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鈣鈦礦結構DyCrO3單晶中觀測到量子順電效應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尹利華及史同飛等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在鈣鈦礦結構DyCrO3單晶的多鐵性及磁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在DyCrO3單晶中觀測到了量子順電效應,相關成果在《物理評論B (Physical Review B 98, 054301 (2018)) 發表

  多鐵性磁電材料由於磁性與鐵電性之間強的耦合作用,使其在信息存儲、傳感器等領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材料的鐵電性與磁性之間的「互斥性」,因而在單相材料中同時實現強磁性、強鐵電性及強磁電耦合效應仍然是一個挑戰,這是因為在過渡金屬氧化物中,鐵電性要求過渡金屬離子具有空的d軌道(即,所謂的d0規則),而磁性則要求其d軌道為未完全佔滿狀態,所以磁性材料很難同時表現出鐵電性。最近有理論計算及實驗結果表明,具有鈣鈦礦結構的AMnO3 (A=BaSrCa)材料能夠實現磁性和鐵電性共存,其磁性和鐵電性均起源於其具有特殊的d3電子構型的Mn4+離子。另一方面,理論計算亦表明具有相同d3電子構型(Cr3+離子)RCrO3(R=La)也具有鐵電性的傾向,但尚未有實驗方面的報導。

  為此,固體所科研人員製備了一系列具有簡單鈣鈦礦結構的RCrO3(R=LaTbDyEr)單晶樣品,系統研究了其鐵電、磁性、磁電效應等物性。研究發現,與R=LaTbEr等單晶不同,DyCrO3單晶表現出量子順電體所具有的兩個典型特徵。特徵之一是其c軸方向的介電常數在其反鐵磁有序溫度TN以下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逐漸變大,在35 K以下趨於飽和(如圖1所示)。其c軸介電常數隨溫度的變化可以很好地用Barrett方程描述。特徵之二是其軟模頻率在低溫下趨於一個非零的常數。

  在量子順電體中,由於量子漲落(來源於量子效應中的零點振動)的影響,其電偶極子之間的長程相互作用被抑制,使其長程鐵電有序直到絕對零度(即,0 K)亦未能形成。SrTiO3KTaO3以及CaTiO3便是其中典型的量子順電體。上述結果表明,DyCrO3在低溫下存在電偶極矩,但由於量子漲落的影響,這些電偶極矩並未形成長程的鐵電序。

  與理論預測結果相一致,進一步的拉曼散射譜及X射線近邊吸收結構譜(XAENS)等實驗結果表明,DyCrO3中的電偶極子與Cr3+(d3)離子偏離中心對稱位置的位移密切相關(如圖2所示)。變溫X射線衍射實驗結果表明其晶胞體積的收縮速率在低溫下有所減小;而該異常行為很可能是其異於其它RCrO3體系而表現出量子順電行為的重要原因。

  鈣鈦礦結構DyCrO3中量子順電行為的發現,為進一步尋求突破鐵電性中所謂的d0規則,實現由於磁性過渡金屬離子(具有非d0電子構型)位移引起的電偶極矩,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支持;該發現也將為在更廣泛的材料,尤其是磁性鈣鈦礦材料中,探索強磁電效應及多鐵性,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1. DyCrO3單晶c軸方向介電常數隨溫度的變化及其根據Barrett方程的擬合結果

2. DyCrO3在不同溫度下X射線近邊吸收結構譜的(a)實驗及(b)(c)相應理論計算結果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尹利華及史同飛等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在鈣鈦礦結構DyCrO3單晶的多鐵性及磁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在DyCrO3單晶中觀測到了量子順電效應,相關成果在《物理評論B》 (Physical Review B 98, 054301 (2018)) 上發表。
  多鐵性磁電材料由於磁性與鐵電性之間強的耦合作用,使其在信息存儲、傳感器等領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材料的鐵電性與磁性之間的「互斥性」,因而在單相材料中同時實現強磁性、強鐵電性及強磁電耦合效應仍然是一個挑戰,這是因為在過渡金屬氧化物中,鐵電性要求過渡金屬離子具有空的d軌道(即,所謂的d0規則),而磁性則要求其d軌道為未完全佔滿狀態,所以磁性材料很難同時表現出鐵電性。最近有理論計算及實驗結果表明,具有鈣鈦礦結構的AMnO3 (A=Ba、Sr、Ca)材料能夠實現磁性和鐵電性共存,其磁性和鐵電性均起源於其具有特殊的d3電子構型的Mn4+離子。另一方面,理論計算亦表明具有相同d3電子構型(Cr3+離子)的RCrO3(R=La等)也具有鐵電性的傾向,但尚未有實驗方面的報導。
  為此,固體所科研人員製備了一系列具有簡單鈣鈦礦結構的RCrO3(R=La、Tb、Dy、Er等)單晶樣品,系統研究了其鐵電、磁性、磁電效應等物性。研究發現,與R=La、Tb、Er等單晶不同,DyCrO3單晶表現出量子順電體所具有的兩個典型特徵。特徵之一是其c軸方向的介電常數在其反鐵磁有序溫度TN以下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逐漸變大,在35 K以下趨於飽和(如圖1所示)。其c軸介電常數隨溫度的變化可以很好地用Barrett方程描述。特徵之二是其軟模頻率在低溫下趨於一個非零的常數。
  在量子順電體中,由於量子漲落(來源於量子效應中的零點振動)的影響,其電偶極子之間的長程相互作用被抑制,使其長程鐵電有序直到絕對零度(即,0 K)亦未能形成。SrTiO3、KTaO3以及CaTiO3便是其中典型的量子順電體。上述結果表明,DyCrO3在低溫下存在電偶極矩,但由於量子漲落的影響,這些電偶極矩並未形成長程的鐵電序。
  與理論預測結果相一致,進一步的拉曼散射譜及X射線近邊吸收結構譜(XAENS)等實驗結果表明,DyCrO3中的電偶極子與Cr3+(d3)離子偏離中心對稱位置的位移密切相關(如圖2所示)。變溫X射線衍射實驗結果表明其晶胞體積的收縮速率在低溫下有所減小;而該異常行為很可能是其異於其它RCrO3體系而表現出量子順電行為的重要原因。
  鈣鈦礦結構DyCrO3中量子順電行為的發現,為進一步尋求突破鐵電性中所謂的d0規則,實現由於磁性過渡金屬離子(具有非d0電子構型)位移引起的電偶極矩,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支持;該發現也將為在更廣泛的材料,尤其是磁性鈣鈦礦材料中,探索強磁電效應及多鐵性,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DyCrO3單晶c軸方向介電常數隨溫度的變化及其根據Barrett方程的擬合結果

圖2. DyCrO3在不同溫度下X射線近邊吸收結構譜的(a)實驗及(b)(c)相應理論計算結果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揭示鈣鈦礦材料中 電荷輸運獨特量子幹涉效應
    新知 科技日報訊 (陳曦 通訊員喬仁明)鈣鈦礦太陽電池在短短7年間光電轉換效率突破25%,媲美已有40多年發展歷程的傳統晶矽太陽電池,伴隨性能研究的深入,其科學機制研究日益備受關注。近日,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李躍龍副教授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洪文晶教授團隊、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科林·蘭伯特院士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鈣鈦礦材料在納米尺度電荷輸運中的獨特量子幹涉效應,為製備基於量子效應的鈣鈦礦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 南開大學參研鈣鈦礦量子點量子幹涉效應最新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喬仁銘)近期,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光電子薄膜器件研究所李躍龍副教授與廈門大學洪文晶教授課題組、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團隊通過合作,在鈣鈦礦量子點量子幹涉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研究揭示鈣鈦礦量子點激子複合與自旋弛豫的定標規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鈣鈦礦量子點體系的激子複合與自旋動力學,揭示了量子點尺寸與組分對俄歇複合和自旋弛豫壽命的影響,並基於光學斯塔克效應實現了對自旋態能量的操縱,對理解鈣鈦礦量子點的基本光物理及其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中科院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據中科院網站10月11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首次觀測 帶動量子概念股集體漲停
    編者按:近日,一則科學界的喜訊傳來:中國物理研究院及清華大學聯合實驗團隊在磁性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成果獲得楊振寧稱讚。消息一出,量子概念股集體漲停。A股中跟該實驗密切合作過的上市公司有望大獲收益。  霍爾效應是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在距今130多年前的1879年發現的一個物理效應。
  • 大連化物所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研究人員曾預測半導體納米晶(或稱量子點)可能具有長壽命的熱載流子,原因在於量子限域效應使得量子點出現類原子的分立能級,這些能級間的能量差異高達幾百meV,使得熱載流子很難通過發射聲子的形式進行弛豫,這就是著名的「聲子瓶頸」現象。然而,迄今報導的各種量子點(核/殼結構除外)都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電子馳豫,並未觀測到「聲子瓶頸」效應。
  • ...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光學微腔一方面能夠通過Purcell效應提高輻射複合速率,提升材料的螢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優化的微腔結構可以使更多光子沿著微腔的光軸出射,從而提高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二、研究背景現代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發光顯示技術提出了高效率、高亮度、柔性可穿戴等要求。
  • 發光學報 | 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
    本文將沿著鈣鈦礦量子點的發展脈絡,從基礎到多功能應用展開陳述,並對其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進行剖析,希望助力該領域的蓬勃發展。02「登上神壇」的鈣鈦礦量子點與傳統的鎘基量子點不同,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的發光峰位調控不僅可通過改變尺寸實現,調節其滷素(即Cl、Br、I)比例亦可實現覆蓋可見光的大範圍光譜移動。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央廣網發 大連化物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14日消息(記者賈鐵生)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志剛研究員、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新型多量子阱鈣鈦礦材料——基於壘寬調控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普通的三維鈣鈦礦發光效率受限於缺陷態導致的強非輻射複合,基於多量子阱鈣鈦礦發光層通過把激發態局域化能有效的避免這個問題。相對於傳統三維鈣鈦礦發光層,多量子阱鈣鈦礦發光層是由不同層數(n)的二維鈣鈦礦組合而成,其中角-角共享的八面體無機滷化物形成天然的『勢阱』,而大分子有機銨鹽形成天然的「勢壘」。這種多量子阱結構呈現出了較強的量子限域效應與較高的螢光效率。
  • 南科大Nano Energy:冷凍電鏡觀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缺陷結構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系谷猛副教授課題組聯合王湘麟教授、物理系黃麗助理教授、冷凍電鏡中心王培毅教授在有機-無機鈣鈦礦材料結構研究領域取得最新進展,首次觀測到鈣鈦礦材料高密度面缺陷,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
  •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 Light: 黃維&王建浦|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光學微腔一方面能夠通過Purcell效應提高輻射複合速率,提升材料的螢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優化的微腔結構可以使更多光子沿著微腔的光軸出射,從而提高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作者選擇了具有多量子阱(MQW)結構的準二維鈣鈦礦。
  • 鈣鈦礦發展的新途徑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因具有卓越的光吸收特性、原料豐富、成本低廉、高效率等一系列優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引起了全球光伏行業的廣泛關注。但是關於鈣鈦礦材料的分子特性以及為什麼這種結構能很好地應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化學解釋仍未給出,而了解鈣鈦礦材料內部的化學構造和工作機理卻極為重要,這可以為以後運用進行指導優化。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我國物理學研究取得世界級成果  【新聞直播間】我科學家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4月10日,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在北京聯合宣布: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最近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研究觀測到特殊超導材料的量子效應
    一個國際研究組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直接觀測到一種特殊超導材料中令人意外的量子效應,並發現了特定雜質如何摧毀其超導性能。傳統超導材料都需要在很低的溫度下實現,約十年前科研人員發現一種含鐵材料在相對高一些的溫度下也可實現超導,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員的關注。
  • 鄭州大學研製特殊結構的鈣鈦礦發光器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一種特殊結構的發光器件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
  • 首次報導: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
    導讀:設計了一種雙層鈣鈦礦結構,利用異質結構中的界面缺陷鈍化和應變誘導效應,觀察到增強的結晶度和延長的光致發光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在PeLED研究領域還沒有報導。目前,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大多是基於各種形式的納米結構,利用其激子約束的優點。儘管有少數報導,但由於塊狀或多晶鈣鈦礦難以在現有的有機電荷輸運層上形成高質量的薄膜,使得其應用受到限制。