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項目蓄冷空調技術應用指導

2021-01-10 建術機電

一、 蓄冷空調原理與使用條件

1.1 蓄冷空調技術基本原理

介質在吸熱或放熱過程中,會引起介質的溫度或物理狀態發生變化;蓄冷就是利用工質狀態變化過程中所具有的顯熱、潛熱或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熱來進行冷量的儲存。蓄冷空調技術,即在不需要冷量或蓄冷量很少的時段,利用製冷設備將蓄冷介質中的熱量移出,進行冷量儲存,以便空調用冷高峰期使用。

當能源的生產與使用不能完全匹配時,就產生了能量空間轉移和時間轉移的需求,即能源輸配和能源存儲的需求。在空調系統中,建築物冷熱負荷出現的高峰往往和電力需求的高峰重疊,導致電力系統峰谷負荷差加大、裝機容量上升、全年平均負荷率偏低等問題。蓄冷技術則通過在電力負荷低的夜間製取冷量,利用蓄冷介質的顯熱或潛熱特性,將冷量儲存起來、在負荷高峰期使用,使這些問題得以解決。因而發展空調用蓄冷技術有其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意義。

蓄冷系統的經濟效益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從電能製備來看,能夠通過轉移製冷設備的運行時間,實現電力負荷的移峰填谷,減小電廠裝機容量、設備啟停和調節損耗,令發電機組工持續工作在穩定的高負荷率狀態;從電能的使用來說,用戶可以在減小製冷設備的裝機容量的同時,享受夜間谷電時的低電價,大量節省運行成本;從冷量的需求和製備角度,用戶可通過蓄冷裝置調節冷量需求側與供應側,實現冷機的高效運行,節省運行費用。因此,蓄冷空調系統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綜合系統,應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和評價。

1.2 蓄冷空調的使用條件

蓄冷空調的使用主要應以下兩個條件:具有間歇性冷熱負荷需求,以及具有較大峰谷電價差。此外,還要考慮一些其他影響因素,如供冷季長短(或全年總冷量需求)、建築結構要求(蓄冷體與建築結構特別是地基構造如能協調設置,則起到降低成本、減少佔地面積的效果)等,視具體項目情況而有所不同。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大多數類型公共建築都滿足以上條件,因此蓄冷空調系統在我國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1.2.1 間歇性負荷需求

空調系統的存在是為了滿足建築的冷熱需求,因此「需求」才是空調系統選擇和設計的基本。現在的設計水平足以為新建建築提供詳細、準確的全年逐時負荷需求計算,在設計階段應提出該要求,為蓄冷空調系統的容量選型及運行模式設計等奠定基礎。

蓄冷空調的出現是為了將白天的高峰冷負荷轉移至夜間低谷期進行製備,以降低設備和運行成本;因此蓄冷技術應用的首要條件是:建築物具有間歇性負荷特徵。一般的公共建築,如商場、辦公樓、會議中心、交通樞紐等都具有明顯的冷熱負荷峰谷分布現象,白天營業和工作期間負荷需求高,夜間基本無負荷或只有很小的設備、加班負荷,因而這類建築非常適合採用蓄冷空調系統。

對於需要晝夜24小時運行的建築,如不含會議系統的酒店、信息中心等,夜間負荷低谷期較短、白天電價高峰期並非負荷高峰期,蓄冷空調並不適用。

圖 11南寧某商場典型日冷負荷需求及制

圖 11是南寧某商業綜合體在典型日的實際供冷情況,項目包含商業中心、辦公樓,不包含酒店和公寓,該項目採用了水蓄冷空調系統。由於只在白天工作期間(9:00-22:00)有冷負荷需求,且冷負荷高峰與電價高峰重疊,所以非常適合採用水蓄冷空調。

1.2.2 峰谷電價

蓄冷技術誕生之初,電力市場上還未出現峰谷電價,該技術主要用於降低冷機設備投資費用。但隨著能源價格上漲,峰谷電價的出現使得蓄冷空調系統具備了明顯的經濟優勢,開始大量進入商業項目中。

目前國內的峰谷電價比在2~4左右(即尖峰電價是谷電價的2至4倍),有部分城市峰值電價與谷電價絕對差距接近1元/kWh(如北京、深圳),使得蓄冷空調系統的運行費用顯著低於常規空調系統成為可能。根據一般經驗,峰電價與谷電價的差值大於1元、比值大於3倍的情況下,即可採用蓄冷空調系統;但由於各地具體情況不同,還應在設計時詳細計算經濟指標,再做分析決策。表1-1為北京市2012年執行的電價表。

表格 11 北京市電網銷售電價(2012年)

除降低運行期間消耗電費外,蓄冷空調系統還可以降低配電系統裝機容量,從而降低初次安裝時的費用和每月固定收取的變壓器容量費用(元/kVA/月,與裝機容量有關)。綜合來看,採用蓄冷空調系統可降低運行電費是毋庸置疑的。

1.2.3 其他影響因素

除了電價這一明顯考慮因素外,蓄冷系統還受限於建築規模、建築結構等多項因素。

選用蓄冷空調系統,對建築土建來說,增加的成本主要是設備成本,以及滿足設備承重需求時建築結構上增加的投入(水池、冰池等對建築結構的影響)。僅用所佔車位面積計算蓄冷系統的建築成本是不合理的,因為公共建築的車位數量已經由相關標準規定,必須達到;同時該機房面積也可認為是佔用了其他後勤區域,並非佔用的全是車位面積。

建造蓄冷體需要佔用一定建築空間,尤其顯熱蓄冷(水蓄冷),在同樣蓄冷量要求下,水池體積遠大於冰池體積,使得國內很多工程在方案設計階段因佔地太大而放棄了水蓄冷。實際上,在日本這樣土地資源緊張的國家,大型公共建築仍然更加青睞水蓄冷系統。日本的冰蓄冷項目比例雖然也高達86.9%,但其中多數是小型家庭冰蓄冷系統;集中空調系統中,冰蓄冷只佔44.5%,剩餘55.5%基本都是水蓄冷。這是因為他們將水蓄冷與大型公共建築的結構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如利用消防水池作為水蓄冷池,或將水池與建築地基結合、作為配重等,就不會多佔用額外建築面積,也不會增加太多投資。這需要在建築設計初期,各專業的緊密配合才能實現。

此外,供冷季長短也對蓄冷空調設計有影響。在我國各個地區,蓄冷空調設備和建造的費用不會相差太多,但南方地區供冷季長、供冷量大,因此建設蓄冷空調系統可以節省更多運行費用,更容易被廣泛採納。根據經驗,我國華北地區往南皆可使用蓄冷空調系統,都有可能有效實現節省空調費用的目標。

商業項目中,需要綜合考慮建造蓄冷系統帶來的影響,將設備成本、供冷季長度等均列入經濟性分析,結合冷負荷特徵、峰谷電價等,計算各種方案的優劣。無論是大型公共建築,還是小型個體商戶,在設計正確、運行良好的前提下,均可使用蓄冷空調系統來節約投資和能耗費用。

1.3 常見蓄冷形式

蓄冷空調技術有很多分類方法,按照蓄冷工作原理可分為顯熱蓄冷、潛熱蓄冷和熱化學蓄冷;按照蓄冷周期時間可分為晝夜蓄冷和季節性蓄冷;按照介質可以分為冰蓄冷、水蓄冷、共晶鹽蓄冷等等等,詳見表格 12。商業建築中,一般採用的是晝夜蓄冷。

表格 12 蓄冷技術分類

蓄冷空調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冷機和蓄冷裝置。蓄冷裝置的分類主要有冰蓄冷、水蓄冷、共晶鹽蓄冷,按照裝置形式、冰與裝置的位置關係等還可以進一步細分,詳見圖 12。在商業項目中,最為常見的是水蓄冷系統和盤管內融冰系統,早期項目中有一些冰球冰蓄冷系統,在遠距離輸配(如超大型集中冷站)的項目中可能採用盤管外融冰系統。

圖 12 蓄冷體形式分類

趙慶珠,《蓄冷技術與系統設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2.

1.3.1 盤管冰蓄冷技術

目前全世界的蓄冷空調系統中,水蓄冷系統和冰蓄冷系統最為普遍。冰蓄冷是最早發展的蓄冷空調系統,由於其蓄冷密度高、技術成熟,目前在蓄冷項目中市場份額最大。在美國約有86.7%的蓄冷項目是冰蓄冷,我國冰蓄冷項目則達到了91.2%,是蓄冷市場中的主力。

在冰盤管系統中,載冷劑走在盤管內,管外為冰池。蓄冰時,冰層逐漸附著在盤管外壁;內融冰系統融冰時,較高溫度的載冷劑在管內流動,冰層從內表面開始融化,將冷量傳給管內的載冷劑帶走;若是外融冰系統,則融冰時冰槽內的水流動,促使盤管外層的冰從外向裡融化供冷。目前國內外商業項目中,應用最廣泛的是盤管內融冰蓄冷技術。

盤管冰蓄冷系統有以下特點:

1. 蓄冷密度大

與水蓄冷方式比,冰蓄冷具有相變蓄冷密度高的優勢,即同樣體積的蓄冷體,蓄冷量約為顯熱水蓄冷的6倍;而由於球體排布等原因,盤管冰蓄冷的蓄冷能力也略高於冰球冰蓄冷系統。一般大型商業建築都位於土地資源稀缺的市中心區域,不便於建造大型水蓄冷系統,所以選用盤管冰蓄冷的項目非常多。對於小型項目(如個體戶店鋪等),由於建築限制無法建造大型水罐,因此幾乎都會採用盤管冰蓄冷系統。

外融冰系統由於水不可完全凍結,所以蓄冷密度比內融冰系統低一些。

2. 蓄放冷速率不穩定

盤管冰蓄冷系統中,由於蓄放冷過程中冰層的變厚、變薄,導致冰池的傳熱能力在不斷地變化。

蓄冰時,隨著蓄冷量增加,往往出現蓄冷速率逐漸降低的現象。冷機制出低溫載冷劑送入蓄冷體,由於冷機控制、載冷劑流量、蓄冷盤管或冰球換熱能力(換熱面積和係數)等問題綜合作用,導致逐時冷量逐漸下降。

內融冰系統在放冷過程中,由於冰層由內向外融化,冰融化一點後會上浮,此時仍與盤管有接觸,但接觸面積減小,換熱速率略有下降;外融冰系統的冰與水接觸範圍變化不大,因此可以持續保持較高的接觸面積,並且融冰速率高、供水溫度低。

圖 13 盤管冰蓄冷系統融冰過程圖示

怎樣使冰蓄冷系統能夠實現穩定的蓄放冷過程,從而提高蓄冷期制冷機的效率,是冰蓄冷系統能否實現節能的關鍵之一,也是目前冰蓄冷裝置改進、完善的主要方向。

3. 蓄放冷溫度低,冷機COP下降;但可以利用低溫製作大溫差系統

常規空調系統設計供水溫度為7℃,因此常規冷機的製冷劑蒸發溫度為5~6℃左右,兩器溫差為32℃。而對於冰蓄冷系統,常壓下水的相變溫度為0℃,蓄冰時隨著冰層加厚,載冷劑溫度必須降至更低才能增大傳熱溫差、蓄入冷量,所以冰蓄冷系統的蒸發溫度一般在-6~-10℃不等(和蓄冷體具體設計有關,常見為-8℃)。與常規系統相比,冰蓄冷的兩器溫差增大至40℃左右(考慮了夜間冷凝溫度下降),冷機COP只有常規冷機的75%。

但冰蓄冷的供水溫度低,內融冰蓄冷可以低至3~4℃,適合結合建築內低溫送風等系統;外融冰系統供水溫度低至1~2℃,適合結合大溫差輸配系統等。這需要設計時綜合考慮。

1.3.2 封裝冰蓄冷技術

封裝式蓄冷裝置是最早研究和使用的蓄冷設備,其原理為:將水(或其他相變材料)裝在一個密閉腔體內,通過外界載冷劑流動、與水進行換熱,使水發生凝固或熔解,實現冷量的蓄存和釋放。

圖 14 實際運行中的冰球冰蓄冷系統

最常見封裝冰蓄冷是冰球系統,其特點如下。

1. 蓄冷密度高於水蓄冷,低於內融冰盤管系統

2. 蓄放冷溫度低,冷機COP下降;但可以利用低溫製作大溫差系統

這兩點和盤管冰蓄冷系統相同,不再贅述。

3. 蓄融冰速率不穩定,融冰開始時放冷速率大,1~2小時後速率明顯降低

冰球的蓄冰過程與盤管冰蓄冷相似,但融冰過程略有不同。冰球在融冰時,球內最外層的水先融化,然後剩餘的冰從壁面脫落,只有頂部與外壁相切的地方能夠接觸到,其餘位置都會隔著一層水。隨著融冰過程繼續,水層會越來越厚,最後剩下的冰體積很小時,很難融盡。因此冰球系統在放冷最初階段供冷量非常大,後期則衰減嚴重,最後一點冷量很難完全釋放。

4. 乙二醇充灌量大

冰球需要浸泡在乙二醇溶液中,整個冰池都是乙二醇溶液,因而乙二醇的需求量遠大於盤管冰蓄冷系統。並且,在乙二醇溶液與空氣的直接接觸中,易被汙染、氧化,造成腐蝕,導致冰池滲漏、水泵和冷機損壞、閥門髒堵等,因此日常維護的補液量也很大、防腐工作很多,成本高。

1.3.3 水蓄冷技術

隨著水蓄冷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其具有能效高、問題少等諸多優勢,是集中空調蓄冷系統下一個發展方向。目前限制水蓄冷空調發展的主要瓶頸是蓄冷密度低,但也可以通過合理方式解決,例如與消防水池結合,利用現有消防水池和冷源系統改造或與建築地基結合等等。

水蓄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蓄冷設備能效高

水蓄冷空調不需要低溫的雙工況冷機,採用常規冷機即可。由於蒸發溫度高,水蓄冷冷機額定COP約為冰蓄冷的1.5倍,製備同樣冷量可節能33%。

2. 蓄冷、放冷速率高

蓄冷期間,水蓄冷冷機製冷量一般能保持在滿負荷運行,而冰蓄冷冷機會隨著冰量增加,製冷量降低。主要原因是分層良好或形成活塞流的水池蓄冷速率明顯優於包裹了冰層的盤管或表面結冰的冰球。同樣,水蓄冷放冷時速率也比一般冰蓄冷高,和外融冰盤管系統持平。

3. 系統簡單,能量品位損失小

冰蓄冷在製冷時需要-7~-10℃的低蒸發溫度,但供冷溫度與常規系統幾乎相同(7℃),期間經過蓄冷時乙二醇與冷機換熱、乙二醇與冰池換熱,放冷時乙二醇與冰池換熱、與冷凍水換熱共4個步驟,溫差損失超過15℃。犧牲設備效率製取高品位低溫冷水,再高溫利用,浪費了冷機能耗。而水蓄冷的蓄冷溫度和供冷溫度非常接近,即使經過一層池水與冷凍水換熱,溫差也只損失1℃,總損失不超過5℃,能量品位損失很小。

4. 冬季可以蓄熱(利用消防水池時不允許兼做蓄熱)

這是水蓄冷和冰蓄冷相比,非常顯著的優勢。冬季水池可以兼具蓄熱功能,當配合熱泵、熱電冷聯供系統運行時,能夠發揮協調作用,儲存部分熱量,解耦熱能的使用和製備。冰蓄冷系統由於設備限制,無法實現。

做好水蓄冷系統,最重要的一點是做好溫度分層,控制斜溫層厚度。

在水蓄冷的蓄水池中,各處水溫並不相等,一般採用供水處溫度4℃,回水處11℃。若水池內不同溫度的水出現摻混,則會出現能量品位損失,使得放冷時供水溫度會持續上升、供冷能力下降,蓄冷時回水溫度降低、蓄冷速率下降。因此水蓄冷系統最重要的問題是做好溫度分層控制,讓不同溫度冷水儘量不要摻混。

溫度分層的效果可以用圖 15的形式表示。縱坐標為測點層數,橫坐標為水溫,每條線表示某個時刻的溫度分布情況。理想的蓄滿狀態用左邊藍色虛線表示,放空狀態是右邊紅色虛線,而理想的蓄放冷過程是在其間平行移動的溫度分布線。溫度發生突變的區域稱為「斜溫層「,當斜溫層到達供水口時,供水溫度會上升,水箱中剩餘冷量將無法使用。按照規定,水蓄冷的取冷效率應達到85%,即蓄入冷量至少能取出85%(在額定供水溫度的前提下)。

圖 15為南寧某水蓄冷項目的典型日實際測試結果,(a)蓄冷過程中左上角第一條線與藍色虛線之間的面積為未蓄滿的冷量,由於頂層水溫降低而提前結束了蓄冷;(b)放冷過程最下面一條線與紅色虛線之間的差為未放盡的冷量,由於供水溫度上升結束了放冷。該差距是由於存在摻混、水池死區等原因造成的,應儘量在設計和施工時避免。

實現溫度分層的方法很多,例如多個水槽並聯、依次使用,或增加水槽高度、自然形成溫度分層等。圖 16列舉了幾種常見的分層做法(引自2005年清華大學節能論壇,中原信生先生的報告)。

相關焦點

  • 電空調系統、冰蓄冷空調系統、水源熱泵空調系統三種空調系統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冰蓄冷空調是在常規水冷冷水機組系統的基礎上減小製冷主機容量、增加蓄冰裝置,利用夜間低谷低價電力時段將冷量通過冰的形式儲存起來,白天需要供冷時釋放出來。該技術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應用於美國。從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情況來看,冰蓄冷已經成為中央空調的發展方向。
  • 冰蓄冷技術
    冰蓄冷空調技術簡述    冰蓄冷空調是利用夜間低谷負荷電力製冰儲存在蓄冰裝置中,白天融冰將所儲存冷量釋放出來,減少電網尖峰時段空調用電負荷及空調系統裝機容量,它代表著當今世界中央空調的發展方向。  5.蓄冷空調系統特別適合負荷比較集中、變化較大的場合加體育館、影劇院、音樂廳等。   6.應用蓄冷空調技術,可擴大空調區域使用面積 。   7.適合於應急設備所處的環境,計算機房、軍事設施、電話機房和易燃易爆物品倉庫等。 一、與普通空調相比所具有的優勢   (1)節省電費。
  • 蘇樹強:安全性、經濟性與安裝運行條件是供暖技術應用的邊界條件
    日前於北京舉辦的2019首屆中國清潔供熱蓄熱技術應用和發展論壇上,上海築能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築能科技)董事長蘇樹強介紹稱,此前,SM廣場每年市政供暖要繳納約2070萬的供暖費用,當地谷電電價0.3852元/kWh,使用這套系統後,去年採暖季運行費用僅600多萬元,一年節約供暖費近1500萬元,
  • 美國啟動太陽能、風能、鉛蓄電池儲能平衡項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美國亞利桑那州啟動了一項研究項目,該項目旨在為風能和太陽能系統提供電力支持的鉛蓄電池之間的電流提供平衡。這項為期18個月的研究由總部位於亞利桑那州的電力應用公司(EAI)主辦,該研究項目是全球電池創新聯盟(CBI)今年支持的一系列創新項目之一。這項研究將深入研究如何平衡大串電池之間的電流,從而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即電池在未充滿電的情況下繼續工作的能力。
  • 四川電力公司韓曉言特稿:梯級水光蓄互補聯合發電關鍵技術與展望
    在此基礎上,從容量配置與優化規劃、聯合運行控制與智能調度、變速恆頻抽蓄成套設備研製以及應用示範四個方面,提出了梯級水光蓄互補聯合發電系統的研究框架,為梯級水光蓄互補發電技術研究和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了研究思路。
  • 國家能源局:鼓勵開展多種儲能示範應用 提升電化學儲能技術經濟...
    以下為答覆原文:你們提出的關於加快推進電化學儲能產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儲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增強能源系統供應安全性、靈活性、綜合效率的重要環節,是支撐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之一。電化學儲能是除抽水蓄能以外,應用最為廣泛的儲能形式,我們積極支持電化學儲能技術產業的發展。
  • 體感技術商業應用有望提速
    對於體感技術未來的商業應用,新節奏聯合創始人兼CEO梁海泉表示,新節奏六年時間專注體感技術研發,目前整個行業技術和應用都到了關鍵節點,預計2017年公司營收至少翻3倍。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實習生 唐露  ??起步  真人試衣鏡遠銷海內外  「2010年,微軟發布了Kinect體感技術宣傳視頻,我們看了很受啟發。」
  • 比爾蓋茨投資生物燃料技術 消化分解尿液蓄電
    據《福布斯》報導,日前,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擁有的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金會(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宣布對一項生態環保發電技術進行第二階段投資,該技術通過消化分解尿液蓄電來給手機充電
  • 我國抽水蓄能佔比仍然較低 新能源高比例發展激活其應用
    與會專家預測,2020年底我國抽水蓄能運行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這將為清潔能源消納、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發揮極大的促進作用。新能源規模化併網凸顯抽蓄價值「21世紀初以來,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因其靈活調節特性成為了保障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的重要手段,抽水蓄能電站的規劃建設又一次進入各國決策者視野。」
  • 趙猛:中國石墨烯商業應用領軍人
    提出石墨烯+、區塊鏈+概念學者、石墨烯產業小鎮、區塊鏈產業小鎮發展理論和運行體系的構建者、推動者、實踐者;擁有10餘項石墨烯應用創新成果,著有《重構商業時代》、《石墨烯引爆產業革命》等書;另有《全國黨政幹部石墨烯產業發展讀本》、《數字文明的十面埋伏》即將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參與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統領的《中國石墨烯商業應用旗艦計劃》的編制工作,指導和推動了江蘇
  • 科技新動力|深圳長圳項目喜獲綠色二星設計標識
    ▲深圳長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屬工程項目標識證書長圳項目位於光明新區,項目由住宅塔樓、商業裙房及幼兒園組成,總建築面積約115萬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裝配式建築公共住房項目、廣東省首個大規模新建綠色保障性住房,也是深圳健康宜居保障性住房的標誌性建築。
  • 清原抽水蓄能電站:土建施工高峰年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今年是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土建施工項目建設高峰年。年初以來,在縣、鎮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遼寧清原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和承建單位重安全、嚴質量,抓效率、保工期,在疫情大考之年電站項目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果。
  • 持續放電時間10小時的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或比抽蓄更具成本競爭力
    美國政府還希望在2030年前開發並在本土生產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儲能技術。此外,美國能源部還發布了兩份與儲能技術和市場相關的配套報告:《2020年電網規模儲能技術成本與性能評估》和《2020年儲能市場報告》。 這份報告通過提供六個用例來確定2030年及以後的儲能系統應用、優勢和功能要求,其儲能策略可以確定成本和性能目標。
  • 技術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蓄足後勁
    「企業競爭力不強,緣於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差,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低。」企業界人士認為,做強寧夏工業亟需強化技術自主創新。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不僅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的有效途徑。」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技術改造,鼓勵企業走以內涵為主的發展道路,才能為高質量發展蓄足後勁。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項目建設啟動
    在本次大會上,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介紹了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該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目前已啟動項目建設。
  • 蓄電池剩餘容量預測技術現狀及發展
    同時從式(1)可以看出,安時法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1)要求標定SOC初始值;(2)需要精確計算充放電效率;(3)需準確測量電流,電流測量不準,將造成SOC計算誤差,長期會存在電流積分的累計誤差;(4)在高溫狀態和電流波動劇烈的情況下誤差較大。因此,在實際應用場合採用安時法時,一般根據使用環境和條件考慮對充放電率、溫度、電池老化以及自放電率等因素進行補償。
  • 【項目案例】BIM技術在寧波軌道交通設計項目中的應用
    BIM輔助施工:應用A360直接在移動端查看模型,局部施工難點指導施工。 牆量統計:把REVIT模型導入到VICO系統中根據預留的運輸通道,可以計算出整個通道上分隔牆的工程量,指導項目經理合理安排砌牆工期。
  • 我國廢鉛蓄電池回收利用情況
    由於在成本、穩定性、安全性、循環利用價值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鉛蓄電池成為了歷史最久、應用範圍最廣、使用量最大的一類蓄電池,目前廣泛應於交通運輸、通訊、電力、鐵路、礦山、港口、國防、計算機、科研等國民經濟領域,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仍將是蓄電池市場的主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