特別濃重的情懷,家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安身和棲息的居所,也是我們心目中的避風港,所以說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房子,就算是有了自己的家。我國近些年來發展迅速,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上努力奔波,不是為別的,就是為了能夠買下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然而日本當時房價大崩盤,沒能買下房子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 揭秘華爾街頂級謀士:物理系「學霸」也能玩金融
    恰好趕上金融衍生品大潮,李斌披荊斬棘深入華爾街,成為一名頂級研究人員。這之後,他帶著積澱多年的經驗和激情,於3年前回國。因為他想再趕一回潮,一波中國對衝基金黃金十年的潮。從物理學博士,到華爾街謀士,最後自己創業。懷揣將軍夢的李斌演繹著屬於自己的「漫步華爾街」,一路並不輕鬆卻始終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