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人老了,不中用了,一身都是病……」今年73歲的老朱,退休前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單位福利不錯,年年組織體檢。新的體檢報告出來後,老朱會拿出原來的體檢報告比對,數據上下浮動超過1,就會有點緊張。
而後,老朱的外孫去做了一個入職體檢,非常簡單。但是這份體檢報告讓老朱心生疑惑,因為他發現外孫的健康指標非常好,竟然沒有一項超標的。
老朱覺得,自己天天鍛鍊身體、健康飲食,憑什麼指標就不能達到年輕人的水平?
別和年輕人比數據,健康不是比數據!
很多老年人體檢時,都會被身體各種偏高的指標嚇到,還經常拿比自己小几十歲的年輕人體檢數據對比,發現差值如此之大後,更是對身體產生各種懷疑。
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看來,其實很多數值偏高的老年人,也屬於健康範疇。他表示,人到老年,健康參考指標都會發生變化。
人的健康狀況在25歲時達到頂峰,然後逐漸走向衰老,但過程比較緩慢,不易察覺。到過了45歲,進程加快,不少人進入更年期,才開始警惕:走向衰老了!
衰老是一種自然規律,如同花開花謝,日出日落,不可避免。老年人應該正確面對衰老,而不是把所有衰老的正常表現看成是各種病。
比如臉上的黑斑、頭頂的白髮、胃口變小等等都僅是機體功能永久必衰的自然表現。
人類39歲開始衰老
「老了,老了……」時常聽到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遇到做事力不從心,就喊老,但真到上了年紀的老人,反而不服老了,時常喊著:「我還年輕呢!」
我們究竟何時開始變老,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近日的一項研究給出了答案——人類衰老開始於39歲。
研究人員發現衰老源於大腦慢慢停止生成髓鞘。此次研選取了72名23~80歲的健康男性志願者,對比他們的運動速度與髓鞘數量,發現39歲可到達高峰值後,就開始逐漸停止生成。
髓鞘是神經細胞的保護層,是神經細胞軸突外面的一層膜。髓鞘退化的最早跡象是反射速度的下降,也就意味著反應不再靈活。
隨著神經細胞信號丟失或扭曲,神經功能紊亂,就會導致顫抖、平衡和協調力變差以及記憶減退;同時,疲勞感增加,活動量大時容易疲憊不堪。這也是大多老年人上了年紀的外在表現。
衰老是人類進化無法避免的課題,每個人的遺傳因素、生活經歷、生活習慣、心理狀態都不一樣,步入老年的界限也並沒有太準確的時間。但若是輕易通過體檢數據判斷自己因為年老,一身病痛,那就是太「小瞧」自己了。
易忽視的五大衰老信號
發現自己變老了,真得是一朝一夕之間嗎?其實很早之前,這些身體部位就已經有變老的跡象,只是細微的變化,讓我們難以發覺。
1.臀部變大
渾圓緊實的臀部是年輕人身材姣好的象徵。隨著年齡增長,臀部會慢慢下垂以及外擴。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章亞東稱,久坐族、肥胖者臀部脂肪堆積更快,長期久坐就意味著缺乏運動,如再攝入大量高糖高脂的食物,脂肪比例相對就會高於肌肉比例。
2.額頭變大
衰老最明顯的特徵是頭髮的老化。多表現為頭髮變白、開始脫髮,尤其是髮際線的上移,已成為現在年輕人關注的重點。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杜長明醫師表示經常熬夜、精神壓力太大導致內分泌失調是脫髮的主要原因。經常染髮、燙髮也會導致化學性脫髮,破壞毛髮組織,損傷頭皮。
3.腰圍變大
不少女性的腰圍在更年期暴漲,從前的「小蠻腰」,如今一下子變成「救生圈」。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範志紅解釋,這不僅僅是因為年齡增長導致身體代謝緩慢,而是綜合多種因素所引起的。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也會影響身體脂肪的代謝。
4.腳掌變大
有沒有發現老年人的鞋子,都是偏大偏鬆軟。中國中醫科學院桑志成醫師認為:年齡大了,足底肌肉和韌帶會發生退行性變化,足弓塌陷,彈性喪失,同時肌腱和韌帶連接微小的骨頭失去彈性,腳會變得更長更寬。
5.牙縫變大
解放軍總醫院口腔科李雅彬醫師表示:口腔也是會衰老的。當一個人的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縫開始變寬,並且越來越寬,這就表明牙齒出現了問題,有可能是牙齦萎縮,也有可能是牙齦周圍炎症導致的。
這是最簡單的延緩衰老方法!一分錢不花
當發現眼角細小的皺紋時,我們認識到自己開始走向衰老,多希望時間可以慢一點,到底有沒有什麼「神丹妙藥」可以讓老去的速度緩慢些呢?
事實上真有「延緩術」,且不用花費高昂的價格。
打太極:有助心臟康復
《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的研究報告中發現,太極緩慢而輕柔的動作或許能作為一種可選擇的方法幫助患者心臟康復。
跳舞:可延緩大腦衰老
德國一項研究提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可以逆轉老年人的大腦衰老,而運動中又以舞蹈尤甚。
跑步:早亡風險降低40%
《心血管疾病進展》所發布的關於早亡風險的研究結果顯示跑步1小時可以將壽命延長7個小時,跑步運動會將一個人的早亡風險降低40%。
正確認識衰老,才能更好地預防衰老,延緩衰老。而老年人也要每年堅持一次身體檢查,隨時關注自己身體變化,及早發現疾病,不要把亞健康當作是正常。
參考資料:[1]《人類39歲開始衰老》.人民網-生命時報.2018-06-15[2]《老人們,別把衰老當病治!很多病其實並不是病,別再那麼膽戰心驚!》.健康時報.2017-04-25[3]《易忽視的五大衰老信號》.健康時報.2019-05-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